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病毒學博士後杭州當社工:父親月匯四千多退休金支持 仍盼收到橄欖枝

童文平的微信名叫“理性菩提子”,“菩提”代表非理性,“子”意為果子。一個結合理性與非理性的人,是童文平眼中“完美的人”。

這位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博士後,在2008年獲得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學位後,又花了6年時間在病毒學的研究道路中且行且思,然而,2018年12月6日,他卻考進靈隱街道慶豐社區做了一名社工,負責就業管理方面工作,月薪五六千元。

武大病毒學博士後杭州當社工:父親月匯四千多退休金支持 仍盼收到橄欖枝

2018年,博士後童文平(右)開始在杭州做社工

轉折發生在童文平在博士後做課題研究時,發現了“驚人的現象”。“這是宇宙大爆炸般的發現!”童文平眼中放著光,興奮地張開雙手比劃出一個“大”的手勢。

因為這個重大發現,童文平無暇撰寫論文,還一度找不到工作。“你看到前面有很好的風景,你必須往前走,停不下來。做實驗也一樣,當你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你在尋找原因時越找越驚訝,那種思維是一閃而過的,如果中途停下來寫文章,思維就會死掉。”

3月中旬,童文平忽然受到媒體的矚目。在浙江杭州西湖區靈隱街道慶豐社區的辦公室,一批又一批的記者來採訪,不過不是由於他的偉大發現,而是因為他翻牆而入救了一名獨居老人的事情。“我應該是國內基層社區學歷最高的社工。”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說。

/ 工作/

英語流利能幫同事做翻譯

“有點可惜,他在這裡不見得能發揮多大價值

慶豐社區居委會在一條小河旁邊,三月天,周圍已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童文平時常要到自己負責的網格區域內的居民家去了解情況,路上頻頻熱情地跟相識的居民打招呼。走起路來很有勁兒,路過一座小橋時他不喜歡走步梯,而是像孩子一樣喜歡三步並著兩步快速地邁過。

疫情爆發後,當地社區曾卡口不允許外出,一位輕微失智老人與兒子隔離在不同住處,老人不習慣在家如廁,每次都不聽勸阻要去外面的公共廁所。童文平時刻關注著老人的動向,曾因擔心老人安危,跟著老人在外行走兩三個小時。最近,他臉上冒了痘痘,因為在處理一件鄰里糾紛的事沒有睡好覺。

作為“博士後社工”,童文平最明顯的優勢可能就是英語流利,能幫同事做翻譯。但在調解鄰里糾紛、幫扶特殊對象等工作中,很難看出博士後的背景在工作上有什麼不同。

武大病毒學博士後杭州當社工:父親月匯四千多退休金支持 仍盼收到橄欖枝

在社區辦公室辦公的童文平

2009年,杭州成為國內第一個實現社區工作者管理規範化的城市,當時出臺了若干文件,指出要形成一支以40歲左右為主體的隊伍,目標是到了2010年,隊伍中大專和本科以上學歷分別佔75%和20%以上,並呈逐年上升趨勢。此前媒體報道,杭州一些社區自此開始開出條件,吸引高學歷的研究生留下。

童文平在杭州轉黨組織關係時接觸了到社區工作者,“助人為樂令人快樂”。他覺得社工這個職業能幫到人,恰逢西湖區招聘社工,最後他通過補錄進入慶豐社區。

慶豐社區十餘名社工大都是本科學歷,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1979年出生於湖北武漢的童文平,每月的工資五六千元,據杭州市統計局數據,2018年杭州職工年平均工資為73678元。

社區主任俞峰認為,社工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事業編,“大家都不是為了發財來工作。”

俞峰認為童文平會很直接地表達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觀點,杭州剛剛實施垃圾分類時,童文平會在工作群內直接提出一些他認為可行的工作方法;有人在辦公的公共區域抽菸他也會直接提出,“他對老百姓的事情很負責,我有時擔心,他會不會因為學歷過高被人孤立。”

談起童文平從事社工工作,有社區的同事認為,“有點可惜,他更適合生物科學領域發揮他的價值,他在這裡不見得能發揮多大價值。”

/ 轉折 /

沉迷“驚人發現無心他顧

“如果中途停下來寫文章,思維就會死掉”

童文平的父親是一名工人,母親是一位農民,他高中之前成績十分優異。1998年,童文平考入武漢的一所專科學院,當過班長和學生會主席,又通過專升本考試,繼續在江漢大學學習化學教育。

令童文平記憶猶新的是一次本科課堂,第一次聽老師說“你們也可以考研”,他非常感激老師,他的這句話引他進入探索科學的道路。

2002年童文平順利考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於分子生物學專業碩博連讀。從高師班到高考、專升本、考研,童文平比普通名校直接保研的同門,要多交3萬多元的學費,父親為此幫他借過錢,他也辦過助學貸款。

