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孩在不能認真寫作業的時候,媽媽應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

A丫頭154875320


現在,網絡到處可見各種花式陪娃寫作業的吐血段子,有時太太也會笑得前仰後翻。

可是,我們看著可笑的同時,一定也覺得非常可悲。

如果當我們發現大家都一樣,反而得到心理安慰,一如既往地陪娃寫作業,那可就不太明智了。

我們需要的是“反思”,這樣陪作業,到底“有用”嗎?

答案很顯然:當然沒用,而且越陪越不好。

Part 2 安排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孩子雖然有很多事不甚明瞭,可他們也想當自己的主人啊!

有沒有發現,除了寫作業,生活中家長和孩子發生的各種衝突,往往都是因為這個。

孩子想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可家長想要控制孩子。

矛盾和衝突就應運而生~

所以,必須讓孩子自己去安排。

如何安排呢?

千萬不能假惺惺地讓孩子自己安排,舉個可笑的例子。

媽媽帶女兒去蛋糕店買蛋糕。

媽媽:你喜歡什麼口味的蛋糕?

女兒:巧克力蛋糕。

媽媽:不,你喜歡草莓口味的。

女兒:可我今天就想吃巧克力口味的。

媽媽:不,買了你也不會吃的。

女兒:#¥%&’%¥ ……

這樣的話,就聊不下去了。

媽媽想買草莓蛋糕就不要去問孩子想吃什麼,直接告訴孩子“媽媽想吃草莓蛋糕”。

給孩子選擇權之前,就得準備好尊重孩子的選擇。

當然,在和孩子一起制定日程安排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坑。

媽媽:兒子,你想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

兒子:先看電視,然後再做作業。

媽媽:兒子,還是先做作業再看電視,好不好?

兒子: ……好吧。

這種情況,雖然沒有明顯的衝突和矛盾。

事實上,卻是兒子妥協了自己,選擇了媽媽的安排。

那麼,在執行計劃的時候,在兒子的心裡,一定還是覺得這是媽媽的安排,並非我自己的安排。

所以,所有的活兒、所有的時間段,讓孩子自己去填。

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要做的事和時間段都列出來,讓孩子自己搭配。

把必要的線連好,剩下的線讓孩子自己連。

Part 3 執行

一開始執行計劃的時候,孩子可能會發生不好好執行。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沒有經驗,出錯很正常啊。

我們大人不也有制定了計劃,因為懶而沒完成的情況嗎?

而,這,也正是我們的教育目的。

讓孩子在執行計劃的失敗中,慢慢總結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計劃。

這,才是最好的學習。

比起成績或知識稍微落下一些,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才是終生受用,才是最值得孩子花時間花精力去學習。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要切記,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自己養成的,而父母是起到了輔助的作用。

要是本末倒置,父母指揮孩子,才是毀了孩子的安排能力。

Part 4 執行失敗

有些父母可能會問,那麼孩子制定好計劃,不執行的時候,怎麼辦?眼睜睜看著他玩?

回答是肯定的:是的。眼睜睜地看著他玩。

只要是在計劃的時間段中,既然選擇了讓孩子自己計劃,就絕不可插手。

什麼時候出手?

1、計劃的時間截止的時間;

2、孩子意識到計劃沒執行,有情緒尋求幫助的時候。

當這兩種情況的任意一種出現的時候,家長應該用準備好的臺詞去和孩子溝通。

言下之意,不可抱怨孩子,也不可有事不關己的態度。

而是要說到以下這幾點:

1、孩子自己制定了計劃並努力執行,這是優點;

2、執行沒成功,這很正常,沒人一次成功的;

3、讓孩子自己說說怎麼會沒成功;

4、千萬不要讓孩子說下次怎麼才能執行成功(因為孩子自己心裡會想的,說出來孩子會感到自尊心受損)

5、直接提出幾種可能的補救方案(不用讓孩子自己想補救方案,孩子小想不全面)

6、讓孩子選擇補救方案並執行,並不再過問。

這樣一套談話下來,孩子的內心一定會成長。

計劃的成敗與否並不是關鍵,也許家長不再過問之後,最終計劃還是沒有成功。

但這一次的事,只能到此為止了。

家長也需要有所思想準備,培養習慣本不容易,不要指望一次成功。

要相信上一輪的經歷,一定會對下一輪的計劃有所幫助。

以上談的都是家長想要陪孩子寫作業的情況,另外如果孩子非要求家長陪在旁邊,那麼家長也不必太計較不陪,可以在旁看書。

“陪”與“不陪”並不是關鍵,關鍵是“孩子是否在自己安排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