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徹底分崩離析,為何沒有走向烏克蘭的道路?

近衛步兵師


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雖然南斯拉夫、烏克蘭都屬於斯拉夫人,但南斯拉夫就根本不可走烏克蘭那條道路。

國情不一樣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曾被譽為“巴爾幹之虎”,其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都很強大,被譽為第三軍事強國,又是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是世界上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

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東歐鉅變,作為東歐的一員,雖然在冷戰時期與蘇聯彆彆扭扭,但西方為了遏制、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還是盯上了俄羅斯的斯拉夫兄弟,利用政治能量與經濟實力,無情地肢解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為了實現西方所要求和主張的“民族自決權”,進行長達五六年的血腥戰爭和屠殺,最後身心交瘁,各自分道揚鑣。

這還不算,科索沃本來是南斯拉夫的一個自治省,西方竭盡分裂之能事,以“人權”高於主權的名義,對南斯拉夫進行長達78天的狂轟濫炸,迫使南聯盟簽訂城下之盟。表面上來說,科索沃歸屬聯合國託管,實際上科索沃處於獨立狀態。

南斯拉夫從聯邦共和國,到聯盟共和國,到塞爾維亞和黑山聯盟,再到塞爾維亞共和國,從稱霸巴爾幹到變成一個沒有一絲出海口的小內陸國,從“巴爾幹之虎”變成了“巴爾幹之貓”。但無論政體怎麼變,南斯拉夫主權獨立的本性沒有變。

烏克蘭原來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被稱為蘇聯老二。在獨立時,其軍事、工業、農業都很強大,還有核武器,被稱為“第三核大國”,又是歐洲的糧倉。按說這麼一個國家,如果歷屆政府都能從人民利益著想,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建設,平衡各方面的關係,也會像哈薩克斯坦一樣,會走向富裕奔小康。但由於當局錯誤的政策和外交策略,烏克蘭現在已經變成歐洲的四流國家,國家分裂,主權也只能說是理論上的獨立。

國民性格不一樣

塞爾維亞堅持獨立自主,在困境下不屈不撓。南斯拉夫在冷戰時一不投靠蘇聯,二不投靠美國,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言人。如果將歷史的車輪推回到二十世紀,南斯拉夫在冷戰時期,在世界的地位、形象和品性,絕對在東西方國家中獨樹一幟。

南斯拉夫出現了政治強人鐵托,利用強硬的手腕,將支離破碎的各個獨立王國形成一個凝聚力強的實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南斯拉夫上演了一系列的經典戰役,靠著靈活機動的游擊戰,打得德國滿地找牙,讓自吹自擂世界戰無不勝的德軍主動撤出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也成為二戰時期唯一靠自己的力量將德國法西斯趕出去的國家。這樣的一個國家將主權、獨立比生命都重要,它不會受之於人。

烏克蘭則不一樣。烏克蘭的外交政策開始是左右搖擺,最後定位完全拜倒在美國及西方的石榴裙下,緊抱美國及西方大腿不放鬆,甘當西方反擊俄羅斯的馬前卒,站在反俄羅斯的最前沿,大搞去俄化,最後引起俄羅斯的強烈反彈,克里米亞丟失,頓巴斯地區動盪不止,西方只是吆喝兩聲,這下可憐了烏克蘭。

外部環境不一樣

塞爾維亞與烏克蘭雖然都在歐洲,但所處的外部環境都很惡劣。塞爾維亞處於巴爾幹半島,虎狼環伺,雖然親近俄羅斯,但並沒有與歐洲撕破臉,還曾經申請加入歐盟,歐盟以人權和科索沃問題拒絕,實際還是嫌塞爾維亞太窮了。現在對塞爾維亞來說,歐盟是指望不上,不主動惹事,與歐洲發展正常關係,獨立自主謀發展。

烏克蘭就不一樣了。與俄羅斯已經成為天然的仇敵,導致東部地區半分裂狀態。表面西方聲援烏克蘭,多是喊“烏克蘭加油”,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忽悠,繼續忽悠,反正不交稅。烏克蘭加入歐盟那麼窮怎麼加,不是想揩富國的油嗎?加入北約,身邊睡著北極熊,誰願意為烏克蘭兩肋插刀?


