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一道菜的歷史由來呢?

蘑菇雅說


看到這個關於菜名及其歷史淵源的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宮保雞丁,但是發現已經有朋友分享了宮保雞丁的情況,那我就分享下閩菜佛跳牆的歷史淵源吧。佛跳牆是閩菜中的佼佼者,是一道很有特色的菜,曾經多次被當做國宴菜色用於招待外國元首,受到了伊麗莎白、里根、李光耀等人的高度讚譽。關於佛跳牆的歷史淵源還得從清朝末年說起。

清朝末年,周蓮在任福建布政使期間,有一回福州官錢局的一位官員在家宴請周蓮,主人家為了顯示宴菜的與眾不同,特意安排人上了一道名為“福壽全”的菜,做法便是將禽肉、豬蹄、排骨、鴿蛋等裝進陶瓷壇裡,然後以慢火煨制而成。這道“福壽全”受到了周蓮的高度稱讚,並且特意讓自家廚師鄭春發研究並改善這道菜的做法。後來鄭春發在“福壽全”菜譜的基礎上減少了肉類的使用,然後加入了各類海鮮,使得這道菜食材更加豐富,味道也更加鮮美。

幾年後,鄭春發辭掉了布政使衙門廚師的工作,自己在福州開了一家“三友齋”菜館,這道改良後的“福壽全”也就成了菜館裡的特色菜。有一次在一群文人的宴席上,鄭春發上了這道“福壽全”,大受文人們的誇讚,當場就有人以詩作贊日:“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這便是佛跳牆菜名的歷史由來。據說左宗棠在福建任職期間特別喜愛這道佛跳牆。


歷史守望者


叫花雞經常出現在中國的故事小說裡,而這道名菜卻是每個人心中回去不的樂趣。現在,我們去回憶下童年,順便學習下它的起源。

說法一:

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訪江南,不小心流落荒野。有一個叫花子看他可憐,便把自認為美食的“叫化雞”送給他吃。乾隆困餓交加,自然覺得這雞異常好吃。吃畢,便問其名,叫化頭不好意思說這雞叫“叫花雞”,就胡吹這雞叫“富貴雞”。乾隆對這雞讚不絕口。叫花子事後才知道這個流浪漢就是當今皇上。這“叫花雞”也因為皇上的金口一開,成了“富貴雞”。流傳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說法二:

相傳,很早以前,有一個叫花子,沿途討飯流落到常熟縣的一個村莊。一日,他偶然得來一隻雞,欲宰殺煮食,可既無炊具,又沒調料。他來到虞山腳下,將雞殺死後去掉內臟,帶毛塗上黃泥、柴草,把塗好的雞置火中煨烤,待泥幹雞熟,剝去泥殼,雞毛也隨泥殼脫去,露出了的雞肉。約100多年以前,常熟縣城西北虞山勝地的“山景園”菜館根據這個傳說,去粗取精,精工效法創制此雞。

“叫花雞”只需二三十分鐘,現在的“叫花雞”卻要烘煨四五個小時,而且雞膛內填滿了肫片、蝦仁、火腿丁、香菇丁等各種配料及調料,先裹新鮮荷葉,後糊泥土,重重包裹。這樣的叫花雞改名為“貴族雞”反而貼切。泥土和荷葉可以說是這到菜的精髓,成品的菜餚,敲開外面的泥土會有氣體出來,雞香中帶有荷葉和泥土的清香,最好選擇小河底的淤泥,密封性好,現在想真正的叫花雞還是比較困難的,而且烤制中,最好用柴火。





神秘存在經歷


這個問題讓我一下想起一道名菜的歷史淵源,那就是“宮保雞丁”。

清朝末年,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對飲食卓有研究,因為本是貴州人,喜歡吃辣,所以非常喜歡吃貴州的胡辣子雞。在山東當巡撫時,他初嘗一道魯菜“醬爆雞丁”時,就覺得非常喜歡,但是,吃了幾次之後,感覺缺點辣味,所以就命廚師將“醬爆雞丁”跟貴州菜“胡辣子雞”結合改成辣炒雞丁。廚師經過研究改良,成為了今天這個樣子,最後使這道菜傳遍全國。丁寶楨過世之後,慈禧太后追贈其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宮保之一。所以,人們將由丁寶楨改良的這道菜,命名為“宮保雞丁”,可謂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啊!大家回家快快品嚐吧!


讀史思辨


東坡肉,很好吃,唇齒留香,其實,在古代有很多典故都有描寫美食的,由於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美食風格也是大相徑庭,迥然不同。在中國的飲食文化,記載了大量和美食相關的故事,裡面的故事有像白酒一樣苦澀,也有像清泉一樣甘甜的,從古至今,有很多名人美食被人廣為相傳的,接下來,胖丁給大家介紹幾種古代的特色美食吧!

東坡肉

其實,在古代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特色傳統名菜來的,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隨處可見呢,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

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嚐嚐,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所創制的,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因為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吶,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被很多人讚美,並且傳承至今!



V小曾


宮保雞丁啊,絕對算經典,傳說由丁寶楨發明的。這個菜應該是源自魯菜的醬爆雞丁。丁寶楨貴州人,先為山東巡撫,後調任四川總督。丁本人應該是愛吃辣的,任職山東又喜歡這個醬爆雞丁,將魯菜改良為四川的辣口很正常。據說丁寶楨每次宴請客人都會要廚子做這個菜。丁寶楨官封太子少保,大家稱呼其丁宮保,所以這個由他改良的菜就被稱為宮保雞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