一年級孩子碰到不會的題目就發脾氣怎麼辦?

合肥教育指南


作為父母,不知道您的孩子發脾氣後,您是怎樣的反應?是責備,打罵還是不理他?

顯然這三者都不可取。首先孩子不會發脾氣,作為父母應該耐心疏導。不會可以問,而不是發洩。當不會時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再求助父母或者同學老師。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會就發脾氣說明孩子脾氣暴躁,這與家庭生活教育分不開。孩子的成長需要健康快樂的生活環境。

作為大人,我們不能經常吵架,夫妻和睦,孩子才會有一個安心健康的環境。

在健康環境中生活,我們要耐心教導,不能寵溺孩子。對孩子既要慈愛,又要嚴厲,切記溺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我們平常也要讀書,孩子也會愛讀書。我們平常多看望老人,尊敬老人,孩子長大也會尊敬我們。

同樣的道理,我們遇到問題,冷靜思考,孩子也會向我們學習,遇事不再發脾氣,而是冷靜思考解決問題。


王老師談教學


先不談怎麼辦的問題,方法很多,但以家長目前的能力來看,肯定是無法完成的。

我們先來談一下孩子為什麼如此操作吧!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是有意義的,一般都會從中獲益。那麼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目就發脾氣,至少可以說明,孩子在宣洩憤怒情緒的時候,家長是會被帶入進來的(被帶入的意思就是受孩子的行為影響開始有所行動以消除不良情緒),這種被孩子情緒就能改變現狀的事實,就如同條件反射般屢屢得手,這一定是從小就習得的經驗,絕不是一兩次隨機的事件,所以在孩子的大腦裡會無意識(潛意識自動操作)把自己當作神靈,只要自己按動這個法器(憤怒),就會立即有人過來安慰自己或消除事件的發生。也正因為孩子這個全能自我的操作特性,才會有心理學家提出當孩子哭鬧時一定不要立刻去抱孩子、安撫孩子,因為一旦被孩子的經驗理解為有效,她就會變本加厲的探求底線,來滿足自己神一般存在的認知需求。也就是說,孩子已經經驗過無數次的操作,早已經忘了為什麼要發脾氣,但他知道發脾氣可以讓自己得到好處,於是這個行為被孩子有效的延續下來。這樣解釋發脾氣可能過於專業了,但只要稍微用心體會下就能接受,當然也會存在不接受的情況,沒關係,孩子選擇如此操作不僅僅是孩子的選擇,更多的是家長的成全,孩子和家長是一對配合默契的演員,誰也離不開誰來實現發脾氣的劇情。

解釋完了最有可能的原因(還是有其他可能的,畢竟思想是複雜的,經歷面前的感受也是不確定性的),那麼消除孩子發脾氣的方法基本也就有了方向。

一、可以阻斷養育者的介入,把孩子助演的角色刪除後,孩子就會改變策略應對這件事,雖然這是個漫長的過程,特別是當孩子重新回到教養者身邊時,一定會千方百計的讓養育者重新回來助演,比如他們會向養育者報告自己被老師如何如何虐待,因為孩子很清楚養育者的習性,所以很容易就能造成養育者去攻擊老師,孩子被養成如此特性不是沒有原因的。

二、去計劃實施能有效提升孩子自信的方案,讓孩子有計劃的接觸有挑戰性的學習,取得有實際意義的進步能有效的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但這個操作起來特別有技術含量,必須有穩定的技術支持和長期的訓練加持,所以實現起來的難度比前面要更要困難。

三、組成新養育者聯盟團隊,讓每個成員都清楚孩子未來的方向,大家統一行動統一標準甚至有專門人員進行監督,確保標準得以執行。大家的統一目標就是為孩子建立新的家庭次序,讓孩子的高高在上慢慢變得家庭底層,是的這個非常有必要,讓她成為全家人的服務員,就算是讓孩子成為中間層次都不行,讓他意識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自己最想要的收益。

