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遲早要與仙女星系相撞,到時候人類該怎麼辦啊?逃又逃不掉?

墨潭


幾億年後地球肯定是與現在不同了或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人類也沒有了。如果運氣好有可能化為其他形式的生命存在,與現在的人類沒有關係了。

操心幾十年後的事叫為子孫造福,絕對不用操心幾億年後的事。


耿大律師


在廣袤的宇宙中,星系之間的碰撞是常有的事情,比如現在正在宇宙中上演著碰撞與融合的星系IC2163星系與NGC2207星系,以及NGC5159星系與M51星系,科學家通過望遠鏡觀測到了這一場景,不過,這樣的場景不是像大家腦海裡想象的那樣很快速的碰撞與融合,實則是非常漫長的過程,整個的碰撞與融合過程需要長達幾億年甚至十數億年的時間。

NGC5159星系與M51星系

仙女星系距離地球有254萬光年之遙,也就是說,現在仙女座星系中恆星發出的光線照到地球這裡,地球上的人需要等待254萬年才能看到,或者這樣說,我們現在觀察到的仙女星系的模樣是它在254萬年前的樣子,當時的人類祖先還在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呢。

根據現在的天文觀測,仙女星系正在以每秒110公里的速度靠近銀河系(仙女星系的光芒出現藍移現象),大約在38億年之後與銀河系相撞,之後將進入到漫長的融合過程,長達十億年之久,並且兩大星系中心的黑洞也會融合,然後兩個星系將形成一個更大的橢圓星系。

地面上觀測到的星系碰撞,想象圖

有人會問,宇宙正在膨脹,星系之間都在互相遠離,為何它們之間還會相撞?

在宇宙中,暗能量導致宇宙膨脹,膨脹是無處不在的,不過,膨脹也只是在大尺度上更加明顯,根據修正過的哈勃常數值:H=67.80±0.77km/s/Mpc,這個意思是,在空間距離上每增加326萬光年(1Mpc就是1百萬秒差距,也就是326萬光年),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就增加67.80±0.77km/s。

仙女星系與銀河系共處於跨度為1000萬光年的本星系群中,它們在距離上相互之間離得很近,又同屬於一個星系集團,這個龐大的星系集團又共同繞著更大層面上的質心公轉,因此,暗能量帶來的膨脹效果抵不過由物質引力帶來的收縮效果,所以,它們有著相互靠近的運動趨勢,並將會相撞。

有人還會問,如果它們之間相撞了,那太陽咋辦?地球咋辦?人類咋辦?人類文明需要逃嗎?

杞人憂天了,這個不需要擔心。一不說時間之久遠,就說星系之間的碰撞過程吧,難道你認為會有其它恆星與太陽相撞嗎?不用擔心,宇宙空間是極其空曠的,空曠得嚇死人,就拿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來說吧,它們之間的距離可以塞得下2800萬個太陽,這麼空曠的星系環境,要想發生恆星的直接碰撞,這真是走了狗屎運了。

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α星恆星系距離太陽很遙遠

其實,該擔心的不是38億年之後的星系大碰撞,而是太陽正朝著紅巨星演化,這個才是真正的地球殺手,不過呢,也不需要擔心,當太陽開始對地球生命產生損害的時候,那已經是二十幾億年之後的事情了,二十幾億年的時光,人類科技會發展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屆時還會怕這點威力的天文事件嗎?

無論是太陽的紅巨星還是星系間的大碰撞,都是二三十億年之後的事情了,我們沒有必要為那時的人類文明擔憂,可以想象的是,如果那時候還有人類文明的話,該會有多麼的先進啊。


科幻船塢


據科學家分析:銀河系和仙女系相撞已成定局,但是將發生在非常非常遙遠的40多億年後。

40億年是什麼概念?地球從誕生至今過去了46億年,而人類從誕生到今天也不過才經歷了數百萬年。

兩星系相撞會怎樣?

