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怎麼辦?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YY牽牽


想讓孩子感恩自己,要讓他有感恩理由。網友:三件事不做自私父母

我們經常聽見父母對孩子說這麼一句話:"你以為我是為了誰?我是為了你啊,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怎麼就一點也不知道啊。"父母口口聲聲說自己為孩子做了很多,但是你內心是否真的想過:你真的為孩子做了很多嗎?你說你努力工作是為了孩子,但你沒有孩子的時候是不是就不工作了?你說你為了照顧孩子放棄自己的愛好,但培養孩子是否也讓你學會"養育"這個新的技能?你為了孩子付出自己的金錢和精力,但你同時收穫了歡樂和精神昇華。父母想在孩子身上得到一些東西,就需要付出等價的東西,你想讓孩子感恩自己,就要讓他們有感恩的理由。

很多父母說孩子難管,總是和自己頂嘴,父母是否想過自己的問題:你有沒有給孩子話語權?你是否真正的靜下心來聽過孩子的話?如果你肯傾聽,孩子還會頂嘴嗎?父母覺得孩子不懂事,不體諒父母的辛苦,這是因為你不肯給他們陪伴。你覺得自己工作壓力大,需要回家放鬆一下。但你想過孩子嗎?他們的學習壓力大,也需要回家放鬆一下。但更多的時候,除了金錢,你和孩子是否平等的進行過溝通?暫時不能開學的這段時間,有的孩子只會比在學校壓力更大,因為你的監管更嚴格。你也更痛苦。工作需要經營、生意需要經營、愛情需要經營、親情更需要經營。要學會體諒孩子,和孩子溝通、交流。怎麼能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呢?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這段時間的天災面前,開學時間未知的時候,聰明的父母會在這期間,利用親子活動和孩子建立友好的關係,也能讓你更加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在難得空閒的時間裡,不要光顧著看抖音或刷朋友圈,不妨帶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庭遊戲。我推薦3個親子游戲類型,幫你更好經營自己的親子關係。

學會這3種類型親子游戲,讓你和孩子做朋友,和你無話不說。分別是共同完成一項挑戰、進行家庭角色互換和共同學習。

第一個類型,共同完成一項挑戰。這個挑戰可以是遊戲,就是手遊或是電腦遊戲。最好是能共同組隊的遊戲類型。為什麼要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既然我們生活的時代,遊戲已經是我們不能阻止孩子接觸的事情,還不如利用好它,為我所用。和孩子一起在遊戲中組隊,一起完成任務,讓孩子重新建立起對你的崇拜。也能更好的瞭解孩子的智力成長水平,為孩子過濾不良信息。與其把孩子交個一個陌生的遊戲環境,不如自己和孩子一起面對遊戲誘惑,一起戰勝它。在遊戲中和孩子形成"戰友"關係,真正的陪伴就不遠了。畢竟願意和戰友交心的人多,和父母交心的人少。當然也可以是共同做一頓豐富的晚餐,共同畫一幅畫。

第二個類型,進行家庭角色互換。在特定的時間裡,讓你的家庭成員角色互換,這期間可以讓孩子,扮演他心目中的爸爸媽媽。你可以扮演孩子發脾氣的樣子、挑食的樣子、不講理的樣子,各種你想讓孩子能,看到自己滑稽到不可理喻的自己。從而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創作屬於你的家庭特有的,別人看不懂的動作。這樣你們之間就有"秘密"了,有"秘密"的朋友關係才最牢固。也可以是,說真話、雙黃等。

第三個方法,共同學習。共同閱讀一本書,共同學習一項新技能。這個方法對什麼年齡的孩子都適用。共同看繪本,還是別的,取決於孩子的興趣。希望增強大腦思維能力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或者玩"讀文章找形容詞"的遊戲、"詞語接龍"的遊戲等,這些活動都能在無形中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

在家庭裡,快樂是會互相傳染的,焦慮也會。父母萬不可把自己的家庭氣氛,永遠充斥著指責而死氣沉沉。如果父母心裡有很多擔心,就不要指望孩子不受影響。家庭好比一架飛機,孩子是乘客,如果機長和乘務長整天一驚一乍,乘客會怎樣呢?如果機長內心平靜,充滿自信,乘務長細心體貼、臨危不亂,那麼乘客怎麼能不陶醉藍天白雲之中呢?千萬別小看了這些看起來平淡無奇的細節,孩子們就是在貌似無意義的動作中認識世界,建構自己的。幸福的家庭都是類似的,懂事的孩子加上善解人意的父母,構建起自己的幸福堡壘,去用心經營自己的親情吧!


