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不識施劍翹,便稱英雄也可笑”,民國第一女刺客施劍翹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Latsu


1935年11月13日,天津居士林內佛音繚繞,突然一名女子掏出手槍向前排男人連開三槍,男人應聲腦漿四濺。殺手從懷中掏出傳單灑向空中並大喊“我是施劍翹,殺孫傳芳替父施從濱報仇。”一時間佛堂血案成了各大報紙頭版頭條。

死者孫傳芳自幼父親早亡,只因姐姐嫁給袁世凱部將才得以躋身軍界。別看孫傳芳表面笑容可掬卻獨憑血腥殺戮一度做到直係軍閥頭把交椅。雖然他於北伐戰爭中被老蔣擊潰隱居天津,可其昔日威名仍在,突然被弱女子所殺怎能不引起轟動?

很快世人就扒出了此案背後恩怨糾葛。施劍翹原名施谷蘭,本是昔日奉軍第二軍長施從濱長女。十年前直奉為爭地盤再起戰亂,施從濱奉上司張宗昌之命截擊孫傳芳部隊。孫傳芳曾連續致電施從濱許以高官厚祿勸其合作。誰料施從濱錚錚硬漢不惜孤軍深入亦要與其決以死戰。

孫傳芳對此懷恨在心,當施從濱終因寡不敵眾被活捉時,孫傳芳不顧軍閥之間不殺高級戰俘之潛規則,一意將施從濱斬首,並將其頭顱砍下示眾方解心頭之恨。

雖說因果循環終有報,可是施劍翹十年磨一劍絕殺弒父仇人,尤其是得手後鎮定自首的風度,使世人為其動容。甚至有人稱“為人不識施劍翹,便稱英雄也可笑”,那民國第一女刺客施劍翹又有著怎樣傳奇故事呢?且聽有書君為你娓娓道來。

一,千金小姐突聞喪父噩耗,弱女子瞬間成長誓報父仇。

施谷蘭出身封建官宦之家,雖自幼纏足深鎖香閨,可她是施家長女深得父親寵愛。父親不但教其讀書寫字,更將其當男孩培養教其玩槍弄劍。由此養成施劍翹自帶男兒英氣,做事果斷堅持己見的天性。

隨著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居家日稀,母親也體弱多病,十三歲的小谷蘭就代母職,照顧弟妹管理家庭賬目等事務。

災難有時來的就是如此猝不及防,噩耗傳來施家的天塌了,母親一病不起,幼小弟妹只知嚎啕痛哭,谷蘭亦是心如刀絞,如果父親死於戰場也就罷了,可孫傳芳卻不顧慣例殘殺父親,更令人髮指的還將父親屍首分離暴屍多日,真的極盡凌辱之能事。我們試想誰人子女能承受如此屈辱?

“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谷蘭奮筆疾書的幾句詩不但道出其強烈報仇執念,也寫出了危難面前懵懂少女的成長曆程。

有時成長就在一瞬間,如果歲月如常,也許谷蘭會是優秀主母,可歲月偏偏無常。十九歲尚待字閨中的谷蘭,面對父死母病弟弱的淒涼,她無法逃避唯有堅強別無選擇,她要撐起家報父仇,弱女子一夜之間成了家中不打彎的脊樑。

二,烈女子兩度所託非人,猛驚醒求人不如求己。

谷蘭想復仇又談何容易,且不說她纏足出行不便,就是她能飛簷走壁,可孫傳芳位高權重戒備森嚴又如何近身?甚至她連孫傳芳長什麼樣都不知道,苦於無奈的她只得假人之手報父仇。

谷蘭思來想去唯有剛從軍校畢業的嫡堂兄施中誠可託。堂兄自幼喪父,父親待他視如己出,他報仇心切應如自己一般強烈,更何況他身在軍界報仇機會良多。

谷蘭思罷與堂兄直言報仇之事,施中城感念伯父養育之恩慨言不報此仇枉為人。谷蘭為使堂兄快速升官早日報仇,不顧尊嚴攜病母面見張宗昌哭求關照。

誰料施中誠升為煙臺警備司令後,貪高位惜生命早將諾言置之腦後,甚至還勸谷蘭放棄仇恨嫁人安穩度一生。谷蘭痛斥堂兄養育之恩終不是骨肉血親,憤與堂兄斬斷親情多年未曾聯繫。

只因所託非人三年虛度父仇尚未報,谷蘭思之痛哭失聲。這時山西王閻錫山的部將施靖公悄然來到谷蘭身邊,誓與其一起承擔報仇重任。谷蘭望著這個因出差暫居家中信誓旦旦的男人,不顧家人反對以身相許與其遠赴太原,沒有愛情只求替父報仇。

只可惜施靖公抱得美人歸併官至旅長之後,再也不提報仇之諾。谷蘭屢次催促未果才驚醒,首託堂兄期待三載卻虛度,再託丈夫雖無愛卻為其生子耗盡七年光陰仍是一場空,堂兄不可靠丈夫更不可靠,名利於他們勝於一切。可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她不能再等待遂斷然決定與丈夫離婚,也許施靖公覺得已育兩子的谷蘭會因孩子委曲求全,卻低估了小女子堅持執念的力量。

此時的谷蘭歷經多年磨練早已蛻變成真正的大女人,谷蘭為復仇可以選擇無愛婚姻犧牲隱忍,但希望落空後絕不被高官太太光環、兒孫繞膝的安穩所誘。

當她明白求人不如求己時,毅然攜子離開太原赴天津,與丈夫此生未再見。谷蘭明白自己要什麼的執著與果決勝過男兒,唯有奇字堪配。

三,奇女子臥薪嚐膽大仇終得報。

此時隱居天津的孫傳芳已皈依佛門,成了居士林佛教理事長。而谷蘭對此一無所知,她單槍匹馬赴天津,只想仇人躲在天津終會尋到蛛絲馬跡。

谷蘭為方便行走先到醫院做了纏足矯正手術,十指連心已經畸形多年腳趾再次拉直那種痛非常人可忍,可谷蘭為報父仇何懼己痛。她想到那句“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遂改名劍翹,惟盼揚眉劍出鞘時刻來臨。

就在劍翹苦尋無果時,竟無意得知兒子與孫傳芳之女同一間幼兒園,並很快查到孫家地址。可當她親見孫家高牆大院警衛森嚴時,直接傻了眼不知如何下手,縱使她想假冒攤販傭人混進孫家都不可能,別人一看其高貴氣質就會瞧出破綻。

萬般無奈之下她只得繼續尋找契機,經多日蹲守終於摸清孫傳芳每週固定時間去居士林聽經的規律。當時劍翹業已成年的弟弟想擔起復仇重任,可劍翹不願弟弟涉險深怕斷了施家香菸。她只讓弟弟幫買一把勃朗寧手槍,就以長姐威勢壓制弟弟提前攜母親撤離天津以避嫌。

劍翹孤身借居士身份混進居士林,她本以為當日下雨孫傳芳不會前來,只想觀察一下地形。誰料孫傳芳風雨無阻按時到來,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十年等到的良機不容她猶豫,馬上返家取來早備好的傳單與手槍絕殺仇人。

縱觀施劍翹一生,孝與俠是其鮮明特色。弱女子臥薪嚐膽終報父仇視為孝。她臨危不亂以己之力將家人護其羽翼下,所有危難自己扛;她大仇得報後本可遠遁他鄉,卻不想牽連無辜一人做事一人當,其行堪比男兒視為俠。

