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看美劇《犯罪心理》嗎,看完有什麼感受?


#Criminal Minds#長壽美劇之一《犯罪心理》於第十五季總計三百二十四集宣告完結。該劇講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總部下屬的行為分析部門Behavior Analysis Unit(BAU)中,側寫師們(profiler)通過犯罪心理剖析,並在罪犯再次施暴前根據側寫預測出他們的下一步行動,協助當地警察捉拿兇手並解救受害者。

在《犯罪心理》播出的十五年間,BAU組成了以Aaron Hotchner、Derek Morgan、Spencer Reid、David Rossi、Jennifer Jareau、Emily Prentiss和 Penelope Garcia 為成員的常駐團隊。還包括第一二季裡的極其富有智慧經驗和人格魅力的Jason Gideon和Elle。該團隊也成為粉絲心中最完美的BAU組合。

可能會有人覺得,這部劇比較重口味,裡面充斥著大量的變態驚悚的案件,展現出來的是人性的黑暗。其實,變態的犯罪社會的兇險黑暗並不是這部劇集主要想表達的。當你深入瞭解了這部劇之後,你就會發現,分析研究這些變態行為的成因,剖析是什麼因素導致一個人變成窮兇極惡的罪犯以及對人心和人性的深刻理解才是這部劇始終貫穿的主旨。

正如片名《犯罪心理》和這個團隊的名稱Behavior Analysis Unit,這些側寫師通過對不明嫌犯的犯罪心理分析,分析被害人特徵victimology以及不明嫌犯unsub的作案手法M.O.和作案特徵從而找出其中的行為成因和行為規律模式並給出對不明嫌犯的側寫profile。所以側寫使用於比較有特定行為模式和重複犯罪的嫌疑人,like 連環殺手serial killer。而根據對不明嫌犯的側寫,側寫師們可以推斷出其過往的經歷,比如可能嫌犯最近受到了應激創傷事件例如離異、喪失親屬、遭遇打擊凌辱虐待等等生活變故刺激到了不明嫌犯使得其精神出現異常,以及推測其生長在怎樣的家庭環境當中,可能是父母離異,長期遭受虐待或者性侵。根據這些推斷,再利用數據庫找出有相似經歷的人從而縮小嫌疑人範圍直至鎖定犯罪嫌疑人。再根據側寫,推斷出嫌疑人下一步的行動,直到緝拿歸案並解救受害者。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行為規律,而這些規律甚至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人是一個複雜因素下的產物。基因、環境、生活經歷、童年經歷、社會因素、應激事件方方面面影響著一個人的心理生理和行為。各種因素相互交織相互融合相互影響,最終構成了現在的你,你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心理狀態等等。

說說我們充滿智慧和高情商的側寫師吧。他們外表看上去充滿智慧,目光深邃,似乎能看透一切。實際上他們也只是普通人,只不過對人的心理瞭解的太透徹而已。每一位成員每天都頂著巨大的壓力,無窮無盡的罪案,面對的是窮兇極惡的變態殺手,驚悚恐怖的犯罪現場和駭人的屍體,爭分奪秒的進行側寫分析以早日緝拿罪犯並拯救其他無辜的生命,隨時承受著生命危險衝到救人的第一線因為只有他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鎖定嫌犯,而時間對他們來說就是生命,就是在挽救生命,包括挽救曾受過傷害而轉向傷害別人的罪犯。而日復一日在這樣高壓環境下工作無疑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勝任。但是,他們也只是普通人,沒有誰是天生的強者。

以具有資深經歷的Agent Gideon為例,縱使他已經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查案,一直面對這種暴力血腥的案件也無時無刻不困擾著影響著他,尤其是當他因為自己的工作而導致他的大學以來最好的女性朋友被罪犯慘遭殺害時,他的內心無法接受而選擇離開BAU去尋找曾在大學裡感受到的那份生活中的美好。事實上在第一季第一集時,Gideon就是因重度抑鬱休養了數月後被局裡調回來繼續工作,而抑鬱的原因是因為在一次抓捕過程中,G的一個失誤忘記了搜嫌犯的身導致嫌犯引爆身上的遙控器炸死了手下的5個FBI探員。這件事情讓G叔自責不已。G叔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高的人,有完美主義和理想主義傾向,這也是導致他抑鬱在對自己不滿和對人性失望的時候選擇逃離的原因。因為他對人心和人性瞭解的太透徹,這又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他折磨著他的身心,也因此很少分享自己的感受。

