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Hello,Anna Fox

安娜·福克斯(Anna Fox),1961年出生,1986年在法納姆薩里學院獲得影像研究學位,從事攝影和視頻工作超過20年。受英國紀錄片傳統和美國“新色彩派”的影響,她的第一部作品工作站(1988年由倫敦攝影師出版並首次展出)以批判的眼光觀察了撒切爾中期的倫敦辦公文化。後來的工作是記錄戰爭比賽,曾在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荷蘭福託研究所和加拿大當代攝影博物館展出過相關作品。

儘管安娜福克斯的社會紀實作品在攝影界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安娜的影像卻慢慢的從公眾領域邁向更私人經驗,她執著於對鄉村故事進行影像探索,致力於將身邊的點滴,用視覺來呈現,是我們瞭解當時英國深層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度假村1》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度假村1》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度假村1》


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正面臨著滯漲危機的來臨,又加之當時的反社會運動的興起,整個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這大大的影響了英國社會生活、文化和藝術的變革,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這段時期中英國人民休閒與勞作之間關係發生的變化。

攝影師們積極捕捉著那些具有社會和政治變革的事,創作出一系列反應這個時代的重要作品,同時也折射出藝術家們對攝影這門藝術的更深層的理解。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貝辛斯托克》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貝辛斯托克》


其中最為有代表性的是受美國街拍和彩色紀實照片影響下產生的英國新彩色紀實派,他們漸漸用主動的鏡頭代替被動,用“鮮豔的彩色”這種較為新穎的視覺方法去呈現想要表達的作品。安娜·福克斯就是這一時期最精彩的彩色攝影紀實攝影師之一。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鄉村》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鄉村》

她用鏡頭定格了英國生活中的怪誕和凡俗,並把社會觀察和高度個人化的影像日記結合起來,用彩色攝影消融了此時此刻和彼時彼刻的時間和距離,將當時人們的瞬間情景直接帶到觀者面前,不僅呈現了當時英國經濟政治的改變,還對當時文化滑稽的一面進行了嫻熟的嘲諷。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回村》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回村》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Zwarte Piet》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Zwarte Piet》


1980年代,撒切爾執掌著一個大衰退期的英國,她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削減公部門,削減財政開支,打破國有體制,削弱工會,從根本上將英國從福利國家改變為新自由主義經濟體。

伴隨著改革,倫敦在那時正逐漸向全球金融中心的角色轉變,都會人的工作和生活形態都在發生改變,倫敦的辦公室新形態,以及員工在新的競爭環境中的表現,都在安娜·福克斯的《工作站》中被呈現。對當時急劇變動的社會,《工作站》正好做了一個有趣的樣本切片。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工作站》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工作站》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工作站》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工作站》


儘管安娜福克斯曾經是馬丁·帕爾的學生,同樣是拍攝對英國人的休閒活動進行拍攝,但是兩者有著很明顯的差別,在馬丁·帕爾的《最後的度假勝地》中,他和被攝對象幾乎沒有產生什麼實質的交流接觸,但在安娜的《度假勝地》中可以看出,她幾乎都是有和拍攝對象進行交談,她認為這樣會讓拍攝對象產生一種在為相機進行表演的感覺,這就使得照片中多了一分戲劇感。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度假村2》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度假村2》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度假村2》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度假村2》


“我不認為影像完全就是真相,但故事總有真實的內核,就像小說家,可以通過構建故事來達到真相”,從《工作站》之後,她的關注點逐漸從社會紀實轉向對自身的內在探索和追求上,《蟑螂日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系列早已不是社會紀實,而是關於她與友人在年輕時期的私密回憶。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蟑螂日記》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蟑螂日記》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蟑螂日記》


她在倫敦居住的那十幾年裡,因為倫敦的居住很昂貴,所以她和好友擠在一棟房子裡,不單他們,整條街上的各種年輕人、移民都被房東擠在一個房子裡,這些在倫敦邊緣的年輕人,從某種程度而言就是蟑螂,他們被安娜視為一群“無用的人”,而《蟑螂日記》裡的照片,有著一種尊嚴感,是獻給所有在那裡住過的人。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鄉村女孩》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鄉村女孩》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鄉村女孩》

“我想嘲諷是一種傳統,來自文學、電影。我們有一些非常棒的諷刺電影,也有很長的喜劇歷史,既荒謬又譏諷。我父親也很愛喜劇,我小時候看了很多喜劇。我記得馬丁·帕爾在做我的老師時,就一直在談論喜劇,他是個喜劇迷”。

這也許就是安娜形成嘲諷風格的來源,無論是拍攝社會紀實還是私人敘事,但其嘲諷風格仍然延續了下來,她用她獨特的視角記錄下的影像,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瞭解英國深層文化的窗戶。


「 作品欣賞 」


#NO.1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Zwarte Piet》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Zwarte Piet》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Zwarte Piet》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Zwarte Piet》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Zwarte Piet》

END#




# NO.2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隨地吐痰》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隨地吐痰》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隨地吐痰》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隨地吐痰》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隨地吐痰》

END#



#NO.3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回村》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回村》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回村》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回村》


END#




#NO.4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死人》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死人》

為什麼她的照片叫英國新攝影?

《死人》


END#




#Zero art




“上大學時,我就發現攝影是一個講故事的好方法。我想講的故事,都是關於日常生活的,我不用去幾百英里遠的地方”。

——安娜·福克斯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