這些只能是大概理論了,具體操作起來非常困難,所以一開始我就說了,養育者自身的原因非常多,通過養育者來解決孩子問題的可能性其實蠻低的。但事無絕對的,歡迎不信邪的家長大膽嘗試一二的,有決心就有可能的。


造夢小兵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已超過父母讀書時代,學習難度也是大大的加深。一年級小孩子是非常重要要培養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父母在旁邊教學時一定不要過於急躁、發脾氣、謾罵、嘲諷、和其他孩子對比……如何陪孩子養成習慣,養成哪些習慣可以幫助孩子以後可以自覺、主動學習呢?分享一些自己兩個孩子輔導作業小小心得:

1⃣️安撫和引導幫助:

“哇!又有小關卡啦?是什麼問題?媽媽幫你一起來瞧瞧!”

我會慢慢的念一遍題目,“嗯,你提的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然後引導他自己再和你一起讀一遍,讀題讀題讀懂題目非常重要,一年級的作業不難。

2⃣️每天一分鐘肯定和表揚:

在平常作業中,家長習慣看完全對的,就把作業還給孩子或者讓孩子快點收作業。我發現今天的作業,只要有一項做完全對、或者難得題型他做對了,我都會及時的確認、表揚“哇!某某厲害啦,這道題媽媽都有點讀不懂,你居然做對了!某某真棒,今天的作業全都對,你偷偷告訴媽媽自己檢查了幾遍……”

💗優秀的孩子都是不斷被肯定、確認起來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影響非常深遠,一年級可以培養,加強培養(陪伴很重要)。

【分享做作業的步驟】

1⃣️作業前準備:

很多時候孩子做作業速度慢、效率不高、質量低、注意力不集中、一會拿書一會拿本子,其實是我們沒有養成孩子作業前準備:

👉五分鐘準備:

🍀檢查文具盒身體齊全

🍀拿出今天所有的課堂作業、課本、練習本等作業相關物品

🍀安排孩子做作業前去一趟衛生間

🍀給孩子準備一杯水,或者讓他喝完再做

👉五分鐘靜心:

🍀可以安排孩子端正坐好,頭頂著一本書

🍀讓孩子閉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氣

🍀引導孩子想:今天課堂語文教了什麼內容、數學教了什麼、英語教了什麼,有哪些有趣的知識進行腦海裡播放演示

2⃣️安排作業時間:

👉今天作業規劃:

🍀正常引導孩子喜歡的作業自己先做

🍀容易做的會做的先做

🍀需要指導幫助的自己先思考再提出問題

🍀難得再向媽媽尋求幫助,講解

👉認真讀懂題目看懂題目:

🍀很多孩子不會做,其實是因為沒有真正讀懂、看懂題目的意思

🍀在平常輔導作業一定要讓孩子題目至少看2遍

3⃣️養成自己檢查作業:

👉學會看懂並檢查題目

作業已經完成了,如果沒有重審題目再看答案,是無法及時發現題目的信息與答題不符合。

👉注重作業過程的演示

有的作業錯了,但是孩子不知道哪裡錯,特別是數算題,過程錯了只看結果是很繞,所以要檢查過程演示的錯誤率。

👉準備錯題本養成抄錄

之前給孩子準備的是錯題本,外面小賣部都有賣,每天作業錯的題型不多,一般就一兩道,把它抄錄下來,週末來輔導就能夠有依據,把這一週錯的重新複習練一下。

4⃣️大膽主動求助:

引導孩子作業不是每一道題都是要問別人,自己要學會獨立思考,如果在學校不會的題目可以詢問老師、同學的幫助,在家裡要自己去查字典、百度或者問媽媽。

5⃣️自主規劃學習:

一年級是一定有比較富餘的課外時間,引導孩子自己根據興趣愛好進行學習規劃:

👉一天閱讀30分鐘喜歡的課外圖書

👉針對易錯題型進行強化練習一份

👉提前預習明天要教的課文知識點

[呲牙]孩子學習習慣養好了,固化後,基本平常作業都不需要操心,考試成績也不差的。僅供參考~




風鈴ai葉子


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家長要從自身找原因,自己平時處理問題的方式和態度是否有不妥,以致影響了孩子。其次孩子的表現表明受挫感較差加之自尊心太強。第三家長要從正面引導。第四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對難題共同想辦法解決,切不可對孩子抱怨或呵責。第五有資料顯示孩子如果喝太多碳酸飲料也會影響孩子身體和性格。希望對你有幫助。


前行8413


朋友您好,從您的問題裡可以看出,您很想幫助您的孩子,為您點贊。首先,我們接受孩子此時的狀態和情緒,可以抱抱孩子,讓孩子感覺到有父母的支持,讓他感覺到力量。同時還可以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認識到自己的情緒,並允讓孩子知道有情緒是正常的。然後,等孩子情緒舒緩之後,再來個孩子討論,不會的題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再針對問題進行解決。此時,父母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找到問題的癥結,並引導孩子自己去找到解決的方法,而不是包辦代替,或者以老師的口吻指導教育孩子,不然此時孩子會很反感。也就是說,父母的身份定位很重要,是幫助引導孩子,不是說教孩子。如果孩子自己實在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引導孩子求助,包括同學,老師,網絡,當然如果孩子向父母求助,父母此時就要幫他分析,幫他講解,此時這是他願意接受的。總之呢,孩子題目不會,會有挫敗感,父母要接納,肯定和鼓勵,而不是指責,批評和嘲諷。


愛好心理學的班布


一年級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轉入一年級,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家長應有耐心,可以和小朋友從遊戲中慢慢轉為學習,千萬不可打罵孩子,使孩子有厭惡學習的情緒。


隨手記333


你好,我的孩子今年二年級,也有過你說的這種現象。當時我是想幫又不知道怎麼幫,幫了又怕幫錯,一來二去自己也開始發脾氣。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孩子的學習慢慢步入正軌,我也在陪讀中摸索中一點心得,供你參考。


首先家長要明白,這是正常現象,無需焦慮。

  • 孩子需要適應小學。幼兒園和小學是不同的兩個階段,幼兒園以玩為主,在玩中學習;一年級開始正式進入學習,迎面而來的就是各類課程、各類測試。孩子進入一年級後,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首先他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每個孩子的適應感是不同的,有的快有的慢,他會發脾氣表示他還沒有完全適應一年級的學習。

  • 發脾氣表示他是個有上進心的孩子。人類與生俱來的追求:希望得到肯定。孩子他希望自己做對、做好;希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讚揚。當他遇到不會做的題時,他第一反應肯定是自己做錯了怎麼辦?得不到表揚了怎麼辦?所以他才會發脾氣。

  • 認識自我是一輩子的事情。在想得到肯定的背後,實質上是一個人慢慢認識自我的過程。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自信的,觀察身邊的孩子,你會發現越小的孩子越覺得無所畏懼。可是當他們慢慢長大,他們會明白自己也有不足,也有做不到的事,然後他們才會為之努力,為之奮鬥,也可能為之氣餒,為之妥協。一個完整的自我就是這樣慢慢構建起來的。這樣來看,發脾氣也是他長大的一種表現。

其次家長要做到:積極引導。

  1. 切莫起衝突。

作為陪讀家長,應該都有被孩子逼火的經歷。尤其是他不會做就算了,還要發脾氣。當時我的心裡就是:“你不會做,你怨我啊!你上課不認真聽,現在不會了,朝我發脾氣,你還有理了!”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這個時候請離開孩子身邊,不要和他起衝突,否則家裡雞飛狗跳。