Aaron Hotchner,the leader of this team. 從小成長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裡,他的父親長期毆打他,但是最終他卻選擇成為了一名FBI agent to help and save people.記得在第一季第八集時,他審訊了一名叫文森的職業殺手,文森殺過的人數以百計,是一個極端冷酷無情的殺手。但是在調查中,H叔發現文森也是成長於一個悲慘的家庭裡,父親是個酒鬼經常毆打虐待文森和他母親。H叔在審訊文森時說:"You were just responding to what you learned. When you grow up in an environment like that an extremely abusive,violent household,it's not suprising that some people grow up to become killers." 文森反問:"Some people?You said some people grow up to become killers." H回答道:"Some people grow up to catch them." What a fascinate statement.審訊結束後,文森回頭看了一眼H叔,H叔偷偷抹了一把眼淚也回頭看了眼文森。此刻的文森猶如恍然大悟,雖然他們都有相似的悲慘的童年,但最後卻成為了兩種截然相反的人,令人唏噓。

談談我們的little genius擁有三個博士學位的Doctor.Spencer Reid, R寶從小父母離異,母親早年換上精神分裂症,幼年時期的R寶不得不提前過多地承擔起責任,加上缺失的父愛導致了他的孤獨憂鬱傾向,而孤獨使人思考,R寶的智慧是他情感的保護罩,而在和這個團隊的融入過程中他的孤獨也慢慢消退,但自始至終仍有殘留。所以在第十一季十一集中當他得知她的母親換上阿茲海默症可能會漸漸失去對R寶的記憶時,R寶回到了兒時盪鞦韆的地方坐在鞦韆上陷入憂鬱,令人心疼不已。

技術支持員Garcia讓他的辦公室充滿了色彩和小裝飾,來提醒自己要微笑因為她的電腦屏幕裡總是充斥著各種恐怖的案件。縱使每天面對再多的黑暗也要保持自己的純真美好。

還有其他的很多很多罪犯,

有的因為童年缺乏來自長輩的相應關愛,導致對感情的冷漠,對生命的漠視;

有的是因為長期遭遇虐待,導致在遇到某些觸發到他心裡極限的事情時會因此失控;

有些人因為長期被控制,轉而成為犯罪的幫兇等等...

這部劇裡的每一集,都是一個“變態”,可在“變態”的背後,我覺得我們應該看到更多關於人性的真相和對生命的尊重。對於人性和人心的理解和尊重,對生命的尊重一直是貫徹全劇的中心。我從2015年開始追這部劇,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年,不知刷了幾遍CM,每一次看都有新的體會和感觸,被心理學的能量與魅力所深深的折服。第一次看的時候,也是懵懵懂懂看的雲裡霧裡不知所云,但是總感覺有什麼東西一直在吸引著我不斷堅持刷下去。後來我明白,就是對人性的理解和對生命的尊重對我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並在堅持刷劇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到被治癒。雖然裡面都是暴力血腥,但是探尋成因和理解人性真的具有強大的治癒力。還有一點就是這個Team的氛圍,他們團結一致互相扶持甚至把自己的生命相互託付,這種關係超越一般的同事關係,just as a family。也是這一部分原因讓此劇充滿了溫情和人情味。好看的劇集也不在少數,巔峰尤其在3-7季,精彩的時刻短短的四十幾分鐘不亞於好多好萊塢大片,劇情簡練緊湊複雜燒腦。當然,此劇也有不完美之處,比如許多劇集套路相似,大半劇情還算平淡甚至乏味。但世間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只有接納了不完美才能更好地欣賞到事物本身真正的美。

又到了告別的時刻,縱使心中千萬般不捨,也只能含淚說再見。人生就是一場不停相遇又不停離別的過程,惟有真正從心底接納了離別,才能更好地往前走,遇見更廣闊更美好的事物。Goodbye CM, see you in the memory. Wheels up for ever ever... 完結撒花 ... 老淚縱橫 ...