星系相撞不同於行星相撞會產生爆炸,因為存在萬有引力,恆星與恆星之間是絕對不會直接相撞的,而是會根據各自的引力互相作用,與行星等重新調整自己所處的位置。

一旦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發生碰撞,只有不到0.02%的星球會發生碰撞摩擦,大部分星球經過融合以後會形成新的系統。除此之外,在碰撞過程中,一些塵埃氣體雲會受到擠壓和擾動,因此會孕育出大量的恆星,空曠的宇宙空間會再次變得生機勃勃。

融合過程大概會持續30億年,也就是說70億年以後銀河系和仙女星系會形成一個更大的橢圓星系。

人類該怎麼辦?

相比於40億年後發生的星系碰撞,人類更需要花大量的精力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

全球變暖

快速的工業發展導致大量的溫室氣體被排放,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增多、冰川融化。

環境汙染

垃圾的隨意丟棄,汙水的大量排放讓地球的生態環境越來越糟糕,不僅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衰減,人類自身的健康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戰爭

隨著技術的不斷前進,人類給這個世界添加了很多新東西,比如核武器、生化武器,以及一些高能粒子碰撞器等。這些東西因為人性的罪惡被帶上了戰場,最終毀滅的是人類自己。

此外,在兩星系相撞之前太陽會因能量的耗盡而變成紅巨星,在太陽變為紅巨星前10億年,人類就已經不存在了。因為隨著太陽內部氫元素聚變反應越來越劇烈,太陽對外釋放的熱量也越來越高,那麼地球上的溫度也會越來越高,人體將無法抵抗如此高溫,逐漸走向滅亡。

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如果人類真的肯一直和平發展下去,幾十億年的時間是足夠將文明提升到新的臺階的。到那時可能研製出了新的動力能源,造出了足以飛出太陽系走向更遠宇宙空間的飛船。

所以,根本不必考慮銀河系和仙女系合併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人類如果再不做出改變,團結一致保護環境,發展新能源科技,控制住貪婪的本性減少戰爭,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走向終點。

<strong>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這是一個什麼鬼問題,連杞人憂天都不如,沒一點知識文化……

放心吧,到那時,人大概進入了四維度,八維度,甚至二十維度了。人類已經不需要什麼地球天球了,炸了也好廢了也好,都已經無所謂了。人類在那時完全可以自由的到外空系任何星球上生活,星球間來往如隔壁鄰居一樣方便。試問這地球撞了也好,炸了也好,和人有什麼鳥關係。

這正如地震和螞蟻,地震再大,只要不把螞蟻直接壓死,螞蟻難道還能知道什麼地震?會有什麼害怕心理?豈不笑話!

誰在今天能知道幾十億年後的地球會發生什麼,誰又能知道幾十億年後人會進化成什麼。也許人進化成科幻片中的外星人,只是一個影子,可以任意來去,那誰還會貪戀一個破地球呢?


yangZgon


其實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大概要在40億年之後,而40億年之後有沒有人類都不好說。

即使人類科技水平足夠發達, 能夠活到40億年之後,那麼40億年後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合併,也不會對太陽系造成任何影響。這其實,和星系之間的形成有關。

恆星系的形成

我們以我們所生活的太陽系舉例,在45億年前在太陽第一代恆星爆炸後,形成了一片巨大的分子云,後來,這些分子云內部有一個地方出現了引力坍塌,而這些分子云也在引力的作用下慢慢匯聚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個天體。

因為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也越大,所以內部的溫度也越高。因此這顆天體的內部很可能呈等離子態,併發生核聚變反應,這時這顆天體成為了一顆恆星,也就是太陽。

形成恆星之外的其他邊角碎料也在各自的引力下,形成了行星等各種天體,並在太陽的引力下,圍繞著太陽運動。以上就是太陽系的形成過程,宇宙中的恆星系基本上都是這麼來的。

星系系統的形成

恆星系是在分子云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但像銀河系這樣龐大的星系,形成原理和這個就有些不同了。無論是銀河系還是仙女座星系,這些星系之所以如此龐大,是因為他們是“吃"其他星系來壯大自己隊伍的。

比如:銀河系,從過去100億年前到今天,銀河系都在不斷吞併比自己小的星系或者恆星系。

科學家們發現,時至今日人馬座星系,每繞銀河系一週,都有部分恆星或者恆星系被銀河系吞併。而這種吞併行為,在宇宙中非常常見。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碰撞

瞭解了星系是怎麼來的之後,你會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也就是說,質量小的星系,會被質量大的星系所吞併。

