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中國是不是功不可沒?

王超行俠仗義


秦始皇對統一中國可謂是千古功績,功不可沒。因為不只是領土上的統一,還有文化、度量衡等各方面促進中國生產力發展方面的統一,所以被盛讚為“千古一帝”(李贄《藏書·卷二目錄》);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記》);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自《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談秦始皇偉大功績,主要是看他統一六國後做了什麼事情,就一目瞭然了!

一、實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政策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就是把文字統一起來、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等等,總而言之,就是統一了文化。

文字統一,對一個國家、人們的溝通交流提供了方便。

貨幣統一和度量衡統一,方便了百姓的生活,提高了國家的財政管理效率。

這一政策對後世影響深遠,因為統一了文化,就可以使人們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這就使得後世中國大地無論怎麼分裂,最終都會趨向統一。

二、焚書坑儒(有待商榷),統一思想。

這個和前邊的文化統一一樣,方便了秦朝的統治管理。雖然歷史事實證明,秦朝依法治國不完全行得通(二世而亡)。

但為後來漢朝獨尊儒術提供了治國標本。漢朝的獨尊儒術,其實是外儒內法,儒法結合的。

當然,“焚書坑儒”這個結論有待商榷,因為很多歷史資料表明,秦始皇並未“焚書坑儒”。這是被冤枉的。

三、廢除分封制,首創郡縣制

秦朝之前的周朝採取的就是分封制,事實證明分封制不適合中國,因為人性原因,誰都想做老大,會導致分裂。周朝分為春秋戰國,其實本質上是分裂。

郡縣制屬於中央集權,這種做法對於維護中國統一完整功不可沒。

四、開疆拓土

現代中國的疆域雖然說繼承自民國、清朝。但其實,秦朝也是有著重大貢獻的。

秦朝統一六國後,不僅抵禦匈奴,奪取了河套地區,還征服嶺南地區、開發南疆、設立桂林郡,擴大了秦帝國的版圖。此後各朝各代,都是在秦朝開拓的疆域基礎上,繼續開疆拓土,才終於形成現代中國這樣地大物博的版圖。

五、修建長城和靈渠

長城在古代中國,為歷朝歷代抵禦外敵做出了重要貢獻。到了今天,成為旅遊景點。而靈渠從開鑿好後,直到今天仍然起到灌溉作用。可以說,這兩項工程,都是造福後世的。

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化,並完善了戶籍制度

六、土地私有鼓舞了農民

土地私有和戶籍制度,這兩項不用多說。土地私有制度是有利於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戶籍制度的完善,有利於國家的管理,為稅賦徵收提供了依據。

結論:

秦始皇最重要的貢獻是統一了文字文化。因為文化的統一,讓百姓有了更高的民族凝聚力,使中國一直以來都是統一多過分裂。更重要的是:要是秦朝沒有統一文字的話,說不定今天我們除了要學英語,可能還要學每個地方的方言文字!


莊亦得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確功不可沒,毫不誇張的說,沒有秦始皇就沒有今天的華夏。在那個年代,七國紛爭是多麼的殘酷, 為了統一中國,秦軍死了上百萬。二十四代的秦王和秦軍為之不懈努力。秦軍打下了今天的廣東、廣西,打下了今天的雲南、海南。 劉邦項羽率兩萬人破咸陽的時候,秦軍的百萬雄師並沒有出現在戰場,令鄰國聞風喪膽的秦軍哪裡去了?他們在守護中國的邊界,40萬的秦軍在守邊疆,60萬的秦軍在修長城守匈奴。秦始皇的部下,守護邊界的王翦曾經問秦始皇,現在兵力都撤到邊界,如果他日秦國有難,那我該不該班師回朝?秦始皇說不能。秦國可以滅,但是華夏族群不可以滅。


醉藍小花


戰國末年,秦王嬴政經過多年的征戰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但他得到的不止是空前巨大的版圖,還有多年戰亂滿目瘡痍的土地,流離失所嗷嗷待哺的百姓,和各國長期割據產生的巨大差異。為了消除地域之分維護秦朝統治,秦始皇以秦國制度作為藍本,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後世稱之為“車同軌、書同文”。

在秦始皇統一之前,各諸侯國的馬車大小不一樣,車道也有寬有窄,為了防止他國入侵,車道的走向也是不一樣的。統一之後車輛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很不方便,秦朝規定車輛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距離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稱之為“車同軌”。

書同文也是一樣,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統一,對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進行整理,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各地的文化交流方便多了。直到現在,中國各地方言千萬種,但寫出文字都是一樣的,這也正是漢字的神奇之處,是中國能夠多次分裂後統一的文化基礎。

當然秦始皇統一的不止是車同軌、書同文,還有法律、貨幣、度量衡等,消除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地域之分,即使後世多次出現亂世,但都說漢語,使用漢字,最後還是由一個強力的政權完成統一。而相反的是歐洲,從來沒有出現一個完全統一歐洲的帝國,民族、語言、宗教等各不相同,根本沒有統一的基礎。


鋒言瘋語說天下


從歷史教科書中,學生和大部分人們認為秦始皇是一位十惡不赦的暴君。大部分人瞭解的只是片面的知識,例如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在當時來說,秦始皇為了控制國家思想與文化。不僅燒燬除法家外的作品還把如家知識分子活埋了,可謂是專政殘暴的典範,而事實並非如此歷史上的焚書坑儒中,前者屬為真實。而後者則是人們的一場誤解。

秦始皇的功勞也非常的重大,例如統一了當時的文字貨幣。特別是統一了華夏民族。也夠造成了今天的中國版圖的最初形態,可你們知道秦始皇在戰國時期。“掃清六合席捲八方”天下無敵的秦軍去哪兒了呢?

由於統一完的華夏民族,由於地區的郡縣的勢力不同。於是,秦始皇派趙佗帥十萬大軍征服了今日的廣東廣西。由於嶺南是楚國的地盤,而楚國人民是當時反秦的主力軍,所以軍隊並沒有返回朝中,而是在當地駐紮下來。中國並沒有參加當時秦末戰亂。後來趙佗,並在當地建立了國都。併到了漢朝才歸順,這就是當時秦國的其中一個軍團。

秦始皇即使自己國都滅亡,也沒有讓華夏民族的板塊缺一少塊。



鄭大大很


不但是功不可沒,而且還功垂千古!


悟道182576225


功不可沒!


浪花狂


秦始皇於戰國後期統一中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促進中華民族大融合,當然是功不可沒,社會在前進,制度在變革,提除舊槽粕同時自然會有一些侷限性破壞,但歷史的車輪畢竟是向前的,功當然不可磨滅。


朙眸在心



金波550


如果沒統一,現在的中國或許就是現在的歐洲。孰好孰壞,自己想。


尤金


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