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雲銷聲匿跡,沈師孃爆火被封,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

如今自媒體越來越發達,網絡紅人成名的方式越來越多。很多人為了達到成為網紅的目的,可以說是花樣百出。不斷地刷新著人們的三觀。對於網絡自媒體時代,多少網紅一夜成名又在一夜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

曾經的那些網紅如羅玉鳳、陳山、楊清檸等等最終都只能是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除了一片鄙夷的責罵以外,又有多少人能被人們記住呢?

小馬雲銷聲匿跡,沈師孃爆火被封,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

如今在社交軟件上人們可以自由地發佈自己的一些文章視頻等,本來娛樂社交媒體的發展主要是豐富人們在互聯網社群的社交功能,但是越來越商業化的社交軟件其實早已經脫離了最初的設計目標。

如何吸引用戶,如何製造流量和粉絲成了所有人追求的終極目標。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網紅以各種方式獻媚討好用戶,方式方法千奇百怪。還有一些通過和某一個名人締結一些特殊的關聯也一夜之間成為了網紅,也就是所謂的蹭熱度

小馬雲銷聲匿跡,沈師孃爆火被封,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

沈大師

前段時間,沈大師可謂是紅極一時。沈大師對於國學的研究其實嚴格的說只是將傳統文化中的一些道理搬運到公眾的眼前,但是人們真正喜聞樂見的卻是沈大師那語出驚人的言論和沈大師衣衫襤褸的巨大反差。

同樣的道理出在一個大學教授的口中畢竟沒有出在沈大師這樣的人口中暢快。與其說是人們喜歡傳統文化,倒不如說是人們喜歡看傳授傳統文化的人成為一個流浪漢形象。

畸形的審美以及對於文化的認知,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對於世界觀的暴力。沈大師的熱度還未過,與之相關的一個人卻也在網絡上悄然的紅火了起來。這個人便是人們口中的沈師孃。

小馬雲銷聲匿跡,沈師孃爆火被封,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

沈大師沈師孃

自從沈大師火了以後,在沈大師的身邊便多了一箇中年女子。女子常常與沈大師一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只要是有沈大師的地方便會有她的身影。當人們問起緣由的時候,這位中年女子便稱是因為崇拜沈大師才來的。漸漸的人們便給了他一個名稱,叫做沈師孃

隨著沈大師的名氣越來越大,沈師孃也漸漸地紅了起來。甚至沈師孃也開始在抖音上開一個直播號,名字乾脆就叫做師孃

這時沈師孃的目的其實已經是昭然若揭。他接近沈大師的目的就是在這樣的曖昧中蹭熱度。沈師孃的發佈的內容其實也都是和讀書相關,只是內容的粗鄙淺顯最終激怒了粉絲。經粉絲的投訴,官方對沈師孃的號做了永久的封殺。

小馬雲銷聲匿跡,沈師孃爆火被封,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

沈師孃

後來,沈師孃在大號被封之後,又在抖音上面開啟了若干的小號。其直播的內容竟是在網絡上直播熱舞。漸漸脫掉知性外衣的沈師孃呈現出讓人費解的面貌。

難道當初的崇拜與知性都是裝出來的嗎?

其實從一開始,這位沈師孃就是想利用沈大師吧。且不說,沈大師的走紅背後是否有推手,也不說沈大師的國學見解是否可以與當下的著名學者們一較高下

。單就從沈師孃通過沈大師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這一點來說,似乎一切越來越像是一出現代版的人間喜劇。

倘若若干年後人們回憶起如今的網紅們是否會出一版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笑林》呢。

小馬雲銷聲匿跡,沈師孃爆火被封,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

這種現象其實由來已久。多少年前有個人稱小馬雲的小孩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小馬雲”本名叫範小勤。江西吉安永豐縣嚴輝村村民。由於父母都是常年病重,小馬雲的生活過得十分的艱苦。

2015年的一天,一名同村的村民從外地回家時,意外的發現範小勤和與馬雲竟然長得十分相像,於是就把範小勤的照片貼到了網上。從此,範小勤的生活便被徹底地打亂。

不久之後,重慶晨報的一篇名為《網紅“小馬雲”:9歲才讀一年級》的新聞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原來網紅小馬雲的的生活是如此艱難。一時間多少打著“扶貧”為旗號的人們雲集在這位小馬雲的身邊,小馬雲的生活一下子變得熱鬧了起來。有專門直播看望小馬雲的、有邀請小馬雲做商業活動的、有公司聲稱是扶貧自願者的、還有要帶著小馬雲到大城市去做公益宣傳的。

小馬雲銷聲匿跡,沈師孃爆火被封,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

越來越多的人憑藉小馬雲一夜間紅了起來。這恍惚就像是舞臺上的喜劇。演員們奮力的表演,臺下觀眾卻是樂彎了腰。只是不知道身為阿里巴巴的總裁馬雲臉上是幾度春秋。

範小勤的父母眼見自己的兒子能夠不斷地給自己輸送商業利益,索性便將範小勤作為賺錢的工具利用了起來。可憐的是這位人們眼中的小馬雲,在一個本該有著快樂童年的年紀裡面淪為大人們賺錢的工具。

真正可怕的是,這時的小馬雲真的還能回到平靜的生活嗎?當不屬於他的這一切離開它時,範小勤又該如何自處。

小馬雲銷聲匿跡,沈師孃爆火被封,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

漸漸地,隨著熱度的丟失,小馬雲身邊雲集的人們也做鳥獸散盡。範小勤的生活再一次的陷入貧困之中。這時的範小勤,在經歷了往日的種種之後,也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初心與童真。但是面對他的卻是依舊貧困的生活,對於他的人生而言,或許苦難在真正的開始。

正如《天道》中丁元英所說的話一樣:“讓身在井底的人扒著井沿看一眼,最終只能是患上精神的絕症”。

自從網紅經濟發展的伊始,各種借名人蹭熱度的現象就層出不窮。人們憑藉各種千奇百怪的方式對世界施加著不同的文化暴力。人們喜聞樂見的東西往往是充滿了攻擊與破壞慾的。

小馬雲是對於馬雲形象的顛覆、沈大師是對於傳統文化學者形象的顛覆、格鬥狂人徐曉冬不論體重、量級與年齡向傳統武術的挑釁是對中華武術的顛覆、方舟子抨擊中醫,是對我們國家寶貴遺產的顛覆。當他們成為網紅了以後,又有一群人藉著他們的熱度不斷地又在刷新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

小馬雲銷聲匿跡,沈師孃爆火被封,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

方舟子

其實,網紅亂象的形成包含了眾多的社會因素,人們對於文化與品牌的暴力可能由來已久。自從當年羅永浩在西門子公司門口掄起大錘的時候開始,人們便成為了文化領域的強盜。通過對於品牌文化的打、砸、搶,成就了多少紅極一時的網紅。

但是熱度過後,這些人在生活中有如何自處呢。

不屬於自己的,終究會被奪走。今天以文化暴力成就的網紅,明天卻倒在了新的暴力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