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儲蓄保險類定期三年利率4%-5%敢存嗎?

用戶54582291397


對於郵政儲蓄我們都有一定的偏見,因為聽過太多也見過不少在郵政儲蓄存款最後變成保險的,非但利息沒有得到本金還虧了不少。郵政儲蓄和中郵人壽都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旗下的分公司,雖然同屬一家公司但是業務卻大不相同。在辦理存款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問仔細這是郵政銀行還是中郵人壽,切勿把存款變成了保險。

定期三年利率三到五個點是可以存的。

銀行有自己的理財產品,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也是有自己的理財產品的。中郵人壽作為中國郵政旗下的保險公司有自己的理財產品也是很正常的,委託銀行代理銷售也是合法的。只要給儲戶講清楚說明白就可以了,保險類的定期三年3~5個點的利率也是正常收益率。在一切合規合法的基礎上,又是定期的存款是可以存的,因為這並不是保險,只是保險類的理財產品。不但是郵政儲蓄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都有類似的理財產品。我們在做這樣的理財前搞清楚情況就可以了,只要你籤的不是保單是存單那就沒有問題。

三年定期4~5點的收益划算嗎?

敢不敢存我們說過了,接下來我們說下這樣的收益核算嗎?三年能給你這麼高的利息收益估計起步資金至少也得在5萬以上,沒有五萬的資金銀行不會給你這麼高的利息。但是這樣的理財我認為不合算,三年定期4%~5%的利率不如一年4%左右的利率。銀行是有很多短期理財產品的,你有5萬以上的資金是完全有資格購買很多年化收益在4%以上的理財產品的,而且時間都相對比較短,一般都在一年以下。對於理財來說,時間越短則風險越小,你的錢貶值速度才會越慢。而且支付寶,微信上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要比這個還要高,尤其花這麼長的時間做定期理財,還不如做更方便存取的網絡理財好。所以我認為這樣的存款收益是可以的,只不過不是很划算而已。


投資觀


這個東西在我們老家有一次鬧得非常兇,都是騙一些老年人,就是買保險。但郵政推銷員當時到村子裡面到處宣傳,給你介紹,對那些負面的東西隻字不提,光說這樣好,那樣好,存五年6-7%的息,無半點風險等等,拿一張說明書給老年人看一眼,密密麻麻幾大張,都是些套路內容,你就看半天也看不透徹。我隔壁好多都買了,好多年過去了,我想起這件事去問了他們,倒底怎樣,他們個個一提起那事都火冒三丈,存了五年到最後1%都沒有。還不如活期存款。有些還說,還好本金還在!


油菜石


蔣老師觀點:首先保險類定期3年利率4%-5%沒必要存,另外保險類定期不敢存。

大家都知道在2019年年初的時候,銀監會決定正式將郵政儲蓄銀行納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至此“五大行”變成了“六大行”,作為最年輕的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擁有著最多的銀行網點,以及最多的個人客戶。如果你去郵政儲蓄銀行存款,有工作人員來給你推薦各種保險,或者是理財型保險,千萬不要買。

為什麼理財型保險不要買

理財型保險這個名字聽起來特別高大上,理財還能送保險,多麼好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蔣老師很早之前就接到過推銷理財型保險的電話,正好沒什麼要緊事就和推銷員聊起來了,這款保險產品大概是這樣子的:每個月花一筆錢購買這款保險,每個月最少500,具體多少可以自己定,然後根據你購買保險的金額的多少每年都給你進行分紅,這期間還給你購買了保險,連續投10年,10年之後把你投入的本金還給你,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的分紅。這種就是典型的分紅險,為什麼說這樣的保險不能買,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高保費

每月500塊,一年下來也就6000元,有的人可能會說這也不算特別高,對於一個高產家庭來說一年6000塊可能真的不算多,但是很多人其實一個月的工資到手都還沒有6000塊,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一年6000元保費佔用了太多的財務資源,絕對算是高保費。

第二:無保障

不是給購買保險嗎,怎麼說沒有保障,可以說不僅保險無保障,而且保費同樣的無保障。你用來購買保險的錢其實就是保費,保險保的並不是保費,而是其他方面,所以你這6000一年的錢實際上是沒有保障的。另外就算你真的出現什麼意外了,你絕得這6000塊的保險能給你提供多少的保障,很多就只是給你買了一些人身風險保障,同樣保費的情況下,買到的保額卻少很多。

第三:低分紅

分紅險收益通常有低、中、高三個檔位,其實很多分紅險打著高收益的幌子,其實很多都是低收益。曾經有一位朋友就買了一款分紅險,後來真的是腸子都悔青了,大概投了有接近10000塊,結果第一次分紅的時候分到了不到20塊,這些所謂的高分紅,收益沒有達到餘額寶的1/10,這樣的收益還不如不存。