根據科學家估計發現,銀河系直徑大概是15萬-18萬光年,略微小雨仙女座星系直徑的20萬光年,而這兩個星系又在相互靠近之中,因此一旦發生碰撞,未來質量較大的仙女座星系會吞併質量較小的銀河系。

不過,也有科學家指出,未來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並不會正面碰撞,而是會發生側面摩擦,仙女座星系會吞併部分銀河系恆星系。不過具體數據要等到更精確的觀測才可以計算。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其實,即使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發生正面碰撞,對人類的影響都不大。

首先,恆星是有壽命的,質量越大的恆星,壽命越短;質量越小的恆星,壽命越長。我們人類都希望與天同壽,其實不如說,希望與褐矮星壽命一致,因為直到今天,都沒有一顆褐矮星走到生命盡頭。

太陽個頭介於兩者之中,壽命將維持在120億年左右,也就是說,太陽將在70億年後不再發光,演變成一顆白矮星。但是太陽將會在20億年後,變得不再適宜人類生存。

因此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對人體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其次,即使40億年後,地球仍適合人類生存,那麼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碰撞也不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這是因為宇宙實在是太太太空了,平均密度大概相當於1立方米只有不到1個氫原子的程度。各個天體之間相互距離也十分遙遠,比如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星系,距離地球都有4光年之久。

離地球最近的月球,最近時距離都有36.3萬千米。

而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是發生在大尺度上的,所以不會對人類造成任何影響。

反而是當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合併時,星空變得很漂亮,如果你有幸能觀測到天空,那麼你將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鍾銘聊科學


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遲早要與仙女星系相撞,到時候人類該怎麼辦啊?逃又逃不掉?

銀河系要與仙女星系相撞看來已經瞞不住大家了,是不是得趕緊收拾下趁早跑路呢?但從兩個星系相撞的大概率上看,我們是不需要跑的,但從極端概率上來評估,也存在比較大的風險,跑與不跑,這是一種態度,你選哪種?

銀河系的運動

從天上的一條銀河到初步認識銀河系,大概用了400多年的時間,當然我們是從伽利略時代開始算的,畢竟真正認識“宇宙”是從1610年發表的《星空信使》開始的,當伽利略望遠鏡指向銀河,才發現完全不是Milk Way中描述的牛奶路,而是無數顆小星星組成的一個集合!

  • 赫歇爾曾經想用他發現天王星的150MM口徑反射鏡對銀河系再來一個偉大的發現,但結果是他定位十幾萬顆恆星之後,仍然認為地球在銀河系的中心!當然他的功績依然被記錄於史冊!
  • 哈勃測定仙女星系距離高達100多萬光年,確定是一個河外星系,天文學家開始考慮銀河系也是一個旋渦星系。
  • 1918年沙普利通過觀測後認為太陽在銀河系邊緣;
  • 1926年貝蒂爾·林德布拉德分析出銀河系也在自轉

這就是我們認識銀河系自身運動的過程,但銀河系在宇宙中怎麼動,銀河系周邊的星系怎麼動?仍然是一個難題!一度讓天文學家陷入了一個僵局,但這個事情在1964年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後有了很大的改觀,即以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偶極異向性數據來計算銀河系本身的運動,在1977年獲得了銀河系運動速度大約為600千米/秒!

本星系群內星系的相對運動

曾經測量銀河系的質量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從原理上來說很簡單,假如我們知道了地球的質量(1798年,卡文迪許測量出了地球的質量),那麼根據萬有引力公式加上地球公轉的速度,分分鐘可以計算出太陽的質量,那麼八大行星可以照葫蘆畫瓢一個個計算,再評估下小行星和柯伊伯帶以及塵埃的質量,太陽系整個質量就出來了!

但銀河系怎麼算?銀河系高達數千億顆恆星,一個個加?很明顯是件不可能的事情!當然這事後來通過環繞銀河系人馬座橢球星系的公轉準確的測出了銀河系的質量,大約為0.8–1.5×10^12 M☉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要說銀河系的質量,而是人馬座橢球星系,這是一個被銀河系吞噬的矮星系,像這樣的星系在銀河系周邊還有不少,根據天文學家估計,大小麥哲倫星系也可能會被銀河系吞併,但天文學家也認為大麥哲倫星系並不會被銀河系吞併,而是將會被以110千米/秒衝向銀河系的仙女星系吞併!

