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三,家人一點都不重視反而中傷我,該怎麼辦?現在比學習更難的是我的心態?

ft2883407


首先,你得明確一點,學業歸根到底是你自己的事情,中考的十字路口前你到底想選擇什麼樣的方向前行,包括父母家人在內的其它人,或者鼓勵你,或者打擊你,或者無視你,或者干涉你,都不可能代替你做選擇和走下去。積極的心態,從來不是來自別人虛偽的奉承或鼓勵,而是來自充分的自信、追求極致的習慣和不認輸的勁頭。如果別人一兩句話就能把你心態搞崩,那恐怕對你來說這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你的中考成績,而是你的心理素質。

真正意義的成人,和未成年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成人需要先學會如何承擔負責。如果你的心理素質如此脆弱,以至於稍有言語干擾就連中考都無法以良好心態去面對,長大以後你只會成為媽寶、巨嬰,根本做不了一個人格健全的成人!


晴月浩新雪


hi同學。是不是和父母有什麼誤會,可能他們的本意並非你所想。當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父母多溝通,看看他們對你複習或者備考有什麼好的建議。畢竟虎毒不食子,何況你即將要參加中考他們肯定是支持你。

那你現在首先要學會自己進行心態調節,避免過多的外界因素干擾。十年前我打算考研的時候家裡也不是特別支持,如今我已經研究生畢業很多年了。很多事情到最後能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於你自己,我當時雖然處境不是特別理想,但我心裡就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考研。每天都是按照計劃複習,就算在家裡也是自己待在房間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那麼你也應該拿出這種行動。想調整自己心態,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計劃,每天保證質量的完成。時刻提醒自己該做什麼。當你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心態有很大改善,並且一些考前綜合徵,比如緊張這些問題都會有一些改觀。同時你還要學會傾聽,多和父母溝通,心平氣和的一起談談考試,以及以後的規劃。父母一定會給出你要的答案。

最後考前要注意歸納總結。祝你考一個好成績同學。也可以關注我,每天會分享中考數學知識點[靈光一閃]加油。



爆炸數學


關於這個問題,我非常理解這個學生的心情。因為我也是從那種心情狀態走過來的,那個時候的我沒有現在的這種學習環境,學習學習條件非常的差,而且還要受到家裡父母的指責謾罵。我在上初三的時候已經挺過兩次學習。就是心情沒有調整好,後來慢慢的想開了。首先我要勸這位同學,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情,現在學習的時候,要抓住這個時期時機,努力的去學習,其他的就不要去想那麼多,其實也很難做到這一點的,但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如果錯過了這個學習機會,那我們還能倒過來再學嗎?但是那是不可能的了。我的處理方法是這樣的,其他的什麼我們都不管,我只管我自己的學習,把我的學習成績抓上去,因為學生你只要學習成績好了,其他的就不用去管他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朋友。


生活的探索


嘗試跟父母做推心置腹的探討吧。

我知道這並不容易。因為太多的中國家長並不把孩子當做平等的對象來對待。在他們眼裡孩子就是孩子,甚至就是自己的附屬品,可由自己任意擺弄。對孩子的教育,要麼是苦口婆心的說教,要麼是拳打腳踢的棍棒教育,當然也有反面極端,對孩子逆來順受的溺愛教育。無論哪樣都不會對孩子的將來產生良好的影響。

中學這個階段,正直青春期,是一個人發生最快速變化的階段。不適應這個階段的往往不是學生而是家長。家長總把這個階段撐稱為孩子的叛逆期,其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多數家長不願隨孩子的變化而做出自我的調整,才造成了雙方的對立不斷加劇。

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是渴望結交異性的年齡,是渴望被尊重的年齡,是渴望標榜自我的年齡,也是需要被正確引導的年齡。而家長的諷刺、挖苦、譏笑、謾罵、故意貶低,惡意壓抑都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對父母的親近感。

