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黨員最美守護者|離別幼子奔赴武漢,他說“黨員就是‘沒什麼’和‘我先上’”

90後黨員最美守護者|離別幼子奔赴武漢,他說“黨員就是‘沒什麼’和‘我先上’”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酈亮

“我終於被黨組織接納了,有了很強烈的歸屬感,我終於找到家了。”在接受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專訪時,身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監護室90後男護士梅靜驊說。作為上海援鄂醫療隊的一員,梅靜驊奔赴武漢已經40多天了,他說雖然很累,但精神得到了昇華,對於一個共產黨員所應具備的素養有了更深切的體會。梅靜驊的微信名字叫“沒什麼”,他說黨員就應該是“沒什麼”和“我先上”。

90后党员最美守护者|离别幼子奔赴武汉,他说“党员就是‘没什么’和‘我先上’”

三次寫請戰書,他如願赴武漢一線

梅靜驊至今還記得3月2日臨時黨支部書記在工作群裡通知他被批准火線入黨時的心情。“太激動了,3年的心願終於實現了!”梅靜驊是2月7日作為中山醫院第三批醫護人員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在人民醫院東院的20病區,梅靜驊每天都為醫治新冠肺炎患者,減輕他們的痛苦而努力。他微胖的身體套在厚重嚴實的防護服裡,大汗淋漓卻始終無怨無悔。

到武漢的一個星期之後,為展示自己的決心,已是入黨積極分子的梅靜驊再次向臨時黨支部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在入黨申請書上,梅靜驊鄭重地手寫道:“有人說,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作為一名護士,特別是ICU的護士,以及在武漢參戰的護士,特別像一句話:軍隊守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而我們守護人民健康及家庭的完整。”

梅靜驊說,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他一直拿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始終有一個想法——只有自己真正做了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貢獻的事情,才有資格向黨組織提交入黨申請。梅靜驊認為平時在醫院工作所做的都是平常的分內事,而只有奔赴一線抗疫才算是真正的大事。

所以,在中山醫院請戰奔赴武漢的醫務人員中,梅靜驊是十分積極的一位。1月23日武漢封城,上海準備派醫療隊支援武漢的第一時間,梅靜驊就向單位遞交了請戰書。“看了王老師發在群裡的信息,我覺得我也有必要給您發一下請戰書。首先,我也是入黨積極分子,雖不是黨員,但積極向黨看齊。其次,作為一個男生我覺得我有較高的環境適應能力。最後,我也早就取得家人的同意和理解。”在請戰書中,梅靜驊的態度很堅決。

由於前兩批入選的護士不多,梅靜驊直到第三批才如願入選奔赴武漢。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同為護士的妻子知道抗疫一線的艱險,而且他們的兒子才四個多月大,起先有諸多捨不得,但是最後妻子還是選擇了支持丈夫,她噙著淚說:“你走吧,兒子我會照顧好的。”

90后党员最美守护者|离别幼子奔赴武汉,他说“党员就是‘没什么’和‘我先上’”

黨員就是“沒什麼”和“我先上”

告別了妻兒的梅靜驊,來到武漢抗疫一線,自認為對環境適應能力很強的他,面對各種困難還是有一點措手不及。第一次穿防護服工作的梅靜驊告訴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2月初到武漢時,天氣還很冷,但他第一次穿上防護服時卻大汗淋漓,透不過氣來。最要命的是,防護鏡會起霧,霧氣凝成水,滴到眼睛裡,又疼又癢,還不能去揉,那種難受實在是無法言說。

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這又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呢?梅靜驊的微信名字叫“沒什麼”,這固然是取了自己姓氏的諧音,但他說更重要的是想表達一種豁達的心境——沒有什麼困難是解決不了的,沒有什麼坎是過不去的。在梅靜驊看來,黨員就應該有這種“沒什麼”的大無畏精神。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精神叫“我先上”。

梅靜驊所在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20病區住著幾十位新冠肺炎病人。他現在回想起來,最危險的時候還是給病人做咽鼻拭子。病人受到了刺激會忍不住咳嗽,難免會有夾裹著高傳染性病毒的飛沫噴出,作為一個有著8年工作經驗的護士,梅靜驊知道危險所在,但是“我先上”讓他義無反顧。

還有一次,病房中一位危重症病人要上ECMO(人工肺),當時梅靜驊正好要下班,但看到病房人手不夠,他主動留下來參與醫治。上ECMO時,病人的氣管內會噴射高傳染性液體,這對在場的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是一次考驗。那天梅靜驊連續工作了8個小時,脫下防護服時,他近乎虛脫,一口氣喝了500毫升的水。

一個在抗疫一線奮戰的黨員應該是什麼樣子?梅靜驊覺得,應該就是“沒什麼”和“我先上”的樣子。這既是一種身先士卒,也是一種無怨無悔。

90后党员最美守护者|离别幼子奔赴武汉,他说“党员就是‘没什么’和‘我先上’”

火線入黨之後有了更多歸宿感

得知自己被黨組織批准火線入黨後,梅靜驊第一時間告訴了遠在上海的妻子。“我是覺得老婆在家照顧孩子比我偉大,她更不容易,所以想第一時間把好消息分享給她。”梅靜驊說,當時妻子也很激動,連問“是真的嗎?”進而發來了一段兒子的視頻,告訴他一家人都在為他高興。

這是梅靜驊第二次遞交入黨申請書。2017年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籌備開院,梅靜驊第一時間報名去廈門駐守了一年,在那裡,他第一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結束廈門工作回到上海一年後,他又毅然奔赴武漢一線。雖然覺得很光榮,但梅靜驊仍然感到虧欠妻子和兒子。“雖然兒子才四五個月大,還不會認人,但等我回來,他不會真認不出我了吧?”在武漢因為經常要上夜班,梅靜驊甚至都沒有時間和妻子連線視頻,只是叫她多發一點兒子的影像,自己也會發一些視頻過去,通過這種方式增強父子之間的感情,不至於產生疏離。

但舍小家而顧大家,醫護工作者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嗎?2012年梅靜驊從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護理專業本科畢業到中山醫院當護士時,對這個問題就已經想得很清楚了。尤其是對他這麼一位男護士來說,理應付出更多。這不僅是體力上的,比如重症監護室裡心肺復甦的按壓,男護士的力氣更大,耐力更強,所以必須衝在前面;也是心理上的,現在醫院都強調“關口前移”,護士要在護理病人時注意到一些徵兆,為可能出現的突發病情爭取更多的處置時間,男護士的觀察更為發散,也應該衝在前面。當然,像梅靜驊這樣的黨員男護士更應如此。

3月6日晚7點,在中山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的駐地酒店,梅靜驊和另外四位同事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梅靜驊告訴記者,如今入黨已經半個多月,他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歸屬感,比平時也更多了一份以身作則的擔當。在照顧病人時,梅靜驊有時也會告訴他們,自己是一名新黨員,希望更好地大家服務。病人中有不少也是黨員,醫患之間因為彼此是同志而頓時增添了一份親切。有的病人會勉勵梅靜驊,認為他起到了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是好樣的。

隨著武漢疫情的好轉,一些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已經開始陸續返回上海。但是梅靜驊他們還沒有接到撤離的命令,這意味著他們還將繼續戰鬥。梅靜驊的病房裡還有一些病人,有的病得還很重。梅靜驊說,他會繼續守護著這些病人,盡心盡力地為他們服務,直到他們恢復健康。

90后党员最美守护者|离别幼子奔赴武汉,他说“党员就是‘没什么’和‘我先上’”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