Vic影視君


從第一季追到現在了 很不錯的罪案片

個人很喜歡犯罪類美劇

最早追的是犯罪現場調查 更注重證據和論證

犯罪心理更注重心理動因的分析 大學犯罪心理課程上老師都推薦過此劇

編劇是強大的 大部分案子都是從實際案件中獲得的素材

不得不說 人類的心理是及其複雜的

有些變態心理的人 是不能用常人的邏輯去理解的


辰憶秋


美劇比較真實,更貼近生活,不用過廣電能很大的呈現影視想表達的東西。說影響還是有的,不過也不用那麼虛偽的特意去刪除一些你認為不堪入目的鏡頭。


犀妞妞


《犯罪心理》很經典,和一般的偵探劇相比,更注重心理剖析。一說到心理學就感覺有點玄乎,貌似有點不嚴謹,畢竟警察破案是講證據的,沒有證據將寸步難行,很多影視劇都把證據鏈演繹到了極致,多少犯罪分子都是因為證據不足而逍遙法外。

《犯罪心理》以心理犯罪研究為主題,很巧妙的避開了證據鏈的問題。因為幾乎所有的案件都是連環殺人案,並且有嚴重的心理問題。

劇情的設定,犯罪心理小組解決的就是惡性的連環殺人案件。這類案件和普通的殺人案有很大不同。普通殺人案大部分都是點殺,在一個時間點殺人後,開始藏匿,逃竄,很少會二次犯案,能不能破案完全靠唯一的殺人現場。但是連環殺人案是連續作案,而且很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殺人。

對於殺人犯來說,做的越多錯的越多,多次犯案和一次犯案相比,留下的罪證是累加的。事實上,在《犯罪心理》裡,很多罪犯都是在犯罪過程中被抓獲的,這邊警察在加班加點,那邊犯罪分子也是加班加點,甚至向警察發起挑戰。對於這樣的極端罪犯,犯罪心理學才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犯罪分子不停作案,就是給警察送破案素材,尤其是信息時代的今天,連環殺人犯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讓警察難堪的往往是輿論的壓力,如果發生了劇中的那些連環殺人案,輿論壓力會比破案本身更讓警察頭疼。

《犯罪心理》作為理論研究有很高的價值,但是除了破案過程,最讓我震撼的是人性的黑暗,很多罪犯都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而這些心理疾病都來源於生活中受到的傷害,這些傷害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惡魔,每一次的傷害都化成惡魔的能量,當傷害達到臨界點,惡魔將破繭而出,對社會造成嚴重的破壞。心理學不是偽科學,我們每個人都有心理疾病,如何化解完全靠我們自己,心理醫生還是一個概念名詞。

治療自己的同時,一定要記著,不要傷害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對他人的傷害,很有可能會反噬到你身上,每一次傷害別人都會有蝴蝶效應,你不知道哪一個人的惡魔已經到了臨界點了。


一剪影視室


該劇被稱為是美劇裡面的埃勒裡·奎因,由此可見它在美劇裡面的地位,看《犯罪心理》人的心理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可能剛開始抱著鑽研的精神去觀看的,因為裡面的人物形象的刻畫確實很成功,但是在觀看以後會發現,這劇的背後其實都是一個個換了又搞笑的同志們所表演出來的。

其實這部美劇並沒有它的名字一樣給人壓抑的感覺,相反也是愉快歡樂的,但是偶爾會很虐心,看這部電視劇不僅僅是無聊要打發時間,也可以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比如說,一個人的心理是怎麼樣扭曲的,一個人的殺人動機會在情況下被觸動,在弄清楚這些之後,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隨意傷害到別人。

另外,這部電視強大的側面描寫的功能也是觀看的理由之一,利用強大的邏輯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總能給人一種撥開雲霧的感覺,好多人因為對心理學感興趣,所以對於這部評價極高的美劇,作為初級的學習教育片



小葛看電影


《犯罪心理》講述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總部下屬的行為分析科部門(簡稱“BAU”)中,行為分析師們剖析最棘手的案件,分析兇手的心理和作案特徵,並在他們再次施暴前預測出他們的下一步行動,協助當地警察捉拿兇手。該劇於2005年9月22日在美國首播,該劇多次獲得艾美獎和人民選擇獎的提名。

《犯罪心理》據說取材於FBI,裡有好幾個人一起合作,我最萌的是斯賓塞博士,嗷嗚,少年天才,馬修·蓋伯勒飾 天才博士。

擁有三個博士頭銜(分別是化學、數學以及工程學的博士學位),還有心理學、哲學和社會學的學士學位(見第4季08集),智商187,有超常的記憶能力,每分鐘能閱讀兩萬字。在小組裡,斯潘賽就是一部活的百科全書,無論是科學,文學,哲學,還是犯罪學,他似乎永遠是無所不知。敏感害羞是他與生人交流時的屏障。他的情商是如此之低,正如他的智商如此之高。

人的心理真是很奇妙的,是什麼引起我們對同一事情產生那麼多不同的想法?一個人所受的教育,一個人之前的經歷等等都在影響著一個的行為,而這些又是否是我們能控制的呢? 凡事都沒有必定,有類似經歷的人也未必都有同樣的心理問題,未必都做出同樣的行為,這也應該是心理分析的難點吧? 所以,很佩服做這些工作的人,真的不簡單!


