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房價的影響有多大?疫情期間該買房嗎?

滿臉絡腮鬍的小怪獸


作為一個計劃買房的人,我來說一下。我需要房嗎?毫無疑問,需要!有了房,在我工作的強二線城市找女朋友可能會更順利點。

但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我要觀望!整個2019年都是橫盤,我所在的東部強二線都是如此,更不要提其他二三線城市。事實上我關注的一些房齡在10年內的配套齊全二手房價格從2018至今價格幾乎沒有變化,由此可見15年16年17年那一波漲的有多猛,完全透支了後期的漲幅!

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是現在樓市調控的主旋律。即使面對現在全世界都在大放水,中國依然是謹慎的操作,當然收緊樓市調控也不可能,因為調控政策出發點都是穩定二字,但穩定不等於上漲。現階段如果只是付首付的話,二線城市隨便買套房要貸款一兩百萬,除了置換人群我想對剛需尤其是年輕人群都挺吃力的。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房價再漲,不知還會有多少人有能力接盤,工作都不能保證,就算掏空家底上車,月供怎麼辦了?生活什麼辦?經濟學裡的需求,指的是有購買力的需求,在商品房供給過量的現狀下,如果需求不足,無形的手再調控又能逆勢多久。但是房價下跌又是政府最不願看到的,所以橫盤,有價無市依然是大部分城市樓市二手房主旋律,二手房賣不動勢必影響新房。

現階段但凡研究過樓市的人都不看好樓市升溫。叫囂房價回暖升溫的人大多是相關從業者。

如果你是剛需,不妨和我一樣繼續觀望,我們不是說等房價跌,而是等在樓市長期橫盤的背景下,一些個別扛不住的人低價出售,撿個漏。畢竟百萬級的東西,幾年不漲的話,機會成本可不小。此次我自己醞釀買房也是通過置換,只有自己賣過房才深知賣房有多難,優質的客戶相比若干年前已經少的太多了。

但是也別非抱有一定要抄個大底的想法,大部分買房還是為了居住,這個效用自我衡量,每個人不同。

還有就是一些中介會用買一次到位、眼光放長遠、好房保值之類的話術讓你原本一百五十萬的預算超支到二百萬。這話說對也對,十年前說絕對沒錯,現在全球經濟疲軟,經濟大週期向下的環境下,我覺得大家買房還是主要考慮它的居住屬性就好。未來十年二十年,人口結構變化,新經濟增長點出現,房子必然是迴歸正常商品行列。所以馬雲不說了未來房價如蔥。萬一他說對了呢。哈哈。


竹西村張會計


新冠對樓市的影響大概率只是暫時的,但現金流問題普遍較為突出的房企受銷售萎縮的影響,需要解決資金回籠的問題,所在“以價換量”的現象增加的概率是比較大的,但受“一城一策”平穩引導和新冠壓力被消化的影響,不排除後期因市場需求被調動起來而導致部分地區的房價有反彈的跡象,所以是否需要抓住這個時點來買房可以結合個人的需求來加以考慮。

一、受新冠的影響,一季度的房價有望獲得更加優惠的價格,但要警惕影響被平穩消化後房價出現反彈。

1、一季度銷售受到影響,房企“以價換量”趨勢將明顯。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深度依賴現場銷售的樓市交易幾乎處於暫停的狀態。從一月下旬開始,大多數省市都暫時關閉了售樓處,而作為一手房銷售新勢力的房產中介的銷售活動同樣處於停擺狀態,這段時間的樓市銷售可以說是跌至冰點。

雖然目前進入到二月底後提倡復工復產,但由於現在新冠依然未被完全消滅,一方面病毒的威肋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消費者的信心仍有待修復,所以對樓市銷售的影響大概率會延續到3月份,房企的回款壓力就比較大了。

而國內房企普遍處於高負債的狀態下運轉,其行業資金密集型的特點使其到期的長短期債務都需要大量的現金流來支持,而現在的融資途徑處於受到嚴格監管的調控期間,所以通過銷售回款來補充現金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這種背景下,房企“以價換量”的可能性要增大。

因此無論是價格打折還是其他優惠,購房者能遇到的機會都要比平時更多。現在市場上已經不斷有房企出臺打折促銷的措施吸引購房者進場,而隨著新冠影響時間的進一步拉長,房企為了主動消化其帶來的現金流壓力,這種“以價換量”的現象就有可能會越來越多。