作為父母要學會尊敬孩子,因為孩子不僅僅是你的孩子,他也是他本身,同時他也是社會人。

讓彼此多擁抱,擁抱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信心。帶給你無比的親子關係,這是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

跟父母好好交流吧?尊重他們,並希望和請求期待他們尊重你。只有相互尊重和諧美好的家庭環境,你才有最良好的學習心態。學習也才會變得快樂和有效率。


叫獸之音


作為過來人,青春期的你們應該多想想父母的不容易,等你長大成家後會發現,決定生一個孩子為人父母是要下非常大的決心的,因為從當了父母那一刻開始,身上就不自覺的多了很多壓力。你初三了,應該是15歲,這意味著15年前,一個新的生命改變了你的父母,可能在這之前他們還是個孩子,你的出現讓他們一夜成長。你是第一次當孩子,他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對於新的稱號大家雖然都很陌生,甚至有點惶恐,但是,愛 終究是隨著陪伴一點一點加深。你可能不知道,你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時他們的喜悅,也可能沒注意過了小時候過年在親人面前被逼著表演節目,他們眼中的驕傲,你也可能忘記了受傷後他們心疼的樣子。你終究是他們的孩子,儘管有責備,儘管有不是,也請你擔待,可能他們已經不能夠進入你的聊天節奏,也請你耐心。我覺得有一句話一定是父母說給孩子的:年歲與時光通往,往後餘生,我們陪你。所以,放下心結,努力進入他們的聊天節奏,敞開心扉,好好聊聊,你會被理解的。


陳大發的故事


能發現自己的心態問題,說明你很瞭解自己,你有清晰的思路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只不過現在被情緒困擾,情緒的迷霧籠罩下你有點看不清。幫你出出主意。

1、以你的聰慧應該能夠審時度勢,目前最重要的是中考。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是目標。

所以,煤氣爐上的水要開了,鍋裡燉著菜,外邊有人吵架你要不要去圍觀?當然不行!自己的事兒還沒做完呢,啥重要還是能分清的。埋頭苦讀才是上策。

2、對父母懷有一份悲憫之心,嘗試理解包容,會讓自己更容易釋懷。

他們可能因為生活瑣事導致情緒不穩定,可能因為不懂得與子女溝通,或者不深諳教育方法,不懂得如何處理親子矛盾,而錯把好事變壞事,有時候嘴巴說的不是心裡想的。用心去體會,而不是用眼睛,或者耳朵。

有的父母確實對子女盡不到應有的義務,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只不過愛的方式不同,表達方式有時候讓人接受困難。

但是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你自己,怎麼對你自己負責任。愛自己,努力學習,為自己搏一個好前程,將來天大地大,世界任你飛。不要拘泥眼前的小天地裡。



樓上高老師


看到你的問題我想回答下,以我的年齡可以稱呼你為孩子,阿姨我是2001年的大學生。說說我的經理希望給你點啟示。

第一,我想說人生都是自己的,父母能給你提供多少是多少,你已經初三了懂事了,你應該在當務之急好好武裝自己,儘可能討好父母或者其他人為你學習和豐富自己儲備;

第二,父母是父母,不是每一對父母鬥通情達理但他們不容易,因為見識,因為環境,因為能力他們只能做到如此,你能做的就是理解,不遺餘力的擠時間和精力學習好 不受任何干擾,要感恩父母,以後你大了,閱歷多了就可以理解,總之做一個心胸寬廣,豁達的孩子會受益一生;

第三,我想說,阿姨我曾經在農村一個重男輕女的環境,父母幾次不讓讀書,我還爭取不但讀書還讓父母想辦法去好中學,所以孩子多思考,人生還很長,慢慢歷練,父母的見識你要理解,你在學習在接受新事物。

