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雲再次籠罩好萊塢 疫情可能讓12萬人失業

1936年3月5日,第8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的比爾特摩碗酒店舉行,作為奧斯卡歷史上最慘淡的一次頒獎禮,當年的最佳影片頒給了《叛艦喋血記》,而那天來參加典禮的明星和嘉賓寥寥無幾,現場一片冷清。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經濟大蕭條”連續8年的重創,好萊塢還沒有緩過神來。

  80多年後,愁雲再次籠罩好萊塢,不過這次“肇事者”是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近日《好萊塢報道者》網站的特約撰稿人斯科特·範伯格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疫情對美國娛樂業的打擊已可以和”大蕭條”時期相提並論,“那是好萊塢之前唯一一次面臨非罷工而停工的時刻。”該網站還有一篇報道披露,近段時間,好萊塢影院、劇院和各種娛樂設施因疫情停擺,有可能會導致12萬從業者面臨失業危機。

  至暗時刻

  讓美國人談虎色變的“大蕭條”

  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9年之間發源於美國,並後來波及英、法、日、德等國的經濟危機。作為西方現代社會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衰退,大蕭條不僅導致了社會長期的大規模失業,也改變了社會關係,重創了各國政府,甚至在德國滋生了納粹黨,最終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誘因之一。

愁雲再次籠罩好萊塢 疫情可能讓12萬人失業

  大蕭條前的美國,是星光閃耀的20年代。1928年,剛上任的胡佛總統意氣風發地宣佈:“征服貧窮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把貧窮從這個國家驅逐的日子就在前頭。”1929年10月24日,美國迎來了它的“黑色星期四”(美國華爾街股市的突然暴跌事件)。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個百分點,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影響波及了整個世界。

  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因此,那一天被視作大蕭條時期開啟的標誌性事件。從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相當於美國在一戰中的總開支,其實美國股巿的崩潰不過是經濟危機爆發的火山口。

愁雲再次籠罩好萊塢 疫情可能讓12萬人失業

  當1929年華爾街危機之初,有的分析家仍很樂觀:美國娛樂業對大蕭條免疫。就像今年年初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發之初,中國所有院線停工時,美國影市依然火爆如故,沒人能想到厄運會這麼快地降落在歌舞昇平的好萊塢。

  1930年,也就是大蕭條爆發後的第二年,美國電影觀眾入場人次達到了當時的歷史最高紀錄——每週8000萬。1931年,這場席捲全球的經濟災難終於“盯上”好萊塢。當時美國的失業率看上去像世界大戰傷亡人數一樣可怕,每週有10萬工人被解僱,好萊塢的裁員比例也達到了驚人的50%。大量身無分文的群眾演員滯留在洛杉磯幾乎成了全國性的醜聞,1.25美元一天的片場雜活讓無數搶破頭。

  八仙過海

  當年美國影人如何應對經濟衰退?

  1931年的《綜藝》說,廉價娛樂業在任何時候都百毒不侵這條格言已經成了笑話,沒有什麼是百毒不侵的。”比起前一年,美國電影院入場人次銳減,電影票價從30美分減到20美分。而有聲電影的製作成本飆升,而海外市場收入也很慘淡。每個製片廠都叫苦不迭,數十家電影公司僅存六家。此外,百老匯三分之二的劇場關門了,馬戲團、雜耍劇場處於垂死掙扎的境地。不過,大蕭條也讓美國的廣播電臺賺的盆滿缽滿,這不禁又讓人聯想到最近的疫情,電影院的凋敝卻換來了流媒體的紅火。

愁雲再次籠罩好萊塢 疫情可能讓12萬人失業

  硬幣也有另外一面。好萊塢強大的造夢功能能讓深處大蕭條漩渦中的美國人暫時擺脫痛苦和失意。迪士尼由於做出了大量的動畫片來造夢,使得它在那個年代脫穎而出。剛進入大蕭條後不久,雷電電影公司拍攝的《小婦人》一炮走紅,成為30年代第一部改編文學名著而紅的電影,隨後各大電影公司紛紛把莎翁、狄更斯、托爾斯泰、大仲馬、雨果等大作家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幾乎每部都很成功。大蕭條結束的1939年,經典電影《亂世佳人》橫空出世,該片也是改編自另一本名著——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

