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債發行規模粵魯川居前,向公益領域傾斜

專項債發行規模粵魯川居前 投向公益領域傾斜疫情專項債突出

文 楊仕省

據海通固收統計,截至3月19日,目前共發行地方債1.38萬億元。其中,專項債1.01萬億、佔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的79%,一般債3629億元、佔提前下達一般債額度的65%。

梳理發現,分省份來看,廣東、山東、四川發行規模居前,而去年專項債靠前的除了廣東、山東外,還有江蘇,今年四川取代了江蘇。

數據顯示,2020年1-2月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債1.2萬億,同比大幅增加56%。

梳理還發現,今年專項債投向基建的比例明顯提高。截至3月19日,發行的1萬億元專項債中,85%的資金投向基建、遠高於19年的25%左右。基建專項債中,交通運輸類佔比最大(32.5%),其次為基礎設施建設(佔比22.3%),生態環保佔8.7%,園區建設佔比7.2%,能源水利佔比3.5%,市政建設佔2.5%,城鄉建設佔比4%。

與去年不同,“今年專項債更多的被用作資本金。”福盛德諮詢公司宏觀經濟首席經濟學家馮建林表示,2019年6月以來國務院允許地方政府將專項債作為項目資本金,但實際上去年被用作項目資金本的專項債屈指可數,而今年更多的專項債被用作資本金。

這從海通固收的統計可以得到佐證。海通固收近日發佈的報告稱,在其統計的5844億專項債中,有2169個涉及基建項目、金額4866億元,其中9.9%的專項債被用作項目資本金(88個項目、483.5億元專項債),對比2019年下半年的1.3%,專項債作為資本金的項目金額佔比大幅上升。

馮建林預測,疫情影響下,積極財政政策更為積極,預計一季度地方債將現同期最大發行量。而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認為,今年地方專項債發行比往年提前,預計5月份、6月份可能會出現發債高峰。

根據目前各地信披文件,3月19日至26日,地方債計劃發行規模為1445.5億元。至此,專項債發行規模年內將首次突破1萬億元。

標題:粵魯川發行規模居前

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廣東、山東、四川專項債發行規模居前。

本報記者對比去年發行進度看,今年專項債發行時間比2019年提早了19天,其中1月共發行了7850.64億元,創下歷史月度發行最高水平;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省份調整了發行日期,共發行4379.22億元。

分地區來看,1-2月,廣東地區(除深圳市)地方債的發行規模最大,達到1474億元,其次是四川(901億元)、山東(855億元)、江西(747億元)等。

一位財政官員向本報記者分析稱,專項債在額度分配上,各地政府性基金收入規模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例如2019年專項債發行額度前三的省依次為江蘇省2167.4億元、山東省1718.3億元、廣東省(不包括深圳)1512億元;對應的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依次為5886.8億元、8222.8億元、6000.6億元。

2020年1至3月中旬累計發行規模前三個省份分別為廣東省,山東省,四川省。據悉,廣東省發行規模較大主要是源於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廣東省發行的1235億專項債中,含粵港澳大灣區類專項債593.8億元,佔比48.1%。

上述財政官員也認為,發債額度與政府性基金收入正相關。

另一個特徵是,專項債投向基建的比例大幅提高,且更多的專項債被用作資本金。這源於2019年9月,國常會明確要求提前下達專項債資金不得用於土儲和地產相關領域、置換債務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重點用於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農林水利、生態環保項目、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

在此政策影響下,2020年土儲地產擠佔基建的情況明顯改善。從資金投向來看,截止到2020年3月19日,發行10134.3億元專項債中,85.3%的資金投向基建,而2019年專項債投向基建的比例為25%,投向土儲和棚改的資金比例接近70%。

基建專項債中,交通運輸類佔比最大。在投向基建的85.3%的專項債中,32.5%投向交通運輸類,即交通軌道、收費公路、鐵路、物流和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佔比22.3%;園區建設佔比7.2%;生態環保佔8.7%;能源水利佔比3.5%;市政建設佔比2.5%;城鄉建設佔比4 %;其他基建佔比19.4%。

從資金投向來看,2020年1月到3月中旬的專項債較好地遵從了國務院的規定,資金投向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市政建設、民生服務等方向,但仍有1%的專項債投向產業園區內的土儲與棚改項目。2019年專項債70%的資金投向土儲和棚改,因此專項債對基建投資拉動有限,今年專項債對基建投資拉動作用有望增強。

據海通固收統計,1月至2月共發行專項債362只,涉及基建項目2169個,涉及基建項目金額4865.8億元。其中,有483.5億專項債作為資本金,佔比9.9%,對比2019年下半年作為資本金的專項債僅佔專項債發行1.3%,專項債作為資本金規模大幅上升。

轉向公益領域傾斜

本報記者查閱各地發債情況顯示,專項債資金投向逐步向衛生醫療、基礎教育、社區建設、環境保護等公益領域傾斜,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改善民生質量都具有長遠的推動作用。

例如,3月16日,寧波市發行10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其中一般債券8億元,專項債券99億元,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寧波市醫療衛生、交通、水利、生態環保、園區開發等重點項目建設,其中70%以上投向疫情防控相關領域。

記者梳理,從專項債資金投向領域看,基礎設施及產業園建設、交通和生態環保是重要投向領域,不過2月份開始新增專項債投入大多與衛生防疫有關。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表示, 疫情影響之下,加快推進各項投資是穩定經濟最主要的措施之一,而投資過程中融資是重要的一環。今年計劃新開工4000多個重點項目,加快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對於重大項目的開復工以及穩定經濟都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對比還發現,項目公益性屬性明顯。還款來源方面,海通固收統計的4865.8億基建類專項債中,剔除還款來源不便統計的項目,剩下4777.1億專項債。3542.6億專項債(74.2%)能夠實現項目資金自平衡,少數項目還需要部分依賴土地轉讓收入及財政補貼償債。在統計的基建類專項債中,約84%的專項債投向的項目本息償付保障倍數在1~2之間。

大部分項目或為已動工項目。在海通固收統計的4865.8億基建類專項債中,建設期數據完整的1582個項目共3361億專項債中,有677個項目是新動工的項目,涉及1093.9億專項債,約佔32.5%。

據中國債券信息網,1月2日,河南省財政廳發行總額519億元專項債,當日四川省財政廳將發行356.71億元專項債。這兩省是今年全國首批發行專項債地方,累計發行875.71億元。具體來看,河南首批519億元專項債投向,主要是市政和產業園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交通和物流基礎設施、生態環保、農林水利等,而四川首批專項債投向工業園區建設、水務建設、鄉村振興、收費公路、城鄉基礎設施、文化旅遊、生態環保、醫院、學校建設等。

目前從兩省公開首批專項債投向領域來看,主要是投向穩投資、補短板的領域,不涉及土地儲備、房地產相關領域。此前國務院明確了提前下達的專項債禁止不得投向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而去年近七成資金投向了土地儲備和房地產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