施劍翹之孝行與俠義正滿足了亂世民眾對俠士的期盼與敬仰。由此眾多社會賢達甚至國民黨高層為其脫罪請命,她雖被判七年徒刑卻於一年後特赦出獄。

抗戰爆發施劍翹毅然投入抗日洪流中,她不但捐出自己珍藏珠寶,更四處奔波為國募捐到三架飛機。她一直續寫傳奇既有報家仇之霹靂手段,又有國難當頭民族大局觀,如此奇女子難道不值得世人認識記住嗎?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施劍翹是民國時期為父報仇的女刺客。

儒家支持血親復仇,《禮記·曲禮》:殺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受儒家思想影響,中國歷史上血親復仇的事件很多。 周王朝,父母被別人殺害後。兒子只要到官府報案登記,說明情況。允許兒子殺掉仇敵。昔日謂之捕盜,今日謂之正當防衛。

1925年軍閥混戰時,施從濱戰敗被俘。1926年初,孫傳芳將施從濱斬首,並暴屍三日。

詩云:“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施從濱之女施谷蘭改名為施劍翹。父親被殺十年後,施劍翹趁孫傳芳在佛堂上香之際,用槍把孫傳芳擊斃。 起初施劍翹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後減為7年。

施劍翹的胞弟施則凡和堂弟施仲達以“孝女為父報仇,懇乞轉請政府特赦事”上書最高法院及司法院。報社輿論紛紛支持特赦施劍翹。

1936年10月14日,時任中華民國政府主席林森向全國發表公告,決定赦免施劍翹。不久,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下達特赦令,施劍翹在入獄11個月之後被特赦釋放。

自此,這場孝女為父報仇案件終於塵埃落定。

有人稱施劍翹是民國第一女刺客。也有人稱其為快意恩仇的俠女。甚至有人稱其實民國女英雄,大孝子!


楊朱學派


十年間,因為連續遭遇殘酷、無情、虛偽,弱女子施劍翹最終被逼煉成了獨行俠式的民國傳奇。

施劍翹的傳奇故事,要從她的養父施從濱說起。

民國大小軍閥很多,像施從濱那樣,兵敗被俘慘遭梟首示眾的極少!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生父是革命先烈施從雲,後過繼給了施從雲之弟施從濱。施從濱十分寵愛這個過繼來的女兒,父女倆的感情極深。

施從濱是北洋時期的老人,辛亥革命後任新軍第5師第10旅旅長,1912年調任第1混成旅旅長,鎮守鎮江。

1922年,施從濱投靠奉系軍閥,歷任濟南鎮守使、將軍府恂威將軍、山東幫辦軍務兼第47混成旅旅長。

1925年,直系後起軍閥孫傳芳手握兇兵,由福建、浙江伺機向北擴充地盤。此時,奉系張作霖正在向南擴張,與孫傳芳的衝突難以避免。

10月,孫傳芳聯合閩、贛、蘇、皖幾省直係軍閥,以“雙十節”檢閱為名調集大軍,自稱閩浙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分五路進攻上海,奉浙戰爭由此爆發。

那時的孫傳芳處於一生最梟雄的時刻,很快,五省聯軍即佔領上海、南京,並進一步向奉系佔領的蘇、魯地區推進。奉系張作霖得知奉軍在東南大敗的消息後,隨即拿出他慣用的梟雄伎倆,任命施從濱為安徽善後督辦,率軍迎戰孫傳芳。

這一招臨危委以重任,對施從濱十分奏效,隨後他即率軍為奉系拼死賣命。前三板斧,施從濱砍的異常兇猛,連戰連捷,然而也正是這所謂的連戰連捷,讓他犯了孤軍冒進的致命錯誤。

孫傳芳一發力,冒進至固鎮一帶的施從濱慘遭合圍。

北洋軍閥各派系間對陣,少有死戰的時候。見施從濱已陷絕境,孫傳芳三次傳話,要他臨陣倒戈,向直系投誠,結果遭到拒絕。

孫傳芳惱羞成怒,下令扒掉固鎮附近鐵軌,全力進攻。施從濱無力再戰,在乘鐵甲車突圍時,車翻人被俘。

孫傳芳勢力最盛時,渾身散發著一股囂張的邪性。不知道是施從濱死不繳械的拼勁觸怒了他,還是施從濱不識時務讓他感到厭惡,總之當這個北洋老人被帶來時,孫傳芳是出奇的殘暴,先用鋼索捆,接著又執意要斬殺,完了還要梟首示眾,暴屍三天三夜。

大家閨秀矢志為父報仇,卻接連遭遇無情無義偽君子。

施從濱的屍體最終是施劍翹三叔冒死運回安徽桐城埋葬的。

施劍翹這一年二十歲,得知父親慘死後,她異常悲憤,暗自寫下了一首誓要復仇的明志詩——

戰地驚鴻傳噩耗,閨中疑假復疑真。背娘偷問歸來使,懇叔潛移劫後身。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倫。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

然而,讓一位一直養尊處優的大家閨秀去尋當時數一數二的大軍閥復仇,施劍翹雖有明志,卻也有弱女子的無助與迷茫。

此仇究竟該怎麼報?

起初,施劍翹的想法很小女子,她把報仇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了自己的表哥施中誠身上了。

施中誠是施劍翹大舅的兒子,但因自幼父母雙亡,他也是由施從濱撫養長大的,不光如此,他在奉系能混上團長,也是因為施從濱慘死,奉系張宗昌念舊情,給予施家補償的緣故。

按理說,在當時最應該為施從濱報仇的那個人應該是施中誠,而不是施劍翹。

在施從濱的靈堂上,施中誠的確也是這樣說的。

他誓言旦旦地告訴施劍翹,此仇他必報無疑。

然而,隨著官越做越大,施中誠變得懦弱了,他不僅背叛了當初的承諾,而且屢次規勸施劍翹放棄復仇的想法。

這時候,施劍翹才明白,貪圖榮華富貴的人最無情無義,靠不住。

於是,她給施中誠寫了封信,斷絕兄妹關係。

1928年,施劍翹隨母親移居濟南,這一年農曆九月十七日,是施從濱遇害三週年的忌日。三年過去了,想到血仇未報,施劍翹在父親靈前痛哭流涕。

就在這個時候,命運跟她開了個殘酷的玩笑。

一個叫施靖公的男人站出來說,施小姐,我與你父親是舊相識,你們的遭遇我很同情,這個仇我來為你報,但有一個條件,你必須嫁給我。

此時的施劍翹很傻很天真,為了報仇,她一絲猶豫沒有便以身相許了。

然而,當她為施靖公生了兩個兒子後,她才清晰地認識到自己被偽君子騙了。

憤怒之下,施劍翹帶著兩歲和七歲的兩個兒子,離家出走,從此走上了獨自復仇的傳奇之路。

施劍翹這個名字正是從這個時候才有的,它來源於兩句詩——

“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

天津尋仇,三槍擊斃孫傳芳,喋血居士林。

1926年,孫傳芳在九江與北伐軍作戰,全線潰敗。同年11月,孫傳芳投靠奉系張作霖。1927年在龍潭戰役中,再次被白崇禧打得大敗。1928年,孫傳芳追隨奉張退至東北。張作霖死後,孫傳芳覺得自己這個老傢伙寄人籬下有風險,從東北出走,先居大連,1931年後隱居天津租界當寓公。

