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有一些務虛的精神

務虛有時是不太好的詞彙,但是當代人需要有一些務虛的精神了。

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有目共睹。

工業生產趨近飽和,儘管我們還有很多人是貧困的。但是在總量上來說,我們的物質產品已經開始過剩了。

這個時候,是人民該反思和思考的時候了。

對於世界各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思想,政治,文化進行解讀和探索。

組織一些讀書會,討論會,沙龍的形式。通過網絡跟帖,論壇的方式進行探索。

對於社會的熱點問題,進行反思。對於成熟的制度框架,以及現有的規範進行推敲。

通過人民的力量,集體的智慧,設計出更好的改革發展的路徑。

讓社會發展的成果能夠讓絕大多數的人得到共享。

中國在世界前面,領先世界實現共同富裕。

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全世界實現共同富裕,最後實現世界大同的社會。

終極發展目標是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


我們該有一些務虛的精神


務虛討論可以分不同的課題和主題進行:

比如:貧困的根源是什麼?

有的人會說是人民的不勤勞,不勤奮;有人說是努力錯了方向;有人說是讀書少,學歷低;各種論點的衝擊和辯論中,可以找出問題的深入根源。

發展不平衡,和生產過剩,科技進步帶來的生產力提高,不需要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

怎麼做,怎麼辦?西方的經典學說和觀點,就是讓人們迴歸市場,市場的看不見的手,會有辦法的。

這種學說,在學術界佔據了一定的地位,甚至成為了主流。馬克思同志在《資本論》中解讀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就是生產方式,以及看不見手的弊端。

只有宏觀調控才能夠完成終極弊端的解決。如何調控?

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會造成養懶漢的狀況。這也是西方的經紀人假設所提出的觀點。就是,每個人都是利己的。他們的思想體系中極少提到利他的思想。


我們該有一些務虛的精神


在《烏托邦》中,希臘先賢提出過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們提出的理想,歷史侷限性更大,問題更多。

如何平衡市場經濟和宏觀調控,平均主義是徹底擺脫貧困的手段。如何調節各種思想和方案呢?

分而治之,三七開,四六開。30%平均主義大鍋飯,70%市場機制加宏觀調控;

30%人參與市場經濟的工作,參與70%的財富分配,70%人社會勞動,進行30%的平均主義分配;

這樣就過於簡單化了。

簡單化的東西,會讓部分人不滿意。

複雜化一下,就是100%的人都部分時間參與社會勞動和工作,分配30%左右的社會財富;

30%的人的部分時間參加市場經濟的勞動和工作,對另外70%財富進行分配。

這樣才能夠保證所有人都獲得了基礎的保證,沒有失業,沒有人零收入。

這樣的制度安排下,市場經濟部門不需要進行社會保險的繳納,沒有退休年齡。

住房,教育,醫療是統籌安排的。每個人保證30平米的住房,多餘的住房,需要通過市場的方式獲得。

教育系統免費提供給每個社會成員,評估機制參考水之平方案進行,進行去中心化的考核方式。

每週7天,進行2天的社會勞動安排,每個公民必須響應,除非疾病,身體問題;1天的社會學習,30%的人群有2天參與市場經濟的工作和勞動,其餘時間是假期。30%的參與市場工作和勞動的公民,可以將社會勞動安排降低到1天。

工作時間採用6小時工作制度。市場經濟工作部門,可以是實體生產 和技術生產和研發,底層技術採用公開和共享的方式,發明權,專利權進行網絡等級,無需繳納相關費用,產生的收益70%歸發明人以及相關公司所有,30%歸國家所有。


我們該有一些務虛的精神


工業生產進行最大平衡佈局,機器人更多的代替人工工作。市場部門不是僱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所有工作者都是樂於工作的人。他們效率最高,最有激情。

人們可以獲取報酬,也可以沒有報酬,因為生活的小康水平是統籌保障的。沒有失業問題,沒有保險和公積金的問題。

高級分工存在,但是,已經取消了很多機構,保險,證券,期貨等等...

沒有貧困人口,小康的生活和陽光空氣一樣,供給給每個人。


我們該有一些務虛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