小悠視界


追劇近四年 最愛的一部劇

從高三開始追的 瘋狂愛上

當時每個星期回家唯一的放鬆就是看一集CM

每一集看了至少有十遍 熟悉到給我任何一個片段甚至一張劇照 就可以準確說出劇情發展已經Unsub的各種

個人的美劇英劇涉獵比較廣

但是最心水的還是這一部

可以說是冷暖與共

劇中人物的每一次哭笑每一次聚散離合

都感同身受

甚至每一個unsub 他們看起來是那麼的可惡兇殘 卻又那麼可憐

現在的狀態是

幾乎每一集都可以把自己看哭

因為

CM作為一部暗色系的美劇

它總是不忘給我們光芒和希望

我們總是能看到 人性閃爍的愛與善良

本人是家暴受害者 抑鬱症三年 現已治癒

可以說

CM給了我很多的力量

從抑鬱黑暗中走出來的力量

勇敢積極恢復的力量

保護自己的力量

以及 一直支持我去相信去愛的力量



軍哥影視大全


其實這部劇斷斷續續的看過。說感受有以下幾點

1. 劇情懸念設置完整適當

一集一個完整的故事,偶有主線劇情。懸念層層推進,還經常能有讓人意料之外的情節。不少故 事稍加擴充就能成一部優秀的犯罪電影了。

2. 滿足了大家的獵奇心理

對於犯罪心理學的,也有對連環殺手的。類似於大家看lie to me

3. 人物角色有魅力

不一一評述了。總之,主角沒有像有些劇角色一樣中二病嚴重。不招人厭就是討喜。

4. 滿足人們幻想的需要(既有對愛的、也有對暴力的)

5. 也算是犯罪心理的一個特色吧。每集片尾的名言警句稍顯做作,但與劇情聯繫起來卻讓人體會到 了一種人文關懷,不止是對受害人,更多也是對害人者。

人生無常,誰都可能成為害人者,誰都可能成為被害人,




奇聞趣事話匣子


《犯罪心理》被稱為是美劇裡面的埃勒裡·奎因,由此可見它在美劇裡面的地位,看《犯罪心理》人的心理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可能剛開始抱著鑽研的精神去觀看的,因為裡面的人物形象的刻畫確實很成功,但是在觀看以後會發現,這劇的背後其實都是一個個換了又搞笑的同志們所表演出來的。

其實這部美劇並沒有它的名字一樣給人壓抑的感覺,相反也是愉快歡樂的,但是偶爾會很虐心,看這部電視劇不僅僅是無聊要打發時間,也可以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比如說,一個人的心理是怎麼樣扭曲的,一個人的殺人動機會在情況下被觸動,在弄清楚這些之後,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隨意傷害到別人。

另外,這部電視強大的側面描寫的功能也是觀看的理由之一,利用強大的邏輯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總能給人一種撥開雲霧的感覺,好多人因為對心理學感興趣,所以對於這部評價極高的美劇,作為初級的學習教育片。



經典影視大全套


我認為這算是美劇中比較高水準的涉及到Criminal Psychology(犯罪心理學)的作品,當然這部美劇的主要側重點在於Profiler(側寫)

【開始於二十世七十年代,是一種經過專業訓練的特殊職業。側寫師們通過對作案手法、現場佈置、犯罪特徵等的分析,勾畫案犯的犯罪心態,從而進一步對其人種、性別、年齡、職業背景、外貌特徵、性格特點乃至下一步行動等做出預測,以便警方縮小搜捕範圍,及時制止犯罪行為的延續。】

我們能從這部作品中看到側寫對於連環性案件的破獲有較大的幫助,這是因為側寫專注於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模式加以分析,若是用在其它類型的案件,我想效果會減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