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系列科普之四】手術刀也能治打鼾?

打鼾,俗語講打呼嚕,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少人認為打鼾是睡得香,甚至還會羨慕打呼嚕的人!事實果真如此嗎?

病例1 賀先生 是一位青年男性,睡眠打鼾10餘年,伴有夜間憋醒,白天嗜睡、易疲勞,鼾聲讓同寢室難以忍受,我科就診行睡眠呼吸監測提示中度阻塞性睡眠暫停綜合徵,建議佩戴呼吸機,但賀先生不願接受長期佩戴,我們發現患者軟顎鬆弛,舌根肥厚,雙側扁桃體III度大,在通過一系列氣道評估(包括喉鏡、睡眠內鏡檢查等)後,完成手術治療,術後賀先生打鼾症狀明顯改善,同寢室同學都以為變了一個人。

病例2 戚先生 是一位中年男性,自小睡眠打鼾,目前已合併有冠心病、高血壓、和高血脂,曾多次就診呼吸內科等多個科室,診斷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建議是減肥和佩戴呼吸機,但戚先生每次佩戴呼吸機都難以忍受,同時夜間會不自主摘掉呼吸機,後至我科就診,與針對梗阻平面行手術後,症狀明顯好轉。

看了以上兩個病例你是否會思考: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是什麼?它存在很危險嗎?應該怎麼治療?手術療效怎樣?下面我就慢慢為你解釋。

【世界睡眠日系列科普之四】手術刀也能治打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也會被稱為鼾症,目前醫學界成人睡眠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5次/小時(需完善睡眠呼吸監測)便可確診OSA,通過這個數據來判定你晚上打呼嚕呼吸暫停到底的多嚴重,這些年醫學界有了一個基本的判定標準了。如圖所示:

OSA其主要危害在於頻繁出現的睡眠呼吸暫停和低通氣,導致長期的睡眠時血氧飽和度下降,就像經常性憋氣,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人體內分泌的改變,目前研究已經證明長期OSA可以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心律失常、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所以近年來有不少專家推崇其為睡眠窒息症,希望人們能深刻理解其危害。

【世界睡眠日系列科普之四】手術刀也能治打鼾?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中,上氣道多個部位的解剖結構異常都可以導致氣道阻塞塌陷和功能異常而出現臨床症狀。上氣道解剖異常包括鼻腔(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鼻部腫瘤等),咽部(II度以上的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軟顎鬆弛、懸雍垂過長或過粗、咽腔狹窄、咽周圍組織腫瘤、咽腔黏膜肥厚、舌體肥大或巨舌、舌根後墜;)其他(顱頜面畸形,如狹顱症、小頜畸形;感染、創傷或手術等各種原因造成的頜面缺損和瘢痕攣縮閉鎖等)等等,是不是覺得頭腦沒轉過來,只要記得OSA是由於單個或多個部位的上氣道塌陷引起的。

目前國內外OSA的首選治療是氣道內正壓通氣治療(CPAP),即呼吸機治療。根據國外的資料,目前CPAP治療的有效率達到了80%以上。但是由於患者要戴著呼吸機睡覺,遠期依從性不好,因此外科手術仍是OSA的重要有效治療手段。

【世界睡眠日系列科普之四】手術刀也能治打鼾?

目前研究,不加選擇的懸雍垂顎咽成形術(osa外科手術最常見術式)長期有效率均徘徊於 38-69%,而經上氣道形態學評估後,可達80% 以上。而基於阻塞定位的2個或以上阻塞部位的多平面手術有效率可達到 83.3% ~ 95% ,可見手術刀也是可以治療鼾症的。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咽科、健康宣教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