2、多地出臺針對房企的解困措施,助力消化疫情帶來的影響,增加房價穩定的概率。

房地產行業的高負債、高週轉和資金密集型的特點,使房企對現金流更為敏感,脆弱的房企是否能繼續維持可持續性發展,將成為這個支柱產業是否能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穩”正是目前經濟的主要引導方向。

為了幫助受壓力的房企解困,多個城市的管理部門出臺了針對房企的一系列關懷措施,主要包括可分期或者延期繳納土地出讓金、竣工可以延期、到期還款困難的企業可以展期等等這些措施,而如果市場在後期受新冠的影響進一步加大,不排除會在有更多的解困措施出臺,以化解壓力共渡難關。

在這種引導的信息傳導下,對於房企和消費者的房價預期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增加房價走向穩定的概率,而目前“穩房價”的調控方向並未改變,各城市都可以運用“一城一策”的方針根據本地的樓市情況進行更為精準一些的調節,所以房價短期的方向依然會被面向“穩”的一面引導。

3、警惕新冠過後市場情緒被帶動,使房價出現反彈。

國內樓市的一個特點是購房情緒容易被帶動,在預期市場風向變化時容易跟風入市,從而影響房價的走向。而新冠事件正被相關的利益群體用來做文章,同時由於一季度成交量大受影響而使這段時間的購房需求受到壓制,但這些需求並不會完全消失。

雖然有一部分人會因為收入受到影響而改變購房計劃,但其他需求被延後的購房者有可能會因為市場上“以價換量”和相關利益群體的鼓吹,使他們預期房價上漲而入市,造成市場上成交量在短時間內出現扎堆局面而影響房價的短期走向。

再加上現在的房產依然存在很強的金融屬性,那些在城市地段和價格上都有優勢的房源依然會有很多人喜歡,當市場的動向變化時,一些局部的城市是存在價格出現反彈的可能的。所以雖然在新冠期間有可能拿到比平常更優惠的房價,但也要警惕有些城市在消化完壓力後出現房價反彈的現象。

二、新冠疫情期間是否該買房?

新冠對整體房價的影響只是一個短期的情況,這個時期有機會可以取得比平時更優惠的房價,但消化掉這些影響後房價回覆穩定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是否該在這個時間段買房應該結合自己的需求來考慮。

1、有時效要求的自住需求。

如果自己的購房需求本來就比較急,比如用於結婚,用於孩子上學等等有非常強的時效的需求,購房延後太久會影響原本購房達成的目的,例如不買房就不能結婚,不買房就上不了那所學校等等,那購房背後附加的價值就比較重要了,在能夠承受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抓住這個時點選擇一些優質的房子。

而對於沒有太強時間要求的自住情況,可以結合當地的情況來綜合考慮,在目前長期的樓市處於新的發展階段的背景下,那些人口基數少、人口流出嚴重、房地產過度開發而經濟產業發展一般的三線以下的城市,可以密切關注市場的走向再作決定。

2、非自住的需求。

一般來說,非自住的需求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出於這種目的的購房行為目前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風險,特別是通過房貸購房的情況,只要房產的年升值率小於5%,基本達不到賺錢的目的。

而在目前“房住不炒”和“穩房價”的長效調控背景下,即使在某個時候、某個城市可以達到非自住賺錢的目的,但其中的投機性質已經佔了很大的成份,遠遠不如以前幾乎閉著眼買就可以賺錢的年代,所以響應“房住不炒”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三、小結。

總的來說,新冠的出現使短期內樓市的成交大受影響,房企因此而面臨較大的現金流壓力,這段時間房企“以價換量”的概率要增加,但後期新冠影響被化以後也要警惕有些地方會出現房價反彈的情況,而考慮是否在這個時間購房最好還是以購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給合個人的情況來作出決定。


CA紅葉


疫情對房價的影響有多大?疫情期間該買房嗎?
這個問題要從多個角度來看,以下我從宏觀政策、供給、需求等維度上做一個全面分析,供您參考。

一、宏觀政策層面:

1、宏觀層面,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負面衝擊已經超過了非典,加上經濟增長率本身的壓力,經濟的壓力是一個長期事件。
2、儘管經濟有下行壓力,但政府通過房地產刺激經濟的可能性不大(這是飲鴆止渴),大的基調不會變;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是政策的基本面。
3、基於以上兩點,房價長期看仍然在平穩通道內,暴漲暴跌的概率不高。

二、供給層面:

1、新房:房地產開發商近期的資金壓力會比較大,開發商在投資環節、拿地上會放緩節奏;銷售環節上,部分開發商會採取比較激進的銷售策略,用較低的價格來加速去化,回籠資金,比如恆大上個月推出的75折售房就是例證。因為工作關係和一些開發商打交道,他們最近確實不太好過,很多樓盤在這個階段確實也有比較好的銷售政策(大幅打折、贈送等),購房者有可能會買到價格較低的房子。
2、二手房:二手房的供給是個人業主,情況會相對複雜一點。總體而言,3月份的供給量會下降,業主大概率是觀望態度,等疫情過了看情況再出售,或者抱著掛出去看看的心態,並不誠心出售。但有兩類例外:一類是急用錢著急賣,或者剛性換房需求的業主(比如必須要換學區房的),二是企業面臨現金流壓力,企業主賣房救急的,也可以多關注下這類房源。

三、需求層面

疫情對需求的影響的幾個維度:
1、疫情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需求,讓一部分未購房者意識到:當不確定性事件來臨時,租賃仍然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房東臨時不租,小區物業不讓出入,合租體驗差等),而唯有自己的房子才能讓人安心,這刺激了很多租住群體內心的購房渴望,部分租賃需求轉為購房需求。
2、不容忽視的是,疫情讓大部分購房者的購買力實質性下降。很多判斷大言不慚地說:疫後會有一波報復性消費,但是大家收入都受到了影響,拿什麼去報復?所以從購買力的維度,原本就購買力不足的群體,此時會更加捉襟見肘,當然也不排除一部分購房者會通過增加槓桿強行上車。
3、購房需求的結構有所變化。疫情期間長時間居家隔離,使大家對居住體驗的感受更深,激發高端住房需求,對住房品質的需求更明確:以大戶型為代表的改善型需求、洋房別墅等低密度產品、高品質物業服務的樓盤、環境好綠化好的小區、周邊商業醫療配套好的住宅將成為購房者追逐的對象。
4、需求方面,我的判斷和結論:
(1)對需求的影響:短期看,疫情會壓抑一部分需求,但不會消除需求,疫後這些需求會重新釋放;長期看,疫情將購房的成交節奏,但不會改變需求總量。

(2)未來的購房者結構會向【槓鈴式結構】轉變。最高端需求和最剛性需求會引領這一波成交的反彈。“品質居住”正式被推到臺前,也成為一種新的“剛需”。

還有一個城市的維度,篇幅所限,下次我會單獨寫一篇文章,也期待您關注!

現在該不該買房?

這個取決於您的個人情況。如果您是剛需,我的觀點是“剛需隨時可以上車”,上車了就不要糾結於短期的漲跌,因為那跟您沒關係。
如果是投資,建議慎重,非常時期持有現金最為穩妥。實在要買,可以選擇高品質、物業好、地段佳的小區,未來房子的基本面也會越來越重要。
祝好!

生涯詩社


疫情對房價的影響,參考我同學【財富新亮點】的觀點,總的來說短期內供給不會影響,但需求大幅減少,所以短期內房價有較大的下行壓力,如果想購買房產的,最近3-6個月是個黃金坑,可以動手。

具體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供給層面

供給包括開發商新房、個人或單位可出售的二手房。

  • 對於新房,需要四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前面三證基本不受影響,第四證因為疫情延緩發放。根據發改委要求,在疫情防控保證有序復工,所以四證的發放,影響不大。
  • 二手房出賣,目前主要是心理預期影響,擔心未來房價下跌,短期內可能影響較大。

需求層觀

想買,且能夠買得起的人,才能形成購買。因為疫情至少短期會讓有資格有錢買房的人,不敢出門看房,所以需求大幅減少。


中長期,房產在資產配置中的價值不高,央媽剛開完會,“房住不炒”不能動搖。房子有住的就好,在中國投資房產完勝資本市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梅園聊職場


疫情過後,房價是漲是跌現在是各執一詞。我們來看看漲跌的理由。

房價漲的理由

首先是疫情過後,一二線城市發達的醫療水平和充足的醫療資源成為吸引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

一二線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政府管理能力較強,對疫情的控制封閉做的很到位,使這些城市成為人們的優選城市。儘管許多城市都有限購令,但蜂擁而至的外來人口還是會對房價增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此次疫情,一些中小企業招到重創,甚至倒閉,這些中小企業的業主受到資金週轉問題,從而進入二手房市場進行炒作。而二手房是炒房者最為喜歡的炒作對象。

房價跌的理由

本次疫情暴露出來很多問題,碩大的火神山醫院幾天就建成,鋼筋水泥建造的房子大大的擠壓著人們的經濟,所以高房價會引起人們的反思,未來控制房價的手段會更堅決!