本星系群內幾個大佬的運動趨勢,銀河系會和仙女星系合併,但仙女星系到達銀河系之前會先吞併了大麥哲倫星系,然後再與銀河系合併,三角座星系將會在這個過程中處在圍觀者的狀態,但未來趨勢可能會更靠近合併和的銀河-仙女星系!

宇宙不是在膨脹麼,為什麼星系還會相撞?

其實看看哈勃常數我們就知道了,普朗克衛星測定的哈勃常數值為67.15km/s·mpc,這個含義是每相隔百萬秒差距(326萬光年)的距離上宇宙膨脹速度增加67.15千米/秒,銀河系與仙女星系相隔254萬光年,那麼這個距離大約會增加52千米/秒,也就是說仙女星系靠近銀河系的速度大約是162千米/秒,因為宇宙膨脹,這個速度才縮小到了110千米/秒

星系合併,地球會遭殃嗎?

其實我們很難預測,但大概率下地球沒啥事,當然這也不是我們說瞎話,畢竟宇宙中有太多的星系正在合併,比如人馬座橢球星系就正在被銀河系吞併!

大多數異形星系都是兩個或者多個合併過程中的星系,我們能觀測到他們的形態,但卻沒有觀測到劇烈的能量變化過程,至少在宏觀意義上來看當事星系的星系或者恆星並沒有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

而且這是一個極為漫長的引力重新分配過程,銀河系和仙女星系大約需要30億年的時間才能合併成一個橢圓星系,未來可能不再出現完整的自轉運動,但局部的不規則運動並不會停止。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如果把整個銀河系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那麼確實可以看到銀河系和仙女星系在相互靠近,二者的相對速度達到了110公里每秒,也就是說,大概38億年後二者會相遇到一起,然後經過十幾億年的融合,重新變成一個更大的星系。這時候總會有人不禁要問,兩個大星系相互撞擊,太陽系還能夠穩定存在馬?


答案是當然可以。在大尺度下我們看星系是密密麻麻的帶著光點的橢圓形結構。但如果把視野縮小,比如以地球大小為視野,那麼我們會發現即便是星系裡面,也是無比空曠的。比如距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比鄰星,也和我們有4.22光年的距離。所以說,銀河系裡面其實是空空蕩蕩,即便是銀河系和仙女座相撞,也不會真的發生星球相互撞擊。因此,對於太陽系本身來說,這兩個星系相遇後一點也不會影響太陽系的結構。


別看上面的動圖顯示兩個星系撞擊後星系像是散掉了一樣,但其實這僅僅是引力的作用而已,並未真的發生碰撞了。星球還是那些星球,星系的結構也都基本不會改變,對人類的影響微乎其微。

所以,我們現在根本不用考慮38億年後的兩個星系融合,只管發展科技就行。因為即便兩個星系撞擊後對地球影響不大,但太陽總有一天會變成紅巨星,到時候人類如果沒有進入高等文明,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科學探秘頻道


雖然宇宙空間正因為暗能量的存在而加速膨脹著,但膨脹速度只有67.3千米每秒每百萬秒差距(67.3 km/s/Mpc)也就是每326萬光年67.3km/s


這個數值意味著空間膨脹在數千萬乃至數億光年的尺度上才會被明顯感覺到,生活在小小太陽系內的我們是完全感覺不到宇宙在膨脹的,甚至對直徑20萬光年的銀河系以及距離它254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來說,宇宙空間膨脹的力量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因此在宇宙中相隔幾百萬光年的星系彼此發生碰撞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大的,因為在這個尺度上星系間的引力要遠遠大於空間膨脹。


哈勃望遠鏡升空以來就為我們拍到過不少星系碰撞的“宇宙車禍現場”,而百年前的埃德溫.哈勃更是通過分析仙女座星系光譜就確定了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在未來“必有一撞”

現代天文學家根據兩者的相對速度以及位置變化信息最終確定了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在37.5億年後會發生“側撞”現象,但人類文明完全不需要害怕這種星系大碰撞。


