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要輕易吃,吃了就是真傻

都說“吃苦是福”,道家告訴我們“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儒家則告訴我們“求缺惜福,知足常樂”,佛家更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等。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利可共而不可獨”,這些都是曾國藩在家訓中對兒子們的諄諄教誨,告誡子孫做人要捨得吃虧,心胸和格局都要大一點,這樣才能厚德載物、福報多多。

企業家李嘉誠更是說:“一個人要贏得另一個人,其實很容易,那就是學會吃虧!”而且他也是這麼做的,他叮囑兒子:“你和別人合作,假如利潤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雖說“吃虧是福”,但是以下這三種虧不要輕易吃,吃了就是真傻。人生,有三種虧可以吃,三種虧不能吃,要不然就是真傻!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都說“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要輕易吃,吃了就是真傻


1、吃明白虧,不吃糊塗虧;

俗話說“難得糊塗”,農村也有句俗語叫“不聾不瞎不配當家”,因此很多人錯誤地以為是做人要稀裡糊塗。其實不然,表面上糊塗,但是內心像明鏡一樣,這樣才是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我們可以接受吃虧上當,但要吃虧得明明白白,千萬不能稀裡糊塗,要不然就是真傻了!你大智若愚,看透不說透,別人才會忌憚你;但你是真愚笨糊塗,他人就會瞧不起你,甚至一而再地欺負你。

真正糊塗的人,吃了虧,你問他為什麼,怎麼回事,他只會回到“我不知道”,一臉無辜相。就像項羽最終敗給了劉邦,吃了這麼大虧,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對著老天抱怨道:“上天滅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過錯”,真是又荒謬又可憐。

真正有智慧的人,寧願自己吃點虧,只為顧全大局,處理好人際關係。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為什麼吃虧,虧吃在哪裡,心裡都是一清二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下次再吃虧,或者把規避風險,防患於未然。

都說“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要輕易吃,吃了就是真傻


2、吃主動的虧,不吃被動的虧;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和磨難在所難免,吃虧受罪也是很常見的事情。正所謂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是聰明人喜歡主動吃虧,而笨人只會是被動吃虧。

就拿讀書來說,我們若是吃不了自律的苦,就要被動吃平庸的苦;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被動吃生活的苦。為什麼有的人寧願去吃生活的無盡苦,也不吃學習的暫時苦呢?因為學習的苦要自己去找,而生活的苦,你只用躺著,他都會來找你的!

都說“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要輕易吃,吃了就是真傻


老祖宗做人很智慧,也告誡人們要主動吃虧,而不要等後面被動吃虧。比如說,處世奇書《小窗幽記》中說“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我們主動吃虧,捨得散財、嚴於律己、寬容他人、身先士卒,最後反而得到的回報最大。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捨不得,這些都是主動吃虧得來的,而不是被動等來的。主動吃虧的人,比較智慧,帶著目的去吃虧,吃虧也值得。被動的吃虧,措施不及,無力招架,屬於人們面對生活的下下策。

主動吃虧,是吃小虧,吃一塹長一智,防患於未然;被動吃虧,是吃大虧,大勢已去,積重難返,猶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那才叫“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所以說,我們要吃主動的虧,儘量不要吃被動的虧!

都說“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要輕易吃,吃了就是真傻


3、吃眼前的虧,不吃長遠的虧;

有句俗語叫“好漢不吃眼前虧”,意思是說:聰明人能識時務為俊傑,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免得吃虧受辱。但是我們一旦身處困境,就要學會先吃眼前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才能避免被人一棒子打死,不去吃長遠的虧。

比如說,韓信落魄的時候,被幾個小青年欺負,有個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又當眾侮辱韓信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看清楚眼前形式,不得不低頭,先吃了眼前虧,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韓信的低頭,換來了來日的出人頭地,他後來成為了大將軍戰神、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傑之一。

都說“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要輕易吃,吃了就是真傻


能夠吃眼前虧的人,城府深,能夠忍辱負重,將來必有所成,正所謂是“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越王勾踐被視作是忍辱負重的典型,他兵敗亡國後,主動求和,攜妻帶子入吳為臣子,鞍前馬後伺候吳王夫差,消除夫差的猜疑。

吃了三年的眼前虧後,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回國後,勾踐臥薪嚐膽,奮發圖強,暗中發展壯大力量,時刻為伐吳復仇做準備。

前482年,吳王夫差率領精兵北上黃池會盟,國內防守空虛。勾踐覺得機會來了,便帶領三千越甲終吞吳,大敗吳師。最終,越王勾踐滅掉吳國,迫使吳王夫差自盡,成為了春秋最後一霸。勾踐若不是懂得吃眼前虧,就要吃長遠的虧,也不可能復國稱霸。

都說“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要輕易吃,吃了就是真傻


吃眼前虧,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做人要吃虧要在明處,不再在暗處。因為暗處的虧不可預測,後患無窮,而且對人的損害更多更大。

比如說,我們寧願得罪真小人,也不要得罪偽君子;我們寧願儘快止損,遠離狐朋狗友,也不要長遠受他們禍害。

對於吃虧,有時候也要有“壯士斷腕”的氣魄,需要快刀斬亂麻,對於那些糟心的爛人爛事,哪怕付出眼前的一點代價,也有儘早遠離,不要吃長遠的虧!

都說“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要輕易吃,吃了就是真傻


結語:

吃虧是福,這句話的確沒有錯,但善良要用在對的人身上,還要顧全大局,長遠考慮,吃一塹長一智。

所以說,做人,不是所有虧都可以吃,三種虧可以吃——明白的虧、主動的虧、眼前的虧,但儘量也不要吃三種虧——糊塗的虧、被動的虧、長遠的虧,要不然就真成了冤大頭,是真傻了!朋友們,您有吃虧上當的經歷嗎?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