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60、70後父母與孩子最難溝通的問題是啥?

社區生活頻道


我是一個60後母親,退休在家幾年了。兒子也成家了,我們老倆口沒和他們住在一起,保有適當的距離感。在日常生活中,感覺兒子兒媳都很孝順,小兩口不僅事業進步,而且恩愛有加,我們這個大家庭和和睦睦,其樂融融,令許多親朋好友羨慕不已。但說到溝通交流,還真感覺到有一些代溝難壑。首先由於年齡上的差距,在教育下一代的方式觀念上的不同 (雖然我還沒當奶奶,耳聞目睹的感受),我們對隔輩人的喜愛,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溺愛,捨不得孫輩被父母嚴加管教,自然就形成了教育觀念上的分歧和難以溝通。其次,在兒女的創業擇業上觀念和追求的不同,年輕人創新開拓意識強,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敢於探索新的領域,而作為父母,卻樂於尋求穩定發展,喜歡墨守陳規,致使雙方難以溝通不能達成共識。其實,做父母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應該及時放手,不要把我們的意識形態強加於他們身上,讓他們去獨立的體驗人生,在歷練中成長,在歷練中豐富閱歷,相信他們的人生會更加精彩紛呈[玫瑰][玫瑰][玫瑰]



虎妞679


我是個70後的媽媽,現在每天對孩子就是好好讀書快些論文,趕快找個女朋友,我兒子一直都說他都24歲了,自己知道該怎樣生活,說我叨叨。但平時我也能和他一起唱唱歌講講笑話跳個舞擼個串[害羞]我還帶著他做做瑜伽[呲牙]其實只要不提他不開心的話題,我們娘倆相處的像朋友


北方的雁子


60,70後的父母,永遠只願意聽自己願意聽的,相信的願意相信的,就算掰皮說瓤,掰扯無數遍,提醒無數遍,仍然我行我素,把那些對他們說的“肺腑之言”當空氣!


不請自來的貓


回答60、70後父母與孩子溝通難的命題。

這兩個年代的人群,他們的青年時代是處在改革開放的時間節點,之前大部分接受的信息是靠紙質媒體,一是保守二是時間滯後,那時候是以接受信息量來決定智慧的,而改革開放後,進入了信息快速發展軌道,這些父母們還躺在以前的功勞薄上,對電腦手機等現代電子設備的使用,有相當一部分接受緩慢,那就是不進則退。相反,他們的後代一出生,就趕上了高速費發展時代,這時候,這些父母感覺他掌握的大量信息,可全然不知全是過時的信息。現代大量的信息,是靠智慧篩選有用的,那麼過時的來管理現代的自然會互相不服。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這一代父母趕緊買票搭上高速列車,事情會迎刃而解!


川一石


父母以為的與孩子看到的同一件事情是兩條路,兩個世界。


升遠


經過風雨的洗禮,他們會知足常樂隨遇而安;而年輕人卻不知道江湖險惡商場如戰場而拼的頭破血流,最後還是歸於平淡處世之道理。


開花豆486


先把做人的理念,做人的準則,弄清楚了,如果兩個人看法太不一致,就無法溝通!沒必要溝通!各過各的!誰也別想求助誰!哪怕是父母和子女也一樣!不然,一輩子就吵鬧不休。有意思嗎?還不如鄰居,是親人不是親人又怎麼樣呢?。


F雙月


雙方的價值觀不同。


蓮連有餘5


錢錢💰💰


用戶2599617356702


銷費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