大城市人口密集,各種資源供不應求,本次疫情的發生,也暴露了大城市的很多問題,人流管理、物資、醫療配備等,因此,購房者會重新考慮在大城市買房的必要性。並且中小企業的重創導致資金短期不會貿然購房,影響房價炒作。

該不該買房,大家怎麼看?


我家啊毛


國家統計局17日公佈數據顯示,1月份,70大中城市中有47城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去年12月為50城。從環比來看,錦州漲幅1.4%領跑;北京持平,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上漲0.5%、0.3%和0.5%。

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略有擴大,二三線城市漲幅穩中有落。


可樂小米酒


簡短一句話:短期肯定有影響,疫情對其它行業的影響一樣。例如餐飲,影院。

工地開不了工、售樓處開不了盤、房企沒有客源,也回籠不了資金,資金肯定更緊繃了。

是但從長期來看,其實沒啥影響...

疫情總會過去,大家總會迴歸到正常生活,還是要去看房、買房的。

當然,一些新盤為了快速回籠現金流,可能會推一些優惠措施。例如全網看到75折的恆大。

這對一些剛需買房者,會是一種福利。

但不要指望疫情會對房價有什麼勢如破竹的影響。

還是那句話,真的影響到那種程度,大家生活可能都崩壞了。

買房就不是你生活中的主旋律了...

國家為了保持經濟活力,視疫情嚴重情況,也會出臺一些寬鬆刺激政策的。說白了就是放水。

所以說,中長期來看,房價該咋樣還是咋樣,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動態平衡嘛。

限購政策也不要指望它有什麼大變動。

疫情解決之後,該買房的人,還是得買房。

都得迴歸到正常生活中。

對於個人來說,還房貸、交房租現在可能是個難題。

但大部分人,還是會提前把錢準備好,留出2、3個月的房貸房租的。

還不至於交不起。


懶貓鉤魚


疫情後可能有很多二手房要拋售,大部分是企業啊老闆啊,資金週轉不周,急拋售的房子。不過很多可能要求一次性付款,優惠的幅度會比較大。



一生一飾平價高質飾品


這一次疫情可算是打到了無產戶的痛點。危機面前,人人自危,很多地方出臺的一些措施毫無人性化可言,上面在鼓勵復工,而下頭執行的人,卻公然唱反調。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但話說回來,還真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疫情過後,是不是買房的好時機?

前面的文章說過,本來好好的樓市小陽春,硬是被這場疫情給耽誤了。

當然這種結果是極端的疫情造成的。人都被關在家裡,哪裡還有人去看房呢?即使現在中介都開始推網上VR看房,但銷售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我判斷,一旦疫情結束,這個時候,剛需應該果斷出手買房。記住,疫情過後1-2個月是最好的買入時機。

我們經常說,投資就是投國運。通過這次疫情的考驗,大家應該看到,大難面前,中華民族展現出頑強的戰鬥力,只要2月下旬疫情出現全面拐點,那這場疫情對中國經濟復甦的影響就是有限的,過了這道坎,我們的前方就是康莊大道。

從長期來看,在一個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國家,房產也算是一個能穩穩跑贏通脹的資產。如果之前剛需買房還猶豫不決的,這次好機會,就千萬不能再錯過了。


如勤Joe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打亂了很多人的計劃有人企業要求復工,卻主動辭職保命也有人頂風而上覆工被刑拘誰都知道生命寶貴,但有些人光是活著都已費盡力氣

城市按下了暫停鍵但房貸、車貸、花唄、借唄、房租還是會定期提醒你:又過了一個月有人想方設法從靖江去外地上班卻因為租房而無法進入小區被遣返這時,關於房子的討論又引起熱議

有人說:本人所在的城市,通過手機平臺發來信息:小區不讓租房者入住,只有房東經過辦理相關手續後才能進入。真是對租售同權的巨大嘲諷。租售同權出臺後,很多人以為不用當房奴了。可是租戶假期歸來進不了房,酒店又都停業,一下變成了流浪者。有人說:這次的疫情,讓人無比真實地感受到擁有房子的重要性。只有一套房的,會明白如果家人需要居家隔離,有兩套房多好;房子小的,會明白一直和所有家人窩在家裡,有套大房子多好;戶型一般的,會明白有套南北通透採光通風良好的房子多好……房子太重要了,它不僅僅是個建築物,它是一個家的物理基礎還有人說:房子是什麼?房子就是家,不管是一個人生活,還是一家人生活,租房只是臨時的家,房東隨時能讓你走人。自己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在自己的房子裡可以想怎樣就怎樣,舒心而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