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媒體中三農領域視頻越來越沒人看了怎麼回事?未來視頻出路在哪?

鄭州吃貨阿飛


看了前面那些vlog創作者的回答,我不知怎麼說,我剛入行自媒體,到今天剛滿一個月,原來我也打算做三農領域,但考慮到平時不常在農村生活,所以就選擇了Vlog領域,現在也是學習階段,很多地方還需要學習。

好了,閒話少扯,我也湊個熱鬧,談談我個人對自媒體的一些看法吧!

經過一個月在自媒體裡面的觀察,我認為目前做自媒體的人也挺多,各種領域參差不齊,其中不乏好的作品,也有看了一次就不想看的,也很正常啊,不管是哪個行業,都有好有壞,其實我覺得,任何事都不能以偏概全,什麼事情都有審美疲勞的時候,就看我們如何去操作了,我進入自媒體的初衷,只是源於個人的愛好,就當做微信朋友圈也行,只是它的方式不一樣而已,也算是記錄自己的生活吧!

我們只有努力去做好它,如果能有收入就更好,不必要求那麼高,就以一顆平常的心態去對待吧!

我不太想聽那些消極的話,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就好。


壯族老三


三農領域視頻越來越沒人看主要是因為作三農視頻的“農民”越來越多,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自從頭條捧紅了一個名為某某TV的IP之後,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其他的不是太如願的工作,選擇回家做一個“農民”,當然作農民是其次,拍視頻才是真。

首先,很多農民的生活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比較簡單的,無非農忙與農閒。忙的時候累的都不想說話,那有時間拍視頻?像我家連續三天天天挖蒜,真累人,這也是我的號斷更三天的原因之一。加上耕田勞作也無非是一些大同小異的東西,天天看一樣的東西,誰不煩?

其次,現在頭條的三農視頻個人感覺已經過了紅利期,現在應該是淘汰期。會淘汰帶一部分堅持不下來的人,或者拍的比較差的。當然,頭條的視頻拍客拍攝手法幾乎沒太大的技術含量,靠的是內容取勝。

最後,三農領域的相關團隊應該要整理三農視頻標籤。我不知道團隊有沒有接觸過真正的的農民,我只能說,很多掛有三農標籤的視頻裡,根本不是農民的生活。

濫用三農標籤也是三農類視頻擁擠的一個原因。

最後,願所有的三農視頻拍客,加油,剩者為王。


農村王小霞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想談一談我的看法,去年的時候我就寫過一篇關於三農領域的文章,當時我就預估,2019年之後會出現一些三農領域,殭屍粉的現象,文章結果要當時有很多人反駁 ,

我們來回顧一下什麼是三農?三農說白了就是農民,農業,農村,但必須是新農民,新農業新農村這個新,新在了在什麼地方呢?國家正在大力扶植三農領域創業,比如你是正在開發鄉村旅遊城鎮建設,或者是農業種植農業合作社,大規模養殖,種植,或者你是一個有技術,懂管理,會經營,具備一定的企業管理經驗的年輕人,而後運用三農自媒體,記錄分享三農傳播三農的事業。

但事實卻是真正做三農領域的,確沒有人關心關注,但恰恰每天發一些趕大集,趕大會,農村小少婦露胳膊露大腿,小少夫在家就做飯了,小少婦逛街了,小少婦老公外出了一人在家了,或者發一些與三農領域無任何關聯的短視頻文章,也許短期內呢,吸引了一些人的關注,但卻沒有任何價值,千篇一律同質化嚴重,關注這些人90%以上的恰恰是一些城裡人,而不是真正做三農的人農村人,城裡人那長期生活在城裡,對農村生活不了解,出於一種好奇心態,而關注這些人,長期以往的千篇一律,沒有任何吸引力,也沒有任何價值,肯定會出現一些殭屍粉的現象,以至於現在很多人三農領域,所謂的三農自媒體已經做不下去了,準確的說,這些人不應該叫三農自媒體,應該叫農村生活自我記錄傳播者,僅此而已,前期打著三農得到了相關平臺大量推薦,佔用了平臺資源,讓真正做三農的人確沒有很好的都得關注。



我是朱軍強,歡迎大家關注,評論,點贊和轉發,私信我,共同交流學習,謝謝!


兵頭將尾朱軍強


視頻內容匱乏是三農最大的瓶頸,天天守著幾分菜地擺拍。

拔幾根草,鋤幾下地,都能吹上天,這些伎倆只能騙騙小朋友。

對於許多在農田裡長大的70後80後,看了這些所謂的三農,真的只能笑笑不說話。我年輕時也曾在家種過幾年地,挑糞一挑就一整天,身上不知脫了幾層皮。

土豆成熟的季節,正是最熱的時候,每天挖4,5百斤,還要走幾里路揹回來。收稻穀,天剛矇矇亮就出發,收完回家時已是萬家燈火。

還有更多比這辛苦活就不說了!

