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通常攜帶多少子彈?

菩薩我想對你說


首先謝謝樓主提問!樓主的提問可以理解為戰場上“單兵”攜帶子彈數量的問題,這個問題比較籠統,“單兵”的範疇過大,不同兵種的單兵攜彈量並不相同,同一兵種在不同國家攜彈量也不相同。



一般來說,輕步兵由於強調徒步機動,攜彈量往往較少;而機械化步兵可以搭乘步兵戰車或裝甲輸送車,因此能夠攜帶更多的彈藥。從二戰到現在,一般步兵作戰,攜彈量主要有120發,200多發和300發三種。在栓動步槍時代,攜帶120發比較多,在自動步槍時代攜帶200多發比較多。

彈藥量以“基數”為單位,每一個“基數”,依據武器性能不同、單兵攜行能力和一般戰鬥消耗量綜合確定,每種武器的“基數”都不同。

士兵配的彈匣,稱為“戰鬥攜行彈藥”,彈匣的多少取決於士兵個人的攜行能力決定,一般標配數量與士兵戰術背心上的彈匣袋數量+武器自身彈匣有關,另外依據任務不同,對士兵彈藥攜行量的規定也不同,治安戰鬥相應減少,防禦戰鬥相應增多,但在不影響士兵戰術動作的前提下,允許多帶無上限。

一般如果使用56式全自動,可以攜帶7個彈匣,一個彈匣標準是30發子彈。7個7.62毫米彈匣重量為10斤。美軍如果是在阿富汗執行巡邏任務,會攜帶10個彈匣,重量為14.46斤,但是這種巡邏是乘車巡邏,因此對重量不是很敏感,具體攜帶子彈數量,也要看任務。

如果是非洲維和這種任務,攜帶5,6個彈匣就可以,如果是在阿富汗執行戰鬥巡邏任務,需要7-10個彈匣,如果是據守危險地區哨所,比如在也門,阿富汗和敘利亞戰場,那就需要至少2個彈藥基數,600發子彈。

特種兵一般攜帶5個彈匣,大約150發子彈。特種兵不是精銳輕步兵,不是去執行硬抗硬打任務。主要是執行偵察,暗殺,爆破,空地或者空海引導,炮火引導,還有襲擾等任務。不是端著自動步槍當蘭博,一個人打50個人。因此,不會攜帶特別多的彈藥。特種兵實戰彈藥消耗量反而比普通步兵參加山地戰和叢林戰彈藥消耗少。

如果按滿編攜帶,一個現代步兵,執行戰場任務,負擔20多公斤,就已經是比較合適的重量。重量再大,非常容易消耗體力,難以靈活活動。鋼盔,防彈衣,手雷,榴彈,偵察設備,通信系統,步槍,手槍,最後可以留給子彈的重量,最多就是210發,7個彈匣。


按照我軍70年代時的彈藥基數規定,7.62毫米手槍(54式)彈藥基數為40發,7.62毫米衝鋒槍(56式)彈藥基數為300發,7.62毫米輕機槍(56式)彈藥基數為1000發,一般來說我軍士兵在行動中攜帶0.5個基數的彈藥。另外,步兵班組中擔負火力壓制的機槍手由於攜帶較重的輕機槍,往往要配有專職攜帶彈藥的副機槍手,或由班組內其他士兵分擔部分彈藥攜帶,這使得機槍手的彈藥攜彈量往往不固定。

不難看出,步兵在作戰時攜帶的子彈其實很少,基本不會出現某些FPS遊戲中動輒三百發子彈以上的情況。但在實戰中,很多士兵往往會想盡辦法多攜帶一些彈藥。比如在蘇聯侵略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軍士兵在繳獲阿富汗抵抗武裝使用的56式胸掛攜行具後,經常會將其用水泡松後使用,這樣可以將原本只能插入一個彈匣的彈匣包插入兩個。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單兵攜彈量也不再具有嚴格的統一標準,如美軍採用的多款戰術背心都可以靈活配置插包,因此一些士兵在作戰時往往會多帶幾個彈匣包以備不測。因此,目前單兵攜帶彈藥的數量其實是越來越沒有規範的,這個問題也可以說越來越難以回答。

現在以我軍步槍射手為例:目前公開的資料中體現出兩種攜帶體制:

體制一:前胸子彈帶攜帶4個30發彈夾、槍身自身一個彈夾,另外攜帶2包50發的散裝子彈,合計攜帶250發子彈。手榴彈標準配備4枚。

體制二(臨汾旅):前胸子彈帶攜帶4個30發彈夾、槍身自身一個彈夾,另外戰鬥外掛裝有4個30發彈夾的子彈帶,合計攜帶270發子彈,手榴彈標準配備4枚。


豆豆拍


“戰鬥攜行彈藥”是多少,都是作戰部隊,經過長期戰爭實踐,得出的經驗與規律,在軍事術語上稱為彈藥基數,步槍以300發為一個基數,一般攜帶150發,即0.5個基數,就能滿足作戰需求。為此我們過去的戰鬥裝具,都設有4個彈匣,加上槍上一個彈匣共5個,每個彈匣30發。我們的彈匣也是這樣設計的,過去的56衝,81-1,還是現在的95步和03式,都是一個彈匣30發。如果執行更激烈的戰鬥,還會另備子袋帶再增加50發。軍事大國士兵所攜帶子彈數量,大約也是這個數。為了繼續作戰,戰鬥間隙一般都會得到後方補充,為得是減行士兵攜行負擔,4個彈匣的重量5.6斤左右,再加上手榴彈,雨衣,水壺,乾糧,小鐵鍬,十字鎬等,一般都在50斤以上,對於戰鬥行軍,是極大的負擔。為了在保證戰鬥需要的同時,儘可能減輕士兵作戰負擔,節省體力,以保持旺盛的戰鬥精神,成為各時代裝備專家的責任。

越來越輕

摩步化和直升機化,推動了步兵戰鬥行進的機動性,一般都會帶著他們的士兵推進到進攻出發陣地上,戰鬥都會在1千米距離內發生。當然這是理想的情況,但要考慮極限下用兵,不能說沒有裝甲和直升機,就打不了仗。就是裝備強大的美軍,對戰鬥員的體力,也有近乎嚴苛的要求。負重急行軍,一直作為戰鬥課目之一。為了保持旺盛的戰鬥精神,儘可能地多采取摩步化機動,或投入直升機,以完成非戰鬥地域內的機動,是各軍事大國普遍採用的方式。有裝甲伴隨衝鋒,使用武裝直升機來摧毀對方重火力和堅固工事,這是理想的戰鬥,問題是現實中沒有理想的敵人,戰鬥往往總是在複雜的情況下發生的。不過,越來越輕,是大勢所趨,如美軍正有機器騾子和無人機伴隨作戰的趨勢,可以說士兵戰鬥負荷得以大為減輕,不妨視戰鬥激烈程度多帶一點子彈。

為減少每一克重量而奮鬥

所有戰鬥裝具,儘可能減少負重,裝備研製專家們,從槍到裝具,長期以來,都在為減輕每一克重量而歡欣鼓舞。設計總是從最嚴酷的戰鬥環境出發,把思想歸結到一克一克的負荷如何減少。在攜帶子彈數量能確保完成戰鬥任務的同時,儘可能減輕重量,以增強戰鬥效率。步槍重量一點點在減少,彈匣換上塑料,其匠心於此。比如我們的56衝,戰鬥稱為八斤半,空槍重4.3千克,而95式戰鬥全重只有3.25千克,一支槍的重量,猛然減重兩斤多,這對於戰鬥行軍的戰士,是件很大的好事。直升機戰場滿天飛,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士兵攜帶負荷徒步行軍的情況隨時都在發生,所以帶多少彈,必有一定之規,都在為減輕士兵戰鬥負荷而努力。


魂舞大漠


就中國來說,一個士兵一般會帶四個彈匣,槍上壓一個,每個彈匣三十發子彈共150發。一般情況下士兵是不會連射的都是點射增加命中率。

對於士兵來說,子彈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使用的各種武器都很先進,還需要帶其他各種應對裝備,加起來重量是非常重的,一個人背上這麼重的槍械裝備對體能是很大的考驗。

在不同的國家一個士兵帶的子彈數量不同,根據戰場環境攜帶不同,比如越戰期間,美軍單兵的M16步槍的彈藥是20個18發的彈匣共360發,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是8個30發的彈匣共240發。

