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保險公司上班靠譜嗎?

程馨瑱


首先想說,什麼是靠譜?

靠譜原是北方方言,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託付的意思。

靠譜的反義詞是“離譜”,表示不可靠、不值得相信、不值得託付,靠不住的意思。

保險公司“靠譜”嗎?

保險公司都是實力非常雄厚的金融公司,保險公司“靠譜”嗎?

肯定是“靠譜”的,保險行業有《保險法》法律規範,屬於國家政府的強監管行業。不是一般二般的公司能申請到保險牌照的,隨隨便便就至少得2億元的實繳註冊資本,申請到了保險牌照就得按照銀保監管的要求來做事。

除了幾家超大保險公司註冊資本金動輒幾百億以外,在很多人眼裡的“小保險公司”如前海人壽、百年人壽、民生人壽等,資本金也都是好幾十億呢,這可是實繳貨幣資本,實打實的真金白銀。靠譜吧?

在保險公司上班靠譜嗎?

在保險公司上班大致有兩種崗位:

一種是公司的行政管理崗位,跟所有的公司一樣,保險公司的組織架構上,也有總經理、副總經理、部門經理、人力資源、培訓部、客戶服務部、核保核賠崗等等,他們按照保監和公司的要求,完成相應的崗位工作職責,工作崗位肯定是“靠譜”的,至於其中某一個或某些人是否“靠譜”,這在哪一家公司可能都沒有辦法完全說員工全部都很“靠譜”吧,總有一些不那麼“靠譜”的員工,所以保險公司跟其他公司一樣,也會有工作考核和評估,沒有達到公司崗位要求的“不靠譜”的人,也一樣會被辭退。


另一種是公司的銷售崗位,銷售崗位根據銷售渠道,又可以細分為很多不同的業務線,比如:銀保銷售渠道、電話銷售渠道、團險銷售渠道、經代渠道、互聯網銷售渠道、個人銷售渠道等。

一般前面的幾種銷售崗位屬於保險公司員工編制的業務員,也就是跟保險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享受五險一金的員工,按照公司要求進行工作,完成下達的銷售任務,也接受公司的業績考核。

而廣為市場直接接觸的其實是個人營銷渠道,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保險代理人,他們跟保險公司簽訂的不是《勞動合同》,而是《代理合同》,也就是接受保險公司的委託授權,代理銷售該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從而獲得收入的個人。

做保險銷售“靠譜”嗎?

在銷售崗位上,如果入職門檻很低(比如沒有學歷要求,或者學歷要求很低)、培訓不到位(不培訓保險產品的責任,只培訓如何“賣出去”)、管理不到位(只追求銷售業績量,而不管銷售服務品質)等,很有可能會培養出大量的“不靠譜”的銷售人員,過往保險行業為何被人詬病,都是因為這幾個原因,只管“賣”,不管後續服務,甚至出現銷售誤導等。這樣的保險業務員,肯定“不靠譜”!

不過,這種情形在二十年前很普遍,也導致很多人對保險代理人的印象很不好,但是最近幾年也開始有了改變,

一是很多公司提高了入職門檻,比如我所在的公司,入職要求本科學歷,提高學歷門檻,保證了業務員的學習能力,能把保險這件事情講清楚、講正確。

二是培訓更加專業,保險合同本質上是一份糅合了金融、醫療、法律三位一體的合同,而不是一份簡單的金融產品,它需要從業者:

1、懂金融:保險是風險管理工具,是對因為風險導致的收入損失的補償,也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

2、懂醫學:健康險、重疾險等條款有大量的保險醫學知識,核保與核賠服務,也需要從業者懂得一定的相關知識;

3、懂法律:最近幾年大量的律師介入到保險行業,開創“法商”與保險結合的新局面,究其原因是因為保險合同是一本法律契約文本,是由國家《保險法》強監管的,規定了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險公司等各方面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保險合同來進行財產分配、財產傳承等的財富管理。

如何成為一個“靠譜”的保險人

不管是做內勤還是業務員

選擇一家“靠譜”的保險公司,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擁有“金融、醫學、法律”等相關專業,你自然就是“靠譜”的,是值得客戶“相信和託付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