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講課,應該少講還是多講?學生作業,應該少做還是多做?

一點清風O學生字


老師在講課的時侯,一方面要把本節課的知識點講全,重點知識講透,難點知識講清,要把一節課的精髓講出來。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學有所得,還要學得輕鬆、愉悅,把一節課講的精彩。

現在有些學校,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求老師在課堂上少講,讓學生多活動、多講,把課堂交給學生。嚴格控制老師講課的時間,要求老師講課時間在10分鐘以內,否則判定老師講課不合格。

我在聽一些老師講公開課的時侯發現,有些本該老師講的內容,老師非讓學生來講。而且這種讓學生主講的方式,主要在初中和小學階段,到了高中和大學,反而是老師講的多,學生基本上是少講或不講。

按說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語言表達能理、邏輯思維能力遠不如高中學生和大學學生,如果課下不做足功夫,是講不出什麼效果的。可能對於主講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種鍛鍊,對他自己有幫助。而對於聽課的學生來說,可能就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

所以老師在講課時,既不能滔滔不絕講個不停,也不能蜻蜓點水幾句話帶過。講的時間沒有長短之分,只有是否適當之分。

二、對學生寫作業而言,“精”主要是指作業的內容要精緻,數量要適當。

這就要求教師,對每節課所留的作業進行細緻挑選。既要讓學生把本節所應握的知識點練到,掌握住,又要避免重複,做無用功。

總的來說,做事的度要把握住。做過了,有害無利;做對了,皆大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