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鄉土中國的勝利

哪怕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就在文章裡面提到過,除了中國,沒有其他國家能這麼快控制住疫情;

哪怕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一個久居的朋友都在感慨:祖國好強大,我特別愛國;

也許在2月份我們獨自支撐時,採取的種種的措施讓很多國家詫異,不解,直到他們遭遇疫情,才發現病毒的兇猛,才發現中國經驗當真不好複製,因為自以為高大上的西方人根本不懂得中國社會的最底層文化:鄉土中國。


抗擊疫情,鄉土中國的勝利

本文觀點部分來自費老名著的《鄉土中國》

中國式“抗疫”:

如果按照教科書的視角,我們採用的疫情應對方式一點也不高大上,甚至,看上去有點“low”:


1-我們第一時間對武漢採取了“封城”,禁止人員進出,隨著疫情在全國蔓延,所有的城鎮、鄉村、小區一律“封”,外面人根本別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也得獲准許可,給你發個通行證才行,央視元宵晚會,鳳凰傳奇的曾毅沒露面,就是因為村長不讓出來,這事兒放在西方話語體系絕對講不通,我一個正常人憑啥沒有外出自由?

-----鄉土中國解釋:自古以來我們都以親緣為中心維繫關係,形成一個個自然村落,村落之間通常相互隔離甚少往來,大到婚喪嫁娶,小到吃飯穿衣,都可以在村子裡自行解決,村子的人情社會講究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和長者的權威,疫情期間,不讓外面的人進來,自然全村擁護,村長不讓你出去,這就是為你好,只能好好聽著咯。


2-讓我在家裡待著,生活總得繼續吧,廣電總局讓武漢人民免費看電視,社區志願者把快遞送到你家門口,中糧把國家儲備的肉拿出來解決吃飯問題,鐵道部門、航空公司表示買了票的別擔心免費退,只要你不出去,啥都好辦

-----鄉土中國解釋:在一個村子裡,從眾總不會有錯,有個性才不受歡迎,從眾就意味著有一個“領導”給你安排,民眾要做的只是服從安排,所以全體國民整體停擺一個月,秩序井然,放在歐美國家你敢相信嗎?


3-疫情防控政策怎麼傳播呢,電視新聞?沒什麼人看了; 網絡呢?造謠的太多不敢信;還是簡單直接的吧,農村的大喇叭,小區的音箱,還有各種“硬核”標語:“在家時間長不長,比比當年張學良” “不帶口罩你試試,試試就逝世” “該吃吃該喝喝,多和父母嘮嘮嗑” “洗手很重要,勝過吃補藥”,什麼高科技這時候都不好使,咱的老辦法管用啊

-----鄉土中國解釋:農民是長期和土地打交道的,不聽大道理,就看有沒有用,對自己有利還是有害,再有就是好懂,你跟我說疫苗、對口援助、輸入性病例這些有啥用,我只想知道我啥時候能出門,啥可以幹啥不能幹,標語看上去奇葩,管用就行了!


4-疫情期間田裡產的蘋果、草莓這些土特產賣不出去咋辦,上拼多多、淘寶直播啊,你沒看縣長、鎮長一個比一個積極

-----鄉土中國解釋:這還用解釋,不是網上趕集擺攤嘛!


請問這些措施,哪個國家能輕易效仿? 沒有我們的文化基礎,即使推出相同的措施,他們國家的民眾願意去做嗎?先給我寫個有特色的標語看看呢···

抗擊疫情,鄉土中國的勝利

中國特色的標語

真實的鄉土中國

鄉土絕對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一種文化,我們被西方思想影響太多,加上農民的生活苦(實際上中國的工業化基礎完全是農民貢獻的),讓很多年輕人都對“鄉土”產生一種天然的排斥,可上過大學就“洋氣”了嗎,在城市裡面生活就“現代”了嗎,這次疫情讓幾乎所有中國人暴露出了自己鄉土的一面,自保、服從、忍耐,low嗎,一點都不low,反而一個多月的自我隔離讓家庭氛圍更溫暖了,我們回到了這片土地的祖先原有的生存狀態,也許,是比歐美那一套更適合我們。

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老師曾經多次說過,中國的歷次危機,如果農村可以承載就可以軟著陸,危機順利度過,反之則會產生激烈的社會衝突,這一次,鄉土化的抗疫方法再次讓我們成功。


最近有一個段子,當然也是實情了:國內1、2月份疫情最嚴重時,美國股市沒受影響,說明對中國的疫情防控有信心,3月份疫情在歐美擴散,美國大跌,說明對中國以外的國家抗擊疫情沒信心。

抗擊疫情,鄉土中國的勝利

信心來自於堅定的文化自信

截止到3.20日,國內已連續三天無本土新增病例,疫情最嚴重的湖北,除武漢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已連續16天無新增病例,而其他國家,已確診病例在短短的兩週內已經超過16W,兩倍於我們,意大利、美國、西班牙每天的新增病例以5000-7000的速度增長,我們總說他們連作業都抄不會,實際上,真正抄不到的是植根於我們心底的文化。


鄉土中國,就是這麼自信。


也希望其他國家採取最適合的方法,早日“抗疫”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