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似窩囊的兩宋,卻被美國高校教材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朝代”?

竹籬茆舍墨客


我是七哥。

如果拋開宋朝的軍事來看,宋朝的確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

如果提到中國詩歌,大家都會想到唐詩宋詞;提到中國繪畫,大家都會想到宋元;提到學術思想,就會想到漢宋,即漢朝的儒學,宋朝的理學;說到科學技術,四大發明中有三個,就是在宋朝發揚光大·····

我們從方方面面來考究宋朝,都不難發現,宋朝是一個文化、科技等等各方面極度發達的封建王朝,所以說,美國高校教材沒有說錯。

下面我主要說說,宋朝最為偉大的幾點,也是最為接近現代社會的幾點。

第一,士大夫政治格局形成。

宋太宗趙光義對於宋朝的政治制度,提出“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的核心思想,所以宋朝在政治制度上的權力制衡效果,是封建王朝中最為出色的。宋朝中央為二府制,即將宰相大權分割為兩部分,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分管文武大權,而且中書門下設置宰相一名,副相兩名,樞密院設置正副職位。(宋開國宰相 趙普)

此外,還設置鹽鐵、戶部、度支三司,掌管國家財政,所以三司又稱計省;為了進一步加強官員體制,還設置了監察機構,御史臺、諫院、置諫官;同時,還設置了官和差遣兩類官員,官就是隻拿俸祿,但無實權,差遣才有實權,因此,宋朝的官員體制空前龐大,一個職位,好幾個人一起當差,但也從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保衛了皇權。

如此一來,宋朝的官場就出現了一種濃烈議政氛圍的現象:從中央到地方,各色官員濟濟一堂,針對政令,都各有見解。上至中書門下的三位相爺,直接對皇帝的行為進行干預;到了地方具體實施,還有各級衙門的層層制約,面對如此多的官吏、機構,即使皇帝也不一定能夠完全乾預地方。

所以,在宋朝,出現了逐漸接近現代議政風格的局面:士大夫自由議政,在朝廷的具體政策上,各抒己見;即使士大夫有罪,也最多被流放到各地,不會因言獲罪至死,最典型的就是王安石的改革,許多官員因為堅持己見,幾起幾落,如大才子蘇東坡就是如此。

這種較為寬鬆的環境下,誕生了許多古往今來的偉大思想,如宋朝的士大夫普遍認為,天下非皇帝一人之天下,而是群臣之天下,萬民之天下,每一個士人都有一份對天下的責任。這種更為平民化的思想,也只有宋朝的士大夫敢提出來。

因而,我之前也有提到過,如果宋朝的國祚再長一些,按照宋朝自由思想的發展境況,宋朝很有可能會步入現代民主制度。

第二,士農工商皆是本行,發達的市民文化。

宋朝的市民文化,是歷代王朝中,最為發達的,比歐洲的市民文化早上許多年。市民文化,往往被認為是產生現代民主的先決條件,這也佐證了我在上面說的觀點。(宋朝市民文化)

而市民文化產生的條件,就是商業的極度發達。宋朝因為要連連賠款,所以就破除了以往封建社會以農為本的思想,大力發展商業。自然,宋成為封建社會中經濟最為發達的王朝,對世界的影響也最為深遠。

宋朝的商業發達程度,這裡有一組數據,一目瞭然:

明朝財政收入僅僅為北宋四十分之一,南宋的二十五分之一;即使到了國土非常遼闊的清朝,在清末以前,清朝財政收入依然遠遠小於宋朝。此外,在宋朝的財政收入中,商業稅的佔比高達 70%,農業稅收僅為30%,這是所有封建王朝中的一個特例。

宋朝的社會結構更為接近現代,士農工商皆是本行的思想,早已是深入人心。

如大家熟悉的商業一條街,24小時便利店,都可以在宋朝找到源頭。潘樓南街,就是一條街賣各種飛禽走獸的;茶湯巷,專門賣茶的;馬行北街,專門賣藥的一條街,等等。

又如現代高度的工作分化,在宋朝已經出現,一個把剝好的蓮子賣給水果鋪的小業務,就有數十家商行從事,養活了一批業內人士。

在濃烈的商業氛圍中,市民文化開始流行,各色宋人穿梭民間,白天忙碌商業,政務,夜間也會到一條街夜市喝酒、娛樂,與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比較接近了。

小結

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知道,宋朝作為最偉大的一個王朝,不是沒有道理的,而美國人的這種看法,是完全正確的。

此外補充一點,宋朝的窩囊,更多的是軍隊建制的窩囊,對軍隊的管制、制衡太多,才會命喪北方遊牧民族。

我是七哥,歡迎大家多多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我,每天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