最後希望你不要有雜念,理清思路按自己的路好好走,但一定是正確的路,可以諮詢老師還有你認為可以敬佩的人。


希利爾


1.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獨立性和成人感是父母與少年子女關係協調的基礎  孩子進入初中後與父母的關係疏遠了,這正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開始。作為父母應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獨立性和成人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強迫少年子女改變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生感到鼓舞,縮小父母與少年子女的心理距離。 2.與初中生平等、民主相處是父母與少年子女關係協調的根本保證  如果父母真正能以平等的姿態,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與初中生交往,就能縮短初中生與自己的距離,緩和、解除初中生對自己的反抗情緒,使他們樂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打開他們閉鎖的心理。初中生所要求的平等與民主實際是反對父母的家長式作風、過分的父母尊嚴。他們要求父母與自己平等,如果這種願望得以實現,初中生就會報之以信賴和熱情,這樣,父母的指導教育才能轉化為自我發展的內容。  3.父母要善於和樂於使少年子女接受自己的意見  要使少年子女樂於接受父母的指導,有兩個條件:認識的一致和情感的溝通。要達到認識的一致因素很多,作為父母,要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理解孩子的內心矛盾。主要的是父母採取耐心說服的教育方法。父母與孩子有互愛的基礎,但父母與少年子女不一定感情溝通。情感的溝通關鍵是要關心少年子女的思想,理解他們的心理煩惱、興趣愛好、同齡好友。作為父母要幫助他們擺脫煩惱並指出發展的方向,滿足他們正當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有更多與朋友獨處的機會。  4.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初中生的“自立”生活  滿足少年子女獨立性的需要,讓他們自立生活這是與少年子女搞好關係的手段之一。譬如,培養初中生的社交能力,讓他們代表父母與親朋好友交往,使他們產生獨立交際的勇氣和長大成人自豪感;學習方面,父母要指導他們自己安排學習計劃、寫好日記,幫助他們總結學習經驗。但是初中生由於是從幼稚向成熟過渡,父母放手讓他們獨立,卻不能撒手不管,而要時刻注意他們在獨立自主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特別是在挫折困難面前產生苦惱時更要給予鼓勵,教給他們處理困難、克服苦惱的方法。  5.父母要採取耐心、說服、疏導的方法對待初中生的反抗性  初中生反抗是為了獨立的反抗,這是初中生髮展中正常而必要的行為。初中生表露出反抗行為正是進行指導教育的好機會,父母應該認真分析其反抗的性質及原因。如果是對自己家長式作風的反抗或不合理的教導方法的反抗等,父母應該予以肯定和保護,不應該一聽到他們有意見就不問青紅皂白、一概視為缺點加以否定; 應該在承認自己錯誤的同時,指出他們反抗的消極面,引導他們與父母交心談心。這樣不僅不會降低父母在少年心目中的威信,而且還會取得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對待他們錯誤的、不接受正確教育指導的反抗,父母不要操之過急,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從愛護、體諒、長善救失的願望出發,同他們共同研究改正錯誤的辦法。這樣做,即使是十分執拗的少年子女,也會體會到父母的一片愛、真情,消除對抗情緒,接受批評教育。

隔壁老周vlog


建議你要具體的分析思考一下,到底是真的不重視你中傷你還是你自己產生錯覺誤會了。

如今的家庭,父母都把孩子當寶貝,而初三是一個比較關鍵時刻,父母肯定是會重視的,但是成年人的思考問題和做事方式跟小孩子是不一樣的,所以這會造成你跟家人的誤會從而讓你產生錯覺。

其實我是建議你跟家裡的大人坐下來好好溝通一下,把你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也告訴他們你現在屬於衝刺時刻,希望得到家裡人的鼓勵,也希望家裡人給你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聽一下家裡人的真實想法,這樣你可以理解家裡人的想法,家裡人也可以瞭解你的動態,雙方共同努力向前。

不管是什麼情況,越是這種時候你越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記住只有集中精力學習,把成績搞上去了,有成績了,你就更能夠說服他們;有成績了,你自己也會更有信心,所以說成績是最好的證明。


嚮往聽風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一般來說,孩子在成長階段裡,有三個叛逆期:2-3歲,6-8歲,12-18歲。第三個叛逆期就是青春叛逆期,貫穿了孩子的中學生活,非常重要,卻偏偏最難教育。