這些年孫傳芳在各地輾轉,施劍翹則在苦苦追尋他的下落。

到了1935年,施劍翹終於準確地探聽到了孫傳芳的下落。

然而在茫茫大天津,施劍翹連孫傳芳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復仇談何容易。

這時候的施劍翹一身的孤膽英氣,類似做腳趾拉伸手術,放大小腳,以便健步如飛的橋段前段時間還出現在姜文電影《邪不壓正》中。

施劍翹追蹤孫傳芳下落的軼事很有些踏破鐵鞋,宿命難逃的味道。

據說,施劍翹是在買小鏡子時,得知了孫傳芳的模樣。那時,天津有些商販賣小鏡子,有貼名人照片的做法,施劍翹偶然買到這樣一個小鏡子後,日日端詳,牢牢記下了孫傳芳的模樣。

之後,施劍翹又因一個巧合得知了孫傳芳的車牌號。據說,施劍翹曾偶遇過剛看完電影的孫傳芳,但因為街上行人龐雜,動手有困難,一猶豫,讓孫傳芳坐車走掉了。

1935年農曆九月十七日,是施從濱慘死十週年的忌日。

這一天,施劍翹到廟裡祭奠父親。想到十年大仇未報,施劍翹內心悲痛不已,當下不禁失聲痛哭。

廟裡的和尚上來勸慰她:“女施主既是如此悲傷,不若脫離塵世苦海,皈依我佛。”

施劍翹泣聲說:“師父,如今我還有深仇大恨未報,如何脫離塵世?”

和尚嘆說:“不然,只要女施主肯放下塵世恩怨,佛門永遠施敞開的。你看,如今靳雲鵬、孫傳芳這樣的人都皈依了佛門。”

這天機洩露的讓人脊背發涼。

如此,施劍翹終於知道,如今的孫傳芳已是居士林的副林長,法號智圓,每週三、週六必到居士林聽經。

面對十年未報的血海深仇,施劍翹沒有選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35年11月13日,秋風蕭瑟,陰雨連綿,決心在這一天手刃仇人的施劍翹內心十分失落,她以為孫傳芳遇到這樣的天氣也許不會再來了。

但虔誠的孫傳芳最終還是來了。

只是虔誠在這一天沒能給他帶來好運,而是為他帶來了施劍翹的三聲槍響。

頗有女俠範的是,三槍復仇後,施劍翹立即起身大聲喊道:“我叫施劍翹,今日為父報仇,絕不傷及無辜!”

說完,便散出一份《告國人書》——“一、今天施劍翹打死孫傳芳,是為先父施從濱報仇;二、詳細情形請看我的《告國人書》;三、大仇已報,我即向法院自首;四、血濺佛堂,驚駭各位,謹以至誠向居士林及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施劍翹復仇在當時引起了輿論的巨大紛爭,但女俠最終獲得了特赦,並從此走向了一條光明之路。新中國成立後,施劍翹曾擔任蘇州市人民代表和市婦聯副主席,後應周恩來總理邀請去了北京,擔任全國婦聯領導職務,1978年8月27日,在北京病逝。


黑句本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其實,也可以說:巾幗報仇,十年不晚。稍不同的是,女子報仇,比男人報仇更艱難,更不容易下手,當然,也更不容易成功。民國奇女子施劍翹,以纖弱之身,十年磨一劍,最後終於血刃仇人——民國大軍閥孫傳芳,終於報仇雪恨,堪稱民國第一女刺客。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宛如空谷幽蘭,安徽桐城人,生於濟南,畢業於天津師範學校,其父施從濱,在奉系軍閥張宗昌手下任第二軍軍長。

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原大地軍閥林立,戰亂紛紛,軍閥們為爭奪地盤,你死我活,混戰不休。1925年秋,直係軍閥孫傳芳為了爭奪江浙蘇皖等地的控制權,起兵十數萬,對蘇皖等地區奉系軍閥的勢力進行窮追猛打。施劍翹的父親施從濱時任山東軍備幫辦兼奉系第二軍軍長,在孫傳芳大力驅逐奉系軍閥的過程中,施從濱受張作霖、張宗昌之命,從濟南南下安徽,抵抗孫傳芳的進攻。

經過一番苦戰之後,施從濱所部在安徽蚌埠固鎮縣被孫傳芳部包圍,施從濱乘鐵甲車撤退,撤退不及,被孫傳芳俘虜。按說,兩軍交戰,不殺俘虜,這是戰鬥中的基本規矩和戰鬥雙方的共識,但孫傳芳暴虐成性,要以殺人的手段震懾其他反抗他的人,於是,就在安徽蚌埠車站,將施從濱殘忍殺害,並將他的頭顱懸掛在車站的門廳上,旁邊一行紅字 “新任安徽督辦施從濱之頭”,慘不忍睹。

父親被害這一年,施劍翹20歲,他在家中聽說父親被俘,慘遭殺害,感覺天都塌了下來,傷心欲絕,在悲痛中寫下“被俘犧牲無公理,曝屍懸首滅人倫,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從此,施劍翹立志報仇,再無他念。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要殺一個大軍閥,旁人看來本身就是個笑話,但被仇恨填滿了身心的施劍翹卻一刻也沒動搖過、放棄過。為了殺孫傳芳,他先求他的堂兄施中誠幫忙,施中誠在張宗昌手下任團長,後又任煙臺警備司令,施中誠雖然口頭答應,但從沒真正有過幫助堂妹實施過復仇行動,她知道求兄無望,一封信與施中誠斷絕了兄妹關係。

後來,她指望上了丈夫施靖公。據施劍翹的孫女說,他爺爺施靖公,是施中誠軍校的同學,在閻錫山手下任參謀,因為出差借住在施劍翹家裡,施靖公以前一直喜歡施劍翹,但從沒機會表達。一天,是施從濱的忌日,施劍翹大仇未報,遂在院子裡大哭。施靖公就說,其實我挺想幫你報仇,但我不是你的家人,不方便,你要是嫁給我,我可以幫你報仇。

為了報仇,施劍翹嫁給了施靖公,後來還有了孩子。但結婚多年後,施靖公卻把報仇一事拋到了九霄雲外,不再提及此事,施劍翹一氣之下,帶著孩子回到了天津孃家。這一年,已經是1935年,離父親被殺已經10年。10年大仇未報,施劍翹依然痛苦不安,她曾有詩道“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且把自己的名字“施谷蘭”改為“施劍翹”,表達報仇的決心,又把自己的小腳放開,開始練習射擊。

1935年秋,施劍翹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大仇人孫傳芳因為兵敗而寓居天津,便開始打聽孫傳芳的外貌,住處,生活習慣,把仇人目前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11月13日上午,就在孫傳芳按照平時的習慣到天津居士林佛堂聽經禮佛時,施劍翹朝這個殺父仇人連射了三槍,孫傳芳當場斃命。

一個弱女子,竟然親手殺了民國大軍閥,為自己的父親報了仇。當天下午,《新天津報》即以:“施從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為題,報道了這起特大新聞。


帝國的臉譜


施劍翹確實是個奇女子,讓人非常欽佩。

(施劍翹)

施劍翹的父親名叫施從濱,是張宗昌手下大將。奉浙戰爭期間,施從濱兵敗,被孫傳芳俘虜。孫傳芳抓了施從濱這個大將之後,完全不顧周圍人的勸阻,直接將其斬首示眾,並且暴屍三日。