因為宇宙中恆星和恆星之間的密度太低,其距離普遍都在3到5光年左右,所以未來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撞擊時恆星和恆星幾乎不可能相撞,兩個星系最後的結局是互相穿過然而再在引力作用下反覆拉扯直至穩定成一個質量和體積更大的星系。

事實上對人類來說最多20億年後地球乃至太陽系就不適合居住了,因為太陽光度每一億年差不多就要增強1%,所以20億年後地球海洋很可能就被蒸發完了。


宇宙觀察記錄


天文學家只是根據目前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運動趨勢分析未來的走向,目前兩大星系以大約110公里每秒的速度靠近,大約35億年之後會相撞,天文學家並沒有說一定會相撞,只是給出的分析預測。

即使真的會在35億年之後相撞,與人類有任何關係嗎?

如果人類真的足夠幸運能夠把文明延續到35億年之久,簡單想象一下到時候人類文明能夠達到何等高度?任何一個想象力再豐富的人都不可能想象出來。不要說35億年之後了,就算是200年之後的人類科技水平你能想象出來嗎?計算機誕生前的前50年,沒有任何人能想象出計算機的出現!

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35億年之後人類肯定早已經離開地球,離開太陽系,離開銀河系,朝著更浩瀚的宇宙深太空邁進,屆時有必要擔心兩大星系相撞嗎?話說過來,如果說35億年之後人類科技水平連逃離銀河系的水平都沒有達到,我們也活該滅亡!

而如果人類在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相撞之前就滅亡了(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擔心“人類該怎麼辦”不更是多餘的嗎?

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星系之間的相撞並不想現實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那種相撞,並不是像汽車相撞那樣直接,與其說“相撞”倒不如說“融合”更為準確。兩大星系之間的融合過程並不是瞬間完成的,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甚至都感覺不到。如今我們的銀河系一直都在融合周圍的小星系,但對地球和太陽系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最後說一點,別擔心35億年之後的事情了,想象35年以後或者3年以後的事情更為現實,比如說房貸什麼時候還完?汽車是不是該換了?


宇宙探索


仙女座星系,它是我們人類肉眼可見的最遠的天體之一,距離我們在230萬光年之外,但是天文觀測發現這顆星體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向我們銀河系靠近,速度達到了每秒鐘大約120公里左右,天文學家們估計大約在30億年後這兩大星體將開始相撞,之後合二為一。


銀河系大約有1500億顆恆星,仙女座星系的規模比銀河系大了一倍,大約有3000億顆恆星,這些恆星中的大部分還都攜帶著行星,就像太陽帶著地球等行星一樣,那麼當這兩大天體發生碰撞的時候,像太陽和地球這樣的天體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它們會不會也撞在一起?最終成為一片塵埃團呢?



美國航空航天局有兩位科學家經過計算機精密模擬發現,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相撞之後,其中各自恆星相撞的幾率幾乎為零,這可能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因為如此規模的兩大天體和擁有如此之多的恆星與行星等星球,它們撞到一起之後竟然不會發生恆星相撞的情況,讓人有些想不透。



其實這並沒有多麼讓人無法理解,我們可以這樣想象一下,雖然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中都有非常多的天體,但是這些天體之間的距離卻是非常遙遠的,離太陽和距離最近的比鄰星相比,兩者遠達4.22光年,而太陽的直徑只有140萬公里,比鄰星的直徑要少得多,只有20多萬公里,如果把太陽和比鄰星都看著一輛小汽車,那麼它們之間的距離就相當於地球的直徑,想一想如果在地球的南極和北極平行相開動這兩輛小汽車,它們怎麼會相撞呢?



所以當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相撞的時候,由於天體之間的距離都很大,所以這些天體之間發生相撞的可能性極小,地球很可能會安然無恙,如果我們人類到那時候仍然存在的話,也只是會發現夜空中多了一些星星而已。

如果有一種潛在的危險是,由於銀河系中心和仙女座中心的恆星非常密集,星體之間的距離也很近,並且空間中存在著大量的高濃度的宇宙輻射,那麼如果太陽系和地球被帶入這樣的環境中的話,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將會被完全破壞掉,而且太陽系行星運行可能將變得紊亂,那麼地球也將會有撞到別的星體上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