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這次的疫情,英國小留學生家長會接孩子回國接受教育嗎?

S隱身


這麼小就送出去,肯定就是為了以後拿到英國國籍。

從小就在英國受教育,社會環境、人文環境全是西方那一套,表面上看還是中國國籍,實際上他們的三觀完全就和國內不一樣了。

羅振宇雖然很討人厭,但是有一段說得挺好。大概意思是學校是為社會塑造人的,學校不僅僅是單純教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腦子裡裝下這個社會的意志。國內的語文課不是讓你當文學家的,是為了讓社會上的這一代又一代人在記憶深處都裝進這幾十篇文章,萬一敵人再打進來,都讀過《滿江紅》,都知道嶽武穆,只要拿出岳飛這兩個字就能調動整個民族的力量。

從小在國外讀書,背過《滿江紅》嗎?背過《出師表》嗎?知道“少年強則國強嗎”嗎?這次疫情就是最大的體現,在困難面前硬著頭皮也要上,這是從小就知道的“愚公移山,夸父追日”。醫護人員、警察、志願者等等主動請纓去一線,即使是做不了什麼的普通百姓也知道老老實實待在家中不給國家添亂,這是從小就知道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鍾南山、李蘭娟院士這麼大年齡還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面,這是從小就知道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從小在國外長大的小留學生知道這些嗎?能形成這樣的家國情懷嗎?表面上是中國籍,實際上早已不是“中國的孩子”,這些孩子即使長大以後回國了,在大災大難面前還能指望他們有強大的名族凝聚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