胡家成hujc


南斯拉夫徹底分崩立析,可是她為什麼沒有走向烏克蘭的道路?這就要歸功於前南斯拉夫部分國家的領導人的遠見了。



(斯洛文尼亞首任總統、“國父”米蘭·庫昌,他曾經是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的盟員。)

南斯拉夫聯邦解體後,率先從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出來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也是過了幾年的苦日子的。但是,弗拉尼奧·圖季曼和米蘭·庫昌畢竟都不是平庸之輩,眼見獨立後的國家的經濟難有起色,於是他們就迅速把眼光轉向了當時剛剛由歐共體改變成的歐盟,加強了和歐盟的經濟合作。在國家的經濟發展思維轉換思路後,前南斯拉夫聯邦國家中的斯洛文尼亞,率先走出了經濟衰退、通貨膨脹的低谷,實現了獨立後的經濟恢復。而克羅地亞也在波黑戰爭結束,並與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實現國家關係正常化之後,經濟也開始得到了復甦。




(克羅地亞首任總統,“國父”弗拉尼奧·圖季曼。他曾經是南共聯盟盟員、南斯拉夫聯邦人民軍少將。)

而前南的馬其頓共和國,獨立後由於與希臘和保加利亞的關係長期不和,並且由於南聯盟長期遭受國際制裁的緣故,這個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國家,經濟上就一直在低位徘徊。直到今年它改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後,希臘才放鬆了與它的長期緊張的關係。但是,馬其頓的經濟要馬上立竿見影式的迅速增長,還是要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波黑戰爭慘狀。)

至於前南遭遇最悲慘的國家,只能是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了。將近四年的內戰,讓這個國家元氣大喪。雖然在戰爭結束後獲得了亞得里亞海的出海口,但是仍然是受到了克羅地亞的嚴重掣肘。時至今天,波黑的經濟,一直都沒有恢復到它在南斯拉夫聯邦時期的水平。


(導致南斯拉夫聯邦解體的罪魁禍首之一的米洛舍維奇,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




(科索沃宣佈獨立時的情景。)

而南聯盟的繼承者塞爾維亞的處境,也是同樣的不容樂觀。這個和黑山在南聯邦解體後依然湊合了在一起十四年的國家,在黑山獨立後就沒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在多數的前南斯拉夫聯邦的成員共和國都恢復了經濟增長後,它的經濟仍然是呈下滑狀態,南聯邦時期的繁榮富裕,似乎是一去不復返了。2008年,在西方的支持下,科索沃獨立了,而塞爾維亞政府只能是無能為力。這一點,塞爾維亞和烏克蘭都是非常相似的。

在2006年5月與塞爾維亞分家後的黑山,也交上了好運。西方出於圍堵窒息羅剎(俄羅斯)的需要,對它提供了不少援助,並允許它加入了北約。看來,分家後的黑山,還是交了狗屎運了。

綜上所述,說前南斯拉夫地區的國家沒有走向像烏克蘭那樣的一條道路的說法,是片面的。這裡面塞爾維亞的遭遇,不是和烏克蘭極為相似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圖片創作者及始發媒體。)


孤獨之人


南斯拉夫和蘇聯一樣都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南斯拉夫就是一個小號的蘇聯,加盟共和國自主程度比蘇聯還要高,南斯拉夫怎麼能和烏克蘭一樣呢?烏克蘭地位就像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地位一樣!




玉麒麟20190000000000


南斯拉夫曾經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實現了工業化,經濟也相對發達,人均GDP在華約體系內,佔據第一位,是社會主義陣營羨慕嫉妒的對象。它的電影作品,還幫助我們,在那個被封鎖的年代,為我們打開了瞭解世界外部的一扇小窗。

前南斯拉夫聯邦總共有6個加盟國組成,其中最富的是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波黑和黑山算是中等,而馬其頓卻是其中最最窮的一個。世界上最悲慘的解體就屬“南斯拉夫聯邦”,先後兩次被解體。

受東歐劇變的影響,當時的南斯拉夫聯邦被迫解體,先是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通過戰爭,獲得獨立,波黑和馬其頓也緊隨其後,宣佈獨立,彼此都建立了各自的共和國。而塞爾維亞和黑山則組建了南斯拉夫聯盟,使得南斯拉夫實體得以延續。1992年2月12日,塞爾維亞和黑山正式合併為南聯盟。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成立後,建立了一個新的多黨制,黑山和塞族各自擁有自己的政黨。然而,從南聯盟組建之初,分裂主義和民族問題,就留下了隱患。從那時起,在多黨制下,南聯盟這種分離就被逐漸擴大。南斯拉夫解體後,塞爾維亞科索沃自治省一直處於鬧獨立狀態,因此還爆發了科索沃戰爭。
在科索沃戰爭之後,科索沃由聯合國管制。2003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再次組建鬆散的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塞黑”,繼續以一個國家的形式存在。但是,兩國最終也沒走多遠,在2006年,黑山舉行了一次獨立公投,以極小的票差,成功獲得獨立,因此塞黑也是名存實亡。最後,2008年,科索沃也正式宣佈獨立,並建立了科索沃共和國。從南斯拉夫聯邦解體的南斯拉夫聯盟再次分裂為黑山,塞爾維亞和科索沃3個國家,南斯拉夫徹底分崩離析。甚至更悲慘的是塞爾維亞由於黑山和科索沃的獨立,而完全成為了一個內陸國。南斯拉夫的國情和烏克蘭不同,當時的國際局勢也不一樣,不可能走向烏克蘭一樣的道路。