具體要根據一個國家士兵使用的其槍械種類的不同具體計算出合適攜帶子彈的數量。



楚良翁


玩過槍戰類的朋友可能會體驗到子彈打完而被擊殺的絕望,確實如此,在槍戰遊戲中,玩家在使用突擊步槍的時候通常攜帶六七個彈匣兩百多發子彈,其實在實戰中,這個子彈數量已經夠了,就拿現在的解放軍來說,他們執行任務時通常攜帶四個備用彈匣,加上95式槍裡的彈匣足有150發子彈。然而在遊戲中,玩家通常把步槍當做重機槍來用,而現代的突擊步槍射速基本都在每秒千發左右,一個彈匣的子彈幾秒就可以打光,子彈完全不夠用。

其實在實戰中,使用突擊步槍的士兵攜帶兩百餘發子彈完全夠用,如果讓士兵多帶些子彈,反而增加士兵負重,經過專家研究,士兵在執行任務時負重20多公斤最好,而且在戰場上,士兵使用突擊步槍時通常不會採用掃射的方式,而是中長點射,這樣一來子彈的消耗量也不是很大。二戰時期,各國士兵使用輕機槍都是採用點射方式,如果採用掃射方式,即浪費子彈,精準度又底。

決定單兵攜帶子彈數量的是部隊的後勤補給能力,現代戰爭各國的後勤補給能力還是很強的,一般不會出現彈藥缺乏的情況,而二戰時期則不同,像當時的美、德等國家軍隊機械化程度高,每個步兵師的卡車、輕型運輸車等都有很多,單位運輸能力極強,當士兵在戰場上子彈消耗殆盡時,隨時有輜重部隊補充,所以他們在外出作戰時,根本不需要攜帶太多彈藥,一個步兵一般帶30子彈就足夠了。反觀當時的中國軍隊,騾馬都非常稀缺,後勤補給能力極差,普通步兵外出作戰攜帶的子彈幾乎是德軍的三四倍,當然了,有些部隊彈藥奇缺,根本發不起那麼多子彈。

總之,士兵在作戰時除了攜帶彈藥,還要攜帶食品等其他物品,如果子彈攜帶量超過了一定的數量,完全是徒增負重,還會影響士兵的移動速度,白白消耗體力。


兵說


夠用就行,單兵攜帶子彈數量呢,並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按題主說的越多越好,帶三萬發,你看累不累死你。

一般來說,各國軍隊單兵攜帶子彈數量都不大一樣,但是也就差一兩個彈匣而已。一般來說,美軍隨身攜帶的戰術背心上掛著6個彈匣,槍上安置一個,總共七個,210發子彈。不過,這個也可以根據戰鬥需求,改變自己的彈匣數量,反正模塊化背心,裝幾個隨意。

我軍的攜行具上面可以裝四個彈匣包,槍上面一個,總共五個,150發子彈。當然,06式攜行具也是可以根據任務需求,增加或者減少彈匣包數量的。

很多人會說了,你當兵的有個揹包,可以放散裝子彈、可以放彈匣、可以放彈夾。放是可以放,但是多數情況下,交火狀態下,這幾十公斤的大揹包,不還是要扔車上,不可能揹著那一個大累贅去打吧。所以呢,一般你看見他身上有幾個彈匣,他就是有多少子彈,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這裡只討論不例外。

子彈這個東西一般都是根據任務強度去配備,一般來說,標準的那幾個彈匣就夠用了,如果出現彈盡糧絕,通常是指揮失誤、情報失誤,出現血崩狀況了。當然,這個是指現代的這種戰鬥,不是一戰時期那種塹壕戰。


軍武文齋


71年兵警衛員,配帶兩隻槍,一隻五,六式衝鋒槍,槍身自帶一梭,子彈代3梭,每梭30發,計:120發7.62mm子彈。一隻五,四式手槍,槍身彈夾8發,槍快套,穿在褲帶上,手槍裸露外面,使用快捷。小槍套,上面5發子彈。計:13發子彈。衝鋒搶快速2分鐘120發可射完。手槍13發約2分鐘射完,零散5發需要重裝彈夾。


