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值得最好的

放假回家,遇見小侄女在房間一角生悶氣,上前詢問原因。她氣急敗壞像是受了莫大委屈一般嘟囔著告訴我,她們班上的物理老師特別喜歡一個學生,課上課下經常誇獎他,前幾天開家長會那個學生不出意料地作為“別人家的孩子”被點名表揚,而平時學習積極,期末考試物理成績進步更大的侄女卻未獲得肯定。

“為什麼不見得老師表揚我呢?”侄女的小埋怨讓我想到千年以前李清照替桂花發出的嘆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這樣情疏跡遠,令梅妒菊羞的桂花竟不曾在《離騷》中留有一席之地,不免讓李清照為之幽怨。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桂花的脾性全出自我們內心想讓他成為的桂花,所以,倘若我是那桂花,不論是文人騷客還是蠻荒神祇我一概不奢求,不攀附。

你值得最好的


其實,這股看似清高傲慢之氣存在的前提不過是對自己能力的足夠自信。畢淑敏曾在書中講述過一段自己的故事,在一次醫師考試中,有一題要求寫出針對一種病症可以配的藥。題目本意是考察醫生們能否避免將一種易混淆的藥物加入藥方之中,結果成績揭曉,包括畢淑敏在內的大部分人都將這劑藥寫入藥方。當科室主任解釋完之後,畢淑敏向主任補充道,一般情況下是不可以參入這劑藥的,但是在空氣稀薄的高原地區,出現此類病症是一定要加上這劑藥才可達藥效。最後科室主任肯定且只肯定了她的答案。

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的十一年軍醫經歷讓畢淑敏擁有平靜的心態看待得失,也使她有足夠的底氣與權威探討。讓人成長蛻變的絕不是時間,而是藏在一期一會的生命中千千萬萬段經歷。面對諸多寶貴的經歷我們該做的也便是借彼之石攻己之玉,成為尼采筆下“高貴的靈魂”,永遠對自己懷有敬畏之心。

世上少見得感同身受,更是難得你我之間同俞伯牙和鍾子期。他人談議的不過是被侷限了的自己,抑或是自己無意間想讓別人看到的樣子。別人的情意和了解不過是再淺顯不過的表皮,真正切中肯綮的問題都待自我去發現。可見,這“情思”奈他人也解不了。

我喜歡張曉風先生在散文中對生命的詩性闡釋,她想做樹,想做菊,想做一枚啼痕,想做一隻殘陋的碗,甚至是一條漠然不相干的裙子。她不斷同自己的對話,勸服自己的獨白都是充盈自我的過程,在此期間,無需他人賞識讚許。

允許我有願,我要做女伴折去做簪髻的無瑕玉花,我要做碾作塵也可縈繞的九里香,我要做嫦娥身邊零零落落的廣寒仙······我不要去管其他的淺碧深紅色,也不豔羨被選錄於冊的蕙纕、攬茝,我定要在對的時間做最舒服自然的事情。

你值得最好的


我們被以誠相待過,也被世俗敷衍過,想從別人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未嘗時時如願。看著眼前一臉稚氣的侄女向我訴說著委屈,我沒有隨意看作是小孩子的不懂事,反而想告訴她,在花兒一般的年紀,她大可嬉笑哭鬧,將大多數的大人們看來可笑無趣的小脾氣撒得淋漓盡致。還要與她說,老師的青睞或許是你的動力,但它一定不是你的目的,你的努力自有結果來見證。

人活到燦爛處,怎有心思再去思忖他人的念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