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家書:讓人生有一次機會能為自己點贊

長沙3月22日電(記者 劉雙雙)“謝謝你們當初寬容,讓我選擇不計生死、不計酬勞勇敢地逆行,在抗疫阻擊戰的中心實現自己‘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的願望,有了一次為自己點讚的機會。”21日深夜,已在武漢一線支援戰“疫”四十多天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潘頻華寫下家書,希望和讀初中的兒子講講自己的故事。

武漢戰“疫”家書:讓人生有一次機會能為自己點贊

  在潘頻華教授看來,人生只有兩件事值得為自己點贊:為國分憂;為民解難。跟很多年輕人一樣,他小時候希望成為一名英姿颯爽的軍人,覺得為國衝鋒陷陣是無上崇高的榮譽。因為視力太差無緣軍旅夢,但他最終選擇了學醫,希望能解除病人的疾苦。

  “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我可能這輩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做一輩子的醫生。”潘頻華

  覺得,人生中最正確的一次選擇是,2月6日晚上接到醫院組建國家醫療隊赴武漢支援的通知後,當時還在岳陽會診的自己毫不猶豫第一個報名。潘頻華深夜3點才回到長沙,一大早就趕到醫院集結出發。

  作為湘雅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專家,潘頻華被推選為醫療組長兼病區主任,到達武漢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須儘快把任務分工及派班安排出來。“熬到深夜,只能口服阿普唑侖讓自己好好睡幾個小時。第二天就接到任務,下午開始收治重症新冠病人,趕快趕到醫院熟悉環境做好收治準備。”讓潘頻華沒想到,從下午開始一直忙到凌晨3點,病區一下子湧進二十多個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整個人都忙蒙了,護目鏡水珠直往下流,汗水浸溼了防護服。

  新冠肺炎傳染性很強,潘頻華最擔心醫護人員被感染。開始的時候,防疫物資還比較緊張,質量也沒有保證。他清楚地記得,一連幾天接到報告,稱護士的防護服在隔離區崩開了,心裡很緊張。但欣慰的是,隊裡年輕的“90後”、“00後”醫護人員很快熬過了開始的恐懼、流程不熟練,一週過後大家工作就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

  儘管進入隔離區前做好了各種防護,但風險依然無處不在。“記得一天晚上,一個病人突然暈倒在床旁,我們立即開始搶救。在著急用力抬病人上床的過程中,由於用力過猛,一位醫務人員的防護裝備搞得七零八落,十分危險。”類似的事情並不罕見。一些患者因為確診導致情緒低落,不願意配合治療。有一次,護士準備給一名患者打針輸液,由於患者的手用力一甩,注射針頭刺破了護士的手。

武漢戰“疫”家書:讓人生有一次機會能為自己點贊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潘頻華(中)和醫療隊同事在武漢一線戰“疫”。

  如何提高治癒率、讓患者快速好起來,是醫療隊專家們日夜思索的問題。交接班回到酒店後,醫護人員即使非常疲憊,也會堅持查文獻,結合白天查看病人的各種徵象和檢查結果,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和處置措施。夜以繼日的付出,湘雅醫療隊摸索出了一整套聯合呼吸、重症、感染、中醫相互結合的系統防治新冠肺炎的診療措施。

  “看到病人一個接一個地出院,心中充滿了成就感。”潘頻華說,我們已經在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堅守了四十多天,努力獲得了回報,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很多患者治癒出院重返家園。看著一份份感謝信,內心無比激動、無比自豪。

  看到對面高樓上紅色醒目大字“中國必勝、武漢必勝”慢慢地褪去,潘頻華知道,“抗疫阻擊戰,我們贏了,我們快要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