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一竿子捅到底才能找準復工復產"痛點""堵點"

東方時評丨一竿子捅到底才能找準復工復產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為深入開展疏解治理投資“堵點”專項行動,提高項目前期工作效率,加快項目落地、穩定投資運行,近日國家發改委向1000個已進入前期工作階段、尚未開工的項目,發出前期工作問題調查函。(3月18日中國新聞網)

  根據國家衛健委網站的統計,3月17日0—24時,除境外輸入性新增病例外,全國31個省市區只有湖北武漢新增1例新冠肺炎患者,而且這已是武漢連續兩日保持這個最少記錄。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還發出了某些情況下不用戴口罩的通知。種種跡象表明,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此次新冠疫情在國內已如強弩之末,也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

  在這種形勢之下,一方面當然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連日增多了境外輸入性病例,疫情傳播威脅更是不容小覷。而在另一方面,是時候全面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大力推動復工復產了!

  不復工,吃什麼?不復產,幹什麼?經濟如何復甦,社會如何運轉?因為疫情,我們耽誤的時間夠多的了。往年早就應當出現的“開門紅”的場景因此大大延遲,很多行業企業的損失都是日以億萬計,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和地方,最近為推動復工復產可以說也是拼了。中央是三令五申,各地書記市長則是紛紛帶頭上街消費,無不是希望籍此激發全社會的復產和消費動能。現在人們也能感受到,被疫情強制按下“暫停鍵”的經濟社會確實正在漸漸復甦,然而應當看到的是,經此疫情轉折,復工復產也不是說復就復,沒得一點問題。對於很多商家企業來說,困難還是不少,有的在審批上也要過不少關口,這都直接影響到了整個復工率。

  面對這種狀況,亟需相關部門採取更加得力和精準的措施,把復工復產的火苗燒的更旺些,把影響復工復產的障礙一個個都搬走。此次,作為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部門,國家發改委出手了。它近日向全國1000個尚未復工的項目企業,發出了問題調查函。

  據瞭解,改調查函覆蓋各省(區、市)各地市的不同類型項目,重點徵詢瞭解相關地方增設審批事項、環節,審批手續耗時較長、審批程序不合理等影響項目推進的堵點、難點問題。顯而易見,國家發改委此舉就是“一根竹竿捅到底”,為了直接瞭解掌握未復工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困難。

  對此,國家發改委表示,將組織專班對項目單位反饋的問題進行梳理分析,重點圍繞同類項目在不同地區間整體耗時較長、同類審批事項在有關地區相對辦理效率低下,以及項目單位反映的明顯不合法不合理的問題,督促相關地方加大部門之間協調力度,加快辦理相關手續,儘快幫助項目單位完成前期工作,並舉一反三,按照優化營商環境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切實轉變作風、改進服務、創新管理、深化改革,促進投資工作提速增效。

  光加油鼓勁沒啥用,關鍵是要幫助解決具體的困難問題,為企業項目早日復工移開障礙、創造條件,這才是主動作用、切實之舉。希望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也能效仿,為企業解決“堵點難點”,更加精準有力的推動復工復產。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