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示威都是用軍事演習呢?演習又不能真的打另一個國家?

我的世界女不懂


實際上軍事演習很早就成為了一種大規模調動軍隊,為戰爭做部署的藉口無論是德國侵略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抑或是標誌著抗日戰爭全面打響的盧溝橋事變,其前奏都是所謂的“軍事演習”。

1941年6月,蘇德邊境上的德軍開始了以軍事演習為藉口進行最後一輪大規模調動,德軍總參謀部根據他們所擁有的情報,讓德軍前線集群以“最優化”的配置進行針對性的部署。

6月22日凌晨3點45分,德軍及其僕從國軍隊總共550萬人向他們面前的紅色蘇聯發起了進攻。

而就在6月21日,雖然蘇共,蘇軍高層意見尚未統一,但是預感風暴即將來臨的他們也下令:西部邊境軍區的400萬蘇軍以“演習”的名義,在蘇德邊境進行緊急部署,以應對可能的衝突。

1937年7月,隨著日本與蔣介石政府關於貿易英鎊結算制相關事項的談判宣告破裂,日本決定全面侵華。滿洲地區的除關東軍外的日軍部隊開始以軍事演習的名義進行大規模的調動。

7月7日夜,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的日軍聲稱有士兵失蹤,以此為藉口挑起了侵華戰爭。


戰鬥機解說家


舉個例子,你和鄰居關係緊張,某一天鄰居把20把大砍刀拿到院子裡,當著你的面挨個磨一遍刀,你是什麼感覺?是不有點“磨刀霍霍向豬羊”的意思?怕不?擔心不?而且,隨時都有可能砍過來。

其實軍事上的演習和磨刀都是一個意思,亮肌肉,亮手腕,就是給敵對的國家看的。比如,和鄰國發生摩擦,然後在邊境附近舉行大規模軍演,這就是在震懾敵方,傳達的信息有兩個:1、秀肌肉,我不怕你,我有實力,2、我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打你。

首先就是秀肌肉,這個很明顯了,軍演要調動大規模的兵力以及各類型的武器裝備等,這對於他國就是一種武力震懾。讓對方看到你的實力,不敢輕舉妄動,這才是關鍵的問題。

其次就是準備好了,比如現在美國吧,美軍的航母編隊、兩棲攻擊編隊,以及兩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就在伊朗旁邊,這就是武力施壓啊。美軍的兩棲攻擊編隊上的F35B以及林肯號上的F35C,這些飛機的作戰半徑都可以覆蓋伊朗,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戰斧式巡航導彈也可以覆蓋伊朗。一點發生點什麼意外,這三層的軍事基地,就可以隨時進行打擊,並且有自保能力。

而軍演還有一個能力,就是調動兵力。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前,德軍的大部隊就是以軍演的名義開往邊境,麻痺蘇軍,同時還漏出口風說是為了準備進攻英國。但是,德軍部隊集結完畢了,就等希特勒下令就進攻了,進攻對象是蘇聯。

而且,軍演還有一層目的,這個就比較直接了,就是製造矛盾,製造衝突。大量部隊集結邊境,或者集結某地,很有可能就是兩軍之間近距離接觸,這個距離產生美,距離拉近了很可能就是擦槍走火。如果是蓄意發動進攻,那麼演習目的就是為了製造衝突,製造對方先動手的口實,然後軍隊立馬開始進攻,這個參考七七事變。

當然了,軍演也得有實力才行,一般都是實力強悍的一方去弄軍演,實力低的就是自取其辱了。比如那日本在北方四島附近大搞軍演,那不就是鬧笑話麼,自己啥實力心裡沒點數麼?俄羅斯的閱兵,也是秀肌肉,然而秀出來的肌肉不一樣啊,一堆導彈。


軍武文齋


先回答第二問,軍事演習是有可能演變成真正的戰爭的,而且在歷史上就有這樣的例子,比如在1973年,當時正處於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軍方為了達到麻痺、突襲以色列的目的,就是打著軍事演習的旗號,趁機在蘇伊士運河的西岸集結了大量的軍隊,併成功對以色列一方發動了突然襲擊,突破了以方的“巴列夫防線”。

第二個例子就是則是發生在1968年,蘇聯直接軍事幹預捷克的改革,當時蘇聯一方也是以“波西朱亞森林”聯合軍事演習為幌子,在發動戰爭之前的三個月時間裡,順利地完成了在捷克境內的相關軍隊調動和部署,在8月20日的深夜,蘇聯一方就開始把這場所謂的“軍事演習”直接變成了戰爭,把捷克方面打了個措手不及,並且在6小時後控制了捷克的首都布拉格,以及在23小時後佔領捷克全境。

