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最後難免有這2種“結局”,無奈又心酸

現在經常看到一個個小區裡,帶著小孩子玩耍的多半是老人,不論是孩子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常態。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最後難免有這2種“結局”,無奈又心酸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一是因為年輕人的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生完孩子就要立刻返回到工作崗位,要賺錢養家,要賺孩子的奶粉和尿不溼錢,孩子沒有人看,就只能託付給老人幫忙帶;

二是很多老人退休在家的生活也比較清閒,就會主動攬過照看孩子的責任,也因為他們喜歡和孩子相處。不過有些家庭中是全職媽媽看孩子,並不是不想上班,只是因為家中老人不能或不願意幫忙帶娃,無可奈何只能自己在家帶。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雙職工父母,小孩子起碼帶到3歲才能放手給託兒所,這意味著家裡必須有大人花費3年的時間帶孩子,對於忙著賺錢養家的父母來說,是否為孩子放棄事業,這是十分糾結的事情。所以更希望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小孩,然而這屆老人又不同以往,有些老人更喜歡享受生活,而不是照顧孫子,那麼為什麼老人不願帶孩子呢?他們不帶孩子又會給家庭帶來什麼樣的問題呢?主要有以下幾種問題: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最後難免有這2種“結局”,無奈又心酸

1. 造成家庭矛盾

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為了能給家庭和孩子帶來更好的生活,他們必須放棄與孩子獨處的時間去上班,把孩子寄託給老人,會更放心地去上班掙錢,而如果老人拒絕帶孩子,年輕人就會很矛盾,不能上班掙錢,養活孩子就成問題;

但如果選擇工作,孩子又沒有人看管,兩者做抉擇真的好難,他們會認為老人不能體諒自己,沒有幫自己分擔困難,或許會對老人心生怨言,久而久之就升級成了家庭矛盾,特別是媳婦和婆婆,就會產生很多衝突,而丈夫也因此夾在了妻子和媽媽之間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幫誰。一個看孩子的問題,最後演變成了家庭的鬥爭和矛盾,會有些心酸。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最後難免有這2種“結局”,無奈又心酸

2. 年輕人不養老

作為賭氣和報復,年輕人也許會放棄養老,認為自己需要老人幫襯帶娃的時候,老人不帶,那麼現在老人需要被照顧和贍養的時候,也肯定得不到回饋。兒媳婦會覺得,公公婆婆不幫忙帶孩子,自己沒有義務去贍養他們,最多隻會同意丈夫作為他們的兒子去照料老人,而自己完全沒有這樣的責任。

有一些開明的年輕人,他們並不會強行把照看孩子的義務加在老人身上,反而他們認為老人不照看孩子是合情合理的。老人辛苦了一輩子,退休以後的生活就應該是安享晚年的,應該有自己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而照顧孩子這樣的事情並不是老人的義務,如果老人實在不想看孩子,那也應該理解和尊重。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最後難免有這2種“結局”,無奈又心酸

​孩子更應該是由年輕人照顧,畢竟自己的孩子自己來教育會更有利於孩子成長髮育。這樣的結局應該是最理想的了,彼此尊重生活習慣,並給予支持,整個家庭會更加的和睦。

論心來說,老人並沒有絕對的義務去幫你帶孩子,他們如何決定,我們年輕人就應該充分的尊重。如果老人願意帶孩子,那我們更應該心有感激之情。但是不論老人是否照看孩子,我們贍養老人的義務是一定要遵守的,只有這樣家庭才會更加溫馨和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