碩博連讀期間,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專業學術論文一篇,並憑藉該論文的研究方法獲得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2008年,他被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聘為助理研究員。

武大病毒學博士後杭州當社工:父親月匯四千多退休金支持 仍盼收到橄欖枝

博士學位頒授典禮上的童文平

童文平給人的印象,是性格有點倔,只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喜歡唱崑曲《牡丹亭》,在他眼中,《梁祝》《牡丹亭》等經典故事的主人公,在追求所愛時,連性命都可以不要,“活著的時候願望無法達成,就算死了,變成鬼、變成動物也要完成自己的願望,這體現的是一種超越精神。”

在上海工作期間,得知浙江大學成立了浙江加州國際納米技術研究院系統生物學平臺,“2009年的時候二代(DNA)測序技術非常時髦”,探索著這項令他痴迷的技術,童文平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那真是一個強大的技術,打開了我整個科研的世界觀念。”童文平講到這裡非常興奮,連連發出“哇塞”的感嘆。

“這個技術在當時比較新也比較難,成績不一定能立竿見影。”童文平當時的老師告訴紅星新聞。當時童文平浙大的老師手上還有其它課題沒有完結,但童文平不願等待,他離開了浙大,2011年5月份,進入武大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讀博士後。

“很多人都不願意讀博士後,我只想把激動人心的想法做出來。武大給了我一個非常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在實驗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不亞於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最終,童文平花了六年時間建立了一個理論模型——用一種合成生物學方法來研究熒光共振能量轉移和“邊現象”。

童文平解釋,“邊現象”即為DNA的轉錄起始和延伸速率決定了整個中心法則的執行路徑,基因表達從DNA到mRNA再到蛋白的整個過程中,如果在緩慢運動的狀態下,蛋白質不會發生聚集;如果在高速運動狀態下,會產生蛋白質的錯誤摺疊結構。他認為,這可以用於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的研究。

十年來,童文平沒有發表一篇論文,“你看到前面有很好的風景,你必須往前走,停不下來。做實驗也一樣,當你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你在尋找原因時越找越驚訝,那種思維是一閃而過的,如果中途停下來寫文章,思維就會死掉,如果你按照你的思維繼續前進,那你就沒有文章了,而目前的困境是,在國內如果你沒有文章,那職業發展很可能就死掉了。”

當初,表弟左平祥勸童文平不要繼續研究,“畢竟光陰不等人,按照我的判斷,太大的事情,沒有那麼容易成功,可以說希望非常渺茫,但人生只有一次,他這樣做就是賭博。表哥的性格也適合做管理,我勸他考公務員,如果他聽勸,現在應該早就起步了。”

/ 爭議 /

導師稱其科研能力一般

父親每月匯4000多元退休金支持

童文平喜歡康德哲學,他說,自己對康德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中“我們的時代是批判的時代,一切都須經受批判……理性只會把這種敬重給予那經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開的檢驗的事物”這段文字,有自己的獨到理解。

在杭州,由施一公、陳十一、饒毅等發起創辦的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頗得童文平的青睞,他曾將自己博士後研究課題的理論模型和簡歷通過郵件發送給饒毅和施一公,希望能夠得到在西湖大學工作的機會。在郵件中,他也會指出他認為的施一公文章中存在錯誤的地方,“一切都可以接受批判嘛”。不過,童文平沒收到過對方的任何回覆。

在武漢大學做博士後科研的6年,因為醉心於那個“重大發現”,童文平前兩年每月只有2千多到6千多的收入。

其實,童文平有三條不錯的擇業方向:去高校、醫院或者企業。但他說,只想為自己博士後期間搭建的理論模型尋找科研平臺,“它的形態太龐大了,仍需要關鍵性的數據補充。”到了2018年,投遞簡歷仍沒有迴音,他已經連續6年沒有“正經”收入。

碩博連讀期間,童文平組建了家庭,妻子在杭州一所高校任職。童文平很喜歡杭州,博士後出站後,就到杭州生活。這些年來,父親每月都會將自己的4000多元退休金匯給兒子以示支持,直到現在。

童文平不覺得自己在“啃老”,他認為自己一直在努力向前,以他為主心骨的家庭十分和睦,每逢假期也會時常回家看望父母。

在童文平博士後的師兄肖睦看來,童文平跟老師、同學的關係都很好,得知他當社工也不意外,“他的性格很適合當社工,他不像很多人那樣追名逐利,科研能力就稍微削弱一點。他做過很多課題,但是課題不是很集中,目前他只有理論沒有有效數據,但理論需要一步步的實驗結果和數據證明。”

童文平博士後的導師張翼也認為,他是一個蠻有愛心的人,不過做科研的天分和資質是一般的,本人並不適合長期在科研領域耕耘

武大病毒學博士後杭州當社工:父親月匯四千多退休金支持 仍盼收到橄欖枝

在實驗室做科研時期的童文平

當紅星新聞將肖睦和張翼的看法告訴童文平時,正快步前往街道遞交材料的他,臉上少了笑容。他表示自己並不介意,也希望有人對他的博士後課題成功進行討論,“科學需要大家的討論和論證,一切事物都可以接受批判”。

