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公司每年缺很多發票怎麼辦?

稅籌君


因為缺票問題而導致的利潤虛高,可能不僅僅是廣告公司面臨的問題,其他的公司也會遇到。

應對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源頭上來看。

利潤虛高,主要的問題應該是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本票,而沒有成本票的原因,有可能是比較錯綜複雜的。

1. 沒有取得發票的原因

對於廣告公司來說,可以先對供應商進行分析,看看外包的設計業務是選擇的什麼樣的供應商。從供應商端,看看是否有獲取發票的可能。

如果是選擇的正規公司,那麼是比較容易要到發票的,主要看如何商談價格。而如果是外包給個人,有可能會出現開票意願比較低的情況。

除了外包這一塊,也可以看看有沒有別的缺少發票的原因,房租、零星採購、員工差旅等,把所有的可能原因梳理一遍。

2. 沒有發票可以考慮的方向

如果僅僅是業務外包這塊沒有取得發票,那麼還是要在供應商端想辦法。

首先,如果供應商是公司,那麼可以考慮通過價格的測算,跟供應商進行價格商談,提出發票的需求。在不能獲取發票的稅收成本和獲取發票的價格之間做一個權衡。正規的供應商,提供發票的意願會相應較高。

其次,對於個人,儘量選擇那些有工作室,可以正規開票,且自身經過一定稅務籌劃的,相對來說,對方稅收成本沒有那麼高,那麼企業的綜合成本也可以降低。如果都沒有,考慮一些比較正規的個人經營者,他們有去開票的意願,但這時企業需要重新進行價格商談。

再者,從企業自身的角度考慮。企業自身是以什麼方式經營,是否有申請核定徵收的可能,是否有什麼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

總的來說,每個企業的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還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先找到缺票的原因,再從多個方面看看如何進行解決。


財會小童


廣告公司有很多種,第一種應該是最苦逼的,就是創意公司,主要成本是人工和業務費,全部沒發票!以長沙為例,一個設計師至少5到8千,美指至少8千到1萬,總監1.2萬起到2.4萬不等,扣個人所得稅?不存在的,扣就要求漲工資!否則就辭職!還有保險,年終獎等等,一般一個創作公司人工費用佔了50個點的營收,業務費不解釋,一般10到15個點,這裡去掉了70左右的部分沒有任何進項,然後就是增值稅,辦公成本一起15個點左右,大概還有15到20個點左右的毛利,這樣的公司能不能賺錢主要看會計的水平了。第二種是廣告發布公司,如果是自己建設的廣告位,有製作費進項,如果是代理類廣告公司有資源費進項,毛利大概率40個點左右,除去業務成本,辦公成本,還有20個點或者更多,這類公司進項比較多,財務相對正規。第三類製作型公司,主要做一些物料,一般直接報價就是稅前稅後,如果是稅前就付現金,稅後的話一般註冊很多個小規模或個體戶分攤所得稅成本,還有其他一些廣告公司就不一一說了。


見面一嘴巴


對於廣告公司來說,稅負主要來源於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而關係到這兩個稅種的稅負高低,主要就是發票引起的。但在我看來,取得發票並不是難題,要不要發票主要是企業本身的選擇和取捨,目的都是最大化降低自身稅負。


能否取得合法正規的發票,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想不想”的問題。

很多企業苦惱於無法取得或者很難取得合法正規的發票,導致稅負較高。這既與行業現狀有關,但最主要的是與企業本身的取捨有關。為什麼這麼說?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為什麼一些大型的廣告公司沒有這個問題呢?這是因為他們在簽訂外包業務合同時,就明文要求乙方提供發票,並且願意承擔由此帶來的報價上漲。當然了,在稅務管理角度來說,這是不被認可的——稅務認為銷售方不管有沒有開具發票,都要依法納稅,所以是否開具發票的報價應該是一致的。但是市場的潛規則往往是開發票的價格,與不開發票的價格是不同的。

所以,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貴公司是否願意承擔開票帶來的報價上漲的問題。開了發票,報價肯定上漲,但是能夠抵扣進項稅額,能夠在稅前扣除;不開票的報價,就無法取得發票,就不能抵扣進項稅額,不能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假如不想承擔開發票的報價,那麼就從無票角度來研究如何降低稅負。

  • 1、增值稅方面,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申報,不登記為一般納稅人。道理很簡單,因為小規模納稅人是採用簡易計稅方法的,無需抵扣進項稅額,那麼是否取得發票就變得無關緊要了。

並且,最新的一般納稅人標準是連續12個月或者4個季度的應稅銷售額不超過500萬元,對於一些規模不大的廣告公司而言,這個標準也夠了。在一個滾動計算的年度內,銷售額不超500萬元,就不用擔心強制登記為一般納稅人。

即使銷售額超過500萬元,也可以選擇在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之前註銷企業稅務登記,新辦一個營業執照,重頭再來,對於規模較小的廣告公司來說,這種操作並不會有多大的負面影響。

  • 2、企業所得稅方面,可以按照核定徵收的方式繳納,有效控制稅負。根據《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辦法》規定,符合以下條件的企業,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

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

對於無法取得合法正規發票的廣告公司來說,費用憑證不全,無法準確核算成本,就可以按照核定徵收的方式,有效控制稅負。核定的方法有核定應稅所得率或者核定應納所得稅額兩種。

某地級市應稅所得率表

舉個栗子

某廣告企業,年銷售收入為450萬元,因沒有發票,無法準確核算成本費用,按照應稅所得率核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按照上圖的應稅所得率,當年應納稅所得額=450×20%=90萬元,假如稅率為25%,不考慮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應納稅額=90×25%=22.5萬元。實際稅負控制在5%(22.5/450)