牽手教育


如何陪養孩子感恩,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如何教育孩子感恩……常常聽到許多家長討論“孩子不懂感恩怎麼辦”的話題,他們說現在的孩子覺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等對他們的愛是理所當然的,不會感恩,也不會感謝。特別是有些孩子的爸爸媽媽也是獨生子女,就很少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現在的這些獨生子女——小寶貝、小太陽的身上,很多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與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的不足有關係。中國父母的溺愛教育,造就不懂愛的孩子自古以來,中國的父母一直把“一切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標。不論是否何等教育的父母,對孩子的殷切之愛,拳拳之心,可見一斑。“寶貝,這個最好吃,都給你吃!”“寶貝,這個衣服最漂亮,爸爸媽媽給你買!”“寶貝,你想要什麼,爸爸都滿足你”……可以說,中國的父母恨不得為孩子做牛做馬。另外,中國的父母總是希望將自己最堅強、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給孩子,更把自己所有的辛苦與不快隱藏在內心,並無怨無悔。因此,在父母如此溺愛的氛圍里長大的孩子,往往覺得一切都來得很容易,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稍不滿足,就大哭大鬧,蠻橫無理。而那些一直充當被愛的角色的孩子,當然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美國父母獨特的教育觀,培養感恩寶寶對比中美兩國的家庭教育觀,確實存在很大不同。當剛入園的孩子第一天從幼兒園回家後,中國的父母往往會關切的詢問:“寶寶,今天的飯你有沒有吃完?老師表揚你了嗎?”雖然美國的家長同樣也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但他們詢問的內容卻不同,他們更關心的是:“寶貝,你有沒有把帶去的食物,分給你的小夥伴一起吃?你今天有沒有幫助老師做一些事情?” 同樣是問答式的提問,同樣是出於對孩子的關愛,但彼此的著眼點與教育觀截然不同,因此孩子從父母的問話裡,學到的習慣也將是不同的。開闢“分享時間”,讓寶寶體驗和學習感恩小時候,總不能理解飯桌上媽媽為什麼一直說自己喜歡吃雞頭,而總是把雞腿夾給我和弟弟吃。等長大自己成家後,才能深深體會那份母愛。而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想讓我的孩子們從小就懂得感恩。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在我班的孩子中提出分享某一個小朋友的食物這一請求,如果他不同意,就和他講道理,講到他願意為止。目的,並不是吃他的食物,而是要從小訓練他的感恩意識。事實證明,只要我們留心為孩子創造感恩的機會,他們會時刻讓我們感動的。我帶的是全託幼兒班。一天的日常活動中,我們專門設置一個環節是“分享時間”。在這個時間裡面,老師和孩子們聚在一起進行分享。有時分享彼此帶來的零食,有時分享彼此的經歷故事,有時只是孩子們就靠在我的腿上聽我講故事,或者他們幫我倒倒水……慢慢地,孩子們開始互相分享,互相幫助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其實,從小讓孩子養成感恩的好習慣,讓他們時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做一個懂感恩的人,那麼他的生活將充滿美好,我們這個世界也將更加地美好與迷人,當然,父母要從自己做起,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和感染你的寶寶。不懂感恩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很難體諒父母,所以對此很多父母也感到特別的著急,但是在這過程當中還是可以加以引導,父母的家教也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成長,那麼孩子為什麼會不懂感恩?父母對此應該怎麼做?

孩子不懂感恩父母應該怎麼做?

1、不能溺愛孩子

父母給孩子的愛一定要適當不能溺愛孩子,一旦孩子得到的愛比需要的愛多的話,那麼就起不到教的作用,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都有求必應,那麼久而久之,家長在孩子面前也就沒有任何威信。

2、教孩子學會感恩

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父母一定要教孩子學會感恩,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人是很難走遠的,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那麼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體會過生活的艱難,又怎麼知道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3、適當的放手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適當的讓他們自己去碰壁,經歷一些挫折對他們成長而言也是好事,如果父母對孩子所有事情都干預,那麼孩子就會形成很強的依賴性,以後遇到所有事情都要父母解決,所以適當的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成長。


