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對於蝙蝠,很多人的心理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可能它是由老鼠進化而來的,不僅僅相貌醜陋,而且渾身上下攜帶著病毒細菌,讓人避之不及。

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前段時間,蝙蝠成為了互聯網平臺上名符其實的“網紅”,這到底怎麼回事?原來2019年12月末,我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新型冠狀肺炎病毒,世界衛生組織為之取名為COVID—2019。該病毒的傳染性極強,由於恰逢春節,人口流動性大,因而蔓延範圍極廣,全國各地乃至國外都出現了不少病例。

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本應是春節假期,外出遊玩團聚之時,因害怕被感染,只能宅在家裡不出門。吃飽就睡,睡醒就吃,這是很多人一天的常態。在疫情期間,因無法開門經營,導致很多商家資金鍊斷裂,被迫破產清算。總而言之,此場疫情對我國影響巨大。

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經過一番調查後,專家尋找病毒的原始宿主,將目光鎖定在蝙蝠身上。此消息剛出,很多人便開始對蝙蝠進行口誅筆伐,更是恨透那個因吃蝙蝠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但這就是真相嗎?

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2月下屆,事件發生了180度大逆轉。首先有數據表明,華南海鮮交易市場並不是病毒的發源地;2月27日,著名呼吸系統治療專家鍾南山發表聲明稱:新型冠狀肺炎病毒雖然率先在我國出現,但是源頭不一定就在我國。因此可見,蝙蝠也極有可能並非該病毒的原始宿主。

當初將蝙蝠定性為COVID—2019病毒的宿主是歷經了一段漫長的時間,過程比較複雜繁瑣,在這裡就不做過多闡述了。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一點,人們對於蝙蝠存在著叫聲的誤解,接下來就是為它“撥亂反正”的正名時刻了。

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首先,蝙蝠並不是邪惡的象徵,至少在我國它寓意著吉祥、幸運。除了三類噁心的吸血蝙蝠以外,大部分蝙蝠都是以素食為食,有時候還會捕捉對農業有害的害蟲。蝙蝠還有一個重大職責,擔任起傳播花粉任務。在非洲有一顆猴麵包樹,蝙蝠是唯一為它傳播花粉的生物,所以在維護生態平衡方面,蝙蝠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第二,具備強大的DNA損傷自我修復機制。在自然界中,蝙蝠有著“毒王”的稱號,因為它身上攜帶了不下百種致命性病毒。很多人都非常奇怪,為何蝙蝠身上如此多病毒,它卻不會被感染?

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其實,蝙蝠會受到輕微的感染,但是它的DNA自行修復機制極為強大,很快就能將損傷細胞修復如初,所以蝙蝠無懼病毒的困擾。

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另外,蝙蝠還是自然界中唯一擁有飛行能力的哺乳類生物,這一點就連人類也不曾具備。而且蝙蝠辨別方位的能力極為強大,壽命也比一般生物的要高,至少有25歲。換個角度思考如此強大的蝙蝠不正是自然界裡的“超級英雄”嗎?有網友稱,哪怕人類再進化一百年,也比不上蝙蝠。

蝙蝠成為新型病毒“背鍋俠”?誤解太深,需要認清真相


看待事物,要從多方面進行思考,我們不能輕易蓋棺定論,多則就容易產生誤解你。誤解一旦產生,經過宣傳,會影響他人的認知,屆時想消除之,就很麻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