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有沒有一個片段讓你刻骨銘心?

金土土


好的藝術創作一向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有一次從美術館布展出來,已經是子夜,風很涼,覺得好冷,路燈高懸街上一個人也沒有。

路邊的樹下有一叢白色的小花,迎著風恣意綻放,忽然就理解了什麼是疾風知勁草。好堅強的小草,強風屹立綻放自己的光芒!

這個場景一直在我腦海中浮現。有一年想起來就畫成一件小畫自己很是喜歡也以此自勉。不久這件作品參加西安美術館的一個小品展,有客人喜歡,如今也不知花落誰家,那夜的激勵卻一直都在。


天下畫界


藝術是把人生和生活,以及自然及事物用更美的方式表展示出來,然後再回歸到生活中,所以它高於生活又能給生活更多創造力。刻骨銘心的片段,我想是我在西藏看到藏族朋友畫唐卡和壁畫吧,是全部都身心都融入其中的藝術創作。特別是在寺院裡看見有僧人畫沙畫曼陀羅,就是藏傳佛教裡常用到的壇城。僧人們在寺院裡用彩色的沙子一點點堆砌,一絲不苟,跟作畫一樣,經過三天三天將一副非常美麗的沙畫壇城畫完。關鍵一切都不是畫和畫完這個過程和結果,而是又在三天三夜後,被僧人們用掃把掃除了,那一瞬間,我都想流量,真正是一切都是無常的,不能執著,一想佔有就會產生痛苦吧,這是我覺得最刻骨銘心的對藝術的表現和美的瞬間。一沙一世界,所有的過去都融在一粒粒沙裡。

還有讓我震撼的藝術就是佛像造像,那一年我在山東青州博物館看到的一尊彌勒菩薩的石雕像,我被那穿越千年的微笑震撼了,我站在佛像前,看著看著就落淚了,想起來有一句話叫舉身微笑,讓我至今刻骨銘心,有機會我還是回去看看。

下面幾張照片是我拍的西藏白居寺的沙畫壇城,和青州博物館的佛像。




琥珀觀舍


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這點可以用傳統紅木的雕刻圖案舉個例子,紅木傢俱上經常刻有漁,樵、耕、讀四幅畫。同樣的四幅畫卻有很多版本的解釋,常用的有兩個版本。

版本一:漁,為姜太公在渭水河邊釣魚,所謂“願者上鉤”。樵,是指樵夫鍾子期,一次他在砍樵的歸途中遇知音伯牙的故事。耕者,是神話傳說中的虞舜,曾耕田於歷山下。讀,是聖人孔子聚徒講學。這是我國古代四大名人的故事。

版本二:漁、樵、耕、讀是中國農耕社會四個比較重要的職業,代表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很多也是官宦用來表示退隱之後生活的象徵。

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個版本,都是取材於生活,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和場景,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同時又都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對圖案的意義進行了昇華,表達了人們的情懷與理想,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



紅木小姐姐


您好,首先我個人覺得,藝術源於生活,也離不開生活,藝術與生活不分高低。他們互為對方的一部分。要說刻骨銘心的片段,我對《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的最後片尾最後幾分鐘的臺詞和表演是很記憶深刻的,您的問題讓我最先想到的也是這部戲。


話噬人


每個人的生活看似平凡,卻都有各自特別的經歷。藝術的人生首先需要對生活,對自然,對人情世故有一顆敏感且敏銳的心。就像在是詩人筆下,花鳥草蟲皆有品,一枝一葉總關情。因此藝術首先是來源於生活的。

然而,能將生活和自然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那作者必須經歷種種磨礪。這種磨礪有可能是惡劣環境中的求生之路,也許是令人痛徹心扉的情感波折,更有可能是在生與死之間盡力拉扯過。這些經歷都以生活為基點,卻又高於生活,與常人的經歷相比又多一些苦難,因此有生活衍生出很多情感。拿我自己來講,我出生在騰格裡沙漠與巴丹吉林沙漠之間的一個小縣城,30年前,那裡狂風暴沙,缺水缺地,人們生活多有艱辛,因此至今我也經常撰寫發表一些關於故鄉的文章,用來紀念那些在故土逝去的青春。


沙粥110896781


藝術確實源於生活

圖一:

這張照片是我19年的時候拍的,那個時候就覺得這個畫面很好,特別喜歡,於是就在車上抓拍了一張。

那時候並不知道這些花是要人工種下去的,一直以為這些花是自然綻放的。

如果那幾輛車都不在,p沒掉的話,那這張圖我就覺得很完美了。

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

圖二:

我在烏鎮的博物館拍的

也是19年的時候

當時就覺得這個氛圍很好,就隨手拍了一張。

也沒有p圖,也沒有任何的修飾。

至於他們說的構圖,我只能說,我不太懂

只是喜歡一種感覺




不要加冰嘛


首先,藝術源於生活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任何形式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是生活中諸多細節以及有價值事物的積累,而在它沒有達到藝術高度的過程中被人們由少集多——由繁至簡——由簡至精,從而達到藝術高度;

其次,藝術是生活中某一點、線、面的昇華表現,雖然不能完全代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它是生活中最引人關注的點的表現;

藝術不僅是情感的表達,也是人們對世界思考的結果,生活其實遠比藝術要複雜的多,它裡面隱藏著善與惡,美與醜,無奈與希望。

藝術有時候像一把剖析刀,從這些複雜事物中把它們解剖出來。生活也像一個礦藏,藝術家就是礦工,把我們需要的東西清理出來。

藝術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的嚮往,而生活中可能我們看不清楚,或者我們等不及生活慢慢的呈現,我們希望藉助藝術形式去模仿事物可能走向的一個方向。藝術也表現生活中我們不想看到的,不希望發生的,如悲劇,它能啟示人們規避開這些不愉快和不幸。

藝術有時候扮演從這個繁雜世界發現單純的美好,有時候也擔當直面世界的陰暗。生活是藝術的源頭,藝術是生活裡結出的人類精神的果實。

一:意境,思想方面的!比如“蒙娜麗莎”她本身是一幅寫實的作品,但是作者畫得很逼真,肖像的微笑很迷人,這樣引起了無數後人對這幅畫的研究與探索。而且很多的研究與探索都已經延伸到思想的層面,而當你細看這幅畫的時候,細細的品味蒙娜麗莎的微笑,她也能引起你的思考。同樣,中國八大山人的畫,雖然他的畫作大多數比較寫意,但是畫中那種不羈的眼神,彷彿看透一切世俗,一樣能給我們帶來思考!又比如梵高的畫作“星空”,他運用誇張的畫法,夢幻般的顏色,使之整個意境得到了昇華!而這些畫作的創作靈感肯定來源於生活,而畫作最終的效果高於生活!

二:視覺方面的!最簡單的比方,不管是是中國還是歐洲,在畫人物肖像(特別是大人物,比如皇帝)都會採用一些技巧(美顏,借物對比等手法)使之畫作在不違背原有的情況下,得到一定的美化!這也是來源與生活,而高於生活!

因為藝術本身就是將我們的生活百態通過各種表現形式來放大,使之達到一定突出和顯著的效果!這就如同健美運動員一樣,每個人的生體肌肉結構都是一樣的,但是健美運動員通過不懈的鍛鍊來放大肌肉結構


瑤醬


藝術源於生活,好理解,這裡不提。藝術高於生活,指的是,藝術將生活層層剝開,發現生活的真相或者是本質,並將其表達出來。藝術不是簡單地將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堆砌,而是化繁就簡,剝開這層層表象,將深藏生活下的真實提煉出來,並賦予其種種意味,展現給我們看。藝術提取自生活,但並不是生活的抽象化,保有生活的原味而不刻板;藝術不是照搬生活,是有深度和意義的。像生活,比生活還真實,不是生活。這很考驗人的洞察力,需要有一雙慧眼和熱愛生活的能力啊!\r

例如沂蒙頌中的紅嫂用乳汁救傷員的故事感人至深。


劉敦傑


藝術源於生活,但從未高於生活,如果高於生活那不是在人間!


寶叔黃金龍


談起刻骨銘心,當說“錢”了,這個應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我們聊一個關於“藝術值錢”的話題。

藝術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我覺得用在齊白石大師的身上最貼切不過。白石大師作為一代全才的書畫宗師和家喻戶曉的“人民藝術家”,以貼近生活的審美情趣和樸素活潑的藝術魅力,贏得了在中國現代畫壇無可替代的定位。以質樸天真、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為現實生活中的山水、人物、花卉、蔬果、草蟲、禽獸寫照,並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這些現實生活中再普通不過,也不怎麼值錢的東西在其筆下經過藝術的提煉,一副作品價值過億,一筆何止“百萬”,這種遠高於生活的落差是否足夠刻骨銘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