第四:高額退保金

理財型保險不像銀行存款,如果你遇到經濟困難,你把銀行定期存款取出來,最多也就損失一些收益,定期利率變成活期利率,本金沒丟還能有點利息,但是如果你購買的是理財型保險,遇到經濟苦難之後你選擇退保,不僅說好的分紅沒了,而且你的本金也會遭到損失,具體能拿回來多少,還得你看保單的現金價值。

如果你剛買了理財型保險,只要現在還是在猶豫期內,建議你趕緊選擇退保,這是保費能夠全部取出,也沒有違約金。

保險類定期3年利率4%-5%沒必要存

我們先不考慮是不是保險類理財,單看3年定期年利率4%-5%,3年4%的利率算一般,但是如果3年定期5%的利率還是不錯的。那麼保險類定期為什麼對外公佈的利率會是4%-5%呢,因為它其實是一個浮動收益,浮動收益具體怎麼浮動,那還不是保險公司說了算。比起保險類定期3年浮動利率其實我們有更好的選擇。

第一:大額存單

如果手頭的錢能夠達到20萬,那麼大部分的大額存單還是可以進行認購的,目前國有大型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是在4%左右,但是部分農商行也城商行給出的大額存單利率就已經達到了4.5%左右。相對於保險類理財來說,大額存單的優先度太高了,不僅安全,而且計息方式靈活,外加利率穩定,而且有些還可以靠檔計息。

第二:民營銀行高利率存款

如果你覺得4.5%的利率還不夠,想要5%的利率也不是沒有,目前各大民營銀行為了吸儲,利率是一家比一家高,而且很多銀行的門檻都不高,幾千塊就可以進行儲存,而且這些三年期5%利率也是很容易找到的。

綜上所述:首選3年定期利率4%-5%的理財產品有很多,利率超過5%的也能找到,沒必要選擇保險類定期三年利率4%-5%這種浮動收益從理財產品,另外保險類存款本身就不行,各種缺點。如果正好想要購買保險類理財,蔣老師建議你不要購買。


蔣昊說經濟


只要我們瞭解了它的本質是保單,那麼,它也就具備了保險的所有特性!保單的錢不是想取就能提前去出來的,退保會有損失,只能退保單的現金價值;保險的本質是保障,即使很多理財型保險也有部分保障的功能;等等。

至於銀行說的4%—5%的收益,是多久後有這個收益,是一年後還是N面後?業務員有沒有告訴你,如果全部取出來,什麼時候可以拿回本金?更不用說產生收益了,不虧本金就是萬幸了!

我們下面以一個真實保險案例,分析一下能不能有4%—5%的收益,即使有,多少年後才有4%—5%的收益?分析後再確定是否去投保!

投保人30歲為自己投保,年交保費2萬,繳費年限3年:

固定生存金包括特別金,生存金和滿期金:



保單生存總利益包括累計生存金和主險現金價值。



保單年度1年,合計保費2萬,生存總利益17259,收益是-13.7%。

保單年度2年,合計保費4萬,生存總利益35472,收益是-11.3%。

保單年度3年,合計保費6萬,生存總利益54686,收益是-8.8%。

保單年度5年,合計保費6萬,生存總利益60285,收益是0.04%。第五年才可以拿回本金!

保單年度10年,合計保費6萬,生存總利益70892,合計收益是10892,年收益率1.8%。

保單年度15年,合計保費6萬,生存總利益92350,合計收益32350,年收益是3.59%。此時合同終止,15年後保單的收益才是3.59%,接近4%—5%。能不能投保,答案已經很明顯了!保險是長期規劃,投保時也要了解保險的基礎知識:猶豫期,現金價值,等待期,寬限期等。


保險保


郵儲銀行是我國“存款變保險”的最高發銀行,說實在話,能夠明確告知你這個是保險類的定期(實際應該是分紅型保險,現實中沒有所謂的保險類定期這個稱呼),這個業務員已經算是有良心的了,很多郵儲員工忽悠客戶(特別是中老年人)時,都是直接說這個是定期產品,保本保息的。

敢存嗎?

存當然是敢存了,畢竟分紅型保險,其本金無虞,對於銀行而言,分紅型保單是可以用於質押貸款的,基本上類同於定期存單,所以其安全性倒是不用過於擔心。但是我認為沒必要選擇這個三年期4%-5%的分紅保險,主要理由有以下3點:

(1)利息不固定:分紅型保險的收益是根據保險公司的運行結果所決定的,只有當保險公司實際經營成果優於定價假設的盈餘,才有可能按一定比例向保單持有人進行分紅,所以其收益並不是固定的。現實中分紅型保險的實際利率往往只有理論上的一半,甚至沒有。所以4%-5%就是一個幌子。其實你自己想下也就明白了,一個分紅型保險,既給你提供保險保障,還給予你不低於銀行的存款利率?那麼它的盈利在哪?銀行的生存空間又在哪?

