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梵高說: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我想,大多數時候,的確如此。

每個人歷經的悲傷和幸福,大抵只有自己知道。


疫情逐步好轉,最近網上出現了兩種聲音。

有人呼籲,湖北除武漢以外的其他地區,可以分級管理,逐步復工。

另一邊,有人怒吼:疫情還這麼嚴重,怎麼就能復工了?

你們簡直要錢不要命!

我能理解那些害怕的聲音,因為生命實在寶貴。

但我也知道,如果繼續不復工,對很多人來說,同樣致命。

為何還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他們毅然選擇復工?因為刀扎不到自己身上根本不知道疼,這個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

不是因為在家就不消費了,不用還錢了,其實在家只會消費更多,那是一種只出不進的狀態。如果不是迫於生計,誰願意在這種時期冒險出去?

沒窮過,不能理解生活的艱辛。像極了一個比喻,病死也是死,生活不下去也是死,尤其是家裡的孩子又要開學了。

誰不是一邊流著淚,一邊去繼續生活啊!不用盡全力不行啊,沒有錢寸步難行,老的小的一家都要生存。

很卑微也很現實,可以不理解,但也不要惡言相向。這次疫情受委屈最大的,其實是沒什麼聲音的人。你跟他們講隔離防疫,但你沒法幫他們交房租水電、一日三餐。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生病了不一定會死。可不上班沒有收入了,沒錢交各種費用了,一定會難受死!誰都想在家安安心心地享受一家幾口之樂,可是疫情沒過,我們還要生活,尤其外地上班,走的時候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疫情之下,沒有人不害怕,沒有人願意拿命去冒險。

但若不是生活所迫,誰不想安安穩穩地等疫情完全結束,再外出謀生呢?

這個時代,每個人身上都揹負著一定的責任和壓力。

沒法做到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選擇尊重。

面對和自己不同的聲音的時候,可以保留不同的意見,但是不要去指責、攻擊。

這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當你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也請你在別人難過時,不要擺出一副“我比你難”的姿態,我們都無法做到用別人的苦難,來平衡自己內心的傷痛

如果連真誠的安慰也做不到,那麼你可以安靜地走開,像風帶走柳絮,你也帶走你廉價的所謂“感同身受”。

慢慢地,學會不去計較沒有意義的事,學會和自己和解,我們不必和一隻聒噪的蟬計較,因為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結束了。

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直到,別人把你經歷的苦難當做故事講時,它已經成為你口中的笑談。

當你已經不需要別人為你感同身受,你也無需再承受來自那些人的明嘲暗諷。

獨自消化痛苦,或許是成長最好的證明。

去年4月,19歲的王源發佈了一首歌曲《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其中有句歌詞,觸動極深:

“你說天塌下來有你陪我,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

我知道你愛我,但未必懂我。

年少成名的王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我們總是容易看到他發光的一面。

他被推上了萬人矚目的高度,也就沒有了犯錯的權力,甚至沒有傾訴的權利,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貼上矯情的標籤。

王源在《我是唱作人》的舞臺上,唱出最後一句“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時,失控大哭。

果不其然被貼上了賣慘的標籤,這樣的惡評,他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他所承擔的壓力不比一般人少。

我們即使不能感同身受,試著去多理解一點,是不是也挺好呢?

這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有人曾經感嘆過:

你不是我,沒走過我走過的路,怎知我的辛苦和難過。

深以為然。

如果讓我們經歷同樣的處境,是否還會和指責別人的時候一樣呢?

這兩天看了一檔真人秀節目,節目裡請來了4位富人。

用為期5天的時間,讓他們露宿街頭、住籠屋、做清潔工,臥底貧民窟,體驗最底層的生活。

其中有一位出身於香港四大家族,身為哈弗大學的高材生,一畢業就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

這位“強者”優越感十足,多次標榜“沒有努力擺不平的事,只是你不夠拼。”

體驗了兩天貧民生活,也就是“努力”了僅僅兩天後,他就退出了節目。

沒日沒夜地幹著辛苦的體力活,這位高材生最後發出“我完全沒有什麼盼望,努力工作只為了吃頓好的”的感嘆。

你看,教育別人總是很容易。

輪到自己的時候,就變成了另一番模樣。

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用自己的過程來解釋,並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有句話叫:

不要以強者自居,除非你活得像弱者一樣。

總有一天你會懂得,你苦不堪言,你痛徹心扉,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或許有人會同情,或許有人會嘆息,但永遠不會感受到你到底遭受了什麼樣的打擊。

總有一天你會懂得,人與人之間的悲歡,其實並不相通;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感受思想;也許在你看來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但在別人眼裡不過是一場故事。

總有一天你會懂得,有些苦只能自己嘗,有些累只能自己撐,有些路只能自己走;好不好都要接受,難不難都要面對;因為,不會有人替你著想,也不會有人替你堅強。

總有一天你會懂得,人生難免會有迷茫時,難免會有困難時,難免會有失意時,但能救贖你的也僅僅是你自己;別人再多的安慰,再多的忠告,再多的建議,你自己要是不願意走出來也無濟於事。

總有一天你會懂得,不管生活多麼不容易,都要繼續前行,只要還在路上,就一切都有機會;而成長的意義,就是習慣獨自前行;而成熟的意義,就是淚在打轉還能笑著說沒事。

說到底,這世上就是隻有冷暖自知,道理你可以聽聽看看,但這輩子想怎麼活怎麼過都在於你自己,跟誰都沒多大關係。

所以,不要隨便去評論誰,別人的人生也跟我們沒關係;因為我們永遠也不會理解,有的人為什麼走著走著,卻嚎啕大哭;有的人摔倒了,卻不吭一聲。

畢竟,我們也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又怎麼能體會到別人的心酸與絕望。

不對他人的人生抱有偏見,也是一種美德。

這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這世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


你一定沒少聽過這樣的話:

當家庭主婦多容易啊,不用上班。

怎麼這種工作,還有人去幹?

這樣的東西,竟然也有人買?

《了不起的蓋茨比》裡有句臺詞:

每逢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沒窮過,就不要說“何不食肉糜”;

沒經歷過我的傷,就別勸我大度;

不知道我的苦,就別指責我的選擇。


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從來就不是地位、外貌和財富。

而是植根於內心深處的善良,不隨意論斷他人,懂得將心比心,懂得寬容,理解和慈悲。

靜坐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就說過:

你的話應該像黑夜的星星,不應該像除夕的爆竹。

——誰稀罕那徹霄的爆竹呢?

願我們心裡始終有處柔軟的地方,做一個溫暖純良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