所以,軍事演習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不僅僅是演習而已,是存在直接演變成戰爭的可能性的,當然,這種情況很少,像上面提到的兩種情況是特例,大部分帶有政治目的的軍事演習無非就是武力炫耀罷了(除此之外也有不帶政治目的,純粹是自己練兵的軍演),也就是“作秀”,通過這種武力的展示來給對方帶去壓力,從而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政治目的,因為軍演是展現自己國家實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最直接的讓潛在的對手或者敵人瞭解到自己的實力,或者表明自己不惜一戰的決心,從而給對方帶去壓力,使其忌憚,不敢輕舉妄動。


舉個例子,比如最近勢同水火美國和伊朗,美國在伊朗附近海域舉行的各種模擬攻擊演習就是很明顯是對伊朗施加壓力,這種演習就像是在告訴伊朗:如果再不老實我就真的要揍你了,從而達到迫使伊朗屈服的目的,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伊朗好像完全不吃美國佬這一套,從人家舉行的反航母作戰演習來看,也很明顯是向美國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不惜一戰。所以,在雙方目前都不想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情況下,軍事演習就是一個傳達信號的好選擇了,美國通過模擬打擊軍演,展示自己的國家實力,希望能讓伊朗妥協,而伊朗一方也是通過軍演來表明自己根本就不怕戰爭,因此,為什麼要軍演?因為雙方都不想真正的死人啊!


哨兵ZH


軍事演習?天知道是真的軍事演習還是藉口軍事演習集結部隊發動戰爭?日軍轟炸珍珠港,美軍第一句話就是“這不是演習”。

一、軍事演習可以合法調動軍隊

以軍事演習為理由,可以合法調動軍隊。以軍事演習為由,調動並集結大批部隊,這比起大兵壓境的公開挑釁要溫和一些。但其實誰都知道軍事演習也是軍事集結,完成戰鬥隊形後隨時就能組織軍事進攻。

二、軍事演習可以合法炫耀武力

軍事演習可以看成一次亮肌肉的表演賽,歷史上齊桓公就在召陵,給楚國使臣屈完組織過軍事演習,顯示聯軍強大戰鬥力。美國很喜歡用軍事演習了炫耀武力,向對方展示自己的攻擊能力。大規模軍事演習甚至是大規模戰爭的預演,當年里根總統對利比亞都空襲就是參加軍事演習的部隊迅速從演習狀態轉入戰鬥狀態。

三、軍事演習是最好的戰鬥準備

盧溝橋事變,日軍就是軍事演習時挑起。德國偷襲丹麥、挪威,也是代號“威悉河演習”。盟軍“市場花園行動”就是以軍事演習名義,到了飛機上才說是實戰。彭德懷主張志願軍跨過鴨綠江作戰,就提出美軍如果部署在鴨綠江邊,人家就是不過江,每年組織幾次軍事演習我們都受不了。每次美軍軍事演習,中國邊防軍都要進入戒備狀態,以防美軍突然襲擊,幾十萬邊防軍被吸住。


一梭煙雨江湖行


理解這個問題,先看一個例子——

最近土耳其進攻敘利亞的庫爾德人的時候,伊朗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他們就在土耳其和伊朗邊境演習來著。

外界對此解讀為,伊朗對土耳其不滿,當然談不到是一種威脅,但至少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和觀點。

確實,最近美國、土耳其、俄羅斯都同意在敘利亞的庫爾德區劃出一條144*32公里長的安全區或者緩衝區。而伊朗人的聲音卻很少被國際社會關注到。

其實伊朗對這個是不滿意的。

他們對土耳其出兵敘利亞打庫爾德人的批評聲調,要高於俄羅斯。只是估計到和土耳其以及俄羅斯在維護敘利亞憲法委員會作用上的合作,伊朗才沒更多譴責,而是通過軍事演習,來表達了自己不滿之情。

從這個最近發生的例子上,就能印證題目所言的,這確實算是一國對另一國的威脅手段之一。

至於題目說,軍事演習不能真的打一個國家,這是一定的。如果打了,那就是入侵或者軍事行動,就不是演習這麼簡單了。

演習的目的就是威懾手段。

就如同擁有核武器一樣,誰也不會輕易使用,因為一旦如此,將兩敗俱傷。但有核武器就是要比沒有核武器能給對方更大威脅。

所以,這就是軍事演習的第一個目的:就是要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導致對方不敢輕舉妄動,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思。