山外山FJH


南斯拉夫在強人鐵托的領導下是相對平靜的,無論是黑山共和國,還是克羅地亞都認同自己是南聯盟成員。沒有異議是因為他們都對鐵托十分信服,戰爭中走來的鐵托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類似於蘇聯,又有別於蘇聯。鐵托統治時期不但西方分裂南聯盟的陰謀難以得逞,即使是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前蘇聯也無法影響南聯盟。


由於鐵托的不合作,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南斯拉夫與蘇聯的關係已經不是那麼友好,礙於都是社會主義國家,只是沒有撕破臉而已。鐵托治下的南聯盟比古巴經濟條件稍好一些,閉關鎖國也可以保證各加盟共和國溫飽,雖然與周邊歐洲國家天差地別的距離,但人民由於安於現狀,國家相對穩定,這當然得益於鐵托的鐵腕政策。
平靜不等於沒有矛盾,強人鐵托去世後南聯盟的分岐徹底暴露出來,這與西方國家不失時機的滲透關係極大。南聯盟最後一任總統米洛舍維齊遭遇到了西方陰謀家和國內分裂勢力的雙重打擊,波黑戰爭爆發開始了南斯拉夫生命的倒計時。南斯拉夫各共和國都是獨立的存在,兄弟們反目成仇分家另過是水到渠成的事,只是可憐最後一任南聯盟總統成了替罪羊,分裂別國的西方國家成了救世主,南聯盟總統被送上了國際法庭。這一點陰謀家們也覺得理屈詞窮,米洛舍維齊無辜關了多年也沒能定罪,一直憋屈到死。


烏克蘭本身就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問題,向西轉和親俄的烏克蘭人自己在撕裂自己的國家。由於勢均力敵,又各
自有大國的支持,這就難以短時間內分出高低。兩大勢力都想綁架對方走自己的路,由於烏克蘭是一個整體,原則上不屬於任何人,這就造成了一種尷尬,誰也勝不了,烏克蘭的亂象只能持續。
南聯盟解體後已互相沒有糾結,大家過去是兄弟,現在是盟友的關係。南斯拉夫分裂後的國家如今都已加入了北約,殊途同歸又走到了一起。關門過自己的小日子,南斯拉夫只是各國的一段插曲,陌生又熟悉。南聯盟與烏克蘭是不同的存在,是西方國家成功的一個陰謀故事,烏克蘭的背景不同,故事發展也不同。


亓官仁


烏克蘭問題外部原因是北約與俄羅斯對抗,內部原因是民族分裂、經濟特別是能源依賴俄羅斯的大背景下,政客不以國家利益為重,兩邊偷雞的結果。

烏克蘭是蘇聯的產糧基地和軍工基地,與俄羅斯有主要經貿往來,憑“俄烏兄弟關象獲得廉價石油和天然氣以及俄羅斯能源西輸過路費。烏克蘭東南俄羅斯族人口多,親俄,西北(西烏克蘭)反之。作為前蘇聯的西大門,特別是克里木半島對俄羅斯軍事上特別重要(克里木若落北約之手,俄海軍黑海艦隊將被困死成為活鞋子,更別說出經地中海出大西洋)。

正因為如此重要,唯利是圖的俄羅斯肯在能源問題對烏讓步,拿它當兄弟。烏克蘭歷任領導人不論派別都講俄語勝過烏克蘭語。烏克蘭的正確道路是兩邊討好,不傷俄羅斯根本利益,與西方發展經貿往來。

西烏克蘭卻不想跟俄過苦日子,想加入歐盟甚至北約。加上西方宣傳忽悠,西烏克蘭還真信了。北約的壓縮俄羅斯忍無可忍。為了底線克里米亞,出手了。此時西方斷不肯與俄羅斯交戰,烏克蘭的最大作用就是繼續噁心俄羅斯。烏克蘭讓人賣了只能繼續給數錢。

反觀南斯拉夫,分裂的國家以民族為主。經過九十年代波黑戰爭甚至種族大屠殺,民族國家基本塵埃落定。

政治上,親俄的塞爾維亞被一再打擊。塞爾維亞對俄羅斯的重要性也遠不及烏克蘭。科索沃問題也淡化了。連塞爾維亞都想加入歐盟,幾乎全員西化,還搞啥顏色革命?

經濟上,南斯拉夫分裂前經濟就各自為政了。分家後牽扯遠不及俄烏之間。

南斯拉夫分裂後和烏克蘭相比,經過暴力等因素,基本解決了民族問題,而烏克蘭還沒有解決。沒有太多經濟利益的背景下,政治上俄羅斯的利益影響力不太大。簡單的說,沒有俄烏間軍事因素,南斯拉夫過了烏克蘭的階段,或者說烏克蘭還沒有完成南斯拉夫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