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我的世界有过,感谢有你

当《平凡的世界》搬上荧幕的时候,我没有一丝兴趣,甚至觉得那种听起来扎耳的陕北话竟是如此的别扭。令我脸红的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陕,一口气活了三十多年,我竟从未涉足过陕北的一寸土地。纵使千沟万壑如今是否已换绿装,黄土高原的奔放掺杂在热气腾腾中的尘土飞扬,甚至上学时有诸多南方富庶地区同学问我,你们是不是头顶白毛巾,住着个窑洞,我都无法给出让自己信服的答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差异就像烙印,只有根在那里的人才会体会。这片给我感觉神奇而又荒凉的地方,竟是不轻易的在喜马拉雅上听书而突然上瘾,继而转为读书,铅黑的方块字下面,竟不想停下来,这种感觉大概有十几年没有了,上一次类似的激动和痴迷还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少年时期,虽好读书,但唯有这本书至今让我念念不忘。

而今,《平凡的世界》把我又带回去了。

老少爷们用烟锅抽起来的旱烟,羊肉烩面片,甚至双水村高低起伏分布着的窑洞,在月光下不知疲倦流淌着的东拉河,乡里乡亲的只言片语……,未曾经历,却为什么如此的生动让人心动?从一开始,我就好奇,这些书本上跳跃的文字汇集成的一幅幅场景,一点遐想的难度都没有,甚至觉得好像就在我眼前放映,我好似经历过或者亲眼看见了一样,多么神奇的感觉,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隔了几代人,却又如此共鸣……

我还没有勇气一口气把它看完,有些地方需要反复品味。

生活的苦难、命运的造化,哪怕磨烂了皮肉,压得人双手都要扣到地缝里,也未曾熄灭希望的油灯,哪怕这顶油灯很脆弱,不仅需要不停的添油进去,甚至还要经受风刮雨淋。可是,大多数人依旧在平凡的世界中进行自我和生活的挖掘!也许,这也就是中国精神!中国老百姓的精神!

看了这个并不会改变什么,其实,最想要的不过是个精气神。

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父亲正是经历这一切的一代人。在贫瘠、动荡、单纯、巨变中磨炼,隐忍和适应成了共性,由此也延续了希望和心安。

致敬平凡的父辈,致敬路遥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