念戰友情


關於士兵攜帶多少子彈的問題,軍迷和非軍迷的認知可能是不一樣的,特別是有當過步兵的經歷和城市基幹民兵,大都是心中有數的。

一般讀者都認為士兵攜帶的子彈越多越好,但實際上士兵攜帶的子彈也就150發左右,不會超過200發,即便戰時也就這麼點子彈,甚至攜帶的子彈還要少。

79年南疆衝中,我步兵正、副班長是衝鋒槍手,每人扛一把56式衝鋒槍,含槍上那隻一共5只彈匣,每隻彈匣30發子彈,共攜帶子彈150發;步槍手每人背一把56式半自動步槍,彈倉內有壓入的10發子彈,身上子彈袋內有10只10發橋夾,共攜帶110發子彈。

機槍手背一挺56式輕機槍,槍上一隻100發彈鏈鐵盒,身上背一隻滿彈鐵盒,共攜帶子彈200發;機槍副手背二隻100發彈鏈鐵盒,共攜帶200發子彈;69式40火箭筒射手,身背一支40火箭筒發射器,帶3發40火箭彈,以及瞄準具等。

以上戰士除了各自的槍械和子彈以外,每人還攜帶4枚木柄手榴彈,機槍正副射手和火箭筒手各攜帶2枚木柄手榴彈;此外,要攜帶砍刀、小鎬、雨衣、水壺、掛包、壓縮乾糧及米袋、防毒面具等,平均負重48公斤,其中,機槍射手高達55公斤。

由於在亞熱帶山嶽叢林特殊地域作戰,我軍一線作戰部隊單兵負重過大,潮溼悶熱酷暑,戰士們體力嚴重透支,無論擔負何種戰術安排的攻擊,穿插分隊都要徒步作戰,經受個人負重過大的嚴峻現實以及生與死的考驗,軍中不缺累趴下掉隊的戰士。

此後,我軍換裝,56槍族基本退出現役,被81式步機槍和95式步機槍所取代,81式步槍配4只彈匣,也即士兵攜彈120發;95式步槍配5只彈匣,也即士兵攜彈150發,戰時在背囊內頂多再放50發散裝彈,也即我軍步兵的攜彈量為170-200發。

作戰環境下,士兵的攜彈量,基本上與其配套槍械的彈匣數量一致,有時會增加50發散裝子彈,但不能再多了,因為戰士攜帶的並不僅僅是槍械和子彈,還有手榴彈、軍鎬、水壺、急救包、軍糧、洗漱用品、換洗衣服等,個人負重不會低於45-50公斤。

想想一般人即便不負重,平常爬個山都感到很累,戰士負重45-50公斤,爬山越嶺,還不是累個半死;所以當步兵的都特別能吃苦,打仗也沒有那麼好玩的,不被打死,負重走路都夠嗆。

因此,並非戰士攜帶的子彈多多益善,打仗時,戰士除了攜帶和自身槍械彈匣數量內的子彈以外,其他的糧彈和淡水,自有後勤系統提供保障;戰爭並非前線作戰士兵的事,負責後勤供應的同樣非常重要,後勤供應不上,這仗就不用打了,篤定要輸掉。


國平軍史


據說這是俄羅斯特種部隊的新型裝束,俄羅斯軍隊向來注重單兵彈藥攜帶量,俄軍認為到了戰場上,就不要指望後勤部門比較及時的將彈藥送上來,與其坐等乾著急,不如自己多帶一點,不論是殺敵還是自衛會比較從容一些,也減小了貽誤戰機的可能...所以,俄軍規定執行一般任務要攜帶9個彈匣270發子彈,還有2盒50發的散裝彈(彈匣帶多了也不是啥好事兒,怪沉的,甚至會卡死)共計370發子彈,子彈攜帶量大大高於其他國家的軍隊。

戰士攜帶子彈量要大多根據執行任務強度而定並不是多多益善,戰士也是人,雖說體能高於普通百姓,但也是有限的!
根據人種體能的不同,歐美、東歐國家的單兵執行一般任務,比如:正常徒步巡邏(車輛不便機動的山地),負重量在20公斤左右
,這個重量當中包括:水壺,水囊各一個、急救包、單兵通訊器材,單兵光學器材、三份野戰口糧(一天量)、防毒面具、防彈背心、頭盔...等雜七雜八的物品,攜帶步槍子彈量為150發、如果有手槍,還需攜帶20~40發手槍彈(倆彈匣)、手榴彈,槍榴彈。

