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暖男“冬哥”

感同身受這個詞,有時候會顯得有些矯情,如果加上性別的差異,那就更難以做到。然而,對於乳腺科的男醫生來說,他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為患者治療病症,還要理解女性痛苦。

說話輕言細語的“冬哥”

在重慶市中醫院乳甲科,有51張床位,21位醫生,其中半數以上都是男性。在我國,醫院的乳腺(甲)科都是由普通外科劃分出來,因此男醫生佔多數的情況普遍存在。

今年39歲的王亞冬就是市中醫院乳甲科的一位男醫生,他說話輕言細語,喜歡和患者嘮家常;同時也因為長相老成,給人安全感,這兩者一結合,小至20多歲的年輕姑娘,大至50歲到70歲的大媽、婆婆,都喜歡叫他一聲“冬哥”。

重慶暖男“冬哥”

王亞冬和他的患者們

不想做手術的阿婆

俗話說,醫者父母心。但在乳甲科,王亞冬其實很難做到,畢竟這裡的患者大多數年齡比他大,要讓她們從內心認可一個醫生,大家的關係不能僅僅是醫患關係。比如說,在今年春節前的醫患聯歡會中,他被一群阿姨拉著一起表演節目,不管舞臺水平如何,那也只能欣然接受。

最近,王亞冬總心心念念著一位患者,那是認識了6年,今年已經70歲的熊樹英婆婆。

“她之前因為乳腺癌手術切除了右胸,康復後病情一直理想,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來複查,或者只是來看看病友,或找我聊聊天。”王亞冬說,這6年下來,他對於熊樹英的情況已經很瞭解了,兒子事業有成,還有一個可愛的孫子,生活都在向好的發展。

就在今年春節前夕,熊樹英在複查時發現乳腺癌有復發跡象,但並非沒有治療辦法。如果把剩下的左胸切除再進行化療,正常狀況熊樹英可再活5年以上。

但熊樹英不這樣看,她對王亞冬說:“我是真的不想活了,不想治了......”

“沒有人不願意活下去,想想你的兒女、孫孫,你不想當祖祖嗎?”王亞冬反問道。他明白熊樹英並非是不想活,而是她不願意再做手術、化療。在他們相識的6年裡,熊樹英還被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疾病折磨,但在王亞冬面前表現出的都是較為樂觀的一面,熊樹英突如其來的“不想活,不想治”讓王亞冬很是頭疼。

經過進一步交流得知,熊樹英不願意繼續治療,一方面是因為不想再忍受病痛的折磨,另一方面,也是不願意加重兒子的經濟負擔。

“最好還是做手術......”即便這句話對於熊樹英已經無效,王亞冬還是忍不住這樣的開場白,再次被拒絕後,王亞冬最終給熊樹英量身定製了更保守的中藥治療。

如今,每隔一段時間,王亞冬還是會給熊樹英打上一通電話,叨叨家常,再委婉的勸說熊樹英應選擇手術治療,但不管結果如何,他都希望熊樹英能好好活下去。

重慶暖男“冬哥”

王亞冬帶領患者做保健操

暴脾氣的患者

今年50歲的劉英有重慶女人潑辣的性格,王亞冬還記得,在多年以前,劉英和丈夫來醫院時,兩人因為一件小事,吵了有半個多小時。丈夫私下告訴王亞冬,幸好這是在醫院,要是在家裡掃把倒了,自己不去扶起來,劉英至少可以“發揮”一小時以上......醫生雖然管不了別人的家事,但劉英的暴脾氣對於病情是相當不利的。

“王醫生,我感覺乳腺又長了包塊,是不是又要做手術、做化療喲?”對於自己的病情,劉英顯得相當焦急。“我看你一天就和老公吵架,你要是一天都這麼急,腫瘤還會繼續長,隔三差五都要來醫院......”王亞冬嚴肅道。

之所以一改平時的輕言細語,他是有把握的,劉英其實是“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原本的她脾氣沒有這般暴躁,也是因為病情的原因,丈夫、兒子有時就成了她的“出氣筒”,她又何嘗不想健健康康呢?

見劉英陷入沉默,王亞冬藉機向她講述了心理對於病情的影響,劉英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承諾會改一改自己的暴脾氣......

最近,王亞冬去給車加油時碰到了劉英的丈夫,他一改當初的愁眉苦臉,說劉英現在性格好多了,一家人相處融洽。

重慶暖男“冬哥”

王亞冬在跟患者交流病情

充滿“雞湯”的朋友圈

“從今天,做一個溫暖的人,溫暖自己,溫暖別人......” “感恩當下,感恩一切,我會好好的......”類似的話語,還有很多,這不是一篇篇“雞湯”文,而是王亞冬的朋友圈,往往會配上美麗的風景或者是一張自拍,作者就是他的一位位患者,不管對方文筆好壞,塑造的意境如何,王亞冬閒暇時,總會前去評論幾句或是點上一個贊。

乳甲科護士彭桂紅告訴記者,正是因為這些舉動,王亞冬在眾多患者口中,享有“暖男”、“冬哥”的稱號。

王亞冬說,對於經歷了很多的患者而言,她們上傳一條條這樣的朋友圈,說明她們內心已經逐漸走出病痛的陰霾,作為醫生能在醫院之外的朋友圈多說幾句,多點幾個贊,說不定就能給患者帶來一些溫暖。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