孫傳芳的這個操作就不厚道了,你要是真的想殺,直接槍斃不就得了,砍頭還暴屍三日,明顯帶有侮辱性質了。

當時施劍翹才19歲,聽說父親的死訊,悲憤異常。她發誓一定要報仇,一定要弄死孫傳芳。

作為一個小姑娘,報仇沒這麼容易。一開始,施劍翹寄希望於自己的兄弟。

施劍翹找到了張宗昌,希望能提拔一下自己的哥哥施中誠。張宗昌答應了她,但是沒想到,施中誠越混越好,升遷到煙臺警備司令的位置。這時候,他已經不想報仇了。

施劍翹見哥哥貪慕權位,忘記大仇,於是與施中誠斷絕了兄妹關係。


既然自己的兄弟幫不上忙,那就找個能幫忙的丈夫吧。

1928年,施劍翹和閻錫山部下的諜報股長施靖公結婚了。施劍翹的結婚條件,就是丈夫可以為自己報仇。施靖公雖然答應了,但是並沒有放在心上。

1935年,施劍翹已經生下了兩個兒子,她再次要求施靖公兌現諾言,卻遭到了拒絕。

又被騙了,施劍翹立刻帶著兩個兒子離開了。


看來,靠別人是不行的,必須自己動手。

1935年的孫傳芳已經兵敗,躲在了天津租界,深居簡出,很難找到。

施劍翹於是來到了天津,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尋找孫傳芳的下落。巧合的是,施劍翹有一次從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偶然聽說孫傳芳的女兒也在這所幼兒園。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孫傳芳)

施劍翹於是藉此機會找到了孫傳芳的住處,開始自己的刺殺計劃。她發現,孫傳芳的住處防衛森嚴,無法動手。但是,孫傳芳每週的週三和週六都回去居士林聽經。

這是個絕好的機會,施劍翹立刻擬定了計劃,印製了《告國人書》和遺囑,決定在11月13日替父報仇。

沒想到,這一天忽然下起了大雨。

施劍翹覺得這樣的天氣,孫傳芳應該不會去聽經了,於是就什麼也沒帶,去居士林看看情況了。到了之後,果然發現孫傳芳的位置是空著的。

但是,正當施劍翹準備回去的,孫傳芳卻進來了!

施劍翹大喜,立刻回家取了手槍,再次回到了居士林。她在孫傳芳的旁邊坐了一會兒之後,悄無聲息的站起來,掏出手槍衝著孫傳芳的後腦勺就是一槍。毫無察覺的孫傳芳應聲倒下,施劍翹不放心,又補了兩槍。

之後,施劍翹把自己準備好的材料撒向了混亂的人群,大聲說明的自己的目的,決定自首。

不久,施劍翹就被警察帶走了。

刺殺事件立刻轟動全國,無數人開始聲援施劍翹。在一大批政府要員的奔走下,施劍翹先是被判處10年徒刑,後來又改判為7年。

(在獄中的施劍翹)

但是,第二年,施劍翹就被特赦了。


施劍翹晚年一心向佛,一直到1979年8月因病去世,享年73歲。


七追風


話說,1925年秋,奉系軍閥張宗昌與直係軍閥孫傳芳為爭奪安徽、江蘇地盤,雙方互相鬥法、大打出手,打得天昏地黑,難解難分。

孫傳芳自任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率軍北上,直取山東。

張宗昌見勢不好,讓手下的前敵總指揮、奉系第二軍軍長施從濱往攻安徽,許諾任其為安徽督辦。

施從濱領兵南下,長驅直入,直殺至皖北。

孫傳芳愛材,連發三封電報策反施從濱。

施從濱均置之不理,反而越戰越勇。

孫傳芳惱羞成怒,派遣麾下謝鴻勳部在固鎮阻擊施從濱。

施從濱軍不敵,其本人被擒。

孫傳芳為洩私憤,命人割下施從濱的腦袋,掛在蚌埠車站示眾。

本來,兩軍交鋒,必有傷亡。施從濱如果是在戰場上陣亡,施家人自然無話可說。但孫傳芳殺俘,實在太過了。

而且,殺俘就算了,還割下人家的腦袋,讓人家屍首分離。

屍首分離就算了,還要懸首暴屍三天三夜,強橫不許施家人收屍。

這,就埋下了仇恨。

施谷蘭是施從濱長女,年20歲,聞此噩耗,大罵孫傳芳不是人,寫詩明志,雲:

戰地驚鴻傳噩耗,閨中疑假復疑真。

背娘偷問歸來使,懇叔潛移劫後身。

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情。

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

但施谷蘭當時是一個生長在閨閣中的大家閨秀,裹著小足,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入,報仇這種事,只能寄希望於家中的男丁。

施谷蘭的弟弟尚不足十歲,還擔當不起復仇重任。

施谷蘭把報仇之事託負到堂兄施中誠肩上。

施中誠有理由、有資格替堂妹完成心願。

原先,他依仗叔叔施從濱的關係靠上了張宗昌,又因施從濱為張宗昌作戰捐軀,所以擔任上了煙臺警備司令這一要職。

話說回來,孫傳芳殺施從濱的行為雖然殘暴,但其在治理東南五省期間,軍紀嚴明,與同期軍閥相較,境內粗安,很得一幫人擁護。

施中誠感覺到要除掉孫傳芳難度很大,不但沒有應承報仇的責任,反而勸解堂妹打消復仇念頭。

施谷蘭是一節烈奇女子,馬上視堂兄為陌路人,毅然斷絕兄妹關係。

1928年,在施從濱遇害三週年忌日上,施谷蘭的啼哭驚動了前來借宿的同鄉人施靖公。

施靖公時任山西軍閥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為施中誠的軍校同學。其驚讚施谷蘭為世間罕有的奇女子,表示一意承擔報仇雪恨的大事。

施谷蘭的確是世間罕有的奇女子,聽了施靖公的話,又驚又喜,也不管兩人同姓,以身相許,屈身相嫁,遷居太原。

但是,施靖公的豪言壯語,只是一時義憤所激,回到太原後,為了自己的仕途命運,把報仇之事置之腦後。

到了1935年,施靖公已經被提拔為旅長,卻隻字不提報仇。

施谷蘭忍無可忍,與之一刀兩斷,帶著兩個兒子返回了孃家。

受了男人的騙,吃了大虧,施谷蘭痛定思痛,決定親自行動,“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她把自己的名字“施谷蘭”改名為“施劍翹”。

兩個兒子的名字也分別改為“僉刃”和“羽堯”——即“劍翹”是也。

從此,施谷蘭變成了施劍翹,弱女立志要變成俠女。

施劍翹忍著奇痛,通過手術放開了裹著的雙足;同時,通過父親故人的關係,購買進了手槍,苦練槍法,暗中打聽孫傳芳的行蹤。

孫傳芳此時已經失勢,攜家眷遷居天津。

還有,受1932年張宗昌在津浦鐵路濟南站被人刺殺的警示,孫傳芳感覺自己前半生殺業太重,在天津籌資開了佛教居士林,皈依了佛門。

既然是這樣,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施劍翹潛往天津,化名“萱蕙”,加入了居士林。

在摸清了孫傳芳每逢週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的習慣後,施劍翹大量印製出了《告國人書》和遺囑,將11月13日(星期三)定為替父報仇的日子。

1935年11月13日,孫傳芳如期到居士林聽經。

謀劃已久、等候多時的施劍翹驟然出手,用勃朗寧手槍對著孫傳芳的腦袋連開三槍,血濺當場。

大仇得報,施劍翹長舒了一口氣,將印製出來的《告國人書》拋撒散佈,從容投案自首。

施劍翹的《告國人書》正面印有詩二首,其一雲:

父仇未敢片時忘,更痛萱堂兩鬢霜。

縱怕重傷慈母意,時機不許再延長。

另一雲:

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遷。

常到林中非拜佛,劍翹求死不求仙。

也就是說,施劍翹是抱定了求死之心來替父報仇的了。

在法庭上,施劍翹侃侃而談,說:“父親如果戰死在兩軍陣前,我不能拿孫傳芳做仇人。他殘殺俘虜,死後懸頭,我才與他不共戴天。”

天津地方法院一審酌情判決,為有期徒刑十年。後又將刑期減七年。再經社會各界以及老馮玉祥、李烈鈞、于右任等出面救援,1936年底,入獄僅約一年的施劍翹即獲得了自由。

不過,施劍翹的傳奇並未結束。

1937年,日寇全面入侵,施劍翹擔任湖南抗敵後援總會慰勞組主任。

1942年,施劍翹發起捐獻飛機的倡議,被選為獻機委員會指導長,募得3架飛機的資金。

蔣夫人耳聞施劍翹“女中豪傑”大名,通過馮玉祥在重慶約見施劍翹,熱情邀她到全國婦女慰勞總會工作。但施劍翹婉言謝絕。

抗日戰爭結束,施劍翹在蘇州的安徽同鄉會館創辦私立從雲小學,自任校長,馮玉祥任校董事長,陶行知先生任顧問,田漢幫譜寫了校歌。

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但其他地區的解放戰爭仍在進行,施劍翹送兩個兒子僉刃、羽堯參加解放軍。

1979年,施劍翹病逝,臨終前對小兒子施羽堯說:“娘老了,但還有一個心願,如果健康許可,願為祖國統一盡一份力量,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覃仕勇說史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句話對於熱血男兒尚且倍感艱難,何況是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女子。但在民國時期,就有一位紅塵女子,以其超常的忍耐和勇氣,靜候時機,終於在父親的10週年忌日時刻,手刃兇手孫傳芳,一雪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這個奇女子就是被人稱作“民國第一女刺客”的施劍翹。

(施劍翹劇照)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1906年出生於安徽桐城。受封建餘毒影響,小時候的施谷蘭還纏過小腳。但這些封建禮教,能纏住她的腳,卻不能纏住她的心。幼時的施谷蘭,便不屑於“三從四德”,有著強烈的反叛精神。稍長後,施谷蘭在父親的培養下識文斷字,熟讀經史,尤其喜歡文學。

18歲時,施谷蘭畢業於天津師範學校。

1925年,剛從學校畢業的施谷蘭,正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這時候,一個驚天噩耗傳來,父親施從濱被直系大軍閥孫傳芳殺害了。

原來,就在這年的10月,第三次直奉戰爭爆發,時任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孫傳芳,為爭奪江蘇和安徽的地盤,率部北上進犯奉軍。張作霖著令張宗昌迎戰孫傳芳。此時的施從濱,正是張宗昌的第二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在戰前,張宗昌曾許諾施從濱,一旦打退孫傳芳,就讓他上任安徽督辦。

在膠著的蚌埠地區戰事中,施從濱兵敗安徽固鎮遭俘。孫傳芳用細鐵絲將他捆綁後,梟首示眾。還把其腦袋掛在蚌埠車站的電線杆上,任由鳥雀啄食。同時,還命人懸掛一張白布,上書“新任安徽督辦施從濱之頭”。施從濱餘下的軀幹,則被棄置荒野,曝屍數日。

聽聞噩耗的施谷蘭痛不欲生,雖然從小和父親聚少離多,但父女感情極好。此時的施谷蘭唯有一個心願,誓死為父報仇。

施谷蘭也明白,要報此血海深仇,單靠她這個弱女子難如登天。於是她迅速和堂兄施中誠取得聯繫,希望他協助自己報仇雪恨。

施中誠雖是施從濱的侄兒,但因其早年喪父後,投奔到施從濱家裡,後來從北洋陸軍行營將弁學堂畢業後,在施從濱部擔任排長,因此兩人的關係情同父子。

(張宗昌舊照)

施從濱去世後,施谷蘭母女倆找到張宗昌,希望他對堂兄施中誠多加提攜。3年後,施中誠果然升任團長。

但施中誠卻對復仇之事絕口不提,反而勸說施谷蘭放棄這個“荒唐”的想法。因為在他看來,雖然孫傳芳已江河日下,但畢竟樹大根深,找他報仇無異於以卵擊石。

失望的施谷蘭,憤而和堂兄斷絕了關係,她要另尋復仇機會。

正在此時,一個人闖進了施谷蘭的生活。此人名叫施靖公,是施谷蘭的同鄉,時任閻錫山的諜報股長。他希望施谷蘭嫁給他,並承諾為她報仇。施谷蘭答應了同鄉的要求,和他一起生活了7年。

後來,施靖公已升任旅長,但報仇之事始終沒有進展。施谷蘭不得不一再舊事重提。不耐煩的施靖公,一口回絕了她的要求。無奈之下,施谷蘭只好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離開了施靖公,返回天津孃家居住。

至此,施谷蘭明白了,報仇一事不能指望他人,只能自己親自動手。

於是,這位裹腳女人毅然動手術恢復了雙足,託人買來槍支,日夜苦練槍法。

同時,為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她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施劍翹,意為“翹首望明月,拔劍問青天”。

隨即,施劍翹開始四處打探孫傳芳的行蹤。原來,孫傳芳兵敗後,就住在天津租界裡。這一發現讓施劍翹激動不已。當施劍翹得知孫傳芳每逢週末都要去劇院看戲的消息時,每個週末,她都會去劇院門口蹲守。

但施劍翹一直沒能等到好的下手機會,直到真正的機會來臨。

(孫傳芳舊照)

1935年11月13日,正是孫傳芳固定到居士林聽經的日子。施劍翹懷揣手槍,口袋裡藏著事前印好的《告國人書》,在一位女居士的幫助下,化名“董慧”,潛入了居士林,靜待孫傳芳的到來。

下午3時,屬於孫傳芳的座位被人搽拭乾淨,並放上了一本經書。施劍翹意識到,孫傳芳馬上就要來了。於是,她藉故“身後的爐子太燙”,悄悄地把位置往前挪,來到了孫傳芳的座位旁邊。

當孫傳芳坐定聽經後,施劍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掏出了早已拉開保險的手槍,將10年的憤恨化作了3顆仇恨的子彈,逐一射向了孫傳芳的後腦,太陽穴,胸部。

十年的血仇一朝得報,施劍翹癱坐在了孫傳芳的屍體旁。門外孫傳芳的下人迅速衝了進來,端槍瞄準了眾居士。迴歸神來的施劍翹從懷中抓出傳單,扔向空中並大聲疾呼:“我是施劍翹,為父報仇,一人做事一人當,不要為難居士們。”隨後,施劍翹被聞訊趕來的警察帶走。

孫傳芳被刺之事,在全國引發軒然大波。施劍翹的身世和故事,也激發了全國人民的同情心。眾多頭面人物也都紛紛出面求情,希望政府特赦施劍翹。

在入獄將近一年後,1936年10月14日,施劍翹被特赦,重獲了自由。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


張生全精彩歷史


“為人不識施劍翹,便稱英雄也可笑”,民國第一女刺客施劍翹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1935年11月13日下午,天津,大雨滂沱,而城南佛教寺院居士林的佛堂裡香菸繚繞,男女居士正在正襟危坐、參禪聽經,突然傳出三聲響亮的槍聲,一個老人在座位上像一截枯樹一樣的倒了下去。

開槍的是一位女居士,她大喊道“各位朋友不要怕,孫傳芳是我打死的,我是為父親報仇,一人作事一人當,不會連累大家”,說著將準備好的傳單和父親的照片發給現場驚恐萬狀的男女居士。

