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為什麼說陰陽五行是中醫之根?


深度剖析:為什麼說陰陽五行是中醫之根?

陰陽五行,是中醫之根!


最近,和一個不太喜歡中醫的朋友聊起了中醫。

他說:總覺得中醫太玄幻,尤其是陰陽五行,好像是練功修仙的法術。

我想,不止這位朋友,大多數中國人對陰陽五行印象深刻,應該都是源於武俠、神話類小說或電視劇。

想想也是,陰陽學說、五行八卦,一聽這名字,似乎就和絕世神功、修道修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正因為此,每當我們說起學中醫必懂陰陽,必懂五行時,總有很多人跳出來質疑:“迷信!糟粕!不科學!”甚至連帶中醫也一竿子打死!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地聊一聊,陰陽五行到底是不是迷信?為什麼學中醫必學陰陽五行?


一、萬事萬物都有“道”,陰陽五行就是中醫的“道”


老子在《道德經》中把天下的學問都分為道、法、術三個層面。道是本質、本源,法是方法論,術是實操。而“陰陽五行”就是中醫的“道”。


深度剖析:為什麼說陰陽五行是中醫之根?

中醫之道,天地萬物之道


為什麼這麼說?先來看一個故事。

知名媒體人梁冬在某期分享中說,他的一個朋友是祖傳的中醫,祖傳技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李時珍那兒。


也就是說,他這位朋友是李時珍的後人。


這位李時珍的後人有多神奇呢?他可以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預測這個人什麼時候會得心肌梗塞,最後還被驗證了。

聽起來是不是很玄幻?有點像算命?

事實上這不是算命,而是掌握了某種規律的預測。或者說,我們以為的“算命”本來也是某種規律之下的預測。

而“陰陽五行”的本質也是一種規律,是古人通過長時間觀察宇宙自然,觀察世間萬物而總結出來的一種規律。

什麼規律呢?那就是世間萬物都可以分為一陰一陽兩種狀態、金木水火土5大種類,這兩種狀態可以互相轉換,5大種類又相生相剋。

天上的日月星辰、自然的四季輪迴、人的五臟六腑都是按照這套規律運行的。

所以,用科學的視角看,“陰陽五行”不是什麼神功大法,也不是修仙秘籍,而是一套可以用於祛病養生,也可以指導工作生活的規律。

這個規律就是老子說的“道”,是中醫的“道”,也是世間萬物的“道”。

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是什麼?就是陰陽,也是五行。


二、陰陽定病性、五行定病位,八綱辨症辨的就是陰陽五行


稍微有點基礎的朋友都知道,中醫治病首先得進行八綱辨證:要搞清楚病症是寒是熱、是表是裡、是虛是實,才好針對性治療。

辨寒熱、表裡、虛實,歸納總結下來,其實就是在辨陰陽,比如,寒症、裡症、實症屬於陰,熱症、表症、虛症屬於陽。然後,再在陰陽的基礎上再去分五行,比如是肺寒,還是脾寒,脾虛會不會引起肺虛?

看起來好像很簡單,是不是?

可在實際應用中,疾病是千變萬化的,陰和陽更不是絕對的。很多病都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昨天還是陰,今天可能就是陽了。不搞清楚這些,就算有靈丹妙藥也很難湊效。


深度剖析:為什麼說陰陽五行是中醫之根?

辯症,辯的就是陰陽

就像著名中醫學者劉力紅教授在《思考中醫》分享的這個醫案:

他剛到臨床時,收治了一個60歲的重症肺炎患者,高燒39.5。經過辨證他判斷是肺熱,開了清肺的方子。可病人服藥後,一直腹瀉,症狀也沒有緩解。



他不想輕易放棄,就找到師父請教。師父仔細甄別病症後說,病人不止肺熱,還有寒,陽明熱而太陰寒,所以一吃藥就拉肚子,應該陽明太陰標本同調。


回去後,他按照師父的建議,還按原方清肺熱,同時,用理中湯加砂仁,研末調酒加熱,外敷肚臍(神闕穴),溫太陰。


當天病人就沒再拉肚子,第二天,體溫恢復正常,一週之後病人康復出院。就這樣,一例老年重症肺炎,一粒西藥都沒吃,就好了。

你看,這就是陰陽五行與辨症的關係,鎖定了病位,分清了病性,治療起來才能事半功倍。但對很多新手來說,往往又是最難的。甚至對經驗豐富的大夫來說,也不容易。

所以,清末名醫鄭欽安才感概:“醫學一途,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識症。亦不難於識症,而難於識陰陽。”


三、陰陽五行不是科學,是哲學,但哲學是一切科學之母


2016年,科技部、中宣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了一套《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基準中明確提出要把“天人合一、陰陽五行”作為中國公民提高科學素養需要學習的東西。

這個倡議遭到了很多“科學衛士”的反對。其中就包括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天體物理學家張雙南。

他說:“很多其實是很好的東西,但它不是科學,它可以是文化,可以是哲學,但是它不是科學。……陰陽五行是文化,是哲學”。


深度剖析:為什麼說陰陽五行是中醫之根?

張雙南:陰陽五行不是科學,是哲學!


張雙南說的有沒有道理呢?

當然有,陰陽五行的確不是科學!但它是哲學!哲學是什麼?哲學研究的是人和宇宙和自然的關係,研究的是世界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用大白話說,哲學是解決一切難題的那把“鑰匙”。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

所以你看,“天人合一、陰陽五行”都是哲學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了,當然也是中醫的“本源精髓”,更是貫穿中醫的那根線了。

另外,我們常說“醫易同源”,這個“源”是什麼?

其實也是陰陽五行!

易經研究的是什麼?就是宇宙自然的變化規律,以及這個規律對人、事、物的影響。

中醫也是!

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裡,李世民說:“用兵能識虛實之勢,則無往而不勝。”

這裡的虛實,其實很像中醫的陰陽,看病先分陰陽,看清楚了陰陽,分清楚了五行,就知道了病從哪兒來,是什麼性質,應該用什麼藥,也能無往而不勝。

所以,學中醫,不僅要從陰陽五行開始,還要將陰陽五行貫穿始終。

就像劉力紅教授說的:

“抱定這個陰陽,朝於斯,夕於斯,流離於斯,顛沛於斯。果能如此,不出數年,包管大家在中醫上有一個境界,也包管大家能夠真正列入仲景的門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