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猛龍過江》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今天拿來說並不是它當年創下了全港動作片票房第一的創舉,而是在那個中華民族受西方國家蔑視的背景下,李小龍先生用電影藝術的形式向全世界說明中國人並不是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尋求和平共處、堅韌不屈的偉大民族。

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李小龍先生的作品大多數都在於外國敵對勢力作鬥爭。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正處於經濟不穩定發展期,西方國家十分看不起中國。因此,華人經常在異國他鄉受到不公平對待。

李小龍先生作為一個武術家同時又是一位著名的功夫影星,為了內心深處的民族榮譽感,在他的每一部影視作品裡都添加了強烈的弘揚國威的因素。

所以,與其說李小龍先生的影視作品是優秀的動作片傑出代表,不如把它看成是向世界展現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的一張名片。

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看過李小龍先生作品的朋友都能注意到,在熒幕上李小龍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不服輸、堅韌的典型中國小夥形象。在服裝上,李小龍先生一直身穿中式馬褂。這樣服裝上的細節不僅體現了中華傳統武術最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將中華元素在熒屏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猛龍過江》這部電影中,講述的是華人女老闆在羅馬遭到當地罪惡勢力的侵擾。李小龍飾演的唐龍於是就遠赴羅馬去幫忙。中華兒女永遠是一家,無論相隔多遠,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我想這樣的情節設計是李小龍先生別有用心的。他意在宣揚中國人團結一致抵抗外部敵對勢力。期望所有的華人能夠做到這一點。用電影中一個最不起眼的“功夫小子”形象,向大家展現了中華兒女身上特有的自強不息,剛正不阿的形象。

李小龍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武術的發展,當初決定拍電影的初衷也是想借用熒屏這個橋樑將中華武術面向全世界。

為了證明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他以身作則,努力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無論在電影中還是在平時的比賽中,他都以堅不可摧的實力征服了那些蔑視中華武術的人。

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不知大家有沒有印象,在電影中有一處在古羅馬鬥獸場打鬥的畫面。這個鏡頭也被評為“動作片最經典鏡頭”當初為了給觀眾呈現實戰性的觀影效果,李小龍先生請來當時的美國空手道大師羅禮士,來參演和唐龍對決的角色。

兩人都為觀眾帶來了極高的視覺享受。拋開電影本身需求不說,這樣經典的動作畫面也為後人提供了有效的學習教材。

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另外,李小龍先生在最後擊倒羅禮士之後,臉上並沒有露出勝利的喜悅,反而有一絲的失落感。這樣的人物心理刻畫,我想跟李小龍先生崇尚的中華武術武德的精神有很大的關心。

武術並不是單一的打架鬥狠,中華武術講究以武會友,不打不相識。崇高的武德精神是每一個習武之人都需要信仰的。

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征服別人,贏得別人的尊重,並不是靠拳頭來證明的。人道主義精神同樣重要,不然,武術就成為了殺人工具。

大家都知道,李小龍先生不光是優秀的武術家,還是一位善於研究的哲學家。他把對武術的理解心得與哲學融入到一起,其目的就是讓正確的價值觀在每一個習武之人心中生根發芽。一個人強並不代表整個團體,精神領導的武術世界才是支配身體的主要。

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當初將羅馬作為外景主要拍攝地,李小龍先生並不是一時興起決定的。既然,劇本中涉及到外國因素,又考慮到電影的主題定義還是功夫片。那麼就要選取最適合勇敢者對決的場地,經過長期的深思熟慮,李小龍先生將場地選在了羅馬,將最後與羅禮士的對決選在了羅馬歷史文化地標——古羅馬鬥獸場。

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在古代,這裡是最底層人民為了自身的生命勇於和猛獸爭鬥的地方。在電影中,李小龍先生飾演的唐龍也一樣,為了自己同胞能夠順利地生存下去,不畏艱難勇於和黑暗勢力做抗爭。這樣的場景設計一方面照應了環境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提升了電影了電影的觀影效果。

這部電影李小龍先生參與指導工作,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李小龍同樣也是一位出色的動作片導演。

最終唐龍打敗了邪惡勢力,幫助女老闆重新開店生活。而唐龍也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後選擇了離開。

李小龍不為人知的愛國情懷

李小龍飾演的角色正式地向世界詮釋了一個為人正直,敢於鬥爭的中國人形象。改變了西方國家扭曲國人形象的看法,正如電影最後所說的,像唐龍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將受到萬人尊敬。

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向唐龍那樣,像李小龍那樣。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把自身的素質全方面提升,我們的國家力量才會相應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