孩子在叛逆期的表現,主要是頂嘴,不管父母說的對不對,重不重要;吐槽,各種看不慣、不順眼;喜歡說各種網絡流行語,自以為很酷、很拽;一進屋就關門,情緒總是不耐煩;不相信父母眼光,喜歡自己挑稀奇古怪的衣服,其實根本不好看。

叛逆期的孩子,最大的對手是父母。這句話雖然很無奈,但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相信每個初高中孩子的父母都深有體會。

對於外面的世界,孩子儘管有諸多不滿和吐槽,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沒空搭理這些半大孩子;因此他們只有在心裡和嘴裡填滿了抱怨、憤怒甚至是離家出走的“子彈”,時刻準備著對自己的父母“突突突”。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要還沒有開始教育孩子,就已經正中孩子的下懷,落得一場慘敗。

可想而知,如果父母把自己滿腔的憤怒、委屈與生活壓力發洩出來,和孩子滿腔的憤怒、委屈與學習壓力正面衝突,還用說嗎?這個家裡肯定是雞飛狗跳、再無寧日。

孩子的事情可以少管,但是凡事要有個界限。

面對叛逆期的初中生,尤其是面對中考的初三學生,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做?

1、少說話,多引導。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心裡本來就很煩,父母的嘮叨已經忍受了十幾年,早就聽得心煩意亂。作為父母,還不如閉上嘴,多為孩子做一些事情,或是藉著別人的口,將道理傳遞給他。

2、寬嚴有度,堅持原則。

孩子在這個年紀,犯錯誤很正常。犯錯本身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當然也不會知道做錯了事情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在小事情上,父母可以多嘗試讓孩子承擔後果,少說話。

比如孩子賴著不起床,作為家長可以偶爾不喊他,讓他遲到一兩次,學校和老師自然會懲罰他。當孩子急匆匆地衝進教室,同學們都齊刷刷地坐在教室裡,有這樣兩次經歷,孩子就會慢慢學會約束自己。

原則要分明,比如明確告訴孩子,他的事情我可以少管,但是凡事要有個界限,違規了就要接受懲罰,比如沒收手機,減半零用錢,這都是看起來幼稚,實際上卻很有效的手段。

3、父母以身作則。

不管是做人,還是教育孩子,說什麼不重要,做什麼才重要。現在的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既捨得花錢又捨得耗精力,可是卻忽略了自己的表率作用。

其實很多成功人士的孩子也非常優秀,可他們並沒有多少時間來陪伴孩子;因為他們拼搏的身影、認真的態度和不服輸的精神,早已經潛移默化、言傳身教在了孩子身上。而一個只會憤怒和抱怨的父母,自然只能教出憤怒和抱怨的孩子。

父母的言行舉止,是教育孩子的關鍵。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在初二初三階段,青春叛逆期的影響確實很大。

有很多時候,孩子就是和家長對著幹,不管家長說什麼都是錯,做什麼都是錯。就像我前面那個朋友,整天為了自己那個剛進入初三,學習成績一塌糊塗,偏偏又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偷偷抹眼淚。

不管能行嗎?即將面臨中考,搞不好連高中都上不了,這樣的壓力每日劇增,可是孩子卻偏偏不聽話,該怎麼辦?

面對中考,尤其是初三孩子的家長,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理解、引導和方法。

父母要正確理解孩子在青春叛逆期的各種行為,千萬不要盲目去激化和孩子之間的矛盾;要善於引導,引導式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

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和傾聽始終是首要原則。

和孩子交流,就不要那麼功利性,也不要有什麼心理芥蒂。

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溝通和傾聽,孩子自然也會把你當做朋友;如果實在不知道和孩子說什麼,那就聽孩子說什麼。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樣是教育孩子,每個家長也都有自己的解決辦法;但是不管什麼方式,對於即將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盲目指責和嘮嘮叨叨並不可取,作為父母應該用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真誠的和孩子溝通,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中考這道坎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