軍事演習的第二個目的是要鍛鍊自己的軍事力量,檢驗實操和配合能力以及武器裝備性能,為實戰做準備。

既然是演習,當然就不能當真,也就是說就不能直接進攻對方。

只要演習在己方,對方再反對、再緊張,也不能對演習下手。如果對方因為有軍事演習而攻打自己,那麼戰爭發動者的罪名坐實了,未來在戰爭中乃至和談中就會被動。

當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越來越多的演習,在進行前公開說:不針對第三方。

這既可以是真實情況,也可以是一種外交說辭,以示給一旦出現擦槍走火的局面,為己方開脫責任。

不過擦槍走火的情況也有。演習時有炮彈落入對方領土的話,糾紛就產生了,甚至也會引發不小的摩擦。

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曾因為所謂的軍事演習最終釀成了邊境衝突。

因此演習如何把握“度”,也算是一門軍事鬥爭藝術。


木春山談天下


因為軍事演習是調動和集結軍隊,裝備等等的最好藉口。而且歷史上也不止一次把軍事演習直接發展成戰爭的案例。一般來說,雙方交戰要首先對對方宣戰,珍珠港之前,日軍也想裝模作樣的要給美軍送交戰信,結果沒送到。現代戰爭則更是這樣,所以想要在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迅速集結部隊向對法施壓,軍演就成為了做好的手段。

舉個例子,冷戰時期,捷克斯洛伐克有擺脫蘇聯的勢頭,當時蘇聯就在邊界地區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軍事演習,一方面是蘇聯要展示肌肉,另一方面集結軍隊的同時也能夠麻痺對方。果不其然,在舉行軍演數個月後,一架蘇聯客機藉口發生故障降落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的機場,飛機上滿載著士兵,迅速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機場,隨後,大量蘇軍士兵源源不斷跨過邊界線,蘇聯大使館的車輛在前面開路,一天之內,20萬華約軍隊直接接管了捷克斯洛伐克,這就是著名的布拉格之春事件。蘇軍將軍事演習直接玩成了戰爭,並用最小的成本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

再舉一個例子,當年七七事變之前,日軍就是藉口在豐臺舉行軍事演習,集結了大量部隊的。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前,埃及以軍事演習為藉口,在蘇伊士運河附近集結了大量的軍隊,打了以色列個措手不及,成功聯合敘利亞擊潰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這些都是將軍事演習直接演變為戰爭的例子。

再來說說現代的軍事演習和武力威懾,舉最近的幾個例子。此前美國海軍在波斯灣或地中海舉行軍演,集結了三艘航母和大量艦隊。就是要試探伊朗的意思。一旦美軍決心發動戰爭,這三艘航母所屬的航母戰鬥群發射的戰斧導彈,以及這些航母攜帶的艦載機等等,都能夠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這種威懾手段與美軍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第一波攻擊的手段極為相似。

所以說,軍事演習可不僅僅有展示肌肉的作用,另一個作用就是一旦有必要,集結的大量軍隊就能夠直接發動戰爭。先下手為強,這比戰爭中調動軍隊要快的多。另一方面,軍事演習就是比誰的拳頭大了,舉個例子,冷戰時期蘇聯的“西方-81”大型軍事演習,邀請了大量西方軍事專家和記者到訪參觀,當時蘇軍的裝甲部隊在平原上緩緩展開,一眼望不到邊,此戰中蘇軍使用了大量的戰術核武器,蘇聯海軍,空軍,空降兵,戰略火箭軍和國土防空軍全部參與了演習,演練了多種新戰術,此次演習給西方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這就是軍事演習的力量。

而且戰爭是最不明智的選擇,雙方在國際上有分歧的話,戰爭是最極端的解決方式。而且戰爭會給交戰各國造成巨大的損失,舉個例子,美軍厲害吧,但是在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先後付出了7000億美元和9000億美元的龐大資金和上萬人傷亡的巨大代價,這還是財大氣粗的美國,而軍事演習作為一種廉價的武力威懾手段,既能夠展示實力,不戰而屈人之兵,又能夠宣揚自身的大國形象,還不用付出多大代價,自然是最好的解決紛爭的手段了。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戰甲裝研菌,歡迎關注


戰甲裝研菌


話說軍事演習啊,咱們簡稱軍演,專指軍隊進行大規模的實兵演習。早期的軍事思想家,如孫臏、孫武、吳起等都強調過軍事訓練,但是呢軍事演習強調真實性。也是為了節省軍事開支,真正的軍事演習是在20世紀後期開始的,大量採用計算機技術。但實兵操演仍不可偏廢,如中國與俄羅斯聯合軍演,馬來西亞與美國的聯合軍演,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演習,往往軍演規模都達到上萬人。

