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前言:

中国男篮在往前30年的岁月里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从称霸亚洲到世界前八,男篮确实有过小辉煌的阶段,虽然与欧美强队依旧无法相比,但是放眼亚洲至少能稳戴王冠,不过这已经是中国男篮取得的极限。在小辉煌之后,中国男篮就开始经历各种困惑,包括发展方向的困惑、球员培养的困惑、教练选用的困惑。而在教练选用这方面,中国男篮一直都是两年一小变,四年一大变,从本土教练到外籍教练又到本土教练,从蒋兴权到宫鲁鸣、张斌、王非、郭士强、尤纳斯、哈里斯、邓华德……直至现在的李楠到杜峰,教练人选来来往往换了不少,甚至是从欧洲换到美洲,可教练的更换并没有给中国男篮带来突破,多年以来我们依旧是止步不前,那么换教练的意义为何?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2019男篮世界杯的溃败不是失误造成的偶然,而是实力不济使然!

提到中国男篮的主教练这个词,就不得不先回顾一下2019年的男篮世界杯,因为这场篮球盛会是近期中国男篮最有代表性的一场赛事。2019年是中国篮球的鼎盛之年,因为在这一年有一场篮球盛会在中国举办,那就是万众篮球迷期待的男篮世界杯。在世界杯的抽签仪式上,中国男篮抽中了“上上签”,小组赛的对手是科特迪瓦、委内瑞拉以及波兰等“弱旅”,形势对中国队极其有利。大家都认为这次中国男篮出线有希望了,甚至还有机会提前出线。最终,中国男篮没提前线,反而提前出局,首场比赛中国队75比55大胜科特迪瓦、次战中国男篮76比79惜败波兰、小组最后一战中国男篮59比72不敌委内瑞拉。在所谓的“弱旅”面前中国男篮一胜两负,小组出局。在其后的排位赛中中国队惊险战胜了老对手韩国,又惨败给了尼日利亚。原本对中国男篮来说应该是一场篮球盛宴的世界杯,却打得充满了悲壮的气息,看着老将易建联一次次的强硬冲击,一次次的无奈和无助,大家对这一代男篮的失望确实透顶。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在这五场比赛之中,最令中国球迷痛心的应该就是小组赛第二场与波兰队的一战。这场比赛的结果影响着中国男当时全盘的局面,胜则提前出线晋级淘汰赛,败则局面被动很有可能被小组淘汰。所以对这场比赛男篮也给予了最高度的重视,研究对手的个人实力、整体打法、优劣点等等,而且我们还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几乎做到了万事俱备。在比赛中男篮的队员也将赛前的布置都运用到了赛场上,一上来就抢占了先机,首节战罢中国男篮25比15领先于波兰男篮,在其后的三节波兰状态有回暖的迹象,但中国男篮始终保持着一到两分的优势,没有让波兰扭转局面。不过在最后一节的最后阶段,场上的局势开始反转,末节还剩7秒时中国男篮领先1分,周琦发边线球出现失误,对手断球后发动,快攻赵睿追防犯规,波兰队珀尼卡两罚中1,双方打成72平进入加时赛。加时赛中国男篮受困于体能下降罚球不稳,被波兰成功完成逆转。这末节不足十秒的时间成为了中国篮球历史上永远的痛点,也是球迷在世界杯之后嘲讽周琦的吐槽点。不过有更多的人将矛头指向了李楠,认为李楠最后阶段的暂停不该叫,而且边线球的战术布置也不合理。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李楠是祸因但并非祸首!

其实球迷的质疑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或许就将不同。李楠当时叫暂停只是想好好的进行布置,确保在最后的阶段万无一失,因为这时候的失误就是致命的失误,李楠比谁都清楚,只不过他叫了暂停之后周琦发生的失误,然后发生了后面的一切,如果李楠没有叫这个暂停,中国男篮还是出现了失误,那么责任或许也会追究到李楠的身上。所以无论怎么选择,只要最终的结果如此,那么李楠就无法脱离干系,这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形成的逻辑理念,李楠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

从大局上来看,李楠的用人和最后的布置或许是一个祸因,但并不是祸首,中国男篮在世界杯赛场上的溃败也不是与波兰这一战的连续失误造成的偶然事件,而是实力不济形成的必然事件,这一次失误能够决定男篮在这场比赛的成与败,但不能决定中国男篮的强与弱!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李楠下课的作用是什么?

