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衣食住行都很好還不開心?

38AA


衣食住行都很好還不滿足,那就是心態問題,幸不幸福是發自心底的。


多麗飾品


心情愉悅和物質滿足沒有必然的聯繫。

衣食住行都很好,是讓你沒有經濟上的憂愁。

但開心是精神上的滿足。

精神的滿足需要一個人心智的不斷成熟成長。

首先要發現自己內心匱乏,自己去慢慢滿足,就是把小時候沒有得到滿意的愛和慾望,不要到現在的生活中去“抓取”。

比如小時候沒有自己滿意的父愛,戀愛結婚就想讓伴侶如父如兄般的寵愛自己。

可是這種愛的補償源於很小時候,自己現在又說不清楚伴侶怎麼做,你就滿意了。

常常是你不斷的埋怨對的,對方開始還想改進,但發現怎麼改,你還是不滿意,最後索性躲你遠些。

這就形成了,不管物質生活多麼富足,但你的心裡還是無緣由的不開心。

我是覺心悅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相關話題關注我深聊。



覺心悅境


我個人的感覺,過得開不開心,真的和物質上的滿足與否沒有必然的聯繫。一個億萬富翁未必過得開心幸福,一個乞丐也可能過得很開心。

一個人是否覺得開心,是一個精神層面的感受,它來自你自己“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滿足。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相信很多人都有所瞭解吧,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後來又改成七個層次,你可以去搜索一下就可以瞭解到)。

你說的衣食住行都很好,可能只是滿足了你最底層的“生理需求”。如果你的心理需求也只在滿足溫飽這個層面,你這時就應該可以感覺到快樂啦。這個道理就和咱們前面說的乞丐也可以過得開心是一樣的,因為他們的心理需求的層次較低,只要能有的吃,他就開心了,甚至都不用達到“飽”。

你之所以不開心,就是因為在你的內心,一定還有其他的需求沒有滿足。下面我就把我能想到的幫你分析一下,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一下幾種感覺缺失就很難快樂:

1、安全感。

安全感不僅僅是生理層面的需求,更多的來自心理層面。比如你在與父母、親友的交流中是否得到尊重,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對你的安全感造成影響。

2、控制感。

北師大心理學教授劉嘉老師曾經說過,人剛出生時,對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控制感,但隨著不斷的成長,控制感也在逐漸增加,直到某一時刻達到頂峰;但到了老年,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控制感會慢慢的減弱,直到死亡的那一刻的到來而徹底消失。人的一生就是在這樣的個循環中度過。

但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小,怕孩子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就喜歡從小幫孩子設計好一切,不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這樣孩子即使長大,也可能沒有控制感。很多暈車的人,自己開車時不暈車,其實就是開車的時候有控制感,不開車的時候沒有控制感。這樣的人多數是控制感缺失的人。

3、自我存在感

自我存在感缺失的人,一般是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師長關注不夠,長期忽視和否定孩子的感覺所留下的後果。

以上這幾種情況也可能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會足以讓人生活得不開心了。

想要解決,最好的辦法是開啟終身學習的模式,不斷自我修煉,增強自信,你慢慢會快樂起來的。

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歡迎留下你的看法,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 我是一個心理學愛好者,歡迎關注。我希望能和你一起探討心理學和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心若花開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拿我親身經驗而談,原來沒錢時孩子又小,有個奮鬥目標,就是多多掙錢養活他們,人過得很充實,現在孩子們都大了也參加了工作,家裡經濟條件都好起來,自己也沒上班,沒事做,趕到精神空虛沒目標,後來制定自己一個目標,把一個三餐飯管理後,該鍛鍊時間不要掉下,還有多培養自己趕興趣的東西,人活到學到老,提高自己內涵東西,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盎然廣場舞


為什麼衣食住行都很好還不開心?一個辦法就能解決,先拋開你的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去大涼山貧苦地區生活一年半載,空手去,不要帶財物。憑勞動謀生,你會明白什麼是開心,什麼最重要。

然後再回來生活,或許會有很深的體驗,這個辦法雖然簡單粗暴,絕對有用。

有時候開心錢是買不來的,人懂得了知足,三餐粗茶淡飯也很開心。

缺少智慧的人也會活得不快樂。同樣是過日子,一日三餐,柴米油鹽醬醋茶,有人活得有滋有味,溫馨快樂,有人活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機,區別在哪?

智慧!看似簡單的事,簡單的生活,處處需要智慧!


貓胖醬


這是個情感方面的問題,雖然是與美文領域不垂直,但是我要以過來人的體會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你能有些幫助,真正的能夠快樂起來。

第一,說明你對人的一生還沒有真正的瞭解和體會。已經衣食無憂了,為什麼不快樂呢?俗話說,"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怎麼去看這些不如意之事?若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自然就不會快樂。你若欣賞著隨意的一二,就會天天快樂。所以說要擺正自己看待生活的角度很重要。

第二,不是這個世界不美,"是缺少了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是如詩如畫般的美麗,若你能發現這些美麗,心情自然就會快樂起來,舉手投足間都會帶著滿意的感覺,生活能讓你過出詩樣的年華。

第三,人生的一輩子是一回旅行,你要是欣賞沿途走過的風景,就會心曠神怡。你若熟視無睹,就會僅剩下孤獨和憂傷了。人的一生是沒有回程的車票的,你快樂了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要不快樂的過日子?人生短暫,還沒有盡情的欣賞晨霞,就變成了暮日黃昏了,快快樂樂的過好一生,才沒有虧待了自己活過的歲月,才會在人生有個滿意的謝幕。


股道熱長6


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說,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人的這五種需求中,物質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只是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衣食住用行的滿足只是生存需求。


因此 ,有了這些東西,並不代表就開心,還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沒有的到滿足,起碼的物質和精神要同步,還要追求精神的滿足。

那麼,開心不開心,主要就是看你追求的需求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說以前人們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精神問題,那個年代的人,好像都過得很開心,很滿足,正是這個原因,因為都在追求基本的需求,這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更高的需求可能就緩一緩。

當然,馬斯洛需求理論也說明,這五種需求


不是依次遞進,而是交叉進行的,並不是一個層次的完成了,才開始下一個需求。


由於現在的人們,基本上不再為簡單的衣食住行而擔心,不只是停留在解決溫飽上了,而是在溫飽的基礎上追求更高層次和更加豐富的生活,生活內容也多姿多彩了。這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內心的完善和精神享受。

旅遊,健身,養生,各種活動越來越多,因此,現在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更高追求的目標,生活單調,就容易頹廢,也是這個原因。


建議,深層次的挖掘自己的潛能,發揮特長,培養興趣愛好,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參與一些社團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帶著家人,旅遊運動,看看祖國大好河山,靜坐閱讀,找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領域,更深層的學習提升,豐富精神生活,修煉心理能量,充實內心。這樣會慢慢改善不開心的狀況。


秋韻yueyu


因為不知道(道就是神)或者說不認識神。


用戶465810084607144


那就是慾望太高。


退休寶媽


一切煩惱皆來自 貪 嗔 痴 ,貪心生慾望,得不到即煩惱,情緒波動,控制不住,痴心妄想,離作死不遠了!

立志 好的志向,心靜不動,不生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