按照咱們的解釋是:按照設想的作戰行動而進行的演練。它是部隊在學習軍事理論,完成技術、戰術基礎訓練之後,在近似實戰條件下實施的綜合性訓練。

《周禮-夏官司馬》已有軍事演習形式的記載。大司馬之職的文字敘述部分,蒐田禮,即是藉由田獵來進行軍事演習。當時的目的是,藉由田獵來進行閱兵與軍事演習,可以同時訓練戰士;至春秋以後,其功能逐漸衰弱,轉變為一種儀式,以增加或鞏固君主的統治力量。

當然現在的軍事演習包含的意義更為豐富,第一、政治目的。第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第三、對外展示武裝肌肉力量以及震懾敵國。


頭上有條的喵


雖然不是真的打,但是仿真打。

也就是選將敵國地形地貌進行演習。到時真打時,門清路熟。

演習中,儘量考慮假想敵的海陸空各種反應及己方的進攻及防禦。

通過演習達成己方目的:

一,提高戰力。

二,增強各部隊各兵種協同作戰能力。

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不打無準備之仗。一旦開仗,嗷嗷的掌握主動權。

當前演習分為非實彈、實彈、沙盤模擬三種。既有大規模的,也有小型的,根據情況實施。

也有演習向敵對方“順勢”發動進攻的,但此例不多,因敵方一般處於拉高戒備等級、或同時軍演。


光明嶺


因為世界上以軍事演習為名,完成軍隊的調動,兵力的集結之後,突然發動的戰爭屢見不鮮,所以軍事演習既能向敵方炫耀武力,震攝對方,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又可以掩蓋自己的戰前準備,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世界軍事強國普遍重視軍事演習,這是提高部隊執行任務的能力的最好方式。



一般的軍事演習都是從實戰需要出發,力求提高和檢驗在複雜地形、不良天候和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完成連續攻擊的能力;演習時完全按作戰編制,多軍種、兵種聯合參加,進行協同演練,運用先進手段,探求取得戰場最佳效果的方法。

2004年美國代號為“夏季脈動—2004”的海上軍事演習,就是為提高7支航母戰鬥群同時在全球水域部署的能力。

和平時期的軍事演習一種重要的戰略威攝方式。通過演習可以強化對敵對勢力的威脅力度。鼓舞本方士氣,展示國威軍威。



還有一種聯合軍演,是指兩個以上軍種或兩支以上軍隊聯合進行的軍事演習。聯合軍演可以加強不同國家的軍隊交流,通過交流指揮和軍隊演練的經驗,提高國家間軍隊組織協調能力,增加相互瞭解與合作。

加強不同國家的軍隊交流,通過交流指揮和軍隊演練的經驗,提高國家間軍隊組織協調能力,增加相互瞭解與合作。



軍事演習可以合理、隱蔽的進行戰爭的準備和訓練。這方面的例子不少,許多戰爭最初都是在軍事演習的幌子下完成了戰前準備,突然爆發的。

大家都知道,戰爭是不能靠“紙上談兵”來贏得勝利的。所以軍事演習可以給部隊提供逼真、全面、多方位、多角度的戰爭演練,對於向我國這樣愛好和平的國家,尤其重要。



我們從來不會侵略別人,不去稱霸世界,但我們一定要有保衛國家的能力,這個能力要靠實戰演練獲得。所以我國的軍事演習從來都不是向任何國家進行的軍事示威,而是一種軍事訓練的高級階段。


歷史漫談君


威懾對方展現自己實力!人與人之間這樣,國與國之間也是這樣,強者壓弱者

看得出來各個國家都企圖通過自己的軍演來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實力提高部隊執行任務的能力。

1.

軍事演習從實戰需要出發,力求在複雜地形、不良天候和複雜多變的情況...

2.

顯示力量,通過演習,展示自身的強大武裝力量,震懾對手。

3.

提高素質,通過演習鍛鍊參演部隊,在演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很多對今後都具有指導意義。

4.

改進革新,對新式武器和新式戰法進行檢驗,尋找改革方向。

5.

提高默契,兩軍之間的演習能提高相互之間配合的能力,為聯合作戰打下基礎。



、軍事演習,簡稱軍演,是在想定情況誘導下進行的作戰指揮和行動的演練,是部隊在完成理論學習和基礎訓練之後實施的近似實戰的綜合性訓練,是軍事訓練的高級階段。

、在別的國家和地區旁邊進行演習,具有非常大的威懾性!

、伊拉克在科威特邊境大量駐軍進行演習,為大規模進攻科威特製造假象!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科威特時間),在空軍、海軍、兩棲作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越過科威特邊境,向科威特發起了突然進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