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目前白俄羅斯與俄羅斯的關係,最後會不會變成烏克蘭一樣?

大正的生活日記


可能性不大,俄羅斯吸取教訓了。

作為東歐地區發揮重要作用的兩個國家,俄羅斯和白羅斯(白俄羅斯)歷史淵源深厚,目前兩國組建了“俄白聯盟”,來增進兩國之間的聯繫與協作。“俄白聯盟”有什麼歷史背景,前景如何呢,又會走向何方呢?

一、蘇聯解體後建立“俄白聯盟”
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俄羅斯與白羅斯獨立後,急需加強與彼此的關係來渡過難關。兩國簽署了不少合作協議,旨在提供更多的經濟、文化甚至軍事融合機會。
然而兩國間的聯盟一直較為鬆散,實體的性質仍然含糊不清。事實上該聯盟一體化程度並不是很強,白俄羅斯希望借該聯盟加強本國的經濟,與俄羅斯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俄羅斯則希望藉助與白俄羅斯的聯合來提高自己的區域影響力。為了協調經濟差異,兩國近年來一直在舉行各式一體化談判。

1999年兩國間的聯盟正式形成,其希望構築起一個貨幣、經濟、貿易等領域一體化的橋樑,然而目前來看,該願景並沒有完全實現。
二、“俄白聯盟”傾向於經貿領域
根據《俄白聯盟條約》,最高聯盟議會是整個聯盟的最高權力機構,由兩國總統、總理和兩國議會的議長組成。每個國家在聯盟議會中都有一票表決權,這實際上意味著所有決定都必須獲得兩國一致通過。

聯盟還擁有一個部長理事會,由兩國總理、外交部長、經濟部眾、財政部長和負責國際聯絡的國務秘書組成。兩國可以直接從部長級層面藉助聯盟對接相關經濟合作事項,同時提高了兩國在經貿領域交流的效率。俄白聯盟還擁有由九名法官組成的聯盟法院,法官任期六年。以及審計院,控制預算的執行。
在聯盟中,俄羅斯與白羅斯都保留主權和獨立地位,兩國仍然對自己的內部事務和對外關係擁有全部的決定權,“俄白聯盟”最像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

圖-俄羅斯在獨聯體的形象
三、俄羅斯過於霸道,引起白羅斯擔憂
事實上,“俄白聯盟”之所以一體化程度並不高,除了其鬆散的性質之外,還和俄羅斯的外交風格和兩國間在某些利益上的衝突有關係。俄羅斯在獨聯體當中的外交政策趨向於霸道,導致周邊鄰國並不能夠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和俄羅斯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尤其是在2008年出兵南奧塞梯與格魯吉亞交惡,以及2014年武力干涉烏克蘭內部衝突之後,俄羅斯在周邊鄰國當中的形象日漸變差,所以白俄羅斯也有自己的擔憂。

圖-白俄羅斯人
兩國在其他方面也有實質上的衝突,就比如能源領域。白俄羅斯在2001年恢復海關管制,並暫停兩國間的關稅同盟,直到2010年才恢復。本來兩國還打算在整個聯盟中實施通用貨幣的行動,但這些行動都告失敗,“俄白聯盟”實質上已經走向 “名存實亡”的地步,未來會如何發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地圖帝


首先尊重一下白俄羅斯的改名事實,現在的白俄羅斯名叫白羅斯,人家的大使館已經在我國通報了,不過由於過去的習慣,很多人依然叫白俄羅斯比較順口。



白羅斯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它根本不會成為烏克蘭。先看一看烏克蘭之所以能成為現在這個鬼樣子,歸根結底還是烏克蘭的上層建築出現問題,那就是整個國家的結構根本不穩定,甚至說整個國家都是拼湊出來的。烏克蘭東部和烏克蘭西部根本是水火不相容的兩部分,而且歷史上的欠賬也太多,但是恰巧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一個國家,早年在蘇聯的大共同體照耀之下,矛盾還沒有那麼顯著。

但蘇聯已解體後,烏克蘭內部的矛盾徹底的暴露出來。首先是東部烏克蘭的俄羅斯化問題,東部烏克蘭,基本上和俄羅斯已經沒有太多差別,基本上都是說俄語的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由於早年的蘇聯上層的特殊照顧,這個地區工業非常發達,而且各種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一直都過得很不錯。 但是烏克蘭西部以農業為主,在蘇聯時期就有離心傾向,當時就受到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瘋狂的打壓。早對於原來的蘇聯都是離心離德,更不要說對了後來的蘇聯繼承人俄羅斯,更不會有好臉子看了。



烏克蘭獨立以後,烏克蘭東西部競爭激烈,但近些年,西烏克蘭地區的親西方派上臺,徹底改變原有的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由合作變成對立,所以俄羅斯就會支持烏克蘭東部地區與烏克蘭政府鬧獨立,因為本來就不是一條心,烏克蘭政府也在刻意的打壓烏克蘭東部地區。

然而回頭來看白羅斯的內部問題,根本沒有烏克蘭這種狀況。白羅斯還是一個比較統一的民族國家,境內80%的人口都是由白羅斯人組成,更主要的是白羅斯還有一個比較鐵腕的領導人——總統盧卡申科,不像烏克蘭竟上臺一幫子只會吞噬國家利益的寡頭。而且盧卡申科這個領導人非常的有能力,在白俄羅斯當政長達25年之久,他能把整個白羅斯民族凝聚在一起,這一點他有點類似於普京對俄羅斯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儘管白羅斯不會出現烏克蘭那樣的混亂局勢,但白羅斯背後依靠的依然是俄羅斯這棵大樹,需要俄羅斯對它進行經濟輸血。然而俄羅斯的錢不是白拿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一直在推動俄羅斯和白羅斯合併問題,雖然盧卡申科一直在抗拒,而且多次在公開場合上批評俄羅斯的各種政策。但正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接下來,就看白羅斯能不能真正的扛住俄羅斯的壓力,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了。