採用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問題,是很多無法準確核算成本費用的企業控制稅負的最佳選擇。


總結:發票是企業在日常經營當中,證明其開支費用的最重要的原始憑證,如果沒有發票,很多日常開支、費用在稅務上就得不到認可,無法扣除,導致企業的“稅務口徑上利潤”畸高。這主要是企業本身的取捨造成的。不管選擇要發票,還是不要發票,根本出發點就是在稅務法規的框架下,最大化降低企業稅負。這是一個選擇題,值得企業財務人員好好盤算。


稅收之家


利潤核很高是好事,比如你利潤多出100萬,那麼國家拿走25萬,自己還剩75萬,自己拿的還是大頭兒。


但是這個利潤不能是虛高,就是實際上沒有那麼多利潤,但是報表上卻體現了那麼多利潤,照章納稅,交了很多冤枉稅,不照章納稅,又存在漏稅風險。


這一切都是沒有發票不能稅前扣除惹的禍。如何解決?我們先分析一下不能取得發票的原因,然後在分析一下如何取得發票,最後再看看實在沒有發票怎麼辦。

不能取得發票的原因?


一、對方沒有開票的習慣也沒有開票的意願。過去開發票相當繁瑣,領購發票也比較困難,很多人也不願意和稅務機關打交道,久而久之養成了不開發票的固有習慣,以為開發票是很麻煩的事情,其實不然,一是不開發票本身就違反發票管理辦法,屬於違法行為,另外,現在除了自然人,所有的納稅人都是自己領發票自己開具,開具方式是一點相當簡單,並且服務公司會有專人輔導開具,上手很快。


二、擔心開具發票上稅,這是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原因。其實上不上稅也開不開發票沒有關係,有個詞兒叫無票收入,不開發票的收入一樣是要上稅的,只不過不開發票稅務局不好監管而已。而且現在小規模年銷售10萬元以下都免稅了,即使超過10萬,小規模才3個點,比起漏稅風險,這個真沒有多少錢。


所以,你取得不了發票大概率是你給對方壓力不夠沒有做明確要求,你是甲方,要在合同裡明確規定憑票付款。另外可能是貪圖加個便宜一些,便宜的部分無非是漏掉的增值稅,其實沒多少,但是所得稅利潤確增加很多很多,典型的丟了西瓜撿個芝麻。


最後,如果按照我說的還是不能取得發票,那麼就申請核定徵收吧,按照收入核定應納稅所得額,和發不發票的就沒啥關係了。


然而,還是希望你支出後索要發票,這是對方的法定義務,最重要的是有利於自己維權。


小河說


企業說無法取得發票,基本就是企業自身問題。

廣告公司自己拿到生意,有的是因為業務比較急,有的因為自身人員、規模等問題,會把其中一部分外包出去,外包要麼給同行做,要麼給一些個人做,價格壓的很低 ,因此,一般對方不開具發票,因此不開具發票的真正原因是價格問題 並不是真正拿不到發票。

如果外包給同行,那麼一般都是固定業戶,他們自己就有發票,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都能開具。

如果外包給個人,自然人可以關注所屬省局稅務微信號,在微辦稅模塊,實名認證後,在用自然人登錄電子稅務局做代開發票申請,然後去辦稅服務廳自助機取票就可以,如果涉及稅費 微信支付寶都支持,非常簡單方便,不過自然人只能開普通發票。

所以,取得發票並不難,事前先談好發票事宜,再談好價格問題,如果是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外包給辦理了稅務登記的單位和個人,如果只需要普通發票,自然人也可以開,而且代開發票多渠道多平臺非常簡單。

一直不理解,有些企業在交易時貪圖便宜放棄索要發票,然後再買虛開的發票這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所以,做生意一定要有發票意識,合法正當索取,不要自行放棄再去所謂籌劃,即使沒有取得發票,也不要購買虛開發票或者通過三方開票,這樣都會面臨稅務風險。


新稅視點


首先,要從源頭控制。企業的進項發票一般來自企業採購過程中,這就要求公司要養成向供貨商索取專用發票的意識。

其次,在和供貨商簽訂合同的過程中,在合同中列明對方提供的發票種類。

再次,可以找個體工商戶或者小規模納稅人供貨,就算個體工商局戶或者小規模納稅人無法提供專用發票,但是個體工商戶和小規模納稅人是可以申請代開專用發票的,這項工作我們完全可以替他們去代開。


不懂財務的胖子


這種情況,可以考慮重新註冊一家第三方公司,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徵收,這樣基本解決你公司的進項不足導致的企業所得稅過高!

以上海為例,稅收徵收環境稍微寬鬆,採取這種模式,稅務部門也是一直一個很曖昧的態度,可以明確告訴你的是目前為止,是一種較為流行,也沒有風險的模式!

同時需要注意幾點:

1 獨資企業和現在實際經營的企業法人代表不要同一個人,

2公司和新註冊的獨資企業之間往來資金流、發票流必須一致。


商業每天一點點


無法取得發票的一些成本和費用可以外包給一個個人獨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所得稅可以核定徵收,最高3.5%合理合法解決。


祝企科技集團分工寶


平時的進項要對方開發票,還有平時公司水電費等細小支出以及房租都要求對方開具發票,這些都可以作為你的扣除費用。

但千萬是不要取得虛開發票,也就是不要買發票,這是違法的。


現在好肥


可以把平時的開銷,比如交通之類的票用一下,但是千萬不能購買虛假髮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