絃樂高手演奏的音樂音準有多好?

雨微風輕


有些樂器是有琴鍵(如鋼琴)或音品(如吉他),彈奏這些樂器每個音都是固定的,在調音準確的情況下也就不存在音準的問題。而有些樂器就不一樣了,無品的絃樂器如小提琴、二胡等,其每根弦上的音階位置只能靠左手手指所按的位置來確定。為此,首先得將空絃音調準。然後從空絃音開始,每按上一個指距,就會得到越來越高的音階。

但是這些音階是否準確,是要通過良好的耳朵聽力來快速校正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來產生的。即這是一個快速的負反饋過程:眼睛看到樂譜上的某個音後,心裡就要有那個音的音高標準,然後手指先壓到大致準確的琴絃上,並用弓子拉動使弦發音。此時用耳朵鑑別發出的音高是否準確,同時快速調整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以使得到標準的音高(摘自樂塵小提琴課堂)。

正因為如此,絃樂器的音準是最難掌握的。這就需要演奏者必須通過平時反覆刻苦的訓練來達到這一要求,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否者,演奏出來的就不是和諧優美的樂曲,而是讓人聽著難受的噪音了。例如2014年網上盛傳四川省南部縣縣委書記“春晚”拉二胡走調被諷“午夜驚魂”而貽笑大方! 但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演奏者可以在弦上奏出各種揉弦、滑音等裝飾音效果,使演奏變得非常有特色,富有感染力有和魅力。

所以,絃樂高手的音準自然非常的好,否者就不能稱為高手了![微笑]


詩酒壎簫


絃樂高手,所指的是專業演奏級水平的人。音準乃是初級入門標準。凡是受過系統式樂理訓練基本上音準掌握都很好。

無論學習什麼樂器也好,他們的音準節拍都比學習唱歌的人好。因為唱歌得好,不一定樂理學得好。但如果樂理學不好,樂器肯定會影響提升更高水平。

但凡學習哪種樂器都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每天堅持爬音階,學習樂理知識,五線譜視唱,不斷往上提升,學習和絃知識。學無止境,若要再往上提升的話,就要學習編曲,作曲。到了這級別的水平就可以算得上高手了。

知識都是環環相扣的,如果連基本的音準都未過關更別想能往上提升了。好比學武之人,馬步未練紮實,下盤未不穩就急於求成,學習武功絕學秘笈,那隻能弄巧成拙的。





懂你音韻


音準是所有絃樂演奏中最為重要的基本功,它受調式、和聲、旋律等多方面的影響,在絃樂四重奏演奏當中尤其複雜。為了使廣大絃樂四重奏演奏者高效率地練習音準和提高音準把握性,本文從音律、調性音準、排練音準訓練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將複雜的重奏音準問題簡單化,排練音準訓練科學化。

  一、音律

  (一)三種音律的概念

  談到音準就不得不談到音律,正如大家所瞭解的,絃樂演奏會用到五度相生律、純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種律。

  1.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即“畢達哥拉斯律”:從一律出發,每隔五度產生一律,然後移至一個八度內。它大二度之間比較寬,小二度之間窄,絃樂器定弦就是用的純五度關係,也就是五度相生律。絃樂演奏旋律普遍用的是五度相生律,它也最能被觀眾所接受,使大家聽起來“舒服”。

  2.純律

  純律,即“自然律”:在五度相生律的前三個純五度(也就是四、一、五級)之間加入大三度,構成大三和絃而成。它和聲和協,純正。管絃樂中的銅管就是純律定音,它們奏出的和絃非常純。但是它們演奏旋律還用純律的話,聽上去就會不舒服,很多音老是覺得低。所以銅管演奏旋律時須用氣息控制吹出舒服的音高。

  3.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在一個八度內將音等分為十二個半音。它奏旋律時傾向性不夠(五度相生律導音傾向主音),奏和絃又不如純律和協,但轉調很方便。木管和鋼琴都是十二平均律定音,所以木管吹奏和絃時也要靠氣息調整到純律,鋼琴音準沒辦法移動,只能是與之合作的器樂調整自己的音高來適應它。絃樂演奏半音音階時須用十二平均律,否則會出現回到主音時“差太遠”的現象,說明習慣性使用了五度相生律,半音太窄了。

  (二)絃樂四重奏對三種音律的使用

  絃樂四重奏在演奏過程中對音律的使用是“活”的,演奏家們追求某種單一的音律都是不正確的。有時傾向於五度相生律,有時由於和聲的需要,在個別處或段落,就需使用純律(純律音程或純律和絃),在與鋼琴重奏時,出現與鋼琴音準相駁的時候又要使用十二平均律。德國音樂理論家、小提琴家普特曼指出:“數學上嚴格準確的音準,不能滿足活生生的演奏。”①他認為,小提琴演奏上“活生生的音律並不嚴格準確,正如演奏上活生生的拍子不完全符合節拍器一樣。”②

  二、調性音準

  音準的問題永遠是藝術性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音樂作品的調性。在絃樂四重奏作品中,大多數作品都採用自然大小調體系的調式音樂

來源:https://m.xzbu.com/7/view-7045087.htm


鵬飛愛音樂


上次回答了一個問題,關於哪些樂器容易學。

我說絃樂器是最難的,次之是管樂器。

絃樂器沒有像別的樂器的品位標記,雖然有特定位置,但是還得靠自己的耳力去聽去辨別。

所以能演奏好絃樂器的音準都是沒問題的。何況你說的高手那就更沒問題了。

一般交響樂團裡弦樂器那麼多,如果每個人音高都差一點那效果就沒打聽了。

所以高手演奏的絃樂器應該說是分毫不差的!以上個人觀點[祈禱][祈禱][祈禱]


老張的琴生


絃樂最基本的硬性要求就是每個音準階都要準確無誤。
我們認為在不涉及和聲時,樂曲應強調大小調色彩對比。如果各聲部需要在很強的和聲背景下進入,音準必須與和聲要求相吻合。轉調應突出新調的特徵音,使作曲家轉調的意圖充分體現。如貝多芬0P59之三第二樂章的轉調片斷。
我們在合奏訓練中若碰到不協和的音程或和絃時,也要仔細分析研究。對於現代作品中的不協和和絃及音程,也應根據音樂作品的意圖,通過音準很好地給予體現。例如巴托克樂隊組曲的終曲,開頭的不協和和絃中的兩個並存的小二度是此和絃結構的特點,如果分別練一下這兩個小二度音程,和絃音響就會好得多。如果以為反正近代作品不協和音程多,可以不管音準,這是不對的,這樣的演奏必然粗糙。


總之,音準作為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之一,總是和具體作品分不開的,我們對音樂作品的學習越深入,分析越仔細,並能正確的反覆練習,就可能使合奏因音準而獲得相對良好的音響,從而更加完美的表達作曲家的意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df095ea18e54ba78da2468dd915e0f5\

音樂人韓小哥


絃樂的音準是需要靠敏銳的聽覺、日積月累的高超演奏技術才能夠較好把控的,若是沒有良好的聽覺能力,就無法判斷自己演奏的音準不準,連自己都無法把控的話,那聽眾更會覺得不準,所以絃樂高手是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音準能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