正常徒步巡邏一般來說要往返行軍20公里,揹負20公斤的重量爬山越嶺是很疲憊不堪,況且這類任務即便遇到襲擊也是零星的,一個排極單位4000多發步槍和3000~4000發輕機槍彈完全可以應付的過來。
這名駐阿富汗的美軍有可能去執行短程徒步巡邏任務,可以看到他的裝具內有5~6個彈匣,子彈總數在150~180發。

但是,要去執行秘密的遠程奔襲任務,子彈攜帶量就必須增加,遠程奔襲如果有直升機或者車輛還能減輕一些負擔,如果是徒步就需要揹負50公斤的重量,子彈數量要增加到300發以上,在敵情不是很清楚、又沒有辦法在戰鬥中得到補充的條件下只能是儘量攜帶。


這樣的大型背囊連同武器彈藥負重的壓迫感確實讓人喘不過氣,在這種條件下武器彈藥和其他攜行物品攜帶要均衡。

所以,戰士要執行任務的強度去攜帶子彈的數量。當然有些時候也不能形而上學、教條主義,做事情要有靈活性。
比如:這名阿富汗國民衛隊的戰士算M4步槍上的那個彈匣,攜帶了8個共計240發子彈,阿富汗目前的形式並不穩定,時常出現襲擊事件發生,阿富汗軍警在街上巡邏時要應付這些襲擊,所以要多帶一些子彈。

那麼,士兵在戰鬥時子彈可以打多久?現代步槍的理論射速都在450~600發/分鐘,輕機槍則是600~1000發/分鐘,攜帶子彈量按照理論射速來算半分鐘都堅持不了,但是戰場上遇到了敵人並不是扣動就不撒手,而是一次射擊3~5發點射或者5~8髮長點射這樣的射速,沒看到敵人不能胡亂射擊,每一次射擊都要講求準確性!這樣既能消滅敵人又能節省彈藥。
輕機槍是班排小隊的火力核心,雖然有其他兄弟們幫著背子彈,是輕機槍有1000發的彈藥量,但機槍手也不能圖自己痛快一會功夫就把子彈打沒了,因為輕機槍是壓制敵人輕機槍和狙擊手的得力武器,如果子彈打沒了敵人的輕機槍和中口徑狙擊槍手,反過來就會逐一壓制己方的步槍手,這仗也就沒法打下去了...所以,輕機槍正常情況下也是3~5發/5~8發的點射。

總之,在戰場上子彈是寶貴的,槍沒有子彈就是燒火棍!在激烈的戰場上敵我之間的勝負也許就是最後一顆子彈。


皇家橡樹1972


喜歡玩《刺激戰場》的小夥伴們,我想大家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子彈越多越也好,手雷越多越好,有些揹包裝滿了,甚至把藥扔了還要再撿幾發子彈。有仔細觀察過的小夥伴能發現遊戲中一隻步槍子彈自動拾取的上限是180發,加上彈夾內的是210發。這根據現實中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執行特別任務時所攜帶的子彈數量而設定的。

我國士兵能攜帶多少發子彈呢

關於我軍上戰場可以攜帶多少發子彈,這個在解放軍條例中並沒有硬性的規定。不過根據我軍配發的87式子彈帶以及07式子彈帶的彈夾口來看,可攜帶150發步槍子彈(揹包四個彈夾,槍上一個彈夾,每彈夾子彈為30發)。


按照我軍普遍配備的95步槍戰鬥射速,單發每分鐘40發,連發每分鐘100發,我軍士兵所攜帶的子彈只能戰鬥兩到五分鐘。

那麼為什麼不多帶些呢

我軍裝備的95步槍使用的是5.8毫米步槍子彈,每顆重量在13克左右,再加上彈夾的重量達到六斤。除了子彈外,槍支,防彈衣,頭盔,揹包,步話機,手榴彈等各種單兵裝備,總重量在40斤左右。這個重量已經大大影響了單兵動作,不利於戰場上迅速展開,容易暴露目標從而加大傷亡。