盤巖虛竹


如果能生一個能夠理解父母的艱辛,並且還能體貼父母的不容易,甚至還會知道感恩父母的孩子,那真的是一個家庭的福氣。但是現實中有多少父母,傾盡一生的心血,卻養出了白眼狼。現實生活中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往往全靠父母的塑造。那些不懂感恩的孩子,大多是因為父母不作為所造成的。那麼,是什麼讓孩子丟掉了感恩的心?這其中包括父母的溺愛、對孩子的包容心理過重等等原因。只有正確的引導,才能有正確的反饋。如果你不想讓你的孩子日後變成白眼狼,父母要謹記以下幾點。1、 寵愛但不過度父母的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愛永遠都有度。不要萬事包辦,更不要犧牲自我。2、 要學會放手,捨得讓孩子吃苦,只有吃過苦的孩子才會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但是現實往往有很多父母傾盡所有,讓他們的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從來不捨得孩子吃苦。每個孩子都需要在體驗和試錯中長大的,如果父母能放手,允許孩子在生活中犯錯,並糾正、指導孩子改正,捨得讓孩子吃苦,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不易。3、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想要孩子懂得感恩,自己首先要成為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父母的付出應該適可而止,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艱辛,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能看見他人的付出,體諒他人的不易。願所有父母,都能對孩子溫柔相待。


路杭手繪


從小就要給他立規矩,只要是父母幫助了他,就必須要說謝謝,讓他知道父母不是什麼都應該為他做,現在為他做是幫助他,所以必須說謝謝,把謝謝經常掛在嘴邊的孩子不會不懂得感恩的。


語1253


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因為你為孩子做得過多,孩子為你做的過少。

孩子越用越懂事,要讓孩子感恩就要培養孩子的價值感。

孩子小時候,最需要的是愛,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孩子產生了另一種心理需求——價值感。所謂價值感就是“我是有用的”“我是有價值的“。

很多家長對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這樣不僅孩子覺得你照顧他是理所應當的,甚至略有照顧不周,就會不滿意,這時家長就會覺得孩子不懂事。同時很容易使孩子產生無價值感,當他到了一定年齡後,就會思考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有什麼用?很多青少年的抑鬱症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無價值。

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因為幫助別人的時候會得到價值感和成就感。同樣當孩子幫助家長的時候,他會覺得父母是需要他的,是有價值的。如果在這個時候家長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回應會強化這種感覺。

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是盲目的愛,為孩子實現價值感創造機會是智慧的愛。


範老師家教智慧


您說的這種情況孩子的情況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我們家長身上,我們應該先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主要是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所致。

第一、作為孩子的父母親平時自己的責任感不是很好,而且很多時候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這樣對孩子的潛移默化就給孩子養成了同樣的思維和習慣;

第二、孩子的父母親或者爺爺奶奶等親人,平時對孩子太嬌慣、太寵愛、太溺愛了,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的意識中,一直都是你們所有人就應該為孩子服務和付出,孩子沒有感覺到做父母的和爺爺奶奶的對他的付出是應該感謝滴。


您的生活和健康顧問


不懂感恩的孩子大多是寵愛溺愛、疏於管教的結果。

孩子認為父母給予的一切是理所應當的,也從來不會去想享受到的一切是來之不易的,當然更不會感念父母愛子之辛苦,養子之付出。

就象飢餓的人,你給他一個麵包,他終生不忘,而一個滿嘴流油的飽漢,就算你給他漢堡,他也不屑一顧。

所以,別慣著,別寵著。讓他知道,父母給予他的一切都不是隨便都可以得到的。唯有知珍惜,才會懂感恩。


夏夜聽蟬鳴


你先做好榜樣,孩子看著你如何感恩父母的,他也就自然而然地感恩你了


shirely胡


孩子不懂得感恩,必須重視和干預。養不教,父母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榜樣,正人先正己。首先,父母必須對孩子進行盡職盡責的帶領和教育,即言傳身教。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必須具備或努力修養自己的感恩的思想素質。在這方面,父母做的不及格,怎麼能去教育孩子!父母要以自己的言談舉止,帶動、帶領、引導,感染、教導、教育孩子,使孩子從小就接受感恩氣氛和環境的薰陶,在幼小的心靈上烙上懂得感恩的印痕。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實施的感恩、報恩的行為、行動和活動時,應該刻意讓孩子參與。現場、現實情況下,及時說教、引導和教誨。感染、誘導和帶動孩子,懂得感恩,實施感恩。孩子小,慢慢教,功夫不負有心人。


三清山居士


個人一直認為,孩子不懂得感恩,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至於怎麼教育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呢?那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點滴小事,讓他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還有啊,其實,再好的理論,也沒有家長自己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通過自己的身教來教會孩子懂得感恩來得實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