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每個月收入多少才正常,你的工資呢?

修真者化神期


作為一個馬上步入三十的九零後,談幾點自己的體會吧!

收入多少正常這個很難衡量,因為從事工作不一樣,收入也不一樣,剛才還看到一個提問,說每天收入500,沒有工作,感覺好迷茫怎麼辦?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掐指一算,我每個月勤勤懇懇上班,每天按時打卡,上次財務核算個人日工資的時候,最後告訴我,我的日工資是206,是全單位最低的!和前面每天啥都不用幹還日收入500的比起來,我覺得我感覺自己受到了暴擊傷害!

我生活的是三線小城,買了房還沒買車,每個月近3000的房貸!除去各種生活開支,還沒買車,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夠用,所以倍感壓力!相對於生活在一線或者省會城市的來說,每個月三千的房貸可能不算高,但是收入的高低也不一樣!

去年年底去北京出差,遇到的人每個月都是好幾萬的收入,相較於自己的工資,真的不夠看,但是轉念一想,我在家吃碗麵只要9塊錢,可是在北京兩個人吃頓早餐都是50多!

唉~真的是不能比啊。


Adolpha


現實中:3000~8000

知乎上:3000.0~8000.0

(三萬多一點,八萬多一點)

請你放心,月入過萬的人,絕對是很少的一部分。

正常工資水平。

準二線城市:3000~6000

二線城市:4000~8000

準一線城市:4000~8000

一線城市:6000~15000

根據身邊人觀察,大多數人都是處在以上區間裡。

別活的那麼焦慮,你的工資水平完全符合社會主義。

知乎上有些答主很喜歡販賣焦慮。

不過也沒辦法,不販賣焦慮,你就不可能交智商稅。

咪蒙有門課,叫“教你如何月入五萬”,報名的人很多,她就是通過販賣焦慮,煽動大家交智商稅,像個廉價韭菜,非把錢花在歪門邪道上才舒服。

你要想賺錢,就乖乖的學習技能,少看那些軟文。

軟文看的多了,不焦慮的人,也會慢慢的變的

我目前平均每個月收入在2萬~3萬左右,也是正

在努力中,我們共同加油吧


家常菜教程666


1.現在的人都特別浮躁,特別是看到身邊的人每個月幾萬收入,自己的心態就特別不平衡,有差距是很正常的;

2.每個月收入也會有不同,這要看他對自己的規劃,居安思危,在有穩定工作的前提下,還需要剛需副業,讓你能有抵禦不可控的因素,比如疫情,被辭職,家裡有事等,這些都是可能讓你的主業受影響的事情;

3.說我自己吧,我工資收入6k,副業收入7k~15k,並且副業是零投資,也就是現在說的輕資產,我心理素質比較差,投入太多的我不敢試,想著零投資怎麼都不會虧,就試下把,沒想到還收穫不小,特別是這次疫情依然有收入,讓我的心能完全定下來,保護家裡人,保護自己,這是我們一個成年人應該做的。



田小蜜


90年生,堪堪三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9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3bced876d6c4b24bcc309d3acf6a08b\

80後阿凱


如果是生活在普通三線城市,月薪4000屬於標準水平。90後如果不是自己創業或者家裡富二代的話,那麼月薪4000屬於標準水平,也就是說一些是普通企業或者事業單位。如果是銷售類的工作,那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來決定了,一般銷售類,保險,售房售車等業績做的高,都是很有可能月薪一萬甚至更多的。


打個高光


看是幾線城市吧300-7000


Fanny允熙


90後現在月收入3800,給國家拖後腿了


跑車上高速


關於90後的每個月的工資了,這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討論,為啥我們工作了還是那麼窮了甚至是比上學的時候還窮,錢不是掙來的嗎難道是省出來的,其中還是有很多的高收入人群,但是他們依舊是非常的貧窮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於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開支太大了,除了正常的生活費的話還有社交,貸款之類的了。很多人都是被後面的兩項開支給弄怕了,比如你身邊的朋友約個飯或者是朋友有喜事之類的都是需要錢的了,少則幾百,多則就是上千了。

其次就是貸款了,現在的90後的大多是已經出來工作了幾年了,很多的工作已經是基本穩定了,就會去考慮買房以及買車了,一個月下來4000到5000元的貸款是少不了,當然如果你的工資一般你就可能不會考慮房子以及車子了。

現在的90後的話大多的收入都是在4000到15000元之間了,由於地區以及行業不同的話都是有差異性的了,還有和工作的時間也有很大的關係了。平均工資的話是在7000元左右了,我目前是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自己做服裝,大概收入在一個月一萬多左右,除去各種各樣的應酬玩,家人的生活,基本也所剩無幾,所以感覺現在80後90後找錢難存錢也更難



重慶娜娜妹兒


七千左右


和她一樣像風像霧


沒有正常不正常一說,只要自己覺得夠花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