(2)無法提前支取:保險與定期不一樣,過了猶豫期就沒有辦法提前支取了,如果你到處鬧強行要支取的話,那麼可不是像定期一樣,只損失部分利息,而是連本金都會出現大幅度虧損,所以其流動性極差。當然你還可以用這張保單質押貸款,但是一則沒法全額質押,二則貸款利率遠高於你保單的利率,你這個行為又得不償失。

(3)其他更優的選擇:目前而言,三年期4%-5%,除了在大銀行略有一點競爭優勢之外,對於廣大的地方中小銀行以及民營銀行,這個利率水平並不算突出,很多中小銀行不用三年期,甚至一年期的利率也可以做到4%以上,所以有更優的選擇之下,完全沒必要選擇這個所謂的“保險定期”。

總結

綜上所述,這個問題根本不是敢不敢存的問題,而是沒有必要去存這個產品,中國的保險產品,目前如果一定要購買,我支持選擇消費型保險(比如車險)這類,報險理賠相對容易點,如果是分紅型保險,理賠基本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大部分都無法實現。


鯉行者


不是敢不敢存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必要去存。購買保險3年期限年利率4%到5%根本就沒有優勢。



現在年底了,各大銀行為了衝刺開門紅,都會給各個支行下任務,而各支行為了完成任務也是用盡各種辦法去推銷保險產品,甚至不惜使用欺騙的手段忽悠客戶購買。所以大家在面對銀行工作人員推銷保險的時候,一定要有定力,因為4%到5%收益率的保險產品真的不見得有優勢。

首先、這個所謂的4%到5%的年化收益指的是預期收益而不是固定收益。

所謂預期收益,也就是說到期之後你可能拿到這個收益也有可能比這個收益更少,甚至連收益都沒有,一切收益主要取決於這個保險資金所投資的收益情況,如果這個保險基金所投資的項目表現不佳,那出現虧損了你要自己承擔風險。

其次,保險的流動性非常差。

這個保險產品3年期之內你是不能提前支取的,如果提前支取,那叫做提前退保,只能按照保險的現金價值來給付。如果提前退保,那你就會失去部分本金,目前保險產品提前一年或者兩年退保的,只能拿回小部分比例的本金,相當於提前支取,你不但沒有收益反而要虧損一部分本金。

最後、目前有比這個保險更好的替代品。

三年期利率在4%到5%之間,而且不能保本保息,這種保險產品真的不具備優勢,目前有很多小銀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比這個收益高,比如下圖某個農商行的存款利率,三年期甚至可以達到5%的收益,最關鍵的是,這個是普通存款保本保息。


就算其他定期理財我都認為都比這個保險更好,比如目前支付寶上的一些定期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可以達到4%到5%之間。



而且這些理財產品的期限相對比較短,最短的7天時間,大部分都是小於一年,所以流動性要比三年期的保險好很多。還有一點就是從歷史表現來看,這些理財產品都是百分之百實現預期收益兌付。

所以要是讓我去選擇的話,我肯定不會選擇這種三年期的保險產品,而是尋找其他更好的替代品。


貸款教授


敢不敢存,我們最主要的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個什麼產品?

首先,郵政儲蓄保險,說白了是保險,而並非銀行儲蓄

也就是說這個產品的屬性是一張保單,保險屬性,而不是存單,也就不是銀行屬性。那麼,保單的話,就會按照保險公司規定行走,也收到銀保監會的監督管理;

其次,保險類定期可能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銀行存款,活期的話可以快速存取,即便是定期,就算提前取,最多損失利息,而本金不會損失。但是保險定期可能不一樣,因為保單是按照其現金價值定論的,提前取的話,估計會損失一部分本金。

再有,4%-5%有很多理財可選擇的

如果僅是追求收益,那麼有很多的理財產品在三年期間內是可以達到這目標的,但保險定期很多時候也僅是預期。此外, 很多智能存款也基本能達到這種收益水平,而且還有一定的靈活流動性。


郭一鳴


這個還真不是敢不敢存的問題,是根本不值得購買!年化收益率超過5%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多,為什麼偏偏要去挑選保險類定期理財產品呢!

保險理財不值得購買

銀行保險類定期理財產品,其實就是“保險+理財”的組合,既有一定的保險保障功能,資金也能獲得投資理財的收益,且一般收益會高於銀行定期存款!看似很不錯的一款產品,卻同樣包含了很多保險的“套路”、理財的“陷阱”!