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只是想提醒那些好吃懶做的偽三農的自媒體,不要乾點小事就嗷嗷叫,能做多少算多少,但請別矯情。


仡鄉趣事


很幸運看到頭條的推薦,並能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是16年無意中經過頭條推薦看了農民王小的視頻,那時候感覺很接地氣,因為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自18歲畢業來深圳至今已十多年,在外待久了自會有對家的懷念,而這些三農視頻剛好彌補了這些農村走出來的人對老家的思念之情。

其次,想你老家的美食,我是河南洛陽的,而泥土的清香,農村365,等等也都是河南的,每次看到她們做的美食,都會想起我在家時,媽媽給自己做飯忙碌的樣子,倍感親切。

最後,希望這些大V能在西瓜視頻及今日頭條的帶領下能多發些更加豐富多彩的視頻,所銷售的產品也物美價廉,爭取把這條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敞





牛牛的365


三農領域不火,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他的入門檻太低了,誰家有塊地就行了,誰家幹過廚師也行。

門檻太低導致視頻太簡單乏味,無非就是你做一遍我再稍微改一下或甚至不改。

要想再從事三農,我介意要休整一下。我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中國的餐飲文化博大精深,卻拍不出一個完美的紀錄片。而小小的島國卻可以將簡簡單單的拉麵做出一個爆評的紀錄片。

我不是宣揚日本文化,而是用心去做一個好視頻,就像李子柒,做個蘭州拉麵讓她奶奶吃了幾個月的饢。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普通的畫家一天能出一幅畫,但是卻賣不掉一副畫。後來有人和他說,你能用一年去畫一幅畫嗎?

我之前也說過類似的提問,各行各業真的需要我們長時間去積累,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永遠都是看著別人掙錢,自己永遠是累死累活的!

加油!用心去做一件事,這輩子不圖名不圖利,就只求一件事,完美的去做好一件事!











Seth丶彭635


我感覺三農題材挺火啊,我申請的生活領悟認證,已經通過了。我是一個退伍軍人,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做了就一定會做好。現在準備申請黃V,我覺得不管什麼領域,只要你認真去做了,認真拍視頻了。會做好的,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也一樣看到的朋友們,關注一下,支持一下退伍軍人,謝謝大家!





鵬子記事


我本來是農村人,三農領域剛開始還看一下,現在不看了,農村人看農村,有啥好看,何況有些拍的太水,誇大,農村人會的技能,種菜種田都是與生俱來,一輩傳一輩,我小時候父母都帶全家姐妹幾個一起下地種田,雖然現在在外開店,鄉下農活也不用再幹,但也基本上會的,所以三農領域要拍真實,換個角度拍也是會有人看的。關鍵是真實!真實不做作的視頻永遠會有人看,有共鳴!


不像老闆娘的老闆娘


這個問題我想是目前很多人的疑惑!

目前我也是遇到這樣的問題!

我也一直在學習當中!

個人覺得有如下幾個因素!

第一,目前做三農領域的人越來越多了,視頻沒有吸引,自然看的人也不會點進去看,因為普通的三農視頻,都看過了,所以看的人自然不會看你的視頻。

第二,目前個人覺得,不管做那個領域,現在都很困難,要想脫引而出,必須做不一樣的三農視頻內容。

第三,重點,視頻要清晰,不能模糊,多拍農業,農村,美食,風景的視頻,以記錄個人生活的方式去做,標題和封面是重點關鍵,可以多看看同行們做的比較好的新手三農,多學習和摸索,我感覺現在的頭條自媒體就如當年的淘寶一樣,人山人海,但是有一個特點,頭條的流量還是很大的,只要視頻內容比較好,也許下一個爆點就會引發,所以做這個就如當年做淘寶一樣,堅持去做,堅持學習,做自媒體急不得,要細水長流,堅持按照頭條規則去做!我也是小白,一起加油吧!

以上個人的一些想法,說的不是很全面,希望大v補充一下,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留言,謝謝!


洞庭湖牛牛君


我前兩天剛發了一個視頻,是自家賣魚的,反響還不錯。

我之前也發過一些小視頻,並且還申請過視頻原創,但最終沒有通過,原因有三:1.沒有真人出鏡。2.畫面抖動厲害。3.音畫不同步。我其實想說的是懂得視頻製作的不是真農民,製作不出原汁原味的三農短視頻。真正的農民對自媒體是一竅不通的,他們只不過喜歡自拍或想留下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畫面而己,真要讓他們去拍短視頻做自媒體其實是一件很傷大腦的事。

縱觀三農領域做得比較好的帳號,無一不是有平臺,有技術,有資金,有團隊力量的。而作為自媒體平臺,今日頭條的各項條件也是比較嚴格的,這就要要求我們自己不斷的努力上進才能獲得成功。不可否認也有很多混水摸魚愛說閒話的,在中間干擾。這其實是個不好的現象。這也是平臺一直要堅持原創的原因。我覺得平臺這樣做很好。

平臺一直要求三農創作者堅持垂直原創,但是要把帳號做好其實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現在做三農自媒體的方式各有不同,主要形式有傳播農業知識,培訓農業技術,做農村電商,開網絡直播,自媒體帶貨等。但無論哪種形式都是需要自身不斷努力的,正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三農自媒體可以根據自身優勢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無論原創短視頻也好,原創文章也好,都要本著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原則,才能產出高質量的作品。閉門造車或脫離生活終究是不可取的。這其實也是說,三農原創視頻是需要農民來製作的,這方面的經驗可以通過自學而獲得的。我目前正在自學當中。現在頭條推出了頭條公開課和西瓜視頻課,有興趣的可以關注頭條公開課官方賬號和西瓜vlog官方賬號。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十里九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