第二天,滬寧各大報社紛紛發出“號外”,原北洋軍閥、前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被女刺客施劍翹三槍斃命,一時間,舉國轟動,人們紛紛打聽:施劍翹是何許人也?她與孫傳芳究竟有什麼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施從濱

1

施劍翹原名施古蘭,安徽桐城人,她的生父施從雲是同盟會會員,1921年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發動灤州起義,王金銘任都督,施從云為總司令,馮玉祥為參謀總長,白雅雨任參謀長,起義遭到清政府鎮壓,最終失敗,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等人犧牲,馮玉祥則被袁世凱拘禁於海陽。

施從濱婚後一直沒有生育,施古蘭自幼就過繼給大伯施從濱,作為家中老大施從濱15歲就加入北洋部隊,後投入袁世凱的北洋新軍,歷任哨長、副教習、差官、副哨官、新軍幫帶等職,宣統元年授予陸軍少將加中將銜,後來成為山東督辦張宗昌的得力愛將,出任陸軍一師師長,弟弟施從雲去世後,施從濱擔任張宗昌的第二軍軍長。

1925年奉浙戰爭爆發,施從濱奉張作霖命令南下迎擊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雙方在皖北固鎮展開進攻,施從濱已經年近70了,但在戰場廝殺幾十年,面對孫傳芳毫不畏懼,何況張宗昌還派一支白俄軍隊進行支援。

孫傳芳多次招降施從濱都被他罵回,便設下埋伏,一舉擊敗施從濱並將他俘虜,孫傳芳對施從濱說,我不殺你,你走吧,但施從濱沒走出多遠,孫傳芳突然反悔,下令將施從濱在蚌埠車站南側斬首,並將屍體高高懸掛,暴屍三日。

施古蘭

2

死訊傳來,20歲的施古蘭悲憤不已,按理說,戰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出身將門的施古蘭早已經看慣了戰場上的生生死死,但是,讓她憤恨的是孫傳芳不但出爾反爾殺害俘虜,竟將施從濱梟首示眾,這種慘無人道的手段是對施家的極大侮辱。

施古蘭發誓報仇雪恨,並作詩一首,以明心志:

戰地驚鴻傳噩耗,閨中疑假復疑真。

背娘偷問歸來使,懇叔潛移劫後身。

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倫。

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

但知易行難,一個柔弱女子想要殺死孫傳芳這樣級別的大軍閥,簡直難如登天,施古蘭將希望寄託在堂兄施中誠身上,施中誠是她二叔施從禮的兒子,自幼喪父,由伯父施從濱夫婦從小培養成人,並送他入保定軍官學校讀書,畢業後在伯父部下見習,在伯父的暗中相助下,施中誠升遷很快,施從濱去世那年他已經升為團長,三年後升任煙臺警備司令,如果施中誠能從中協助,刺殺孫傳芳還是大有希望,但深受伯父恩惠的施中誠更加看重的是錦繡前程和榮華富貴,對報仇雪恨不感興趣,施古蘭大感失望,一封長信從此與施中誠斷絕兄妹關係。

3

眼看報仇無望,機緣巧合之下,施古蘭認識了堂兄保定軍校的同學、時任閻錫山晉綏軍諜報股長的施靖公,得知施古蘭的遭遇後,施靖公拍案而起,大罵孫傳芳,發誓幫施古蘭報仇雪恨,他的態度立即博得施古蘭的好感,最終以身相許,條件是代施家報不共戴天之仇,婚後二人育有二子,施靖公也於1935年提拔為旅長,但婚前商定的報仇之事卻被他一拖再拖,施古蘭最後一次要求施靖公為父報仇被拒後,便與他一刀兩斷,帶著兩個孩子毅然決然棄家出走。

十年時光如流水,心血空付,大仇未報,壯志未酬,施古蘭最終發現靠人不如靠己,作詩一首:

一再犧牲為父仇,年年不報使人愁。

痴心願望求人助,結果仍須自出頭。

遂將名字改為施劍翹,兩個兒子的名字由“大利、二利”改為“僉刃、羽堯”,合起來便是“劍翹”二字。

1935年,弟弟施則凡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帶回一把日本軍刀,準備刺殺孫傳芳,被施劍翹制止,弟弟是家裡的頂樑柱,決不能把他牽扯進來。

施劍翹忍著劇痛到醫院用手術放開了裹著的雙腳,一邊忍痛學習常人走路一邊苦練槍法,四處尋訪孫傳芳的下落。

孫傳芳

4

孫傳芳斬殺施從濱,擊敗奉系軍閥後聘請岡村寧次為軍事顧問,兵力達到20萬人,盛極一時,1926年,國民政府北伐開始,次年與孫傳芳南京一戰,孫幾乎全軍覆沒,不久便宣佈下野。

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舉家搬至天津隱居,不甘寂寞的孫傳芳引起了蔣介石的反感,列為重點監控對象,土肥原賢二、岡村寧次頻頻向孫傳芳伸出橄欖枝,考慮到自己的處境,孫傳芳遲遲不敢接招,閉門謝客,深居簡出。

心煩意亂的孫傳芳聽從好友、原皖系國務總理靳雲鵬的勸說皈依佛門,二人出資將天津東南城角草廠庵的清修禪院修葺一新,改名為天津佛教居士林,靳雲鵬任林長,孫傳芳任副林長,邀請居士們定期到此聽富明法師講經說法,由於二人巨大的號召力,居士林居士一度多達三千餘人。

皈依佛門的孫傳芳法名“智園”,經常到居士林參禪禮佛。

5

施劍翹得知孫傳芳行蹤後,立即趕赴天津,1935年中秋,施劍翹從法租界大光明電影院門口認出了孫傳芳牌號為1093的轎車,第一次見到了殺父仇人、趾高氣揚的孫傳芳,由於人多,只能眼睜睜看著孫傳芳絕塵而去,她多次到孫宅勘察,發現戒備森嚴,無從下手,計劃混入孫宅當傭人也未能如願。

正在一籌莫展之時,在為父親舉行的紀念法會上,結識了受邀主持法會的富明法師,從他口中得知孫傳芳已是居士林居士的消息,於是便化名“董慧”,由人介紹加入居士林,摸清了孫傳芳的行蹤後,決定於11月13日(週三)動手行刺。

行刺前,抱著必死之心的施劍翹託人將母親送到南京,又將兩個孩子託付給妹妹施韌蘭照顧。提前印製了《告國人書》和身著將校制服的養父施從濱照片。

1935年11月13日,講經日,這一天寒風裹著冷雨,妻子勸他不要外出,但孫傳芳執意冒雨到居士林,禮佛之時,男女分坐,男居士行列之首座是靳雲鵬,他今日未到,女居士行列之首座是孫傳芳,富明法師正中座上,梵鈴響起,孫傳芳在蒲團上屏聲靜氣。

因為下雨,今日的居士少了許多,施劍翹著青色大衣,青色長裙,本來距孫傳芳較遠,她藉口爐火太熱便移坐到前面,見孫傳芳閉目盤坐吟誦佛經,施劍翹取出勃朗寧手槍,打開保險,對準孫傳芳腦袋和腰部扣動扳機,三聲槍響,孫傳芳腦漿迸裂,鮮血四濺,當場倒地,施劍翹一邊高喊,穩住大家,一邊將準備好的傳單和照片散發給眾人。