  大蕭條也讓歌舞片走上歷史舞臺。因為觀眾厭倦了電影裡連篇累牘的對話,希望在經濟危機的壓力下尋找一點新的刺激,載歌載舞的歌舞片應運而生。很多歌舞片直接改編自百老匯的演出,拍攝成本極低再加上這種類型會帶來位數不菲的唱片衍生收入,片廠更樂於製作歌舞片。

愁雲再次籠罩好萊塢 疫情可能讓12萬人失業

  1933年6月,羅斯福政府出臺了《全國工業復興法》。在這個背景下,各行業必須起草公平競爭法案,核心在於保障勞動者的權益。該年底,電影業制訂了自己的公平競爭法案,取消了工會,但建立了最低工資,並允許工人聯合起來與公司進行工資談判。

  1934年,美國娛樂業有了漸漸復甦的跡象,電影人最晚體驗到大蕭條的殺傷威力,卻也是最早感受行業的重振旗鼓。當年票房收入和觀眾入場人次強勁反彈,1000多家閉門歇業的電影院重新開張,1935年,派拉蒙和福克斯償清了所有負債。

愁雲再次籠罩好萊塢 疫情可能讓12萬人失業

  期待曙光

  當下的好萊塢何時能度過難關?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味道。”好萊塢的百年曆史,拍過無數和病毒、傳染病相關的災難片,但卻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真的被病毒給擊倒。這次新冠疫情危機,對美國電影業來說,是近年來比流媒體入侵更大的一場災害。從《花木蘭》到《007:無暇赴死》撤檔,從《阿凡達2》停拍到湯姆•漢克斯染病,新冠病毒彷彿在對好萊塢工業的各個角落進行多點位的“精準打擊”。有美國媒體分析這次好萊塢的損失起碼在200億美元起跳,如果疫情在五月還沒好轉,這個數字還會繼續增加。

  北美AMC、Regal、Cineplex、Alamo Drafthouse等大型連鎖院線已經陸續宣佈關閉旗下影院,隨著大量的新片撤檔和延期,好萊塢的電影公司近段時間主要的工作重心就是生產自救、減災止損。製片商們紛紛主動縮短電影線下公映到線上放映的窗口期(90天),試圖以線上放映挽回部分損失。如《冰雪奇緣2》提前三個月在流媒體上放映,環球影業與焦點影業還在上映的新片等也宣佈開放線上點播租賃。

  據Wurl公司發佈數據,由於疫情衝擊,全球用戶觀看流媒體內容的時間激增了20%。也有些好萊塢電影公司也在院線與流媒體之間選擇了一個折中方案。比如NBC環球將電影《隱形人》《狩獵》《艾瑪》通過康卡斯特和SKY兩家電視網實現單部影片19.99美元的點播服務,電影於3月20日上線。而這些進行線上點播的電影已經在影院上映了一段時間。

  一榮俱榮,一損皆損。正有望在近期“回春的”中國電影市場也是好萊塢走出陰霾的希望之一,美國影業也正積極關注中國影市的近況,美國媒體Deadline報道,中國內地影院有望於3月底,在沒有任何新冠病例的地區開始試運營。預計在五一檔之前,中國內地影院將全面恢復運營。Imax公司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葛爾方也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制定在中國重新開放影院的計劃,已經開始評估哪些電影可以上映。

愁雲再次籠罩好萊塢 疫情可能讓12萬人失業

  中國電影產業在近幾年的增長勢頭迅猛,普華永道發佈於2019年6月的一份報告預測,2020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在沒有疫情影響的前提下)。2018年在美國,有中國投資背景的電影取得的票房收入佔到了全美總票房收入的20%,這個數字在五年前只有3.8%。而當前中國約7萬塊的銀幕數量已經超越了美國。作為好萊塢電影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影市如果在5月能恢復運轉,這無疑對好萊塢也是一大利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