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三——題目的作用,8種答法,帶教材名篇分析

三、題目的作用。

一篇文章的題目有什麼作用?這樣的問題總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只要試卷上出現了這樣的試題,學生能完全答對的少之又少。為什麼呢?因為這個題型看似簡單,似乎就是一句特殊語句的作用,卻很難找到答題規律。每個作者在發文前,都會對題目的修改慎之又慎,務必達到精益求精,畢竟有了一個好的題目就等於文章成功的大半。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詳細瞭解文章題目的作用和用法,不僅對文章的理解大有助益,對學習寫作過程中如何擬題也是有幫助。

以下,我將以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名家名篇題目為例,將題目作用一一解讀。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三——題目的作用,8種答法,帶教材名篇分析


一、題目作用的常見題型和問法有:文章為何以此為題;以此為題有什麼表達效果;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分析題目作用;能否換個題目等。

二、答題方式:題目運用的方法+題目顯示的內容+表達效果

三、帶例文分析題目作用:

1.高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題目的這個作用是最常見的,也是使用最廣泛的,大多數文章題目都有這樣的作用。比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莫懷戚的《散步》、《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些題目或長或短,都高度概括了文章主要內容。分析這些題目,就可以提取到文章主要信息,比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主要寫了鄒忌諷諫和齊王納諫兩件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了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快樂的生活;《敬業與樂業》一文中,梁啟超先生告訴我們,人生一世,首先要有業,然後要敬業,最後,要樂業,以業為樂,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三——題目的作用,8種答法,帶教材名篇分析


2.作為文章線索,串聯起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使文章脈絡清晰。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以父親的背影為感情線索,按時間順序描繪了父親的四個背影,讀來感人至深。李森祥的《臺階》這篇小說,以“臺階”為敘事線索,寫了父親窮其一生,也要蓋起高臺階的房屋的歷程。張之路的《羚羊木雕》也是一篇小說,文章以“羚羊木雕”為敘事線索,小說的情節發展都由羚羊木雕的歸屬問題推動。。

3.奠定文章感情基調,揭示文章主題,表達了作者某種感情。比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朱德的《懷念我的母親》、茅盾的《白楊禮讚》、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余光中的《鄉愁》等。這些題目本身就具有感情色彩,讓人看到題目,就能判斷文章中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一語雙關,兩層含義。比如林海音《爸爸的花兒落了》,表層含義是指爸爸 種的花兒凋落,深層含義是指愛花的爸爸去世。還有居里夫人的《美麗的顏色》一文,表層含義是指鐳具有的美麗光澤,深層含義則象徵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事業的美德。再比如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文中不僅指我用這種方法走下懸崖,脫離險境,也比喻人生旅途中要用這種分解困難的方法解決人生磨難。

5.具有象徵意義。比如高爾基的《海燕》,宗璞的《紫藤蘿瀑布》,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韓愈的《馬說》、曹文軒的《孤獨之旅》等。其中《馬說》一文託物言志,將千里馬象徵為人才,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三——題目的作用,8種答法,帶教材名篇分析


6.運用修辭手法,吸引讀者閱讀興趣。比如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契訶夫的《變色龍》、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毛寧的《夢迴繁華》等。其中《夢迴繁華》這個題目讓人很難想象到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的是《清明上河圖》所描繪了汴京城的繁華。作者把觀賞《清明上河圖》的美妙感受比喻成夢中回到繁華之地,非常新奇。

7.以問句為題,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比如羅素的《我什麼而活著》、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

8.揭示論題(點明中心論點)或者說明對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如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葉聖陶的《蘇州園林》等。

以上就是文章題目所包含的幾種作用。

關於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題,您還有什麼需求和疑問,請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碼字不易,感謝閱讀。我是梅秀芳菲講語文,一線初中語文老師,願意成為您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