大正看世界


白羅斯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變成下一個烏克蘭。

原因固然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是白羅斯政局穩定,經濟平穩發展,對外傍俄羅斯這棵大樹的立場堅定,外部勢力無機可乘。

65歲的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自1994年起已執政了25年,可以算是長期執政,這在獨聯體的15個國家裡,僅次於哈薩克斯坦原總統納扎爾巴耶夫(28年),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奇蹟。近幾年盧卡申科在經濟方面打出了“白羅斯發展模式”,強調以民為本,推動漸進改革。2018年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美元。盧卡申科尤其反對北約東擴、親近俄羅斯的外交路線,在國家戰略安全上務實堅定。



事實上,烏克蘭之所以演變到今天這種局面,是各種綜合因素疊加發酵的結果,但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兩個:

一是烏克蘭的對外國策定位嚴重失策,忽東忽西,成了顏色革命的受害者和美歐與俄羅斯爭鬥的犧牲者。

烏克蘭已經受了兩次顏色革命的洗禮。這在獨聯體國家乃至世界上也是獨一份。為什麼會發生顏色革命?根源當然是受美歐國家的背後搗鬼,但在國策上由於實行了一邊倒的政策——要麼疏美親俄,比如說亞努科維奇;要麼仇俄親美,比如說波羅申科。國家總是左右搖晃,定位不準確。這就直接導致了內部的政局極不穩定——不是總理被下了大牢(季莫申科),就是總統被人下了毒(尤先科);不是被民眾趕下臺後倉皇未逃(亞努科維奇),就是因為貪腐而臭名昭著(波羅申科)。

政局的不穩定,導致了經濟發展上的短板行為。尤其是在波羅申科任內,經濟混改完全失敗,寡頭政治勢力滲透的各個角落,社會腐敗不堪,一邊倒的親歐美導致了與俄羅斯為敵,差點擦槍走火。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內能不亂套嗎?談何發展經濟?烏克蘭淪為歐洲的最窮國是歷史的必然。



二是烏克蘭的歷任總統幾乎都是敗家子兒,好端端的家業幾乎被抖落了個精光。

從克拉夫丘克到庫奇馬,從尤先科到亞努科維奇,再到波羅申科,烏克蘭的總統們一個個都是目光短淺被人利用。本來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1272枚洲際導彈的核彈頭以及2500萬戰術核武器。可以說是一個核大國。但是最短短几年時間內,在俄羅斯和歐美國家的威逼利誘下,銷燬了這些核武器,但是西方國家的承諾幾乎沒有兌現。烏克蘭反而成了北約東擴的前沿陣地,成了圍獵制裁俄羅斯的工具。這樣仰人鼻息的烏克蘭,能不碰的滿身是傷嗎?


書中有毒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區別。

(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地理位置)

No zuo No die的烏克蘭

首先說下,當初蘇聯解體最先動手的三個國家就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

補充下,白俄羅斯已經宣佈改國名為白羅斯,此處為描述習慣,仍稱呼其為白俄羅斯。

作為蘇聯解體後的三個主要國家,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均分得了一定的家產,尤其是烏克蘭。

但此後的烏克蘭由於缺乏足夠的輕工業體系,在計劃經濟的蘇聯時代,大鍋飯的優勢可以讓烏克蘭過的很滋潤。

獨立的烏克蘭經濟開始下滑,而且國家經濟命脈被寡頭所控制,包括能源、通信等國家命脈行業。

(烏克蘭的寡頭們,其中波羅申科還是烏克蘭前總統)

隨後烏克蘭開始投入西方懷抱,國內發生顏色革命,成為了抵制俄羅斯的急先鋒。

面對堵到家門口的危機,俄羅斯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普京的應對方式就是扶植親俄代理人,最終演變成烏克蘭內亂,曾經的東歐大國如今漸漸淪陷。

有鄰如此,白俄羅斯自然不會重蹈覆轍

回到題目中,鄰居烏克蘭如此的折騰,白俄羅斯自然看在眼中。

白俄羅斯相比於烏克蘭最大的優勢在於政局穩定,其獨立以來只有一位總統:亞歷山大·格里戈裡耶維奇·盧卡申科。

政局的穩定保證了國家的穩定發展,這一點與中亞五國極為類似。

治大國若烹小鮮。

不要瞎折騰。

而且白俄羅斯明白作為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緩衝地帶,其更多的需要仰仗俄羅斯,在保證本國經濟發展的同時,與俄羅斯搞好關係才是第一要務。

畢竟,遠親不如近鄰。

當然,俄羅斯也不會傻到去吞併白俄羅斯,憑空將與西方陣營的緩衝地帶消滅從而與西方敵對勢力相見,這也是俄羅斯並不願意面對的。


古今眾談


癔想症犯了,得治。


自由論談


應該不會。白俄羅斯那麼小,不至於與俄羅斯有領土矛盾,白俄羅斯盧卡申科與西方關係向來只有那麼好,徹底轉向有難度。白俄羅斯與俄羅斯人關係還不錯,很難一下徹底翻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