在世界杯之后李楠下课了,不管是主动辞职还是被辞,李楠都成为了男篮的历史,他和这一届世界杯将在中国篮球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那么李楠下课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他下课对男篮有什么作用?坦白的说,我认为毫无作用。这仅仅是一种“常规操作”,迫于舆论、迫于压力、迫于当时的境况,男篮队伍需要作出回应,而这种回应就是教练下课。其实这就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应对策略罢了,李楠不下课难平球迷之愤恨、李楠不下课难阻舆论之讨论,所以李楠下课成为了缓解局面的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对于中国男篮来说,本质上毫无意义和积极作用!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小结:从2019男篮世界杯,以及世界杯之后中国篮球换教练的应对策略来看,这就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应付方式”。男篮在世界杯的失利有偶然因素,但整体实力不强才是导致失败的必然因素。短短一年的时间,男篮的教练从李楠换成了杜峰,如此调整带来的效果是什么?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了教练,又换来了什么?

在李楠下课之后,杜峰走马上任,他成为了现在中国男篮的主教练,并且将带队出战2020年奥运会的男篮落选赛。教练从李楠换成了杜峰,这种改变能带来什么?其实仔细想想,什么也带不来。杜峰的水平和李楠的水平相差无几,甚至根本没有孰高孰低之分。杜峰有几年执教CBA广东队的经验 ,而李楠又更多的男篮助教的经验,两人其实在执教水平上难分伯仲。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或许两人在篮球的打法理念上确实有着不同,杜峰的风格更加直接,他喜欢强调进攻,喜欢提升攻防的节奏;而李楠则更加注重沉稳,希望球队能够更加整体更有章法。可是所有的章法和策略的布置在教练,但是实施是在球员。杜峰这个新教练是来了,新理念或许也来了,但是中国男篮的精兵强将在哪里?没有好的战术执行者,再好的战略都是纸上谈兵罢了!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球员的实力才是本质问题,换教练是“治标”而非“疗本”!

这就回到了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点:篮球的赛场究竟是教练的影响更重要,还是球员的实力更重要?不可否认“换教练”在所有的男篮国家队都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交代方式,要向球迷作出交代、要向相关的领导作出交代、也要向自己作出交代。不过这其实是一种很不负责的处理方式,或者说就是一种“应付了事”的处理方式,问题的存在并非教练一人,而是团队的整体,更大的责任其实是在球员。球员的实力和执行力才是一个教练的理念和章法得以完美施行的关键,换教练这是一种表面现象的治理,而不是从根本上开始治本。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锋线连失两将也极大的影响了李楠在世界杯的布局——

在最后得对很重要的一点进行一下说明,那就是2019男篮世界杯期间李楠和中国男篮的失败还有一个因素——伤病!在世界杯热身赛之前,男篮的整体阵容是十分完整的,内线、锋线、后卫都有大把的选择。但是在丁彦雨航和杜峰先后因为伤病不能出战世界杯之后,李楠面对的难题就到来了,原本锋线就是男篮在世界赛场上的一个软肋,丁彦雨航和周鹏作为锋线核心能够很好的提高锋线的实力,可是这两位锋线大将,使得李楠不得不进行最后的阵容调整,三内线加五后卫或许也是无奈之举,进而也就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问题。不过究其核心,还是球员的实力不济!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总结:

治病讲求一个标本兼治,由此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对于身患痛疾的中国男篮来说也是如此。现阶段中国男篮就是一个病患,找到病因和病灶才能真正的从根上进行治疗,换教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这只是从表面上进行的处理而已。真正能够让中国男篮痊愈的方式,还是从根本上去改变,那就是从球员的水平和能力入手。有了精兵强将,主帅的谋略才能得以施展!


探析:从李楠到杜峰,男篮换教练之决策只是“治标”而非“疗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