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寶寶一覺睡到大天亮?黑眼圈的寶媽看過來

想讓寶寶每晚好夢,良好的睡眠習慣要養成:

1. 從小自己睡,不用爸媽陪

有的寶媽,為了快點哄寶寶睡著,邊走邊搖,要不就是拍著、哄著。當心這樣可能會“剝奪”寶寶獨自入睡的能力!6個月以後,發育正常的寶寶,完全可以一覺睡到大天亮,就算半夜醒了,也沒有必要餵奶、喂水、抱起來哄,輕輕拍拍背就夠了。 寶寶最好在1歲前,就和爸媽分床睡,可以給Ta準備張安全嬰兒床,放在爸媽的大床旁邊。長到1歲半-2歲,就可以從嬰兒床過渡到小床、單獨一屋了。寶寶3-4歲開始,每晚睡前,寶媽可以安排20分鐘左右的“親子時光”,包含3-4項活動,比如用可愛的牙刷刷牙、講童話故事等。活動最好每天一致,內容不要太激烈,讓寶寶做完能放鬆下來。


2. 鋪好小被子,入睡早準備

寶寶的身體像小苗,夜晚也在爭分奪秒地“拔節”。好的睡眠,能讓寶寶更好地生長髮育、提高免疫力、增強記憶力和專注力、保持情緒愉悅。想睡得充足,晚上就不要超過9點上床,而且寶寶越小,入睡要越早。睡得舒服也很重要。寶媽可以白天開門窗通通風,保持睡房的空氣潔淨;入睡前,關掉電視、音響,安靜下來;給寶寶準備柔軟、寬鬆的小睡衣,被褥也要保持乾淨、乾燥、薄厚適宜。

有的寶媽怕寶寶著涼,把被子裹得厚厚的,睡衣也只選厚的。可是好睡眠不禁“捂”,溫度過高,寶寶不容易進入深睡眠,肌肉容易緊繃、難以放鬆,這樣可能會導致呼吸和血液循環不通暢,不利於健康。


3. 燈光影響睡眠,不要開燈睡

有的寶寶特別怕黑,晚上不敢關燈睡覺。還有的寶媽圖省事,為了方便餵奶、換尿布,也會讓檯燈、小夜燈徹夜長明。可是寶媽要知道,通宵開燈費電事小,傷害寶寶事大!

燈光會讓寶寶的睡眠質量打折扣,尤其是深睡眠,造成生長激素分泌不足。而且,夜晚進入睡眠後,人腦中的松果體會分泌大量的褪黑素,讓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令沉睡中的寶寶消除疲勞、提高免疫力。如果這時睡眠被光照“打擾”,褪黑素的分泌就會被抑制,寶寶的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平衡被打破,免疫力也會受損。

想要睡醒滿血復活,半夜抱娃上完廁所,記得關燈!


4. 矇頭呼呼睡,有缺氧危險

有的寶寶,為了找回在媽媽肚子裡的安全感,會“矇頭大睡”。可是矇頭睡,被窩裡的二氧化碳會越積越多,可能導致寶寶缺氧,出現頻繁醒來、睡眠中斷等情況,造成深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差,時間長了還可能出現睡醒後頭暈、乏力。

蒙在被窩裡,溫度過高還可能會讓寶寶滿頭大汗,嚴重時還可能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所以,寶媽看到寶寶矇頭睡覺,一定要及時拉下小被子,讓小腦袋瓜露出來,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我們的一生,有1/3時間在睡眠裡度過好好睡覺,差不多就是1/3個“人生贏家”了!晚安寶貝,願你擁有:更好的睡眠,更好的生活,更多的幸福~

來源/騰訊醫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