施劍翹使用居士林電話告知家人喜訊,並找到知客僧東海和尚,讓他通知警察,自己決意自首。孫傳芳隨從見孫已經氣絕,施劍翹持槍站立,不敢造次,隨後,警察將施劍翹帶走。

富明法師身披法衣對孫傳芳遺體作“送往生”儀式,並借來兩床棉被包裹屍體,用汽車送回家中。

下午六時,《新天津報》出號外,《居士林內昨日駭人慘案:施從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各大報紙紛紛跟進,舉國震驚。

施劍翹

6

案件移至天津地方法院檢察處,施劍翹供認不諱,陳述殺人動機和經過,辦案人員無不為他的勇氣和毅力所折服。

孫、施兩家各聘律師展開庭上辯論,達數月之久,各大報紙持續跟進,爭相報道,稱讚施劍翹是“女中豪傑”“巾幗英雄”,各婦女團體紛紛請求政府特赦。報紙更是諷刺孫傳芳屠殺青年,製造炮灰,席捲民脂民膏當寓公,妄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受各方壓力,最終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十年,經申訴,二審改為七年。

此案受到馮玉祥關注,馮當年曾與施劍翹生父施從雲並肩戰鬥,他聯合李烈鈞、張繼等國民黨大佬展開營救,經過多方努力,入獄不到一年的施劍翹於1936年10月14日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宣佈特赦。

據傳,蔣介石對孫傳芳當年勾結日本人策動北平駐軍叛變一事耿耿於懷,後因孫深居簡出,暫停漢奸活動才讓他苟活幾年,施劍翹刺殺孫傳芳正中蔣的下懷,樂得賣馮玉祥一個人情,便下了特赦令。

7

出獄後施劍翹立即奔赴抗日前線,擔任湖南抗敵後援總會慰勞組主任,籌措軍費,興辦學校,發起捐獻飛機倡議,最終募得3架飛機資金,為抗日立下功勞,後來送兩個兒子參加解放軍。

解放後,她移居北京,皈依佛門,一直在碧雲寺修行,後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79年病逝,臨終前留下遺言,期盼祖國早日統一。


寫到此,不由想起隱忍22年的張某某為母報仇案,何其相似!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天天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她曾是深居閨閣的千金大小姐,卻因刺殺北洋軍閥孫傳芳為父報仇而名揚天下,她曾受到宋美齡的拉攏,也曾與周恩來夫婦有過真誠接觸,她就是民國第一女刺客施劍翹。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今有施劍翹為父從軍,從“為人不識施劍翹,便稱英雄也可笑”我們足可窺探出民國第一俠女施劍翹的傳奇故事!

父親被害,裹小腳的施劍翹誓報仇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是施從濱的長女。說到施從濱,在被害前是山東督辦張宗昌的部下,山東省軍務幫辦兼山東第一軍軍長。當時已是年過花甲的施從濱,想要解甲歸田,頤養天年。但因深得張宗昌器重,遲遲未得應允。

1925年,施從濱和孫傳芳在安徽省蚌埠地區開戰,開戰前孫傳芳曾三次發電報要他倒戈內應,但為人正直、性格倔強的施從濱寧可戰死,也不願賣主叛變。這場戰鬥以施從濱一方失敗而結束,施從濱也被活捉。孫傳芳為報私仇,不顧部下的反對,竟違反“軍閥混戰中不殺俘虜”的規則,不但將施從濱斬首示眾,更將其頭顱吊於蚌埠火車站前。暴屍三天三夜之後,當地紅十會以有礙衛生為由,才草草收殮其屍首。

這個時候的施劍翹才剛剛20歲,尚待字閨中。但是她自小聰慧倔強,剛烈堅韌,深得父親寵愛。由於父親長期在外征戰,母親體弱多病,13歲她便開始當家。自小當家的經歷讓施谷蘭比一般女孩子更早熟和剛強,她在家裡很有威信。得知父親被害的噩耗,所有的重壓都有壓到了這位千金小姐身上,面對血海深仇,看著病榻上的母親,看著年幼的弟弟,這一切都燃起了她心中的復仇火焰。至此也開始了她一步步的復仇計劃。

為報仇,施劍翹曾寄希望於兩個男人

在姜文的《邪不壓正》裡,相信很多人對劇中的女主角關巧紅有很深的印象,一個既心懷深仇大恨的裁縫,又是男主靈魂伴侶和人生導師的女子。

關巧紅有自己的故事:她的父親是個軍人,被一個軍閥砍了腦袋。她找親人幫她出頭,無人敢去,有男人聲稱替她報仇,她嫁給了他,生了兩個孩子之後,那男人反悔了,希望她打消報仇的念頭,她回了對方一個字——滾。然後她決定自己動手。她在北平開了家裁縫店,往來無白丁的那種,希望有一天仇家會登門……

看到這我們就該想到施劍翹,其實在施劍翹最開始的復仇計劃中,她是希望有男人來幫自己報酬的,畢竟自己只是一個裹小腳的女人,她曾寄希望於兩個男人,但卻都讓她失望了。

施劍翹寄希望的第一個男人是自己的堂兄施中誠。

施劍翹的這個堂兄幼年喪父,打小就跟著施從濱了,從軍官學校畢業後,得到施從濱的扶助,升遷很快,於是他理所當然地在施從濱遺像前宣誓報仇。為此,施劍翹和母親還找到了張宗昌,請求之一就是讓他給施中誠一個團長位子,以便報仇。但是施中誠在當上了煙臺警備司令後,就再也沒有提及報仇的事情。失望之餘,施劍翹就寫了封長信給這位堂兄,表明斷絕來往之意,從此多年沒有聯繫。

施劍翹寄希望的第二個男人是自己的丈夫施靖公。

就在施劍翹一心報仇遭遇失望的時候,出現了一位軍官。他就是能夠成為施劍翹丈夫的施靖公,施靖公時任山西軍閥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在去濟南出差時候,借住在施劍翹家中,結果就看上了這位千金大小姐,而施劍翹一心想著為父親報仇,想讓施靖公幫自己報仇,於是就同意與他結婚。

可以說,施劍翹與施靖公的結婚,前提是施靖公要幫著報仇,為此兩人還曾在施從濱遺像前立過誓。婚後,施劍翹隨夫回了太原,並生育了兩個兒子。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當施劍翹再與丈夫商議為報父仇時,他已經不那麼積極了。在1935年,施靖公被提升為旅長,而報仇之事卻一拖再拖。施劍翹在最後一次要求施靖公為父報仇遭到拒絕後,便與他一刀兩斷,自己獨自帶著兩個兒子回到了孃家。

也就是從這一年,施劍翹把自己的名字由施谷蘭改,同時也給兩個兒子也改了名。這之後的數十年裡,施劍翹再未與自己那曾經信誓旦旦的丈夫有過聯繫,即使是在施靖公去世後,相關遺物被郵寄到施劍翹處,她都原封不動地退回去了。在她心中,從她離去的那一刻起,她與這個人就再也沒有一點關係了,哀莫大於心死。

巾幗英雄槍殺仇人,終為父報仇

在兩次寄希望於別人身上都落空後,失望的施劍翹終於明白了,這件事情需要她自己去做。她放開裹了20多年的雙足,開始習練槍法。終於在1935年11月13日這天施劍翹等來了機會,這天下午2時,孫傳芳去天津佛教居士林進香,被等候在此的施劍翹碰個正著。仇人見面,施劍翹怒火中燒,用勃朗寧手槍連發三槍將孫傳芳打死,然後自首並散發《告國人書》。北洋軍閥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被殺,此消息一出,震驚全國。