如果他遇到不會的題發脾氣了,你勸導了之後他依然不聽,那就先讓他一個人發一會脾氣。不要關注他,去做自己的事。

2.用平靜的語氣告訴他,每個人都有不會做的題。

畢竟年齡還小,他的自我認知才剛剛開始。他也許沒有想到家人口中的”聰明寶寶“,怎麼突然不聰明。落差會讓他對自己產生否定,這才是家長需要關注的。這時我們要平靜的告訴他,每個人都是如此。可以拿自己、身邊的親人或者孩子崇拜的人來舉例,更有說服力。讓他慢慢接受這個現實,敢於面對不會做的題。

3.幫助他解決這道不會做的題。

在孩子情緒平復之後,詢問他”是否需要你的幫助“。我個人認為不要直接就去幫孩子,時間長了,他摸清了你的套路,就不會再去獨立思考。所以我的建議是:先問他,他需要再去幫助;不需要則給他自己思考的時間。具體做法如下:

  • 和他一起再讀一遍題。

  • 問他哪裡想不通。

  • 需要幫助嗎?

對於不是特別難的題,你帶著他再讀一遍題時,他可能就會了。當他想明白自己哪裡弄不通時,他也就知道問題在哪了,這時他不需要我們的幫助就能解決這道題。如果依舊沒有想明白,家長在幫助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要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他並不是笨,媽媽/爸爸也是要這樣分析思考的。

4.及時鼓勵孩子。

不管最後怎麼做出這道題,我們都要及時鼓勵、及時表揚他。

表揚他:面對困難,沒有逃跑。表揚他:能夠克服自己的畏難情緒,很了不起。

鼓勵他:對待難題再對一點耐心。鼓勵他:多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機會。

用自信揚起的帆,才經得起大風大浪。難題不可怕,敢迎難而上的勇氣最可嘉。說到底,家長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孩子這面自信的帆,助力他走的更好更遠。

我是@熊寶老師。作為老師,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作為媽媽,我更需要汲取大家的教育智慧。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教育的心得,期待你的意見。

熊寶老師


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目容易急躁發脾氣,是孩子缺乏耐心或者是不自信或者是害怕困難的表現。

孩子處理事情的表現其實在6歲前基本上基本成形。喜歡挑戰?還是保守;喜歡安靜,還是小霸道等等。而這些表現基本上與平時陪伴他較多的監護人的教養方式有一定的關係。

目前能做的是,父母抽時間多陪伴孩子。多一些親子互動,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較難的事情時,注意些【語言引導】:嗯,不急,我們慢慢來;孩子,你可以的,慢慢來,媽媽相信你可以的!一方面是語言,另一方面就是【思維的引導】了:寶貝兒,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地方…孩子你要不試試這樣呢…

即便是失敗了,也要給孩子以安慰,跟孩子一起總結經驗教訓,告訴孩子過程的重要性。

希望這些對孩子有幫助,對您有幫助。


慧語啟心


一年級的孩子在七歲左右,根據皮亞傑的理論,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運用直覺進行思考,從具體運算中擺脫出來,但他的運算是零散的沒有體系,可能還不會逆推。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狀態,看看孩子不會做的題需要運用哪些認知方式,如果過於高階段孩子不會做是正常的,現在很多一年級的題都比較難。

孩子發脾氣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家長首先要告訴孩子“我理解你”,不要大聲呵斥孩子。然後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為什麼要發脾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只有家長這麼做,才能培養孩子一個好的情緒控制能力,以後孩子再遇見這種問題就會學會用溝通的方式來解決。這個需要家長強烈的愛和耐心。


哲學王咔咔


還能怎麼辦?教他。

每一個步驟都給他解釋清楚,幫助他思考,順便給他灌輸一點遇見難題的應對措施。

先分析題意,找到各事物的關係,冷靜分析,運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題的方法。

要告訴他,憤怒可以幫你發洩脾氣,但不能幫你真正解決問題。

好多題,我們都不會做,只要你積極思考,就會有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