時間的推移使得他不得不做出一些選擇。當初,童文平將博士後研究的理論模型搭建好時,感覺就像一生求索的浮士德來到了阿爾卑斯山,看到了真正的美,認為自己的一個任務已經完成。

“如果說能有平臺向我伸出橄欖枝,讓我能繼續進行自己的科研夢想那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首要價值暫時無法實現,那選擇第二價值,到社區做社工。”

童文平坦言,如果不去工作,他將長期處於無收入的狀態,生活也會受到影響,但他不僅僅是考慮到收入問題,而是真的喜歡社工這個職業。

/ 聞名 /

翻牆救出獨居老人

身邊同事稱“他是我們的英雄”

做社工的童文平,似乎更如魚得水,最近他還因為一份感謝信救了一位老人。

86歲的斯老因為疫情的原因無法回到以往居住的老年公寓,童文平在疫情排查時通過電話瞭解到,老人獨居在他所管控的一套一樓的房子裡,老人電話中表示自己吃午飯不太方便,希望有人可以幫他買飯。當時正下著雨,童文平就將自己的免費工作餐送到斯老家。第二天,斯老就將一份手寫的感謝信和50元送到社區。

武大病毒學博士後杭州當社工:父親月匯四千多退休金支持 仍盼收到橄欖枝

斯老手寫的感謝信和50元“餐費”

童文平收到信後特別感動,此後,他每天都會和斯老通電話,斯老的女兒斯女士希望把鑰匙放一套在童文平處,以方便了解老人情況,童文平去拿鑰匙時,他在門口站著等了一個小時才等到斯老歸來。後來,斯女士請到一位保姆,童文平又將鑰匙還了回去。

3月12日上午,保姆第二次到斯老家上班,敲門和打電話都沒有回應就離開了。童文平一心想著“還錢”,上午11點左右,他為老人送午餐,同樣敲門和電話但沒有得到回應。他又在斯老家門外等了半個多小時,詢問斯老的鄰居得知沒看到斯老外出。

“老人家中窗簾還沒有打開,空調也開著,我覺得老人可能還在家中。”童文平向斯女士講明情況,斯女士同意他翻牆看看屋內的情況。童文平翻入院子內時,發現客廳的防盜門被反鎖了,直覺提醒他,老人可能在家中出事了,就撥打了求助電話,後來消防戰士趕到院中,破窗進入房內,發現斯老穿著內衣倒在衛生間,還能虛弱地回應。隨後,老人被送往了醫院,經檢查,是突發腦梗,斯女士從上海趕回照看父親。

武大病毒學博士後杭州當社工:父親月匯四千多退休金支持 仍盼收到橄欖枝

消防員為救出老人而剪開的窗戶防護欄

3月16日中午,童文平打電話給斯女士,瞭解到斯老病情沒有前一天好。在回社區的路上,路過一座小橋,他的步子明顯慢了,一直囔囔自語,“怎麼病情嚴重了呢?”

傍晚,得知斯女士要回家,他來到斯老家中。斯女士告訴他,斯老目前病重,但沒有生命危險,老人平日裡習慣在早上六點多上廁所,發病那天應該就是在六點多因為腦梗失去平衡倒在了衛生間。

“如果不是小童把我爸爸的事放在心上,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小童一個武漢大學的博士後,成為年輕一代的社工,我覺得這是一種情懷。”從斯老家出來後,童文平又開始喃喃,希望老人能最大程度地康復。

“這件事換作其他人,可能敲不開門就算了。”童文平的同事張樂梅說。童文平認為,能救出老人,依靠的是他以往長期關注老人,以及長久以來形成的“理性的判斷能力”。社區主任俞峰覺得,“這就是責任的體現,雖然社工是平凡普通的人,但是我們有不平凡的擔當,他把老人救出來,我認為他就是我們的英雄。”

在表弟左平祥眼中,童文平不抽菸、不喝酒,生活節儉,讀書時會耐心幫助輔導堂、表弟們的功課,對父母很好,也會經常回家看望父母。他對舅舅曾幫助他四處借錢完成學業的恩情念念不忘,每逢回家看舅舅時,會耐住性子陪老人下一天棋,家人也支持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童文平認為,他在實驗室做實驗室服務於抽象的人,而做社工是服務現實生活中具體的人。在實驗室一個課題可能要研究很久才能看出效果,但是在社區工作中,經常能很快就將老百姓的問題解決,快樂也來得更加簡單,他的身體狀態也變得好了

“無論是做科研還是做社工,它們都是有價值的,我也不是完全考慮錢,不會因為待遇改行,如果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平臺,也可以一直做社工。”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春 陳卿媛 圖片由受訪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