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萬億元!重大項目資金提前落地 二季度中國經濟有望大反彈

  在剛剛結束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重大投資項目開工復工專題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兩大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最新的重大工程及相關投資的數據,包括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發行等,相關投資資金共近2萬億元。

  無庸置疑,這些投資資金的提前落地,將為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吃下“定心丸”。加之,疫情過後的消費反彈,有專家預計二季度中國GDP增長數據會非常亮眼。

  積極的財政政策力道十足

  一、地方政府債發行已超1.4萬億元

  “我想先給大家報一組最新的數據:截至昨天(3月20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的地方政府債券已經達到14079億元,佔提前下達額度的76%;其中一般債券3846億元,佔69%;發行專項債券10233億,佔79%。”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在今天的發佈會上表示。

  海通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姜珮珊認為,2020年1至2月專項債發行量明顯增加、發行時間提前,發行節奏明顯加快。

  此前,財政部兩次提前下達今年新增專項債限額:2019年11月,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元;2020年2月,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其中專項債務限額2900億元。兩次總共下達專項債12900億元。

  宋秋玲總結這次發行有幾個特點:

  一是發行的進度加快。截至昨天,已有9個地區完成了提前下達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工作,分別是北京、天津、遼寧、寧波、福建、江西、廣東、四川、雲南,已全部完成了發行任務。

  二是期限更加合理。長期債的佔比超過八成。截至昨天,地方政府債券平均發行的期限是16.2年。與往年相比,債券的期限與項目建設和運營期限更加匹配。其中,十年期以上的長期債券發行了12131億元,佔86.2%。

  三是專項債全部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截至昨天,各地發行的新增專項債10233億元,全部用於鐵路、軌道交通等交通設施建設,還有生態環保、農林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等領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同時,各地用於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的資本金債券規模達到1200億元,可帶動相當大的社會資本,擴大有效投資。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指導地方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進度,同時按照資金、資源跟著項目走的原則,督促各地和項目單位加快新增債券的使用,發了債券必須趕緊用,及早形成實務工作量,儘快形成對經濟的有效拉動。”宋秋玲說。

  二、加快中央撥款進度

  截至目前,財政部已經下達2020年中央基建投資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進度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6個百分點。同時,還提前下達車購稅資金2500多億元,港口建設費70多億元,民航發展基金240多億元,這些資金全部都用來支持公路、港口、航道、機場等公路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我們還提前撥付了中國鐵路集團總公司200多億元促進鐵路建設復工復產,鐵路現在復工情況非常好。”宋秋玲說。

  三、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進度加快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司長歐鴻介紹,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下達的進度不斷加快,以交通項目為例,目前全年的投資計劃下達超過80%,涉及到的金額將近540億元。

  “不是說只有這500、6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遠多於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主任吳亞平向上證報記者表示,中央預算內投資,是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管理和安排的中央財政性投資資金,上述項目僅僅是交通類項目。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獲悉,僅3月以來,該委就接連下達三批中央預算內投資,分別是:

  3月17日安排2020年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資金29.4億元,預計將帶動總投資超過140億元;

  3月16日下達“十三五”公共體育普及工程2020年第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共安排中央資金24億元;

  3月13日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資金,支持22個省(區、市)開展老工業城市更新改造,支持項目190餘個。

  據悉,201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776億元,比2018年增加400億元。記者瞭解到,為對沖疫情,已有專家已建議大幅增加2020年度的這塊資金,或許總量接近萬億。

  四、減免稅費

  宋秋玲說,目前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稅費減免政策,主要目的是切實降低各類的市場主體的稅費負擔,為保障各類的投資項目開工創造有利條件。

  二季度中國經濟有望V型大反彈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6日預計,二季度我國經濟應該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半年我國經濟會走得更加穩健。

  對此,受訪的專家表示,二季度我國的經濟復甦可能會超過預期,“甚至有可能達到6.5%-7%。”吳亞平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東北證券分析師也表示,“我們預計二季度國內經濟將出現明顯反彈。積極財政政策將發揮重要作用,在前期減稅降費、財政貼息的基礎上,後續通過專項債額度的繼續下發以及財政赤字率的適度提升,將有力推動基建投資的向上修復。認為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

  從重大工程的開復工情況看,也見端倪。通過努力,目前重點項目復工率持續上升,已經從2月6日的2.3%上升到89.1%,已實現V型大反彈。

  “我們有信心完成今年全年交通建設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副司長鄭劍說,交通項目一般投資規模比較大,參建人員比較多,建設工作面比較廣。以鐵路為例,全國重大鐵路項目都已經復工,涉及工點7000個,累計參建人員達到50萬人。

  即便如此,截至目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調度的533個重大交通項目開復工率已經達到97.8%。

  不搞“大水漫灌”新基建是投資方向

  需要說明的是,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不是搞“大水漫灌”,新基建等才是投資方向。

  “擴大有效投資,要聚焦疫情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聚焦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短板領域,聚焦高質量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要科學論證,有序推進,不搞大水漫灌。”歐鴻說。

  鄭劍說,新型基礎設施包括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未來我們將統籌推進更多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項目建設,構建適應智能經濟、智能社會發展需求的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的投資規模有多少?

  廣發證券分析師郭磊判斷,2020年新基建的年內投資規模可能大約1.1萬億元左右(大約佔去年基建投資總額6%),不含城際高速和城市軌道交通大約4500-5500億元。另有接近發展改革委的專家也判斷今年的新基建投資或在1萬億元左右。


近2萬億元!重大項目資金提前落地 二季度中國經濟有望大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