首先,定期三年,未持有到期退保的話,可要收取一定金額(或比例)的手續費用,而且費用還不低!

通常,第一年度退保會扣除5%左右的費用,第二年4%,第三年3%,依次類推。也就是說,10000元購買保險理財產品,首年內退保的話,產生的收益都不夠抵扣費用的,退保後拿到手的資金可能只有9800元,不僅沒獲得收益,反而虧損了﹣200元。

其次,5%只是預期收益率而已,保險公司可不會保證一定能獲得如此高的收益!

資產新規發佈以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不再保本保收益!保險類定期產品也是一樣的,所謂的每年5%收益,只是預估值,最終能確保有3%以上的年化收益就已經很不錯咯!

第三,手續繁瑣!要知道,保險類定期理財產品的發行主體是保險公司而非銀行,一旦中間出現理賠、或者提前退保等事宜,都需要與保險公司溝通,手續相對而言更麻煩!

總之,郵政儲蓄銀行經常會推出一些保險定期理財產品,像“開門紅”之類的,雖說五年定期預期收益率能達到5.28%,但是完全沒必要、也不值得去購買!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朋友們好,先更正一點:在郵政儲蓄,銷售的保險理財,沒有利率之說,所謂的,定期三年利率4%~5%,實質上是收益,可以分為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如裡確定是固定收益,應該不會超過,3.25%~4.025%。非常明確的講:敢存。但是,要根據個人的資金量,和資金的使用週期,等多種因素來綜合衡量,慎重選擇。同時,還有其他的類似產品,更靈活,口碑也好。

首先,來看為什麼敢存:

所以說敢存,主要是因為,保險理財產品的,現金價值(本金,在整個週期的不同實際現值),安全性相對較高,出現本金損失的概率小。再者就是保險理財門檻低,通常只需要5000元或者2萬元即可。而且標題中的時間週期較短,只有三年,因此敢存。

小結:保險理財正規可信,本金安全性高。

其次,有許多需要認真考慮的因素:



1,資金的可用週期是否確定?是否有固定來源能夠銜接?保險理財,中途提前退出,或者無法正常續繳保費,可能造成重大損失,屬於違約。因此這一點一定要考慮好。

2,是否能夠接受收益浮動。目前長期內銀保,固定收益,最高難以超過4.025%。因此標題中所說的4%~5%,屬於綜合性的浮動收益,非剛性的,這一點,建議詳細詢問,做好心理準備。

小結:保險理財,在流動性上略有不足,對後續保費的銜接,要求嚴格。大多為浮動收益,部分固定收益產品,有最高收益限制。

再次,分享一個,小額高安全性高利率,替代性方案:

國債方案。100元起購,3年,5年期任選。提前確定票面利率,三年期4%,5年期4.27%,收益給付靈活,例如按年給付,可以提前贖回。國家信譽擔保。

最後,來總結分析:

在郵政儲蓄銀行銷售的保險理財,屬於銀行與保險與商業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銀行提供場地,保險公司提供產品和營銷人員,並嚴格按照雙錄,進行產品的規範銷售,產品正規可信。

另一方面,銀保理財,有他的優勢,門檻低,服務好,方便快捷,也有它的不足,因此,敢不敢“存”,還需要依個人的情況,以及資金可用週期,等因素而定。同時還有其他的選擇。建議多方比較,諮詢瞭解,之後再做定奪。


理財迦


其實這種類型的保險非常常見,各大銀行基本都有類似的代銷產品。

首先,存是一定可以存的。

這種理財收益型保險背後的保險公司可大可小,不過保險法有規定,人壽保險公司即便出現問題,也會被接管,不會讓客戶的利益受損,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這種保險的合同裡,一般會載明一個保底收益,至少本金和這個保底收益是可以實現的,除了流動性差一點,可以放心存。說實話這4%-5%的收益對保險公司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就能實現的,險資的投資能力還是挺強的。

其次,值不值得存?

如果用理財和這個對比,我只能說這就好比問肉和西瓜哪個好吃,沒意思也沒意義。現在這個時間點,4、5點的理財別說收益,連本都不保。對於很多一直以存款為主的保守型客戶來說,是願意放棄一定的流動性,去獲取無風險收益的,這就是這種保險存在的意義。

況且理財收益一直在下降,現在大多數銀行的理財多也就是4%出頭。雖然這類保險辦理的手續繁瑣一些,流動性也受侷限,但如果本來就是長期用不到的錢,選擇直接鎖定五年的收益,也沒什麼不好,要知道五年定期、五年國債也都是挺受歡迎的,任何產品都有它獨特的優勢。

買或不買,都可以。看看自己的實際需求,想想自己的風險偏好,問問自己的心理預期,挺容易想明白的一件事。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