當天晚上《新天津報》就發表了標題為“孫傳芳被刺死, 施小姐報父仇”的報道,一夜間各地記者蜂擁而至,爭相採訪,一個“女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傳奇讓施劍翹成為名動全國的“俠女”。

作為“人人得以誅之”的無良軍閥,孫傳芳之死竟然是人人叫好,而殺人者,一個為父報私仇的弱女子,卻被同情與支持,公眾將孝女、女俠、愛國主義者的光環投放在這個女殺手的身上,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地同意輕判施劍翹。更有多方團體,各界人士為其熱心奔走。

施劍翹自首入獄後,施家一直在設法營救,後來通過關係找到馮玉祥。馮玉祥與施劍翹的四叔施從雲在清末同時發動灤州起義,曾有袍澤之誼,於是馮玉祥聯合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李烈鈞、張繼等中央委員聯名上書國民政府,營救正在服刑的施劍翹。

1936年10月14日,林森向全國發表公告:“……論其殺人行為,固屬觸犯刑法,而一女子發於孝思,奮力不顧,其志可哀,其情尤可原。現據各學校、各民眾團體紛請特赦,所有該施劍翹原判徒刑,擬請依法免其執行等語,茲據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六十八條之規定,宣告原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之施劍翹,特予赦免,以示矜恤。”在獄中度過9個月又26天后,施劍翹重獲自由,那一年她整滿三十歲,一個曾經的千金小姐,一個裹腳的柔弱女子,用整整十年的光陰親手殺死了殺父仇人,也了斷了自己前半生的恩怨。

巾幗英雄,傳奇續寫

而她的傳奇也並沒有以刺殺事蹟而終結,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直到1979年去世,他的傳奇仍一直在持續著:有在抗戰期間捐寫獻飛機的故事,有籌建私立小學的故事,有因主動捐錢而迎來周恩來造訪的故事,有在父親遇難21週年忌日後皈依佛門的故事,有在

在新中國成立前送兩子參加解放軍的故事,有為兒子清白而致信毛主席的故事……

這位臨終遺言:“如果健康許可,願為祖國統一盡一份力量,宋美齡我見過,蔣經國我也見過,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1979年8月27日,施劍翹猝然去世,終年74歲,這位民國俠女,巾幗英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臨終遺言:“如果健康許可,願為祖國統一盡一份力量,宋美齡我見過,蔣經國我也見過,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我是盛說紛紜,聊聊歷史風雲人事,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多多交流!


盛說紛紜


有句話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民國時期傳奇女子施劍翹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十年後,她親手擊斃了殺父仇人孫傳芳。

施劍翹(1905~1979年)有怎樣的傳奇人生呢?我們把時間座標推到1925年,這一年施劍翹20歲,是一個軍人家庭中天真爛漫的少女。其父施從濱是奉系軍閥張宗昌手下第二軍軍長。然而就在這一年秋天,厄運降臨到了其父施從濱的頭上。

原來施從濱執行上級命令,率領奉軍阻擊直係軍閥孫傳芳的部隊,雙方在安徽蚌埠火車站火拼,結果施從濱戰敗被俘。

隨後孫傳芳不聽屬下的勸阻,執意殺降。自古有云“殺降不祥”。孫傳芳不聽這一套,把施從濱梟首後在車站鐘樓門前懸屍十日,最後施家託人好說歹說才把施從濱的屍首收斂葬回了老家。


▲施從濱

父親的慘死擊碎了一個如花似玉少女的美夢,施劍翹彷彿一夜之間成熟了許多,她想為父親報仇,可是一個20歲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孩又能做什麼呢?

施劍翹是長女,她有個小弟弟,當時才十幾歲。也就是說,兄妹二人要想為父親報仇簡直是痴人說夢。別說她是女孩,又是纏足的女孩。即便是20歲的小夥子又能怎樣呢?

當時殺父仇人孫傳芳如日中天,是五省聯軍的總司令。想殺這樣的人,說實話施劍翹根本就無法接近。

怎麼辦?難道就這樣放棄嗎?當然不是。施劍翹把報仇的希望寄託在堂兄施中誠身上。施中誠自幼喪父,是伯父施從濱一手把他拉扯大的。施劍翹找到父親的老上級張宗昌,懇求張宗昌提拔重用施中誠。以便堂兄能接近孫傳芳。

施中誠憑藉張宗昌的關係,經過3年時間升任了煙臺警備司令的職務,按說此時他有能力暗殺孫傳芳,可是此刻他貪戀權勢,害怕失去榮華富貴,把之前對施劍翹的承諾拋之腦後,不僅如此,他還勸施劍翹放棄替父報仇。施劍翹一怒之下和他斷絕了親情關係。




▲施劍翹

1928年,23歲的施劍翹結婚了,丈夫是堂兄施中誠的軍校同學施靖公。施靖公當時是山西閻錫山手下的一個諜報股長,他對施家的遭遇深表同情,主動說要替施劍翹報仇,施劍翹曾經發過誓,“不殺仇人不結婚”。既然施靖公承諾為自己報仇,於是就嫁給了他。

然而,結婚7年過去了,施靖公被提拔為旅長,手中有了報仇的資本,但是他和施中誠一樣,推翻了自己當初的承諾,斷然拒絕為施劍翹報仇。施劍翹傷心欲絕,帶著孩子離開了虛偽的丈夫,二人不久離婚。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來到了1935年秋。父親被害十週年的祭日到了,施劍翹早早上供燒了祭奠紙。在父親墓前,透過淚眼朦朧,她彷彿看到父親的音容笑貌,小時候承歡父親膝下,長大了被父親百般呵護。然而十年都沒手刃仇人,施劍翹心如刀絞。

這世上沒有人能幫你,十年來給施劍翹上了一堂人間冷暖課,求人不如求己,施劍翹終於明白了,報仇只能靠自己。

施劍翹開始了復仇計劃,她首先把兒女託付給母親,她報仇就是奔著有去無回的決心,把多年的儲蓄偷偷存在了母親名下。支票放到了母親枕頭底下。剩下的錢託關係從關外買了一把無聲手槍。



▲施劍翹影視形象

緊接著她通過醫院手術恢復了天足,一有時間就去野外練習槍法,曾經的嬌滴滴的少婦,儼然成了一個颯姿英爽的巾幗女英雄。復仇的烈火燃燒著施劍翹,她像一顆出膛的子彈,要撕破這黑暗的世道。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世上少了一個柔弱的女子,取而代之是一個女殺手。施劍翹完成了華麗的轉身。

接下來她要尋找仇人。孫傳芳當時什麼情況呢?原來孫傳芳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就隱居到了天津,這也是他和蔣介石死磕失敗造成的結果。

孫傳芳在天津加入了佛教,成了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隨後形成了生活規律,就是每個禮拜日去居士林講經說法,幾年如一日,風雨無阻。

施劍翹打聽清楚了這一切,於是在1935年11月來到了天津,經過跟蹤觀察。最後選擇了13日這天動手。當天她來到了居士林,一眼看到孫傳芳坐在前排,她以門口太冷為由,逐漸往前走接近了孫傳芳,到了他的身後,她果斷掏出無聲手槍,對著他的後腦勺就是一槍,然後胸口和後腰各補了一槍,施劍翹三槍結果了殺父仇人。




▲孫傳芳

隨後情況輿論大譁,她的行為受到了各方面的讚揚,“替父報仇、巾幗女英雄、當代呂四娘”等桂冠紛至沓來。迫於社會的壓力,當局撤銷了對施劍翹判處十年徒刑的裁定,關了一年後,時任中華民國政府主席的林森發佈特赦令,施劍翹被特赦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