而且一般槍械是不能連續射擊的,在過熱的情況下,槍管會發生變形導致爆炸,所以一般都是使用單發或者連發。150發子彈在不激烈戰況的情形下可以使用很長時間。

戰況激烈的戰場,或者執行特別任務的時候,攜帶子彈數量肯定是會增加的。且現在都是機械化行軍,士兵車輛上也會備足彈藥的。以越戰時美軍為例,單兵m16步槍的彈藥基數是20個18發彈匣另加200發條狀彈夾,總共560發子彈重12公斤左右。並且,機槍手配備的子彈數量一般都會多一些。


班副


這個事情啊,不同的兵種帶的子彈數量是不一樣,不同的任務攜帶的子彈數量也有差別。步兵攜帶的子彈主要根據自己的武器和任務來決定,子彈也不是帶得越多越好,戰術背心除了掛彈匣,還要有手雷、IFAK(個人急救包)、戰術手套等等,還要保證士兵足夠的作戰能力。至於士兵帶多少子彈合適,下面我們具體說說:

對於普通步兵,執行一般任務也就攜帶5~6個彈匣,戰術背心一般可以掛10個彈匣左右,因此需要時可以掛10個,對於特種兵作戰缺少補給最多可以攜帶14個,每個彈匣30發,因此在正常情況下主武器的子彈也就180發左右了,最多也就420發左右。除此以外還有副武器手槍,一般攜帶3~4個手槍彈匣,手槍的彈匣子彈容量差距可就大了,美國的M17模塊化手槍的彈匣容量17發,副武器子彈也就68發!

▲負責提供火力支援的榴彈手

如果是提供火力支援的榴彈手,那麼基本以攜帶榴彈為主,一般任務士兵攜帶10~20發榴彈,支援不足的最多攜帶30~40發榴彈,這樣的情況下,榴彈手的子彈攜帶量就比較少了,一般只有2~4個左右。而且槍射榴彈有著嚴格的安全措施,使用的也是專門的戰術背心,以避免發生風險事故!

▲機槍手攜帶的彈藥箱

如果是班內機槍手,比如M249、M240班用機槍,他們一般直接攜帶一個200發彈容量的彈藥箱,就這個彈藥箱的重量就超過普通士兵的子彈重量了,因此機槍手一般都是比較高達威猛,至少要力氣大才行,當然這個彈藥箱平時一般都是車載,只要下車作戰時才會隨身攜帶!即便這樣,200發的機槍彈藥在提供火力支援是往往都不夠用,一般還得找1~2個機槍副手分別攜帶2個備用彈匣,以備不時之需。現在的班用機槍的子彈一般都與步槍通用,在必要時機槍手也可以找步兵拿幾個彈匣來用用。

最後,就是狙擊手這樣的特殊兵種,他們一般都是隱蔽觀察,為團隊提供戰場信息的,他們追求隱蔽並精確打擊對手,而且在狙殺後還得快速轉移,因此狙擊手的子彈不需要太多,一般只需要10~20發就夠了。而如果是狙擊手的觀察手,一般攜帶普通士兵的子彈量,主武器5~6個彈匣,副武器3~4個,同時攜帶手雷、急救包等等!


很多同學會問:現代普通步槍的射速已經達到了600發/分鐘,而步兵攜帶的主武器子彈才180發,1分鐘不到就射擊出去,即使加上換彈匣時間最多幾分鐘,打完了怎麼辦?

戰場時可不是武器試驗場,那種突突突的快感可不敢使用,除非是新兵首次上戰場。士兵們在戰場上基本都是點射,即使是機槍手也都不敢揮霍子彈,都是採用短點射殺傷敵人,那種電視神劇裡機器不斷吐著火蛇的情況,在戰場很難看到,突突突不停一時爽,但是1分鐘過後就該別人教你怎麼做人了!當然如果這樣使用子彈,後勤被累成狗了也補給不上來的。

綜合來說,士兵的攜帶的子彈數量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任務不同,所需要的裝備種類和數量都有所不同,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士兵攜帶180發子彈左右,而對於像特種部隊這種,往往深入敵後作戰,補給就變得相當的不穩定了,因此在滿足負荷情況下,儘量的多帶了。美國特種兵一般塞滿戰術背心能夠掛最多14個,有時候還會攜帶一些彈藥腰帶,希望藉此提高攜彈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